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有40萬人被判決行刑,為啥法國的貴族這麼招人恨?

2020-12-19 舊歷史新觀點

前段時間看了《舊制度與大革命》,它的作者叫託克維爾,是生活在200年前的一個法國人,他一生中還寫了另外一本名著叫《論美國的民主》,這兩本書書名您看都充滿了敏感詞。那今天就聊聊這個影響了世界的法國大革命。

要知道在17、18世紀的時候,法國牛啊,那是歐洲第一強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統治的後期法國的人口達到了2000萬,這還得了?在歐洲大陸當時的英格蘭的人口還不到它的三分之一,整個歐洲中部當時叫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今天從德國到義大利大致是這個範圍這一大片地區人口總和加起來也不如法國。

太陽王路易十四

法國當時的文化影響力也是嚇人,隔著那麼遠的距離的俄羅斯所有的人都崇拜法國。當時在俄羅斯的上層社會裡一個貴族你不會講法語,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的?所以法國在17、18世紀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的實力都是歐洲首強。

但是一場大革命來了,殺人無數。光當時統計正式被法庭判決行刑的人有40萬人。其中在雅各賓專政時期的那麼短短幾年在巴黎那個斷頭臺上砍掉的腦袋7萬顆,每個月都是好幾千、好幾千這麼殺人。在法國其他地方也是殺人殺到是血流成河。有些外省甚至說懶得為這些人還去打個絞架,還費個繩子,還費顆子彈,沒那事,直接推河裡淹死。以至於法國外省的很多貴族的家屬要去給他們收屍都不得不到河流的下遊去撈屍體。

所以在法國的首都巴黎那就更是血流成河了。其中有一個小段子,有個法國科學家叫拉瓦錫,是現代化學的創始人。拉瓦錫也就是因為可能當時說了貴族幾句好話吧,結果就被革命法庭判決死刑,拉出去砍了。但是拉瓦錫這個人特別有意思,他有一種科學家的精神,他臨死的時候說,能不能用我的死來換得一個科學成果呢?所以他臨死的時候和劊子手做了一個實驗,他說從來沒有人知道人被砍頭之後還能活多長時間,你把我的頭砍下來之後,你拎著我的頭,我就衝你眨眼,你看我眨多少次,然後大概算一個時間,把這個實驗結果告訴後人。後來這個劊子手把他頭砍下來之後盯著他看,據說拉瓦錫眨了十一次眼。這是唯一一個在行刑場上得出來的科學實驗結果。

總而言之當時法國人在法國大革命結束之後,他們痛切地感受到的是兩點。第一,我們的祖國為什麼會淪入一片血海,這太殘暴了。當時不僅是法國人,整個歐洲人都震驚了,說法國人在搞什麼搞?

如果說過去是不同種族之間、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仇殺還能理解,比如法國中世紀也有一些大屠殺一次也不過就殺個幾千人。可你這幾年殺掉40萬人,這在搞什麼啊?而且是同一個民族內部。

尤其在當時世界上發生過革命的,比如說英國人光榮革命是正常過渡,沒有死人。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和美國人打仗雖然是通過戰爭方式解決,但那也就美國人死了幾千人。可法國這40萬人的血海深仇,何苦來哉?法國人到底怎麼了?這是一個問題。

法國大革命的血腥工具:斷頭臺

第二個問題,就是法國的國力從此一蹶不振。大家看看自打拿破崙之後法國還打過什麼勝仗嗎?一直到現在,對吧?在19世紀跟在英國後面打過什麼克裡米亞戰爭,20世紀打過什麼一次大戰、二次大戰,雖然最後都贏了吧,那也是慘勝。說白了剛開始都被對手揍得不像話,最後是英國人、美國人捲入他們才反敗為勝。就拿我們中國人來說,腐朽的晚清政府什麼時候打過勝仗?都是被列強欺負嘛。唯獨一次打勝仗就是跟法國人打的,中法戰爭在越南邊境我們陸軍勝了一回,還導致了法國內閣垮臺。

你連腐朽的清政府都搞不過,你這個算什麼列強嗎?所以法國的國力實際上就不行了。一直到1965年法國的GDP才再一次超過了英國,當然後來兩者就不相伯仲了。

所以法國因為大革命導致的這一次國家的淪落,尤其在經濟上的表現可以說持續了一百多年。整個國家滿目瘡痍,面對這樣一副場景所以所有的社會精英都要考慮,這是怎麼了呀?為什麼會是這樣?

