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薦軒轅」——抗疫一線國醫群英譜

2020-11-18 大眾網

  編者按:為進一步弘揚抗疫精神,彰顯煙臺醫務工作者護佑人民健康的職責擔當,在第3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大眾網·煙臺聯合煙臺市衛健委共同開展「致敬,源自生命的守護」2020中國醫師節系列報導,在全社會樹立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的理念,不斷增進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和衛生健康工作的理解認同,持續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同時,進一步激勵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秉承醫者仁心、強化責任擔當,為奪取抗擊疫情的決定性勝利,再接再厲,慎終如始,繼續當好守護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

煙臺市中醫醫院副院長侯愛畫參與患者救治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姚輝 通訊員 宋蓉 陳展鵬 煙臺報導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華大地。抗疫戰鬥剛一打響,煙臺市中醫醫院第一時間成立中醫救治專家組,由副院長侯愛畫帶隊,積極參與煙臺市新冠肺炎中醫會診救治工作。其中,參與會診中醫專家共8人,派出精兵強將進駐省集中救治定點醫院煙臺奇山醫院5人,他們分別為副院長、主任醫師侯愛畫,肺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孫麗鳳,心病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朱巧,老年病科副主任、主治醫師李史清,肺病科主治醫師王國梁。

  雖然堅守在當地,但他們卻面對著和武漢主戰場相同的生死考驗,承擔著同樣的個人與家庭犧牲。他們憑藉老祖宗留下的抗瘟絕技,結合現代醫學,以「兩手硬」的拼勁在抗疫一線衝鋒陷陣,與武漢的主戰場遙相輝映,築成了一道阻擊疫情的堅固堡壘。

  舍小家為大家 忠孝抉擇彰顯大醫本色

  侯愛畫,煙臺市中醫醫院副院長。作為煙臺市流行病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中醫藥專家委員會組長、煙臺市新冠肺炎中醫藥會診救治專家組組長和煙臺市僅有的幾名在職省級名中醫之一,早在2020年1月28日即在衛健委的統籌安排下第一時間趕赴定點奇山醫院會診煙臺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其後,又帶領市中醫專家組成員馬不停蹄奔赴萊陽、萊州等多地醫院參與和指導醫療會診、中醫治療等。由於任務緊急,侯愛畫和同事們經常是飯顧不上吃、覺睡不安穩,披星戴月一度成為了常態。

  自2月15日起,侯愛畫又作為山東省衛健委派駐中醫專家進駐省集中救治定點醫院煙臺奇山醫院。他帶領的中醫團隊每天不停地會診討論,分析病情、擬定方案、制定預案、中醫查房及中西醫聯合查房、動員部署,與其他西醫專家一起,給予新冠病人最好的療效保證。新冠肺炎傳染性高,面對危險,侯愛畫帶頭深入隔離病房十餘次,通過望聞問切診,仔細診察每一位病人,體察舌像脈象。尤其面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時,她常常用手法幫助病人張口,並湊近口腔看清楚舌苔舌質變化以便精準辨證施治。

  在危重症患者救治的艱難關頭,侯愛畫果斷提出施行針灸治療,經中西醫專家組討論通過後,她不懼感染風險,每天趴在病人頭部上方施行針灸治療,並以事實驗證了頭部太極六氣針法在改善患者血氧飽和度方面取得快捷明顯的效果。

  在抗疫關鍵時期,侯愛畫八十六歲高齡的老父親突發腦出血住進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七天直至去世,作為女兒的她也未能陪護一天。不僅不能床前盡孝,因為隔離就連多看父親幾眼都成了奢望。她把疫情當做衝鋒號,視患者為親人,帶領中醫專家查房及組織病例討論不分晝夜,充分發揮了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的獨特作用,為煙臺市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的零死亡、零復陽,做出了重要的中醫貢獻。

為患者把脈

  直面病毒衝鋒在前 精湛醫術力挽狂瀾

  孫麗鳳,煙臺市中醫醫院肺病科副主任。山東省流行病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中醫藥專家委員會成員?煙臺市流行病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中醫藥專家委員會副組長之一,煙臺市疫情防控中醫藥會診專家組成員。

  早在1月31日,作為市裡指派的防治新冠肺炎中醫專家,孫麗鳳提前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她多次跟隨侯愛畫副院長到奇山醫院、萊陽中心醫院參與新冠肺炎的中醫藥現場會診與遠程會診。

