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國平說:「因為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是沉默的,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溝通是超越語言的。傾聽沉默,就是傾聽靈魂之歌。」
人是喜歡群居的,每個人都喜歡成為主角,不想被孤立,甚至當配角都不願意。可是,有多少人可以成為主角呢?大部分的人,都是配角,甚至連當配角的機會都沒有。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本領,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至於能夠成為主角,還是成為配角,都不強求。做人,應該默默無聞,守住一顆安寧的心,只要內心感覺到了幸福,人生就真的幸福了。
別小看那個沉默寡言的人。當一個人擺脫了失落、無助、悲傷、孤獨,就會變得特別安靜,不想說話,喜歡獨來獨往,不想和別人打交道。
02
沉默寡言的人,總是不太合群。
當一個人很無助的時候,也恰好是依賴性最強的時候,真的希望有人幫一幫自己。就像一個乞丐,在街上乞討了一整天,連一塊錢都沒有討來,眼看就要天黑了,他餓得頭昏眼花,眼睛直勾勾地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希望有好心人,給他一塊錢,讓他能夠吃一點東西,夜裡能夠睡得著,不會飢腸轆轆。
沉默寡言的人,也想有人幫助自己,但是這樣的想法,不會很強烈,是可以被控制的。他學會了依靠自己,哪怕自己的實力不強,也不怕。俗話說:「肩膀扛不起了,就用後背頂住。」只要有了堅強的毅力,總是有辦法改變自己的。
學會了靠自己的人,才會越來越不合群。既然誰都靠不住,為什麼要去依靠呢?做一個不往群裡走的人,不喧譁,不與別人爭執,不到處尋找依靠的力量;做一個安靜的人,身處鬧市,但從來都不鬧騰,周邊發生的一切,似乎都和自己無關。
當你在一個群體之中,越來越不喜歡說話的時候,別人就不會很在意你,你總是能夠抽身而退。沉默寡言的人,在人多的時候,認真觀察別人,有很強的洞察力;一個人的時候,堅持提升自己,想方設法超越別人。
03
沉默寡言的人,往往是吃過大苦的人。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人吃苦多了,領悟的人生道理就多了。大部分的人,在苦難來臨的時候,喜歡找人傾訴,想要別人同情自己。
前天下午,老同學阿梅發微信給我:「他變心了,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阿梅說的「他」,是阿梅的丈夫。多年前,阿梅選擇了遠嫁,家人怎麼勸她,都沒有用。現在,阿梅的婚姻遭遇了危機,到底要離婚,還是選擇將就過日子,她很迷茫。這的痛苦,我能夠理解,但我不能代替她做決定。
事實上,當你找人傾訴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理解你,而是暗中嘲笑你。把你經歷的痛苦,當成了談資,變成了別人嘴裡的笑話。因此,聰明的人,不會隨便找人訴苦,有些苦,寧願爛在肚子裡也不會和別人說。
沉默寡言的人,是吃過大苦,還不「吭聲」的人。在苦難來臨的時候,有自己的主張,慢慢熬,熬過所有的苦,也有無限的甜。
04
沉默寡言的人,其實是有大格局的人。
陳果說:「包容心:包容他人之前,也要包容自己原諒自己曾經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包容自己的命運、生活。」
一個人的內心越強大,包容的事情越多,就會越沉默。心中有一座山,一片海,任由滄海變桑田,也不會心情起伏,更不能惶惶不可終日。內心強大的人,給人的印象是——逆來順受都可以。
人生一路走來,要經歷的事情太多,還有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是突如其來的。當你一驚一乍的時候,說明你對人生的發展,沒有把握。真正有智慧的人,牢牢把握了命運,學會了「以不變應萬變」。
沉默寡言的人,格局很大,一顆心就是一片海,眼睛裡可以容納別人。一個人,默默無聞做事,向成功的人學習,還時不時幫助弱者。少說話,多做事,做好事,做有意義的事。用一輩子的行動,來成就更好的自己,來證明自己的善良。
05
沉默寡言的人,活得很自由,很安靜。
畢達哥拉斯說:「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自由的人。」一個人,非常自律,一生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人。
「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個有貪慾的人,是沒有自由的人,也許他不喜歡說話,但是他的內心依舊很喧鬧。他常常用非常卑鄙的手段去奪取別人的財富,去侵佔別人的財富,為了金錢和利益,哪怕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情,也不怕。他的言行,都被貪慾控制了。
沉默寡言的人,是嚴格自律的,管好了自己的嘴,還管好了自己的手和腳,心存敬畏,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他的內心深處,是無欲無求的。人生有目標,有希望,有行動,但不能「不擇手段」。
沉默寡言的人,都是「狠角色」。他總是在安靜的角落裡,觀察著外面發生的一切,審時度勢,進退自如,不管世界發生了什麼,都能保持內心的安靜。
沉默寡言的人,不輕易打擾別人,也不希望別人打擾自己,堅持做獨一無二的自己,不是在沉默中消亡,而是在沉默中蓄力,慢慢崛起。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