中法戰爭

當時有一派聲音,就是所謂的復闢派。因為拿破崙之後在英國人的刺刀下,就把那個路易十八給送過來當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八是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上臺之後圍繞在他身邊的一幫復闢的貴族當然就想,既然我們國家鬧這麼一場大亂子,是因為大革命帶來的,那我們就回到大革命之前。就是重建我們的貴族制度、重建王權的統治,這是當時一派的思想。

可是在他們的對立面還有一派,叫自由派,自由派就認為你們這幫復闢派不要再搞這一套了,搞不下去的。

原因有幾個:第一,大革命即使再不好,它畢竟為整個法國爭得了自由。現在你把大革命否定掉想回到之前,這本身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腳,難道法國人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由再一次喪失掉嗎?

更何況你們這些流亡國外的貴族老爺現在回來的這批人,已經沒有統治的合理性了。歷史從來不像一架機器,壞掉之後把那個零件拆掉,然後換上一個新的還能運轉。

就拿中國歷史來說吧,可能在袁世凱執政期間他就覺得還是帝制好。但是對不起,晚清王朝已經倒掉了,你袁世凱想當皇帝那就門兒都沒有,因為你沒有滿清的國家養士幾百的社會政治威望,你再想當皇帝那就是萬人唾罵。

所以政治和歷史上的有些事,就叫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既然貴族已經被殺光了,你們這幫復闢派還想在法國重建什麼貴族統治那已經沒有歷史機會了。

自由派反駁復闢派的第二個理由,就是由託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這本書裡提出來的,他說大革命可不僅僅是一個短暫的歷史階段,它是一個法國幾百年歷史發育產生的一個結果而已。你們不要以為回到大革命之前就一切都好了。就像是發燒,它真正的根子是你身體裡的炎症,你把體溫降下來以為病就好了,你這不是糊塗蛋嗎?所以我們不能再回到大革命之前,那可能會導致大革命的惡果再來一回。

拿破崙不費一槍一炮就趕走了路易十八

託克維爾就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就是為啥法國的貴族這麼招人恨呢?雖然把你們殺成那樣可能也不對,但是為什麼整個世界史上只有法國爆發如此血腥的革命呢?至少到當時的歷史階段來看是這樣的。託克維爾得出來的結論是這是法國封建制崩潰的結果。

這就要說到什麼是封建制。其實在人類歷史上各個地方都一樣,啥叫封建制?就是沒有更先進的管理技術的時候,如果想拼湊出一個大型的國家,那怎麼辦?只能用封建制。

我們中國人也不例外,周天子把商紂王給幹掉後他怎麼辦呢?他沒有很好的管理技術,那隻好他說我封你在這兒,封你在那兒,然後你們去管。你們到了這個地方之後你們接著把土地分封下去。所以它就形成了一種我們現代人不太熟悉的社會結構,就是它是一層對一層負責。在歐洲歷史上的封建制時代就有一句名言,叫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我可以封一個公爵、侯爵,但是公爵、侯爵下面分封的騎士他們不聽我的,它是逐級負責制,這就叫封建制,這跟我們中學歷史課本裡講的封建制 可不是一回事。

