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四進士》也比擬不上周信芳

2021-02-23 三慶戲院

《四進士》為信芳得意偉構之一,我以前欣賞過四次。二日晚他重貼此劇,我乃以百觀不厭的心情,再去領略了一遭。有人問我為什麼這樣喜歡《四進士》,我回說除了確信多看一次能增多些對於麒藝的會心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上月在收音機裡聽到一位號稱「麒派名票」的某君播唱《四進士》,其聲調之惡劣,令人慾嘔,幾乎使我對《四進士》蒙受一個不良的印象。因此我急於要復觀一次,以恢復原來的好感。

被我拉往同觀的是聽潮、杏元兩兄,我們進院子的時候,於宗瑛的《長坂坡》已成尾聲。此子動作很守繩墨,腿功尤挺拔絕倫,進場時兀還博得全堂的彩聲,可謂難得。

接著是劉文魁的《漢津口》,不期一別半載,他的大舌根的缺憾竟已改進不少,自亦可貴。第三出是高百歲、於素蓮的《斬經堂》,聽潮兄看了認為終不及銀幕上周袁合作的《斬經堂》來得感人。我覺得撇開電影不論,同屬舞臺上的《斬經堂》,百歲的自也不逮乃師。如果允許我吹毛求疵一下的話,我覺得百歲的弱點,在於動作的調子(或曰尺寸)太快,以致不能適應悲劇的情緒。反之,陳鶴峰的毛病卻在於調子太慢,只知一味誇張,卻不能在演得恰到好處的時候煞住,以致流入「過火」。過與不足,為弊固一,但與其過火,寧取不足。因此我於二人中比較歡喜百歲,吾知梯公當許我為知音。

周信芳之《四進士》

《四進士》上場,已過九點了,為了時間太促,不能從柳林寫狀演起。所以繡幕一啟,就上信芳的宋士傑。於是滿院的眼珠子,開始集中在那個脫盡火氣的老訟師的身上。我簡直無法形容信芳的演技之精湛,只覺得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構成美妙的線條,而值得人們用看畫的心理去欣賞。總之,從登場到終場,全院的掌聲幾乎不絕。

尤當演到拆信的一節而唱「上寫田倫頓首拜」時,後排的一位先生忽大呼「妙呀妙呀」,其忘形之態,連宋士傑也為之莞爾。

信芳是對於舊戲的傳統的表情方法,開始感到不夠的一個覺醒者;所以他在某些地方,常應用自己的做法。像在《坐樓殺惜》裡的怕見晨曦,以及在《四進士》中拆信一段的老眼昏花,都是很好的說明。而浸淫於所謂「京朝派」的毒流之中者,便也據此以為詆毀麒藝的口實。一方面期許信芳過深的朋友,又常感到他的革命精神不夠大膽,不夠徹底(我有時也不免有這種感覺)。在這樣的情態下,我約略體會到想以緩和衝突自任的這位藝人的彷徨的心緒。

周信芳之《四進士》

話還得說回到《四進士》。我覺得信芳在本劇中的說白的簡勁有力,神態的超妙自然,情緒變化的疾徐中節,以及嗓音的蒼涼哀感,在在當得起一個「化」字,委實是贊不勝贊。我固然不願稱一聲「前無古人」,也不敢說是「後無來者」,但在當代的舊戲伶人中,我卻敢斷定誰的《四進士》也比擬不上信芳。百歲、鶴峰皆以麒派嫡傳自居,卻不見他們貼《四進士》,這可以證明他們的功候未到。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們具有自知之明。以視某種自命為「麒派名票」的洋場惡少,只知道壓著嗓子極嘶,卻也要唱什麼四進士,真賢愚判然了。

(《社會日報》1938年2月6日)

