一線抗疫群英譜|湯三立: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2020-12-28 中國警察網

「這是時女士要的酸奶和水果,這是鄧小姐要的餅乾,還有劉女士要的勺子,分開密封好。」2月26日23時,民警湯三立對著一張紙條,和輔警李賽正在做著進入方艙醫院的準備。27日2時至8時,他們將進入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內執行安保勤務,順便幫患者把要採購的東西帶進去。

湯三立今年41歲,是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組長、武漢市公安局黃陂區分局前川派出所社區民警。他15年的社區工作經驗,如今在方艙醫院裡派上了大用場。

「跟大家打成一片,秩序自然就好了」

「現在這裡有92名患者,還有來自8家市內醫院的244名醫護人員。」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湯三立對方艙醫院的情況已經了如指掌。

「我覺得方艙醫院就像一個小社區,醫護人員和患者都是咱們社區的群眾。我試著以社區民警的身份與他們相處,效果還挺好。」湯三立告訴記者。

醫護人員一進駐方艙醫院,湯三立就跑上前去:「你們辛苦了!入駐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有什麼困難儘管說。」

說完,湯三立就帶著隊員忙前忙後,幫助醫護人員搬運醫療器械和各類物資,很快和醫護人員打成一片。

方艙醫院迎來第一批患者時,大家心裡都有點忐忑,湯三立第一個請戰:「讓我第一個進艙吧,我跟醫生們比較熟,對艙裡的情況最了解。」

從那以後,只要是湯三立當值的時候,他都跟著醫護人員一起去查房,了解患者情況。前幾天,方艙醫院安排30多名患者集中做CT檢查,湯三立主動帶領隊員一起幫忙維持秩序,確保了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安全。

「跟大家打成一片,秩序自然就好了。」湯三立告訴記者,借著每天逐個病房巡查的機會,他和患者的關係也近了。

「徐小姐,今天感覺怎麼樣,吃了山楂片胃口有沒有好一點?黃大哥氣色不錯嘛,你身體結實,再過段時間肯定就能康復出院啦!」湯三立在方艙醫院裡和患者熱情地打著招呼,就像跟街坊鄰居拉家常。

「我已經適應了艙裡的工作,唯一的困難就是防護服穿著有點悶,想上廁所得憋著。」湯三立笑著告訴記者。

「記得我背上的字就好了:武漢公安」

2月20日上午,湯三立和李賽像往常一樣開展巡查,經過6棟A病區時,當班護士反映剛住進方艙醫院的患者時女士情緒激動,不願意配合治療,鬧著要出院,吵得同病房的劉女士都沒法休息了。

湯三立和李賽第一時間趕到病房,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勸起來。

「時大姐,您先冷靜一下。在這治病,是對自己、家人和社會負責任呀。」

「政府的政策您肯定知道,感染了病毒都要接受隔離治療。」

湯三立和李賽的規勸起了效果,護士和同病房的劉女士也加入了勸說隊伍,時女士終於願意配合治療,也袒露了自己的心結。

原來時女士心情不好,主要是對飲食不習慣。交接班後,湯三立顧不上休息,直奔小超市買了些水果和酸奶,第二天下午進艙執勤時仔細用塑膠袋封好,帶給了時女士。時女士喜笑顏開,臉上的憂鬱煙消雲散。

接下來的幾天,湯三立為自己增加了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接班後陪著護士一起查房,主動詢問患者的生活近況。看哪個患者有需求,需要什麼生活物資,他都一一記在心裡,出艙後再寫在常年隨身攜帶的社區工作筆記本上,一一購買落實。

時間長了,找湯三立帶東西的患者越來越多,勺子、山楂片、餅乾、洗髮水、拖鞋……每天湯三立進艙執勤時都拎著大包小包,幾天下來已經給20餘名患者提供了幫助。

患者們十分感激,紛紛提出要給錢,湯三立連連擺手:「都是些小東西,等你們康復後一起給。」

患者們笑了:「湯警官,你每次都穿著防護服,我們都不知道你長什麼樣子,出去了誰認得出你?」

湯三立也樂了:「記得我背上的字就好了:武漢公安!」

在湯三立的帶動下,安保突擊隊其他民警、輔警也紛紛加進了醫護人員工作群和方艙醫院病友群,進艙時都會主動給患者帶去需要的生活物資。患者們深受感動,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方艙醫院「社區」裡秩序井然。