那這種封建制的結果一定是要以社會的不平等為代價的,它一定有平民百姓和貴族老爺的那個社會分歧在,這是這個社會的基本結構的支點。

從11世紀之後法國的封建制漸漸地崩潰了,人們變得越來越自由,更多的自耕農開始擁有了自己的土地。然後自耕農又和國王在一起共同去剝奪貴族的權利。這個時候問題出現了。

貴族老爺原來他不僅管著一片地方,擁有一片財產,而且他又作為一個地方的負責人要去承擔公共事務的責任。這句話特別重要,他不僅是驕奢淫逸的權利,還有相關的承擔公共事務的義務。

但是封建制崩潰之後,自耕農越來越多,國王權力向地方滲透越來越厲害,很多地方的官員都是巴黎派來的,跟你這個貴族老爺沒什麼關係。那貴族就變成了一幫什麼人呢?就是天天躲在城堡裡吃喝玩樂加作惡,包括那個大家都知道的,法國中世紀那個貴族欺男霸女起來那是厲害的不得了,姑娘的初夜權都得給他,得先讓他睡了然後才能嫁人。天天在那兒欺男霸女最後的結果就是,貴族變成了一個極端遭人痛恨的階層。

中世紀的莊園

所以當時法國文人寫了一首詩,那個詩句大概是這麼說的,說那幫傢伙當他們在城堡裡作惡的時候,城堡外面就有一棵樹在成長,這棵樹長到一定的時候就會做成絞架,把城堡裡那個作惡的人給吊死。這就是整個法國社會的情緒。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在描述法國大革命之前的很多漫畫,說貴族老爺怎麼騎在老百姓的頭上,確實貴族欺壓老百姓,但這其實只是一個片面的事實。因為他總比當時還在搞農奴制度的俄國人要好吧,但為什麼法國的貴族這麼招人恨呢?就是因為他只享受吃喝玩樂的權利,但已經不去盡所謂的地方公共事務的義務了。

今天的中國人也是這樣,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企業家他又創新、又提供大量的社會就業機會,他掙了很多錢,這沒關係,因為你承擔公共責任。如果你僅僅是一個富二代,你天天也沒有別的事做,你的經營企業才能也不如你爹,你天天就是坐食山空然後天天吃喝嫖賭抽大煙炫富,你說這樣的富二代能不招人恨嗎?如果你再敢出來作惡,那老百姓的一腔怒火豈不就要傾洩在你們這些人的頭上?這就是法國大革命最後的導火索。所以託克維爾分析,正是封建制度的崩潰,導致了大革命這枚惡果。

