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①:200名急診人的40個日夜

2020-12-24 海外網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有一群人衝在最前面,扮演著偵查兵、掃雷兵、排頭兵等角色,他們就是急診科醫生。

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黨支部書記、急診科主任艾芬帶領200多人的團隊,連續奮戰40餘天,日夜堅守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搶救室,用信心、耐心和愛心護佑患者。

守住抗「疫」最前哨

如果說急診科是抗疫的前沿陣地,發熱門診就是前哨關卡。

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劉天城記不得值了多少個這樣的班了。這位1993年出生的醫生,始終默默堅守著崗位。他說:「對於急診科而言,24小時待命是工作常態。」

每天,他都穿上防護衣,戴上護目鏡和面罩,在發熱門診接診一個又一個病人。患者經常把臉湊過來講訴病情,雖然傳染風險很大,但他理解患者急切的心情。為了能讓患者聽得清楚,劉天城也會主動湊過去,向患者詳細解釋治療事項。由於護目鏡一直處於密封狀態,經常會蒙上一層霧氣。為了看清電腦,劉天城常常把眼睛貼近屏幕。「這段時間很多同事的視力都下降了不少,看東西有點吃力。」劉天城說。由於穿脫防護服很不方便,他和同事們都不敢喝水,常常大半天忍著不上廁所。有一次,他硬是憋了4個小時的尿。

在發熱門診,護士主要負責分診、量體溫、詢問患者基本情況、指導就診、打針和核酸檢測採樣等工作。他們也是「全副武裝」,渾身被厚重的防護裝備包裹著。

「護目鏡上霧氣太重,給我們打針帶來不少麻煩。我和幾個年資高、經驗豐富的同事在輸液室,憑藉經驗觸摸患者的皮膚找到血管,但進針的時候還是要貼近患者,有時候我們的臉離患者只有十幾釐米。」急診科護士長劉迪介紹,「核酸檢測採樣的風險可以說最大,因為採樣時患者的口要張到最大,但我們都沒有退縮。快一點為患者採樣做檢測,就能快一點明確診斷,讓患者接受下一步治療。」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被指定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醫院前,急診科除了接診發熱病人,還要收治搶救日常急危重症患者。急診科醫生彭歡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雖然他顧不上照顧孩子,但對病人卻不離不棄。在這次防控疫情阻擊戰中,彭歡始終衝在前面,細心接診每一位發熱病人。每當救護車停在門口,他都第一個衝進搶救室積極救治病人。

「女超人」心細如絲

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急診科的留觀病房,是此次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專用病房,主要由豐莉娟和趙敏兩名黨員負責。豐莉娟的公公婆婆也都感染了新冠肺炎,趙敏因為患有高血壓每天在吃降壓藥,但兩位「急診女超人」始終站在第一線。他們每天查兩次房,詳細了解留觀病人的情況。「一個病人都不能落下,每個細節都要掌握清楚,一次查房下來差不多要花4個小時。」 豐莉娟說。

留觀病房裡的患者主要進行抗病毒、退熱、提高免疫力等對症支持治療,一些有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低的患者需要進行經鼻高流量吸氧。每天,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工作12個小時,只有中午吃午飯時才能脫下防護服喘口氣。

1月中旬,52歲的陳先生來到急診科看病,當時他在發燒,體溫最高時達40℃,還有呼吸困難,CT影像檢查結果顯示其肺部有大面積感染,診斷為病毒性肺炎。陳先生在留觀病房住院期間,豐莉娟對他進行了對症支持治療和經鼻高流量吸氧。豐莉娟每天都要察看陳先生的病情發展,一天監測4至5次生命體徵。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十多天後陳先生康復出院。

62歲的趙阿姨因發熱、咳嗽、呼吸困難來到後湖院區發熱門診看病。CT影像檢查結果顯示,患者肺部有大面積感染,診斷為病毒性肺炎。隨後,趙阿姨被收治到留觀病房。前來查看病情的急診科主任艾芬,發現在一旁照顧趙阿姨的家屬沒有戴口罩,詢問後得知是趙阿姨的丈夫,由於出門太急,忘記戴口罩。艾芬就把自己省出來的口罩遞給趙阿姨的丈夫,並叮囑他做好防護保重身體。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艾芬查房時看到趙阿姨的血氧飽和度升到了99%,非常欣慰。「艾主任只要在病房看到家屬沒有戴口罩,就把自己的一次性口罩送給他們,這讓病人們很感動。」趙阿姨的丈夫說。

「戰疫」課堂能量大

「發熱門診的患者每天都很多,我們看到許多排隊候診的患者和家屬十分焦急,精神壓力巨大。為了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消除恐懼,營造良好的就醫秩序,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急診科護士長劉迪說。

在劉迪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自2月3日起,他們在發熱門診候診區開闢了「戰疫」課堂,主講人由醫院「我為家人學急救」志願服務隊成員組成,科普宣教員都是一線醫護人員。