相關焦點

  • 五觀《四進士》:「誰的也比擬不上周信芳」
    《四進士》為信芳得意偉構之一,我以前欣賞過四次。二日晚他重貼此劇,我乃以百觀不厭的心情,再去領略了一遭。有人問我為什麼這樣喜歡《四進士》,我回說除了確信多看一次能增多些對於麒藝的會心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上月在收音機裡聽到一位號稱「麒派名票」的某君播唱《四進士》,其聲調之惡劣,令人慾嘔,幾乎使我對《四進士》蒙受一個不良的印象。因此我急於要復觀一次,以恢復原來的好感。
  • 肅寧不演《四進士》
    《四進士》是京劇傳統劇目。 一名《節義廉明》。周信芳、馬連良均以此劇享名,而風格不同。川劇、漢劇、徽劇滇劇、晉劇都有此劇目。湘劇有《打痞》、《公堂》,豫劇、河北梆子都有《宋士傑告狀》。  《四進士》講得是明朝嘉靖年間,新科進士毛朋、田倫、顧讀,劉題四人出京為官,因嚴嵩專權,共約赴任後不違法瀆職,以報海瑞舉薦。
  • 【歷史】靜寧進士裱褙錄(四)
    明清間榮登進士榜者14名,歲月侵蝕,其人其事已半湮於塵封。筆者於是不揣固陋,旁搜遠紹,貼補彌合,欲求再現其歷史面目。其做派形同揭裱古舊字畫,故以「裱褙」名篇。另,根據「提名榜」、「登科錄」等資料,本文所列明清進士,其籍貫均為「陝西平涼府靜寧州人」,茲預聲明,以免「爭搶名人」之誚也。
  • 進士王衷亮
    按照上述《筠垞沈公傳》的記載,王衷亮考上進士,跟沈學詩的功勞分不開。履歷裡業師欄最後記載的3個人物,都應起了關鍵作用,比如進士劉承謙和丁泰,都是東北之外科舉發達地區的人物,並且有著考中進士的經歷,對於王衷亮的成功不得不說是啟發和推助。
  • 秦隴勁氣,粵嬉清嘉——粵劇《審死官》與秦腔《四進士》戲曲比較研究
    二.粵劇《審死官》與秦腔《四進士》梗概:《四進士》是京劇傳統劇目。也在秦腔,蒲劇,豫劇,越劇,湘劇中普遍傳唱。該劇講述了明代某年,官親姚田氏夫婦為奪家財,毒殺胞弟,嫁禍弟媳。嫉惡如仇的訟師宋世傑在夫人唐氏支持下仗義寫狀,為苦主楊秀珍鳴冤。無奈官官相衛,衙門黑暗,冤婦被收監問斬,訟師也慘遭杖刑。
  • 銀達子-河北梆子《四進士》田倫修書&這兩個小娃娃
    擅演劇目有《轅門斬子》《打金枝》《戰北原》《蝴蝶杯》《四進士》等。 《四進士》一名《節義廉明》。京劇、豫劇秦腔川劇、漢劇、徽劇滇劇、同州梆子、晉劇等劇種都有此劇目。 劇情介紹:明朝嘉靖年間,新科進士毛朋、田倫、顧讀,劉題四人出京為官,因嚴嵩專權,共約赴任後不違法瀆職,以報海瑞舉薦。
  • 被太監打了,就讓兒子當太監;被進士揍了,就讓兒子考進士
    在明朝嘉靖年間,有這樣一位奇葩的父親,他先是被一位太監打了,於是一咬牙、一跺腳,將自己的大兒子也送去當了太監;後來,他又被一位進士給揍了,於是乎,又把自己的二兒子培養成了一位進士,在朝中當了官,真是夠奇葩的!
  • 聶廷生和他的《周村進士》
    近年來,我接觸了不少的家譜資料,對淄西畢自嚴(萬曆二十年進士)家族,周村李化熙(崇禎七年進士)家族,尹家莊邱璐(順治十二年進士)家族,冶頭曹佳和(嘉慶十四年進士)家族,石廟村趙珣家族(天啟四年舉人)家族的族譜序言、名官顯宦,都發在我的QQ空間裡。每每遇此,聶老師總是詢問,族譜裡面有沒有進士?從不放過點滴的信息。
  • 明朝進士—徐九齡
    ;草河堡(今本溪縣南草河城),駐守官軍四十四名;青臺峪堡(今鳳城縣西北青城子鎮),駐守官軍四十名;甜水站堡(今遼陽縣東南甜水),駐守官軍八十一名。;草河堡(今本溪縣南草河城),駐守官軍四十四名;青臺峪堡(今鳳城縣西北青城子鎮),駐守官軍四十名;甜水站堡(今遼陽縣東南甜水),駐守官軍八十一名。
  • 泉籍臺灣進士黃裳華
    汪毅夫、毛曉陽關於清代臺灣進士的研究,都用不少文字論及一位名叫黃裳華的臺灣進士。原因是,由於有關工具書的問題,導致一些研究者,包括汪毅夫的早期研究,在統計臺灣進士時都漏列了黃裳華。汪、毛二位考證了黃裳華的進士身份,確定了清代33位臺灣進士的完整名錄①。
  • 賈雨村的進士跟曾國藩的同進士有何不同?來自皇上的鼓勵與戲謔
    考中進士就能做官,從而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古代學子們熱衷於科舉考試的根本原因和動力,但是學而優則仕這條路並不好走,十年寒窗未必能金榜題名,有人考了一輩也沒考中,賈雨村一擊而中,確實是不簡單。但是熟悉明清科舉制度的人,肯定會有點疑惑,賈雨村有資格參加進士考試?
  • 臺灣進士黃裳華