  為了收集完整準確的四診資料,第一次到奇山醫院會診,她就身穿隔離衣進到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進行床邊查房,親手為患者把脈診治,觀察舌苔、脈象。正式進駐奇山醫院後,她除了側重於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中醫藥救治工作,還經常利用遠程會診的機會,與自己的指導老師,國家級名老中醫陶凱教授分享病例,進一步完善了治療方案,豐富了對新冠肺炎的中醫治療經驗。她經常深入隔離區為病人進行針灸,並指導病人做各種中醫保健療法,充分發揮了中醫優勢。

  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抗疫工作中,她忘我地加班加點,多次零距離床邊查房,終因過度費心勞累導致貧血加重,期間曾趕上父親生病住院也無法探視和陪伴,強壓下的她不得不在緊張工作的同時服藥調理。因抗疫工作出色,她被中共煙臺市委、煙臺市政府授予首批「擔當作為」標兵稱號,並多次受到省中醫藥管理局領導的認可和表揚。

  踐行初心戰疫情 敢於擔當做先鋒

  每一名抗疫戰士的身後都有一個無私的家庭在默默支持著。李史清,煙臺市中醫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在家中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每晚既要輔導長女的功課,還要哄年幼的次女入睡。父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長期服用自己一手配製的中藥。愛人身體虛弱,長年貧血,平時血紅蛋白只有70g/L,經常性地頭暈。大年三十晚上,李史清突然接到院領導電話,詢問有無意願去支援湖北武漢?該同志第一句話就是「堅決服從黨組織安排!」第二句話是問「什麼時候出發?」

  在待命的那段時間,即使是大年初一出門診,他也是行李箱不離手,一有空閒就學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並關注疫情進展,以致對診療方案中的中醫診療部分達到倒背如流的程度。他積極研讀古籍,通過對古今理論仔細對照。發現此次疫病的核心病理因素是「溼邪」,治療當以化溼、化痰為主。這一點在後來的抗疫實踐中起了巨大作用。

  因中醫功底深厚,待命期間,李史清加入了定點醫院的抗疫一線。在奇山醫院,他與其他同行積極配合,與西醫團隊協同作戰。不懼風險,深入隔離區與病人零距離接觸,對其望舌、把脈、針灸,精準配方,辨證施治。針對食慾差、不能耐受中藥的病人首次提出採取藥膳療法,首倡並指導病人做八段錦等來促進肺功能恢復。在奇山醫院工作期間,他自己曾多次出現心絞痛、高血壓等症狀,不得不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等應急藥品。有一次,愛人給他送去衣物,特別想擁抱一下卻不能接觸,兩人只能目光對視。當聽說自己的小女兒每天站在窗前,不說話也不動,被問到的時候說「我在等爸爸回家啊」的時候,這位七尺男兒禁不住淚流滿面。

煙臺市中醫醫院團隊

  全心全意服務患者 一心一意甘於奉獻

  朱巧,煙臺市中醫醫院心病科副主任。自疫情發生後,入選煙臺市中醫醫院中醫專家組,參與煙臺市新冠肺炎中醫預防方案的制定。2月15日參加奇山醫院感染一科的中醫防治工作,負責科室新冠肺炎普通型病人的中醫藥診療工作。

  該同志的家就住在奇山醫院附近,孩子正念著高中。因工作隔離,只能把對家人的牽掛、對孩子的惦記壓在心底。在定點醫院期間,她嚴格以新冠肺炎中醫診療方案為指導,工作忘我投入。她每日詳詢患者病情變化,堅持根據病情、體質辨證論治,一人一方,有針對性地分別給予中藥湯劑、顆粒劑、代茶飲、藥膳等多種中藥內服治療。她重視對患者的心理幹預,不放棄一切機會鼓勵患者,並根據患者的焦慮程度,予以耳針、穴位按摩等外治療法輔助治療,多舉措並施改善患者呼吸道及心悸、失眠等症狀,提高他們的免疫力及運動耐力,鼓舞了患者的抗病信心,更縮短了病毒轉陰時間。她先後參與疑似、輕型、普通型病人中醫治療45例,經與同行共同努力,成功治癒26例,輕型、普通型病人無1例轉為重症。

分析患者病情

煙臺市中醫醫院團隊

  疫情不退我不退 精湛醫術鑄鐵壁

  王國梁,煙臺市中醫醫院肺病科主治醫師。疫情發生時,正值他剛剛完成為期半年的巫山扶貧協作任務。在接到前往奇山醫院的通知後,他不辭勞頓立即趕往定點醫院,全身心地撲到了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上。

