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進士黃裳華

2021-02-13 紫雲黃氏宗親網

關注本公眾號點擊藍色」紫雲黃氏宗親網」

黃裳華和黃摶扶,是晚清紫雲溪後黃氏的兩位進士。兩人年齡相仿,功名相埒,生活年代相同,命運卻大相逕庭,百年之後,仍讓人唏噓感嘆。

黃摶扶是紫雲溪後黃氏後城派。字通材,號祝堂,生於1848年,1873年舉人,1874年連捷進士,年方二十六歲。歷任刑部主事、秋審處總辦、加員外郎、記名軍機章京。可謂少年得志。他又急流勇退,聞母病即歸家不仕,在泉從事教育和慈善事業,卓有成就。亦極重親族,我族家譜收有他為我村耆老寫的數篇傳記和壽序,情辭並茂。1932年,黃摶扶以八十四高齡去世,極盡哀榮。

黃裳華是紫雲溪後黃氏郡西派。字吉禮,號坤五,生於1841年,長於黃摶扶7歲。1870年舉人,1877年進士,晚於黃摶扶三年,不久科舉廢除,成為溪後最後一位進士。他登第後任戶部廣西司主事。1880年正月十四日逝於臺灣,年方三十九歲。因其早逝,所以多年來令名不彰。前些年,汪毅夫、毛曉陽兩位學者進行清代臺灣進士的研究,黃裳華才重新引起關注。

黃裳華是清代臺灣33位進士之一。他到臺灣,最初是為父奔喪。其父黃金昇,字貽照,號曉峰,1807生,21歲入伍,先入福建提標,後調臺灣鎮標,由行伍逐步提拔,47歲晉升守備,授武德騎尉。按清綠營軍制,守備職守為管理營務與糧餉,屬各省提督、總兵管轄,並有充參將、遊擊軍官者,武德騎尉為軍官爵級,均為正五品。黃金昇升遷不慢,說明表現傑出。可惜的是,鹹豐五年,他「帶兵剿匪,病卒於軍」,時年49歲。黃裳華14歲,渡海護櫬。黃裳華「少岐嶷,進退有度」,「入幼學,名分倍懍,群大器目之。稍長,受業周君茂才承堂。與兄謙禮,文義相師,意境日闢」,因此到臺灣後,受到在臺司鐸的泉州舉人李西林的青睞器重,留他在臺灣讀書。他果然不負所望,為臺灣增加了一名進士。

黃裳華到戶部任職不久,即告假省親,拜掃先塋。次年渡臺會客,正月十四日突然去世。英年猝逝,死因自然引人猜疑。一說為中風,但也有傳說系被人下毒所害。真相如何不得而知。族譜未記其葬所,可以推論葬於臺灣。現臺北有「裳華公派」者,諒是他的後人。因為他是請假歸家又突然去世的,所以戶部名冊上一直有他的名字。毛曉陽曾經據榮祿堂光緒三十年《爵秩全覽》推斷:「黃裳華宦途一直不順利,整整27年沒有升遷,直到光緒三十年依然還是戶部衙門的一名額外主事」,其實光緒三十年黃裳華已經去世24年了,顯然榮祿堂《爵秩全覽》資料沒有及時更新和核對,以致誤導後人。

黃裳華在臺灣應試,所以過去有一些資料錯誤地把他當作臺灣人。如《國朝歷科題名碑錄初集》載:「補殿試,黃裳華,臺灣府臺灣縣人」。《申報》、榮祿堂《大清縉紳全書》也記載為「福建臺灣人」。清代福建人到臺灣讀書應試是普遍現象,但要辦理入籍手續。這和今天的戶口落戶是相同的,並不改變他是泉州人的事實。黃裳華自己填寫的《履歷》也明白記為「臺灣府學附生,民籍,原籍晉江」。另外,現在也有人說黃裳華是「金墩黃府二十三世」,同樣是錯誤的。黃裳華是明代雲南彌勒州知州黃思新的九世孫,黃思新是明代瓊州知府黃瓚第五子。黃瓚有五子,三子云南布政使司左參政黃思近,子孫遷居南安碼頭麗陽村,是為麗陽派,五子黃思新,子孫世居泉州甘棠巷故宅,是為郡西派。按溪後的輩分算,黃裳華是溪後第十七世。這不但有族譜和黃裳華自己的《履歷》為證,還有現在還居住在泉州的黃裳華侄孫為證。

