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長河緩緩流過,有些人有些事過去了便消逝了,而有一些卻讓我們難以忘懷,讓小編帶你走進歷史的長河裡遨遊吧!
1789年7月14日,法國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影響人類歷史走向的大事件。因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強行解散議會,巴黎市民爆發了起義,攻佔了代表封建王權的巴士底監獄。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1789年8月26日,法國制憲會議頒布了《人權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自由。」自由平等的觀念遭到了歐洲帝王們的反對,各國結成反法同盟,絞殺革命。法國國內的舊勢力也發不斷地發生暴動。被奪去權利的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后暗中勾結反法聯軍被發現,代表中下層利益的雅各賓派發起了反君主運動,1793年1月和10月,國王和王后先後被送上了斷頭臺,波旁王朝就此覆滅。
上圖_ 法國大革命
此後的法國,風雲激蕩,歷經了吉倫特派專政、雅各賓派專政、督政府時期,最後拿破崙上臺。大革命確立了自由平等,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的思想制度,震撼了世界,至今仍有深刻影響。
此時正好是中國的大清乾隆年間。雖然中國距離歐洲萬裡之遙,清朝又給人以「閉關鎖國」的印象,但是革命的海嘯,還是在中國蕩起了微瀾。
上圖_ 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關閉沿海各個口岸,只留下了廣州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清政府在廣州設立行商,負責對外貿易,稱為廣州十三行。廣州地區一時商旅雲集,洋行密布。花旗國(美國)、紅毛國(英國)、雙鷹國(奧地利)、單鷹國(普魯士)、黃旗國(丹麥)、法蘭西、瑞典、葡萄牙等國的商人都在廣州開設夷館。購買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販賣至世界各地。這些外商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大量的白銀,也傳來歐洲的各種新聞。
另外,乾隆時期,宮廷之中還有西方傳教士在給朝廷服務。重要者如法國傳教士蔣友仁。蔣友仁,耶穌教會士,精通數學、機械。1745年來到中國,長期任職清宮。乾隆皇帝看到法王路易十四凡爾賽宮的圖片,也想造一個有西洋噴泉的宮殿,於是蔣友仁便造了圓明園裡的西洋樓和大水法。從蔣友仁遺留至今的書簡中,我們知道乾隆從他那裡了解的眾多歐洲的情況。他與乾隆皇帝的談話中就涉及歐洲眾多國家。
乾隆對歐洲各國之間的政治關係十分在意,經常問及相關問題:俄羅斯與法國是否結盟?歐洲諸國之間哪些正在進行戰爭,戰爭的原因是什麼?歐洲各國與土耳其之間是什麼關係?為何有的國家是女主治國?英法西葡如何控制海外殖民地?荷蘭的共和制是怎麼回事?
上圖_ 路易十四 (法國波旁王朝國王)
康熙年間,中國同法國之間就有較為密切的官方往來。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和康熙皇帝曾經互派使團,相互通信,互贈國禮。路易十四稱自己建立了「巴黎-北京」軸心。大概是受其祖父影響,乾隆對法國也情有獨鍾。供職宮廷的法國傳教士錢德明說:「乾隆皇帝重視法國、並將法國遠遠置於其他歐洲國家之上」,「用來裝飾皇帝房間的機器、工具、珠寶或其他珍貴的東西,要麼是法國的軍械,要麼是出自某些法國工匠之手」。
176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派遣兩位特使高類思、楊德旺出訪中國,覲見了乾隆皇帝。這兩個特使都是在法國居住數十年以上的華裔。法國王室以此表示願意同中國進一步加深官方往來。後來乾隆皇帝也打算派遣使團訪問法國,由錢德明擔任特使。錢德明在書信中寫道:「乾隆皇帝有遣使臣至法見路易十六世之計劃,德明將隨使行。法國王室似甚期待使臣之來。」但是使團未能成行,因為這時候,法國王室的腦袋掉了。
上圖_ 錢德明(1718—1793),原名Joseph-Marie Amiot,法國耶穌會士,清代來華
對於法國的這場驚天巨變,乾隆朝廷是什麼態度呢?就在法王路易十六掉腦袋的1793年,另一個歐洲強國英國的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我們從使團成員斯丹東的記錄中可以窺見一斑:
「近兩三年的法國內亂消息在北京已有風聞,那裡所鼓吹的種種破壞秩序顛覆政府的主張迫使北京政府加以防範。」
「最近法國的種種理論,沒有比中國政府對此更深惡痛絕的。使節團來自西方,中國不願同地球的這一部分接近。英國與法國為鄰,這一事實損害了它和遠方中國的關係。」
很明顯地,清政府已經得知了法國大革命的消息,他們將法國革命視為洪水猛獸。雖然當時中國的商品經濟發展不如法國,沒有一個龐大的「第三階層」中堅——商人和資本家,法國革命在缺乏社會基礎的中國,無法掀起巨浪。但是乾隆皇帝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本能地將革命視為犯上作亂、弒君殺父大逆不道的行為,要對其進行嚴加的防範,否則大清就將國無寧日。
上圖_ 馬戛爾尼為首的英國使團覲見乾隆皇帝圖
加重了清廷對洋人的戒心,進一步地實行排外的政策。本來,清廷以天朝上國自居,以儒家思想為正統,對外洋就持排斥態度,西方殖民者本就不懷好意,覬覦中國財富。乾隆時期嚴格了禁教,封關等措施,警惕西方勢力的滲入。
法國爆發革命,一國之君身首異處,這個可怕的消息,更在乾隆心中引起了劇烈震撼,堅定了他「閉關鎖國」的路線。錢德明在給馬嘎爾尼的信件說到「使節團越早來,效果越大。法國的動亂促使中國官方加緊提防。假如特使攜帶禮物在法國國內未發生暴亂以前來,遭遇到的困難要比現在少得多。」如果以前英國特使來,還能討些便宜,現在皇帝已經知道了法國的革命,外國人就別想再吃到好果子了。
加強了對民眾的控制。乾隆還認為法國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官府對「刁民」、「頑民」太過放縱,管束不足。認為對於「刁民」就要「著嚴拿從重究處,以懲兇頑,毋得疏縱」。而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機之由,積小成大」,必須在「群情洶湧之初」就應該堅決鎮壓,將之扼殺在萌芽狀態。
上圖_ 1793 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隨團畫家繪製的清軍兵丁與鳥槍
就在路易十六掉腦袋後的第二年,1794年,陝西、四川發現了有白蓮教秘密傳播。受法國大革命刺激過乾隆,風聲鶴唳地下令「將案內各犯全數拿獲,勿使一名漏網。倘不能搜查淨盡,別經發覺,唯該督是問。」於是,一場驚天大搜捕開始了。湖北、陝西、四川、河南、甘肅數省州縣開始了挨家挨戶地清查捕殺白蓮教行動。
地方官府藉機敲詐勒索,「不管入教不入教,只管有錢無錢」,交不出銀子就當白蓮教徒捕殺。無數民眾傾家蕩產,死於非命。人民走投無路,最終爆發了王聰兒大起義。乾隆自以為能「防範於未然」的維穩行動,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塵埃落定,歷史帶走了該走的,也留下了該留下的,今天的歷史知識就到這,讓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