  在奇山醫院,王國梁仗著自己年輕,凡事都衝在前面搶著幹。他說:「做為一名中醫肺病醫生,能來抗疫一線是我最大的願望」。

  他數次零距離接觸新冠病人,為他們把脈、看舌苔。治療上無微不至,心理上極力開導,完全無視所面對的是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疫病患者。他和同事發現,由於新冠肺炎寒溼疫毒致病的特點,常導致患者伴隨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並且有部分患者相繼出現了焦慮、失眠。鑑於此,他結合之前在肺病科工作和巫山幫扶積累的經驗,提出了自己的診療思路,並運用到了對患者的治療上。有一名中年患者,治療期間總有咽部異物感,且伴有焦慮和失眠,每晚都需服用安眠藥物。在接受中醫辨證治療並按照他的要求進行拍肺經、結合耳穴壓豆並配合音樂療法後,患者咽部異物感很快消失,且失眠恢復正常,整體狀態與精神面貌均出現了令人驚喜的改觀。事實證明,他的治療思路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速度。

  「大醫精誠不負人民!」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正是這些手持國醫重器的勇士,為700萬煙臺市民換來了抗疫阻擊戰的階段勝利。據不完全統計,進駐定點醫院中醫專家團隊在侯愛畫副院長帶領下,深入隔離病房查房40餘人次,實施針灸治療20餘人次。他們不懼風險,擔當作為,近在咫尺,有家難回。以無私大愛替代家庭親情,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的獨特作用,以行動體現社會責任擔當,用奉獻詮釋愛國奮鬥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匯聚抗疫的磅礴力量,譜寫著中醫人抗疫的生動篇章。