黃裳華的故居在泉州西街甘棠巷「青雲世第」,這是嘉靖年間黃瓚為慶祝三子黃思近高中進士而建的一座園林式宅第。黃裳華登第後曾重修,入大門後建牌樓,鐫聯曰「四百年詩書裕後,十一世科甲承先」,充滿書香門第的自豪。惜於文化大革命中被鯉中公社全部拆毀,用以建設工業區,遺蹟蕩然,唯「溪後池」地名存焉。

黃裳華父子都與臺灣有密切關係,反映了那個時代泉臺兩地人民親如一家的真實圖景和緊密聯繫的豐富層次。唯黃裳華一生,抱負未展,芳紀早凋,「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深為嘆惜。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佳炎/編輯

相關焦點

  • 泉籍臺灣進士黃裳華
    汪毅夫、毛曉陽關於清代臺灣進士的研究,都用不少文字論及一位名叫黃裳華的臺灣進士。原因是,由於有關工具書的問題,導致一些研究者,包括汪毅夫的早期研究,在統計臺灣進士時都漏列了黃裳華。汪、毛二位考證了黃裳華的進士身份,確定了清代33位臺灣進士的完整名錄①。
  • 【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縣的進士
    本期我們要了解和介紹的是原臺灣縣的進士,也就是今天的臺南市。1683年,施琅率軍於臺灣澎湖擊潰鄭氏政權;1684年4月,經施琅力薦,清康熙皇帝正式設郡縣於臺灣,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並延續明鄭時期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設諸羅縣、臺灣縣與鳳山縣三個縣份。
  •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組圖)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組圖) 2014年07月29日 10:55:59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 【科舉制度在臺灣】抗日護臺的臺灣進士:丘逢甲
    上一期我們一起了解了「五人上書」與「公車上書」事件之間的關聯,對於臺灣士子而言,《馬關條約》的籤訂使得他們的故鄉與祖國面臨了第一次分離,這是所有愛國愛鄉的臺灣士子不願意面對的。在日據時期,許多臺灣人紛紛舉家渡海到大陸,不少臺灣青年也相繼脫離日寇魔掌,到祖國大陸讀書求學,他們在這裡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積極加入民主主義革命陣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 尋找漳州最古關隘和臺灣最後一位進士汪春源故居(圖片版)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漢唐遺物,這條路估計漢唐以前就有了,明崇禎二年築城。鄭成功在這裡與清兵屢次惡戰,臺灣霧峰林家林文察因剿太平軍以身殉職……以前官方文字很少談這個,因為他殺的是太平軍。      百姓卻是歡喜他的,因為他帶來和平。
  • 進士王衷亮
    由附生中式道光戊子科舉人,己丑科進士,即用知縣,歷任浙江浦江、義烏、安徽寧國府太平等縣,充浙江壬辰鄉試同考官,年78歲(約在同治七年,即1878年)卒於家。王衷亮後人保存的「進士第」牌匾王衷亮是莊河地域第二位進士,學籍海城,岫巖和蓋平志書也都有記載,在清中期的遼南地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對於王衷亮,各個志書都是寥寥數句概述其簡歷,不免讓人覺得平面化、不完滿。
  • 賈雨村的進士跟曾國藩的同進士有何不同?來自皇上的鼓勵與戲謔
    賈雨村趕上了會試,而且考中了進士。 原來,雨村因那年士隱贈銀之後,他於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又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大家非常熟悉的曾國藩就是三甲進士,即同進士出身,三甲進士帶有安慰性質,同進士出身意思就是你不是進士,但把你看作進士,享受進士一樣的待遇。所以,同進士出身的進士,對自己的進士身份是很忌諱的,曾國藩也不例外。 那麼,賈雨村的進士應該是哪一種呢?
  • 聶廷生和他的《周村進士》
    1、聶老師的新作《周村進士》(2月日拍攝)聶老師的《周村進士》,不僅收錄了周村進士57人(文進士52人,武進士4人,武狀元1人),還收錄了周村舉人近年來,我接觸了不少的家譜資料,對淄西畢自嚴(萬曆二十年進士)家族,周村李化熙(崇禎七年進士)家族,尹家莊邱璐(順治十二年進士)家族,冶頭曹佳和(嘉慶十四年進士)家族,石廟村趙珣家族(天啟四年舉人)家族的族譜序言、名官顯宦,都發在我的QQ空間裡。每每遇此,聶老師總是詢問,族譜裡面有沒有進士?從不放過點滴的信息。
  • 《蘇姓歷代名人之下輯》清朝進士名錄