「口罩戴一個就能防護,一定要和面部貼緊,否則門不關嚴,再厚的門都不防盜;居家隔離門要小、風要大、單人床、雙開窗……」 2月5日中午1點30分,一堂特別的「公開課」吸引發熱門診候診區患者駐足。急診科護士李楊宇婧穿著防護服,手持擴音喇叭高聲喊話,對著電子屏上的幻燈片逐條講解,一旁的同事配合動作示範,40分鐘的科普宣教,乾貨滿滿,涉及病毒傳播、口罩使用、洗手方法、公共場所個人防護、居家醫學觀察、心理護理等20多個「防疫」知識點。講課結束後,還有自由提問環節,圍觀的患者及家屬爭相發問:「家裡怎麼消毒」「小孩子怎麼戴口罩」「家裡有輕症病人,怎麼照顧」……李楊宇婧一邊講課,一邊不停地在人群中「挑刺」,發現口罩戴歪的,立即指出糾正,重點「教育」一番。

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29歲的李楊宇婧先後轉戰隔離病房、發熱門診兩個陣地,從事重症病人護理、咽拭子採樣等與患者密切接觸的高風險工作。工作之餘,她又自告奮勇當起了「宣教員」,利用輪休時間向門診患者科普防疫知識。「疫情當前,防病與治病一樣重要,一些患者家屬不重視個人防護,很容易出現交叉感染,醫務人員有責任做好宣教,減少一個病患,就是造福一個家庭。」李楊宇婧說。

護士長劉迪介紹,大家都是利用休息時間接力做科普,擴音器、喇叭都是同事們從自己家裡帶來的。除了「戰疫」課堂,他們在給患者測量體溫、打針的時候,都會對他們進行心理安撫,消除他們的恐懼。

有一線希望,就決不言棄!這是急診科團隊的鏗鏘誓言。艾芬說:「大家擰成一股繩,一定能迎來抗擊疫情最後的勝利!」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工作室 白劍峰 馬遙遙 李蓓)

