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某鳥的腳被砸了,隨後出現跛行的現象,飼主第一時間立刻就醫。由於跛行的原因很多,一般會建議除了拍片之外並且搭配驗血檢查。
拍片結果可以看到右側股骨近端骨折,氣囊還有臟器則沒有明顯的異常。
股骨近端骨折是比較難透過包紮來固定,主要是因為大腿有大部分都和軀幹緊鄰,不是獨立出來的肢體,而且此斷裂線非常靠近股骨頭,非常容易導致錯位而導致一些後遺症,不過骨科手術也不一定是萬靈丹,畢竟也有一個名詞叫做『醫源性傷害』,所以到底做不做手術,主要還是看個體動物的狀況還有主人的狀況而定。
此主理解了包紮以及手術的相關優缺點後,選擇手術,這是鳥在麻醉狀況下拔毛後可以看到大腿淤血的狀況。過去鳥的麻醉還有其他特寵麻醉的難度都被過分誇大或神話,其實只要了解相關的解剖和生理差異並且現在已經有大量麻醉原文書籍可以參考。至少我從不認為鳥的麻醉是一件難事。而來過雨林的飼主都明白,我們會大量使用鎮靜來達到『舒適檢查』的目的,統計學的結果就是一隻鳥通過合適鎮靜流程的死亡率會遠低於用毛巾甚至徒手強迫來的好。
手術過程當中的狀況,其實鳥類因為骨皮質和骨髓質小梁薄,所以容易骨折而手術難度也比其他動物來得高,而且鳥的骨頭有些部分是特化成氣骨,和呼吸系統是有所連接,所以也需要納入到治療的考量中。
骨釘的重點就是輕薄卻又堅固,以及操作過程當中必須心細手巧。
再搭配合適的包紮可以有效減少手術時間,保護傷口,以及也彌補骨釘對於骨頭固定上的缺點。
術後再次拍片去確定骨釘是否在正確的位置上。可以看到原本斷裂分離而且角度完全偏移的近端股骨已被調整回原來的角度。
這是術後的模樣,透明圓圓一圈的就是特別配置的頸圈,其實不要小看這種看似小學生都會做的頸圈,其實依照受傷的部位,動物的種類還有大小,雨林總共有十幾種材質來因應不同狀況下而手工製作合適的頸圈。
住院住了快一周以後,每天傷口都是乾燥的包紮也穩定,住院時消化狀況也都還不錯,基本上就可以帶回家照顧,如同其他動物一樣一般需要靜養一到兩個月。
回家前再次拍片追蹤骨釘是否有乖乖在該有的位置上,嗯,有。
其實很多小寵都是可以透過骨科手術來恢復的,甚至是小倉鼠都可以做到,但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人也就是醫療預算,如同前面幾篇文章所說的,越小的動物手術就得越精密,但如果主人不能理解這樣的狀況而以身價來衡量的話,那小倉鼠打骨釘可能就只能收費一百,然後可能也會有醫院或醫師願意以新奇的心態來嘗試手術,但有幾個動物可以一直享受『一百塊的骨科手術』?以及又有幾個『正常的』醫院或醫師願意投入『一百塊的骨科手術』當中?然後導致的結果就是這類的動物永遠得不到該有的醫療品質,說更直白一點,就是個醫療試驗品以及被捨棄的一群犧牲者。
不過如果真的預算有限,我們也很常採用包紮的方式,其實效果也不錯。最好不要輕易的截肢,『截肢手術很簡單』,但是後續產生的後遺症以及蝴蝶效應一定要清楚明白,否則問題可能會在一兩年後陸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