相關焦點

  • 法國大革命
    上集導演為法國Enrico,下集美國Heffron。演員陣容集各國一流,群眾演員數萬,包括法國前總統(網上有影片一分鐘視頻:Nicolas Sarkozy Figurant 薩科齊跑龍套)。十多年前看過一遍,本地Télé-Québec播放。這家電視臺獨特,無新聞,但有政論,科教文節目多,電影從不插廣告,而且定期播一部原版中國電影,配法文字幕。
  •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摘自《自由與毀滅:法國大革命,1789-1799》)
    法國大革命的意義」,略有刪改。在2800萬人口中,不少於430萬男性(全部成年男性的60%)在1791年獲得了選舉權,1793年有大約600萬人。與之相比,英國在18世紀90年代的選舉只有17%的成年男性參與,在1884年《人民代表法案》後才達到法國1791年的水平。民主選舉初期的難題在於選舉參與率非常不平均。
  • 《法國大革命之謎》吸血鬼題材的起源故事
    法國大革命時1789年,第一集片頭給出的年份是1787年。第一季故事結尾大革命都還沒開始。  2,然而你說它不是大革命吧,這還真是大革命,或者準確的說這部劇實際上是拍的「大恐慌」時期。《1789年的大恐慌:法國大革命前夜的謠言、恐慌和反叛》(喬治·勒菲弗爾著,有中譯本)一書比較細緻地描寫了法國大革命之前在法國境內發生的一系列全國性的騷動和恐慌,以及最終這些事情是如何釀成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造成大恐慌的原因各種各樣:有真實的,比如糧食歉收糧價上漲,貴族特權與民權的長久積怨;也有後來被證實是完全虛構的,比如神秘匪幫橫行,英國強盜搞破壞,貴族陰謀報復屠殺。
  • Netflix《法國大革命之謎》中的貴族都是「藍血人」?
    Netflix 影集《法國大革命之謎》,是一部以法國大革命事件為基底的架空歷史劇,故事闡述法國歷史上著名的醫生,也是共濟會成員的約瑟夫伊尼亞斯吉約丹,正負責調查一件神秘的謀殺案,結果卻讓約瑟夫發現「藍色血液」的存在,使得整個故事就此展開。
  • 謠言、恐慌與法國大革命
    這是一部經典之作,至少在兩個方面都有開創之功。 首先,是把法國大革命前的農民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如此重視社會底層的農民,分析農民與法國大革命的關係,前所未有。此前提起法國大革命,人們想到的就是巴黎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第三等級」,法國農民不說被忽視,也是被嚴重輕視。此書出版後,法國革命中的底層、鄉村和農民作用漸為史學界重視,成果甚豐。
  • 223年前羅伯斯庇爾被處死:談談法國大革命的斷頭臺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223年前,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臺,死於自己發動的法國大革命。現在不方便不談法國大革命,薩沙就說一說斷頭臺吧。歐洲古代和中國一樣,有很多死刑。法國最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的國家,也是所謂暴力治國,自然不可能沒有死刑。
  • 法國大革命沉重打擊了財富精英,為何之後的法國依然貧富懸殊?
    在對傳統權威的早期挑戰中,在大眾心目中佔有崇高地位的法國大革命,似乎特別有希望通過衝突實現平等的目標。在舊體制臨近終結的時候,法國仍然是一個收入和財富差距很大的國家。我們做出的最好的估計是,法國當時的收入基尼係數大約是0.59,和同時代的英格蘭差不多,儘管估計的誤差範圍較大(在0.55~0.66 之間)。
  • 為何歷史學家如此難以解釋法國大革命?
    如何解釋法國大革命一直是歷史學的難題,不同流派的歷史學家給出了不同解釋,但是沒有一種解釋是完美的。面對法國大革命,歷史學家給過什麼解釋?法國大革命中最受爭議的恐怖統治,又是如何出現的?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法國大革命思想史》,略有刪減。
  • 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嗎——資產階級興起史
    科本早已說得明白,在法國大革命史研究中,馬克思主義敘事是一種自證體系,是基於馬克思社會學理論上的一系列邏輯推斷:既然他們已經判定法國大革命是資本主義繁榮發展的現代世界的開端,那麼法國大革命就是資產階級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的時刻,既然如此, 法國大革命就必然是崛起的資產階級與抗拒的封建貴族之間的衝突③,這樣才能符合他們的歷史發展理論框架。
  • 薦劇|這一次,Netflix把法國大革命拍成了殭屍劇