相關焦點

  • 【一線抗疫群英譜】佧米力江·阿力木:「大考」中彰顯青年一代擔當
    【一線抗疫群英譜】佧米力江·阿力木:「大考」中彰顯青年一代擔當 2020-09-12 22: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一線抗疫群英譜】忠誠為民勇擔當 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一線抗疫群英譜】忠誠為民勇擔當 警徽閃耀抗疫一線 2020年04月08日 12:44:00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抗疫如戰,崗位所在就是戰場;人民需要,就是人民公安的使命。
  • 「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的民族魂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首詩寫於1903年前後,這個時候是中國處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人民生活異常痛苦的年代。自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閉關自守的局面被衝破之後,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日益顯露,不斷進行瘋狂的侵略。富有革命傳統的中國人民則不甘忍受凌辱和壓迫,英勇的抗擊八國聯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作者魯迅在1902年懷著滿腔愛國熱忱到日本。
  • 自編歌曲鼓舞人心(一線抗疫群英譜)
    「沒有陽光的日子,我們攜手共同度過,你大聲地告訴我,我們會勝利歡呼,我把英雄的城市,寫成這首歌……」在武漢市第三醫院,為了給戰友和患者打氣,急診科醫生李玉濤創作了一首歌,取名為《英雄城市》。「軍隊中有軍歌鼓舞士氣,我們也是戰士,也需要歌曲激勵。」
  •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陳慧敏:精細排查 外防輸入守國門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陳慧敏:精細排查 外防輸入守國門 2020-04-20 09:41:4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 「我以我血薦軒轅!」3年獻8次,博愛縣張立罡再為武漢獻血
    ①我以我血薦軒轅2月13日,博愛縣政協委員張立罡收到了朋友圈轉來武漢血站的簡訊通知,他自願捐獻的血小板,已經被武漢市一家醫院應用於臨床救治,又有一位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續。當時,張立罡正在抗疫第一線站崗,負責博愛縣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官莊交通局家屬院的防疫值守,以一個普通奉獻者的名義。
  • 【抗疫一線群英譜】仲愷青春村:疫情防控好人好事多
    【抗疫一線群英譜】仲愷青春村:疫情防控好人好事多 2020-02-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一線抗疫群英譜「戰地玫瑰」仲月霞:守好白衣天使「生命線」
    如今,這朵「戰地玫瑰」又一次綻放在抗疫一線。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刊出的「一線抗疫群英譜」專欄文章《好一朵「戰地玫瑰」》。如今,這朵「戰地玫瑰」又一次綻放在抗疫一線。 她,就是來自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的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仲月霞。 背起行囊,仲月霞和同在出徵隊伍中的愛人王新默默相望,比了一個「勝利」的手勢。 除夕夜,夫妻雙雙登上飛往武漢的軍機。
  • 我以我血薦軒轅-致奧杯賽的青少年朋友
    此時組委會邀請我錄製一段視頻,為你們鼓勁加油。說心裡話,你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昨天。今天的賽事,讓我又想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如火如荼的青春歲月。撫昔追往,心緒難平,覺的還是給你們寫一封信⋯⋯ 對於作文,至今還是一臉困惑,一肚子茫然,儘管小學漢語拼音識字課後,就是作文課。然而,總感到一種前後未有的迷茫,文以載道,何謂之道?道在何方?
  • 「一線抗疫群英譜」曾凌空:孩子的微笑是我們的幸福
    武漢兒童醫院是湖北省新冠肺炎患兒的定點醫院,疫情暴發後,這裡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是新生兒,最小的出生才17天,今天(3月20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來認識日夜堅守在這裡的新生兒內科主任曾凌空。
  • 都在傳楊思琦的性感寫真,我卻想起了她早年的這部《血薦軒轅》
    生於香港,長於香港的楊思琦是典型的「港女」,不曾留意她如何在香港小姐選拔中過關斬將,她主演的電視劇也只看過《血薦軒轅》,所以,印象中的她,始終是那個清秀溫婉,卻命薄如紙的「王怡」。《血薦軒轅》是2004年的劇,總共37集,講述了一個舊仇催新仇,跨度20多年的復仇故事。演員集合了鄭少秋、汪明荃、陳鴻烈、林峰、楊雪、楊思琦等老戲骨和新秀。
  • 我以我血薦軒轅!
    告別那一排排僵硬的屍體回來,大姐並沒有義憤填膺同仇敵愾地答應高十三班的女同學『黃烈』的強烈邀請參加『紅革籌』,而是躲在樓上用毛筆在紙上寫了「青春熱血薦何方???」幾個大字。她不明白他們這究竟是為何犧牲?為何流血?這又能為社會,替人民,給國家帶來多大意義?許許多多的問題攪得大姐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 為居民買藥送藥爭分奪秒(一線抗疫群英譜·青春力量)
    為居民買藥送藥爭分奪秒(一線抗疫群英譜·青春力量)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範昊天  2020-03-21 張玉欣是武漢本地的「00後」
  • 紀檢監察幹部踐行「我以我血薦軒轅」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無數人毅然「逆行」,堅守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廣大紀檢監察幹部忠於職守,敢於擔當,挺身而出,日夜奮戰,有的甚至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楊榮、李淼、朱建波……這些紀檢監察幹部踐行「我以我血薦軒轅」。
  • 我以我血薦軒轅
    用行動來擔當挺身而出勇敢奮戰    「我是黨員,請求去一線和同志們並肩作戰!」這是開封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一大隊民警朱新建第一時間遞交的請戰書,還差幾個月,他就年滿60周歲了。    「我鄭重向組織提出請求,申請加入抗擊疫情應急處突隊伍……我知道春天不遠,但我願意戰鬥在冬天!」這是衛輝市公安局基層派出所黨員民警閆博的發言。
  • 劉力:去留肝膽兩崑崙,我以我血薦軒轅
    【力薦】名家丨讀書丨思享丨美文 墨子:去留肝膽兩崑崙,我以我血薦軒轅 劉力/文 在先秦百家爭鳴的舞臺上,我一直非常奇怪為什麼「儒墨道法」四家能夠成為世間不爭的四大顯學。
  • 詩詞大會考「我以我血薦軒轅」,56人答錯,魯迅真的要被遺忘嗎?
    頗有意思的是,在「去魯迅化」被不斷提及時,莫言、餘華、賈平凹、陳丹青、馬未都等文化名人,又多次在不同場合承認:魯迅是對我影響很大的作家。莫言先生甚至表示,如果能用平生所有小說,換一部《阿Q正傳》他是很願意的。其對魯迅的敬仰之情,可想而知。
  • 龍華醫院方邦江教授榮獲「2020抗疫群英譜•抗疫先鋒」稱號
    龍華醫院方邦江教授榮獲「2020抗疫群英譜•抗疫先鋒」稱號 2020-10-12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巾幗群英譜(四)丨 因為有你們,湖北多了一份希望!
    巾幗群英譜(四)丨 因為有你們,湖北多了一份希望!、爭分奪秒留下了太多感動的瞬間她們是逆行的「白衣天使」她們是最美的「巾幗英雄」「北京女性」《巾幗群英譜》專欄第四期繼續帶您認識北京馳援湖北醫療隊中那些美麗的醫護人員
  • 「一線抗疫群英譜」①:200名急診人的40個日夜
    守住抗「疫」最前哨如果說急診科是抗疫的前沿陣地,發熱門診就是前哨關卡。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劉天城記不得值了多少個這樣的班了。我和幾個年資高、經驗豐富的同事在輸液室,憑藉經驗觸摸患者的皮膚找到血管,但進針的時候還是要貼近患者,有時候我們的臉離患者只有十幾釐米。」急診科護士長劉迪介紹,「核酸檢測採樣的風險可以說最大,因為採樣時患者的口要張到最大,但我們都沒有退縮。快一點為患者採樣做檢測,就能快一點明確診斷,讓患者接受下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