    字通材,號祝堂,生於1848年,1873年舉人,1874年連捷進士,年方二十六歲。歷任刑部主事、秋審處總辦、加員外郎、記名軍機章京。可謂少年得志。他又急流勇退,聞母病即歸家不仕,在泉從事教育和慈善事業,卓有成就。亦極重親族,我族家譜收有他為我村耆老寫的數篇傳記和壽序,情辭並茂。1932年,黃摶扶以八十四高齡去世,極盡哀榮。黃裳華是紫雲溪後黃氏郡西派。
  • 比較一下桂林原來的12個縣,哪個縣的進士多?
    、舉人誰最多?看此文知道誰最牛! 》,對桂林各縣進士初步說了一下,有網友看後覺得說得不詳細,留言說希望介紹更加詳細一下。因為搞史料查證很需要時間,這次當然比上次要說詳細一下,但有的縣的資料整理太需要時間了,還是不能完全滿足網友的要求。有人說,看一個地方的歷史人文,看那兒的舉人、進士數量便知,此話雖過於極端,畢竟有一些道理。原桂林十二個縣,各縣的進士情況如何?
  • 左宗棠一輩子沒有考上進士,因大功被慈禧賜「同進士出身」
    左宗棠作為清末的朝廷重臣,為大清的保持領土完整做出了不朽功勳,歷史評價他為民族英雄一點都不為過。但那都是左宗棠後來當官以後的事情了。 他的心中有一塊隱痛,就是一輩子沒有考取進士。最後一次距離考取功名最近,可命運多蹇,依然失之交臂。這和他年輕時的一段奇特經歷有關係,這得從晚清重臣陶澍說起。
  • 靜寧進士裱褙錄(一)
    後被文人借作《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本文錄以冠首,著意亦在於此。姚爵,字汝修,靜寧州城阜民坊人,河南都司經歷姚瑾長子,明武宗正德辛未科二甲第81名進士,首開靜寧舉子榮登「皇榜」的記錄,改寫了自隋唐科舉以來靜寧進士空白的歷史,極大鼓舞了落後閉塞地區士子登科的信心,是一位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人物。
  • 並不是考不上進士的舉人就不能做官,姚啟聖、左宗棠都是舉人出身
    如有奉行不實,或令士子虛出領狀,或將公項矇混報銷者,聽督撫題參議處。條例雖然頒布,但仍有不遵行者。乾隆三年,因御史甄之璜奏報:「各省鄉試中式舉人例給坊銀二十兩,遠省遵行不實,如貴州則給發三分之一,廣西則全行扣留。
  • 《長安十二時辰》的程參:天寶三年,中了進士的他為什麼不開心?
    歲舉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所有科目中,進士和明經兩科的規模最大。特別是進士一科,從唐高宗之後, 越來越受應試者的垂青。連那些無需通過考試,就能做官的貴族世家都萬分羨慕,「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舊唐書》卷 三《太宗紀下》)照常理來說,考中了進士,可是人生天大的喜訊。按照當時的官員制度, 考中了的人還需經過吏部試判,才能授予官職。
  • 清代進士書札展 —— 光緒二十年進士沈衛
    小弟沈衛頓首  八月十九夜闌陝西學政沈衛    沈衛(一八六二—一九四五),字淇泉,一作其泉,號兼巢、兼巢老人,亦署紅豆館主,室名睡蓮室、四紅豆館,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沈衛出生書香門第,其兄沈翰,曾在江蘇任知縣,擅繪畫、篆刻。因沈衛在兄弟中排行中為十一,鄉裡稱他為「十一先生」。
  • 從「四進士」談周信芳先生的舞臺藝術
    本周日晚19:30,河南衛視將播出:「一起唱戲吧」李金枝專場一、周信芳先生的舞蹈風格,和別人是不同的,假使有人喜歡以中國的書法來比擬的話三、周信芳先生的動作,在創造角色上,不是就臺詞的表面,做機械的比擬,他知道從臺詞的說明去尋求動作的依據,那是一條死路。比如說,唱「我好比,南來雁,失群飛散」,還勉強可以用兩隻手的食指,顫動地向兩邊分開,表示雁的飛散;如果唱「我好比,虎離山,受了孤單」,那隻好在臺上爬了。
  • 【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縣的進士
    建省前後,臺灣行政設置變化很大,從光緒年前福建省轄下的「一府四縣三廳」變為福建臺灣省轄下的「三府一州十一縣三廳」,府縣名稱前後也多有不同。作為臺灣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臺灣縣歷史上人才輩出,自道光九年(1829)黃驤雲金榜題名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臺灣最後一名進士汪春源,共有11位臺灣縣籍(包括安平縣)進士,佔全部臺灣進士的1/3,由此可見臺灣縣在臺灣的教育發展史佔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