    歷內閣中書,有《梅岡集》、《增校清朝進士題名碑錄》作黃楫汝。蘇琠        河北交河縣人,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三甲第五十五名進士。蘇銘        山東定陶縣人,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97)三甲第七十九名進士。蘇壎        福建南安人,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三甲第一百九十八名進士,授江寧知縣。
  • 被太監打了,就讓兒子當太監;被進士揍了,就讓兒子考進士
    在明朝嘉靖年間,有這樣一位奇葩的父親,他先是被一位太監打了,於是一咬牙、一跺腳,將自己的大兒子也送去當了太監;後來,他又被一位進士給揍了,於是乎,又把自己的二兒子培養成了一位進士,在朝中當了官,真是夠奇葩的!
  • 秀才、舉人、進士與現在的學歷
    我們都或多或少地知道: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分為:進士、舉人、秀才。通過這篇文章來跟大家說說古代得進士、舉人、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和今天的大學生比起來又有怎樣的區別。相信很多人對古代讀書人的看法難免收到一些小說影視的影響,覺得他們又窮又酸。例如《儒林外史》裡面的範進和嚴監生。
  • 肅寧不演《四進士》
    《四進士》是京劇傳統劇目。 一名《節義廉明》。周信芳、馬連良均以此劇享名,而風格不同。川劇、漢劇、徽劇滇劇、晉劇都有此劇目。湘劇有《打痞》、《公堂》,豫劇、河北梆子都有《宋士傑告狀》。  《四進士》講得是明朝嘉靖年間,新科進士毛朋、田倫、顧讀,劉題四人出京為官,因嚴嵩專權,共約赴任後不違法瀆職,以報海瑞舉薦。
  • 誰的《四進士》也比擬不上周信芳
    《四進士》為信芳得意偉構之一,我以前欣賞過四次。二日晚他重貼此劇,我乃以百觀不厭的心情,再去領略了一遭。有人問我為什麼這樣喜歡《四進士》,我回說除了確信多看一次能增多些對於麒藝的會心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上月在收音機裡聽到一位號稱「麒派名票」的某君播唱《四進士》,其聲調之惡劣,令人慾嘔,幾乎使我對《四進士》蒙受一個不良的印象。因此我急於要復觀一次,以恢復原來的好感。
  • 明朝進士—徐九齡
    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撰修《憲宗實錄》。授禮部祠祭司主事。好讀書,精禮記,為世林推重。見《大麻志稿》。但從海州衛(海城徐氏家譜)只記載徐九齡是徐府之子,家譜記載:安徽省太平府當塗縣采石磯居住,成化年間隨軍東徵,遷居遼東海州衛。
  • 江西吉水:俯瞰中國進士文化園 感受廬陵文化
    空中俯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中國進士文化園央廣網吉安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廖敏)2020年6月15日,空中俯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中國進士文化園依江而建,樓亭閣榭,綠樹掩映,藍天白雲下,蔚為壯觀。
  • 靜寧進士裱褙錄(一)
    明清間榮登進士榜者14名,歲月侵蝕,其人其事已半湮於塵封。筆者於是不揣固陋,旁搜遠紹,貼補彌合,欲求再現其歷史面目。其做派形同揭裱古舊字畫,故以「裱褙」名篇。另,根據「提名榜」、「登科錄」等資料,本文所列明清進士,其籍貫均為「陝西平涼府靜寧州人」,茲預聲明,以免「爭搶名人」之誚也。
  • 五觀《四進士》:「誰的也比擬不上周信芳」
    有人問我為什麼這樣喜歡《四進士》,我回說除了確信多看一次能增多些對於麒藝的會心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上月在收音機裡聽到一位號稱「麒派名票」的某君播唱《四進士》,其聲調之惡劣,令人慾嘔,幾乎使我對《四進士》蒙受一個不良的印象。因此我急於要復觀一次,以恢復原來的好感。
  • 明朝進士程昌、程啟充
    正面上額刻「大憲伯」三字(古時,按察使負責提點刑獄公事,又稱「憲臣」,「伯」是一種尊稱),下額刻「四川按察使程昌」,背面上下額分別刻有「縷衣」、「戊辰進士程昌」字樣。此坊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憲伯坊,又名「程昌牌坊」,坐落在祁門縣胥嶺鄉六都村東和溪之畔,與「和溪」橋相鄰。
  • 明朝進士全收錄084
    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而秀才、舉人、進士等稱謂便是科舉考試中一系列階段性勝利的標誌性稱謂。 那麼,古代秀才、舉人以及進士等稱謂是如何來的呢? 通常來說,古代讀書人必須要參加一系列的科舉考試,通過之後才能得到相應級別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