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廷生和他的《周村進士》
自從2月1日拿到聶廷生老師著的《周村進士》以後,就盤算著寫一篇讀後感,來表達對聶老師的感謝之情。但是由於忙年忙寫作,著實無力全部讀完,這次只得撿著我最熟悉的部分內容,匆匆讀過,所以本文只能是以偏概全了。
在我學習寫作的道路上,孫方之和聶廷生兩位老師是對我幫助最大的人,也可以說是對我寫作起到很大幫助的人。多年前,我的第一本著作《和共和國一塊成長》,他們兩人都分別為之作序,聶老師還幫我審閱校對了大部分稿子,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前些日子,孫老師贈書給我後,我寫了篇《良師益友孫方之》,爾後幾次蠢蠢欲動想寫一篇「菩薩校長聶廷生」。為啥突然冒出這麼個古怪的題目?是因為小時候聽父親說過:「西遊記,大離話(太離譜的話),沒了治(沒了辦法),找菩薩。」也就是說孫悟空打不過妖怪的時候,就去找觀音菩薩求救了。同理,我在寫作中遇到了問題,都是找到聶老師,他總能想辦法給我解決了,所以在我的心目中,聶老師就是在寫作路上給我掃除攔路虎的菩薩!
1、聶老師的新作《周村進士》(2月日拍攝)
聶老師的《周村進士》,不僅收錄了周村進士57人(文進士52人,武進士4人,武狀元1人),還收錄了周村舉人82人(文科舉人54人,武科舉人28人),共計進士舉人139人,每一個人物都凝聚著聶老師的心血。52萬字,字字珠璣。從2015年一個小小的學生疑問,到確立「掀開歷史看教育的」宏願;從2017年《周村進士》列入區政協《周村商埠文化叢書》編纂計劃,到2020年完稿出版。5年的光陰,1800多次日落,聶老師都是在燈下奮筆疾書,因為他是淄博六中的副校長,白天還有一大堆事情在等著他呢!
幾年來,知道聶老師在創作《周村進士》,也讀過他在《蒲松齡研究》雜誌上發表的《聊齋志異與周村文化》等文章,也為聶老師提供過點滴資料。近年來,我接觸了不少的家譜資料,對淄西畢自嚴(萬曆二十年進士)家族,周村李化熙(崇禎七年進士)家族,尹家莊邱璐(順治十二年進士)家族,冶頭曹佳和(嘉慶十四年進士)家族,石廟村趙珣家族(天啟四年舉人)家族的族譜序言、名官顯宦,都發在我的QQ空間裡。每每遇此,聶老師總是詢問,族譜裡面有沒有進士?從不放過點滴的信息。
我在「老邵說說」裡發了一篇寧治泉先生寫的《鳳凰山記憶》,其中有「寧家莊的寧璇,於明嘉靖十年中進士,號堯魯公。先任湖南寧鄉縣令,再任河北河間縣令,後任天津靜海縣令……」的內容。聶老師對寧璇「嘉靖十年中進士」的信息,頗感重要,就約我冒著細雨來到寧家莊寧治泉家裡,親自查閱了《寧氏族譜》,又認真核對了《淄川縣誌》,最後確認寧璇是嘉靖十年舉人,並非進士,最終收錄在《周村進士》中的《周村文科舉人小傳》裡。可見聶老師治學之嚴謹,以史為實,絕不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2、《寧氏族譜一》(2020年9月24日拍攝)
3、《寧氏族譜二》(9月24日拍攝)
4、《寧氏族譜》中的寧璇(9月24日拍攝)
5、採訪現場(9月24日拍攝)
6、採訪時,雨中的小院(9月24日拍攝)
2020年6月16日,聶老師給潤心書屋講課,課題就是《周村進士的文化精神和當代價值》,我就知道聶老師的《周村進士》已經完稿了。因為這個課題就是《周村進士》中的《導言》部分,也是聶老師挖掘歷史文化最獨具匠心的部分,是《周村進士》的精華!因為後面的進士、舉人,就是個搜羅材料的過程,用不著聶老師去「理論」。
在《周村進士的文化精神》篇章裡,聶老師以18位進士23人次的實例,歸納出周村進士的「家國情懷」「恪盡職守」「以人為本」「清廉正直」「頑強進取」「平民本色」等六方面的文化精神。