(中國警察網記者李昌林 、王傳宗 、張錚 、師二洋 、楊槐柳 、通訊員周劍波)

相關焦點

  • 湯三立: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2月26日23時,民警湯三立對著一張紙條,和輔警李賽正在做著進入方艙醫院的準備。27日2時至8時,他們將進入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內執行安保勤務,順便幫患者把要採購的東西帶進去。  湯三立今年41歲,是湖北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組長、武漢市公安局黃陂區分局前川派出所社區民警。他15年的社區工作經驗,如今在方艙醫院裡派上了大用場。
  • 方艙醫院「社區」的熱心片警
    湯三立今年41歲,參加公安工作18年,進方艙之前是黃陂公安分局前川所魯臺社區的社區民警,有著近15年的社區工作豐富經驗,現在是省委黨校方艙醫院安保突擊隊四組的小組長。2月14日主動要求進駐方艙醫院以後,湯三立已經在這裡駐守了13天。「方艙內現在有92名患者,還有來自8家市內醫院的244名醫護人員」。
  • 【一線抗疫群英譜】忠誠為民勇擔當 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一線抗疫群英譜】忠誠為民勇擔當 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2020年04月08日 12:44:00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抗疫如戰,崗位所在就是戰場;人民需要,就是人民公安的使命。
  • 【一線抗疫群英譜】佧米力江·阿力木:「大考」中彰顯青年一代擔當
    【一線抗疫群英譜】佧米力江·阿力木:「大考」中彰顯青年一代擔當 2020-09-12 22: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人間大愛——武漢抗疫一線群英譜
    在武漢這座城市,衝鋒在抗疫最開始、最前線的院士還有很多。 3月10日下午,運行了35天的武漢市首個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正式休艙,也意味著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這一在武漢市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發揮關鍵作用的特殊醫院,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 這一座座「諾亞方舟」的建立,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王辰院士。
  • 【抗疫一線群英譜】仲愷青春村:疫情防控好人好事多
    【抗疫一線群英譜】仲愷青春村:疫情防控好人好事多 2020-02-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自編歌曲鼓舞人心(一線抗疫群英譜)
    「沒有陽光的日子,我們攜手共同度過,你大聲地告訴我,我們會勝利歡呼,我把英雄的城市,寫成這首歌……」在武漢市第三醫院,為了給戰友和患者打氣,急診科醫生李玉濤創作了一首歌,取名為《英雄城市》。「軍隊中有軍歌鼓舞士氣,我們也是戰士,也需要歌曲激勵。」
  • 龍華醫院方邦江教授榮獲「2020抗疫群英譜•抗疫先鋒」稱號
    龍華醫院方邦江教授榮獲「2020抗疫群英譜•抗疫先鋒」稱號 2020-10-12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線抗疫群英譜】「老雷」大夫的「抗疫」小事
    「老雷」名叫雷明光,是淮北市人民醫院的一名退休醫生,自從春節前知道了疫情的爆發,他就坐不住了。他說:「當時在新聞裡看到那麼多的醫護人員奔赴前線,心裡是熱血沸騰。幹了一輩子的醫生,這個時候不做點啥,心裡都覺得有愧疚。」      在防控最嚴的時期,老雷只能隔離在家干著急,但聽說了前線物資緊缺,他就開始忙活著捐錢捐物。
  • 「一線抗疫群英譜」曾凌空:孩子的微笑是我們的幸福
    武漢兒童醫院是湖北省新冠肺炎患兒的定點醫院,疫情暴發後,這裡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是新生兒,最小的出生才17天,今天(3月20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來認識日夜堅守在這裡的新生兒內科主任曾凌空。作為武漢市唯一一家收治新冠肺炎患兒的定點醫院,曾凌空他們在這裡既是主治醫生,又是臨時「爸爸」「媽媽」。每天查完房,曾凌空總會抱一抱、哄一哄這些小傢伙,給他們拍照片或視頻。再轉發到家長群裡,讓家長們放心。如今,經過近2個月的奮戰,新生兒病區已經治癒出院了50多位患兒,有4個上過呼吸機的重症患兒也已經全部脫機。