責編:張振

31715599,.「一線抗疫群英譜」①:200名急診人的40個日夜,.2020-02-11 22:01:53,.204343,.張振

相關焦點

  • 【一線抗疫群英譜】忠誠為民勇擔當 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一線抗疫群英譜】忠誠為民勇擔當 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2020年04月08日 12:44:00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抗疫如戰,崗位所在就是戰場;人民需要,就是人民公安的使命。
  •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陳慧敏:精細排查 外防輸入守國門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陳慧敏:精細排查 外防輸入守國門 2020-04-20 09:41:4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 「一線抗疫群英譜」曾凌空:孩子的微笑是我們的幸福
    武漢兒童醫院是湖北省新冠肺炎患兒的定點醫院,疫情暴發後,這裡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是新生兒,最小的出生才17天,今天(3月20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來認識日夜堅守在這裡的新生兒內科主任曾凌空。從1月29日開始收治第一批3個新冠肺炎新生患兒,曾凌空和同事們發現,雖然新生兒感染的比例不高,但是他們本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很弱,無疑增加了救治難度。每天查房,曾凌空不僅要對每一個患兒仔細檢查,還要進行病例討論,詳細記錄。他和同事們還總結出《中國首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例報告》,為同行們提供了寶貴經驗。
  • 【一線抗疫群英譜】佧米力江·阿力木:「大考」中彰顯青年一代擔當
    【一線抗疫群英譜】佧米力江·阿力木:「大考」中彰顯青年一代擔當 2020-09-12 22: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龍華醫院方邦江教授榮獲「2020抗疫群英譜•抗疫先鋒」稱號
    龍華醫院方邦江教授榮獲「2020抗疫群英譜•抗疫先鋒」稱號 2020-10-12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編歌曲鼓舞人心(一線抗疫群英譜)
    之所以取名《英雄城市》,是因為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而在抗疫過程中,醫護人員們不分晝夜與病毒作戰,正是一個個穿著白衣的英雄。「他是個『樂天派』,是病人的『治癒系』。」同事嚴華說,李玉濤每天在一線救治病人,不知疲倦。「樂天派」的李玉濤每天到醫院的第一件事,便是詳細詢問病人的情況。「他挨個看望病人,詳細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然後對症調整治療方案。」護士長趙晶說。
  • 央視《新聞聯播》:一線抗疫群英譜 山東首支醫療隊為生命的重生而...
    2月14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單條報導《【一線抗疫群英譜】為生命的重生而堅守》,其中提到山東首支醫療隊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情況,內容如下:在抗擊疫情一線,白衣戰士奮勇向前,為生命而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基層的農村社區,基層幹部也挺身而出,守土有責,守土擔責。
  • 【抗疫一線群英譜】仲愷青春村:疫情防控好人好事多
    【抗疫一線群英譜】仲愷青春村:疫情防控好人好事多 2020-02-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一線抗疫群英譜「戰地玫瑰」仲月霞:守好白衣天使「生命線」
    編者按 17年前,抗擊非典,她戰鬥在一線,經歷了100多個難忘的日日夜夜。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災,她是醫院派出的首批醫療隊隊員。在北川縣陳家壩,她和戰友們救治了101名傷員。
  • 巾幗群英譜(四)丨 因為有你們,湖北多了一份希望!
    巾幗群英譜(四)丨 因為有你們,湖北多了一份希望!>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祥和平靜的春節有這樣一群人放棄假期、主動請纓逆行而上、馳援湖北在馳援湖北的醫療隊中女性醫護人員更是成為了主力軍為了讓患者多一線生機她們在一線日夜奮戰
  • 人間大愛——武漢抗疫一線群英譜
    3月22日,首批108名志願者已注射國產新冠疫苗。 「肝膽相照,這回我把膽留在這兒了。」這是一直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張伯禮院士接受膽囊摘除手術後對大家說的話。 1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三,正在天津指導防疫的張伯禮院士領命飛赴武漢。自此以後,他一直堅守在江城。2月18日,他因勞累過度引發膽囊舊疾,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術後三天,他就堅持回到了工作崗位。
  • 40名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名單、先進事跡發布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消息,全國婦聯宣傳部、國家衛健委直屬機關黨委當日聯合開展「致敬了不起的她·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發布活動,發布40名一線女醫務人員先進事跡。此次發布的40名「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是千千萬萬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女醫務人員的優秀代表。
  • 為居民買藥送藥爭分奪秒(一線抗疫群英譜·青春力量)
    為居民買藥送藥爭分奪秒(一線抗疫群英譜·青春力量)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範昊天  2020-03-21 張玉欣是武漢本地的「00後」
  • 40名「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先進事跡發布
    工人日報客戶端4月29日電 4月29日,全國婦聯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機關黨委聯合開展「致敬了不起的她·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發布活動,發布40名疫情防控一線女醫務人員先進事跡。此次發布的40名「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是千千萬萬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女醫務人員的優秀代表。
  • 「一線抗疫群英譜」你的微笑被遮蓋,但依然溫暖?記甘肅省中醫院...
    【一線抗疫群英譜】你的微笑被遮蓋,但依然溫暖——記甘肅省中醫院護理培訓科副主任護師唐銳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3月中旬的這個周末,唐銳並不算忙。雖未謀面,但電話中可以聽得出,這位有著27年護理工作經歷的「老兵」,是一位在護理一線「戰場」上膽大又心細,善打硬仗的多面手護士長。
  • 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一線抗疫群英譜)——記抗疫中的醫務工作者
    84歲的鐘南山院士星夜逆行馳援武漢,72歲的張伯禮院士與武漢人民「肝膽相照」,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從年逾古稀的院士專家到「90後」醫護人員,54萬名湖北和武漢醫護人員衝鋒在前,4萬多名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省和武漢市,數百萬名醫務人員戰鬥在抗疫第一線。一切為挽救生命讓路,決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 一線抗疫群英譜:「換身防護服我就來!」
    在一個多月的抗疫過程中,他自發請戰上「一線」,身份四次轉變。「換身防護服我就來!」何大勝說。用他逆行的背影,助力武漢戰疫。  揮汗突擊的「急先鋒」  2月3日晚,接到區防疫指揮部緊急任務後,當班隊員何大勝立即帶隊前往礄口徵糧站,將生活保障物資轉運至隔離酒店。
  • 【一線抗疫群英譜】「老雷」大夫的「抗疫」小事
    雖然退休了,但身邊的親戚朋友都知道「老雷」是個根本閒不住的人。      「老雷」名叫雷明光,是淮北市人民醫院的一名退休醫生,自從春節前知道了疫情的爆發,他就坐不住了。他說:「當時在新聞裡看到那麼多的醫護人員奔赴前線,心裡是熱血沸騰。幹了一輩子的醫生,這個時候不做點啥,心裡都覺得有愧疚。」
  • 宋彩萍榮登「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
    宋彩萍榮登「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宋彩萍榮登「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3月7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宋彩萍榮登「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30年的軍旅生涯,她先後轉戰過6個科室,4次參加國際醫療救護任務。無論面對百歲老人還是呱呱墜地的嬰兒,不分民族、膚色,她30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顆真心,溫暖無數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除夕那天,宋彩萍巡查病房時接到赴武漢抗擊疫情的命令。
  • 「我以我血薦軒轅」——抗疫一線國醫群英譜
    編者按:為進一步弘揚抗疫精神,彰顯煙臺醫務工作者護佑人民健康的職責擔當,在第3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大眾網·煙臺聯合煙臺市衛健委共同開展「致敬,源自生命的守護」2020中國醫師節系列報導,在全社會樹立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的理念,不斷增進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和衛生健康工作的理解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