其中《家國情懷》一節裡,先以明末的遼東巡撫韓取善(韓家窩人,萬曆五年進士)「三至朝鮮,察之既真」,發現總兵楊紹勳玩忽職守,「恇怯不前」,將其彈劾。再以順治朝王鼎蔭(蘇李莊人,順治三年進士)任宜陽縣令時,發現前任謊報墾荒土地二千二百多頃,導致「邑民苦累,逃亡略盡」,王鼎蔭再三向上申訴,都被駁回;王鼎蔭不顧自己的前途安危,毅然帶領百姓進京叩閽,為民請命,使得朝廷下減賦之令,而自己卻遭降職。後以焦雲龍(清泉村人,同治十三年進士)在陝西為官30餘年,他以「視國事為己事,視民人為家人」為自警,勤政愛民,興利除弊,賑災濟民,百姓呼之為「焦青天」。這些實例凸顯了周村進士的「為官為政、為民為人」之本色,昭示出周村進士深厚博大的文化精神。
7、聶老師在潤心書屋講課中(6月14日拍攝)
如果說《周村進士的文化精神》是對周村進士文化的探討汲取,是總結升華;那麼《周村進士文化的當代價值》就是對周村進士文化的深化傳承,是弘揚提升。
在《周村進士文化的當代價值》篇章裡,聶老師從「文化傳承的精神血脈」「核心價值的有效載體」「激勵進取的力量源泉」「文旅發展的豐富資源」「城市宣傳的獨特名片」「鄉村治理的寶貴經驗」等六個層面展開論述。
在《文化傳承的精神血脈》一節裡,聶老師列舉了李化熙家族七代人,先後近200年為周村商賈「代完市稅」的事實,說明了李化熙家族對周村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六七代人血脈相連,近200年精神相傳,這是何等的毅力,這是何等的動力!一通「今日無稅」碑,默默地立在古商城大街、絲市街、銀子市的交匯處,碑裡碑外,無不透出周村進士的文化精神和當代價值!
在《激勵進取的力量源泉》一節裡,聶老師以焦雲龍為例作了解讀。焦雲龍家境貧寒,16歲輟學務農,但他嗜學如命,常以戒尺自責,堅信「古來王佐出耕耘」的道理;在兄長、母親相繼去世的困境下,30歲考中秀才,34歲中舉,35歲中進士。短短五年,完成了秀才、舉人、進士的三級跳!焦雲龍有詩曰:「徹夜不眠誦讀聲,一聲一淚具深情。那知兩捷榮親日,不是讀成是哭成。」寫到此處,聶老師有感而發:「困難是弱者的痛苦深淵,是強者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
8、聶老師(前排左四)與潤心書屋i的書友們合影(6月14日)
在《周村進士》最後所列的《參考文獻》裡,聶老師列出了110種參考資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既包括明清時期的官方府志、縣誌,也包括域內各大家族的族譜、墓誌,還包括古今文人學士的著作文集……在這些浩瀚如海的資料裡,聶老師需要細心查、巧取捨、精構思、準應用,沒有充足的時間,沒有駕馭材料的能力,沒有重新編織架構的才略,是難以完成的。
聶廷生,山東省特級教師,淄博六中副校長,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費五年之心思,上起宋元,下至明清,集周村進士、舉人為一冊,堪稱巨篇。資料詳實,分析精準,挖掘有深度,提升有高度,集周村進士之大成,補周村文史之大缺,功不可沒。聶老師的《周村進士》一書,值得好好閱讀;他對周村進士文化精神和當代價值的闡釋,對我們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有幫助!(2021年2月13日)
9、聶廷生(前排左一)在潤心書屋寫作班第一期街業典禮上(8月2日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