  •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陳慧敏:精細排查 外防輸入守國門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陳慧敏:精細排查 外防輸入守國門 2020-04-20 09:41:4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 一線抗疫群英譜「戰地玫瑰」仲月霞:守好白衣天使「生命線」
    編者按 17年前,抗擊非典,她戰鬥在一線,經歷了100多個難忘的日日夜夜。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災,她是醫院派出的首批醫療隊隊員。在北川縣陳家壩,她和戰友們救治了101名傷員。
  • 為居民買藥送藥爭分奪秒(一線抗疫群英譜·青春力量)
    為居民買藥送藥爭分奪秒(一線抗疫群英譜·青春力量)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範昊天  2020-03-21 張玉欣是武漢本地的「00後」
  • 一線抗疫群英譜:「換身防護服我就來!」
    既是運送醫療物資的「快遞員」,又是搭建房艙醫院的「突擊隊」,還是搬運醫療設備的「搬家工」,最後成為收運醫廢垃圾的「環衛工」。武漢礄口區城管執法局直屬一中隊員何大勝本來是一名主管工地渣土運輸和噪音汙染的城管隊員。在一個多月的抗疫過程中,他自發請戰上「一線」,身份四次轉變。「換身防護服我就來!」何大勝說。用他逆行的背影,助力武漢戰疫。
  • 央視《新聞聯播》:一線抗疫群英譜 山東首支醫療隊為生命的重生而...
    2月14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單條報導《【一線抗疫群英譜】為生命的重生而堅守》,其中提到山東首支醫療隊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情況,內容如下:在抗擊疫情一線,白衣戰士奮勇向前,為生命而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基層的農村社區,基層幹部也挺身而出,守土有責,守土擔責。
  • 【京聲京視】再現社區抗疫故事 致敬基層抗疫英雄——評紀錄片《我的硬核社區》
    由北京三多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愛奇藝共同投資拍攝的五集系列紀錄片《我的硬核社區》於日前在愛奇藝正式上線。該片將視線聚焦社區抗疫一線,通過五個不同社區的戰疫歷程、繁雜瑣碎的人情事理,真實還原了社區工作者的抗疫日常,展現了樸實卻硬核的抗疫力量,描摹了「生命至上 以人為本」的社會治理理念,激發觀眾共鳴與思考,向堅守在一線的基層抗疫英雄致敬。
  • 巾幗群英譜(四)丨 因為有你們,湖北多了一份希望!
    巾幗群英譜(四)丨 因為有你們,湖北多了一份希望!、爭分奪秒留下了太多感動的瞬間她們是逆行的「白衣天使」她們是最美的「巾幗英雄」「北京女性」《巾幗群英譜》專欄第四期繼續帶您認識北京馳援湖北醫療隊中那些美麗的醫護人員
  • 靳東飾演方艙醫院院長、海清家的服裝廠緊急轉產口罩……抗疫報告劇《在一起》更多細節曝光
    這部將於7天後正式和觀眾見面的抗疫報告劇又曝光了更多細節——除了發布「協力」版群像海報,出品方也透露了10個單元故事裡的更多亮點:靳東飾演方艙醫院負責人,海清家原本是一家服裝廠,因為疫情她執拗地堅持改為生產口罩,支援抗疫一線。
  • 基層抗疫群英譜 | 社區(村)黨組織、居(村)民委員會
    看到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的辛勞,不少熱心居民送來愛心水果,表達他們對社區防疫的支持和對工作人員的關心。其中,一位熱心居民免費提供四輛車,專門用於解決社區物資運輸車輛不足的問題。  此外,天倫錦城社區還與新發地村發揮村居共建優勢,堅持黨建引領,調動一切可以協調的資源和社會力量,共同營造群防群治的社會氛圍,共同守護家園。
  • 「一線抗疫群英譜」①:200名急診人的40個日夜
    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黨支部書記、急診科主任艾芬帶領200多人的團隊,連續奮戰40餘天,日夜堅守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搶救室,用信心、耐心和愛心護佑患者。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被指定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醫院前,急診科除了接診發熱病人,還要收治搶救日常急危重症患者。急診科醫生彭歡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雖然他顧不上照顧孩子,但對病人卻不離不棄。在這次防控疫情阻擊戰中,彭歡始終衝在前面,細心接診每一位發熱病人。每當救護車停在門口,他都第一個衝進搶救室積極救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