    於是,繼韓國的《王國》、印度的《起屍鬼》之後,法國的殭屍們也來了。10月16日,《法國大革命之謎》上線。看劇名就知道,這是一部描摹法國大革命的劇集。這場伴隨著啟蒙運動興起的社會革命,在劇中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 薦劇 | 這一次,Netflix把法國大革命拍成了殭屍劇
    於是,繼韓國的《王國》、印度的《起屍鬼》之後,法國的殭屍們也來了。10月16日,《法國大革命之謎》上線。看劇名就知道,這是一部描摹法國大革命的劇集。這場伴隨著啟蒙運動興起的社會革命,在劇中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依舊是反抗貴族的起義,依舊是平民為了生存的奮爭,依舊圍繞著法國大革命展開,但對立關係卻從人民運動變成了「滅屍行動」——貴族殭屍化了。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
    他也非常關注勒龐的《烏合之眾》、《革命心理學》,對勒龐的研究有一些很中肯的評論。首先,他肯定勒龐是把「群眾」這個概念引入法國大革命史學的第一人,這方面他有很大的功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研究過於模糊和膚淺。勒費弗爾的解釋是,那是因為勒龐實際上沒有半點直接的社會史知識,對大革命的政治史其實也一無所知,他所有的材料都是從泰納的著作裡找來的,而泰納自身對於法國大革命的議論就是不規範過於偏頗的。
  • 盤點14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發生的最黑暗時刻
    法國大革命是現代歷史上,最血腥的事件之一。1789年至1799年,法國人的社會和政治制度經歷了巨大改變:他們推翻了建立在貴族和教會特權基礎上的君主制度,並試圖用一種更民主的社會願景來取代。不過都為這些付出了慘痛的生命代價。儘管大多數人將法國大革命與斷頭臺聯繫在一起,但在整個革命的過程中,流血事件是以不同的方式發生的。
  • 法國大革命和美國小革命
    這個旗號在大革命前就有,大革命時也有人舉過。巴黎公社既是激進的又是復古的,要恢復路易十六之前舊制度裡面的地方自治,就是公社制度。大革命的餘波蕩漾到了1871年。對法國革命起止劃得最寬的那一派歷史學家也有理由把法國革命結束劃到1871年。我個人認為劃到1815年比較恰當。我認同恩格斯的說法,拿破崙是法國革命的最後階段。法國革命是從1789年到1815年,有二十多年的歷史。
  • 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虎嗅網
    ,您的研究與著作大多集中於法國大革命期間,對您的研究而言,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大多數的貴族和成為革命領袖的資產階級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但革命的不同派系之間則不然。問:在1960年代的法國,關於大革命的性質,曾經發生過以阿爾貝特·索布爾為代表的左派紀念史學與弗朗索瓦·孚雷為代表的修正派進行的關於大革命性質的爭論。為什麼大革命對於經歷過20世紀革命與暴力陰影的歷史學家有著如此與眾不同的意義?
  • 法國大革命時期人們衛生的有多差
    到1780年代,洗澡有益在法國仍然是一個新概念,即便有人認可,洗澡也只是有錢人的選項。當時還沒有自來水,取水需要到附近的水源,裡面的水也可能是髒水,取到水還要把水運回家加熱。關於洗澡權力的問題爭議太多以至於成為法國大革命的一個推動力。1793年法國國民大會健康委員會宣布保持良好衛生是所有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
  • 你知道法國大革命有多亂嗎?巴黎人民幾乎每年都要起義
    1789年7月14日,象徵著法國王權的巴士底獄被攻陷,宣告巴黎人民的起義取得了巨大勝利,也拉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巴黎爆發革命的消息,沿著驛道飛速傳遍全法國,各大城市紛紛效仿巴黎實行地方自治,農民聚集起來攻打領主堡壘,焚毀債據契約。
  • 《法國大革命之謎》是《王國》的翻拍?
    都有一個不斷逼近真相的醫生,和一個對人民抱有同情的貴族;都有宏大的歷史背景,一個背景設置在壬辰倭亂,一個背景設定在法國大革命;都有超自然的連續殺人事件。然而本劇節奏比《王國》慢多了,《王國》第一集結尾就出現了殭屍大戰。本劇節奏沒有那麼快,但是貴族的精緻生活和平民的悲慘世界還原度都很高,畢竟是髪國範,凡爾賽本凡!
  • 楊靖︱法國大革命的「厭女症」
    埃德蒙·伯克在《法國革命論》中回憶:「她閃耀得像是啟明星,充滿生氣、光輝和歡愉……那是在凡爾賽宮,她當時還是太子妃,她幾乎足不點地縹緲而行,這世間肯定未曾見過更為美妙的圖景。」——他的老對手託馬斯·潘恩對此評價說,「(伯克)垂憐漂亮的羽毛,而忘卻了瀕死的鳥」。另一位浪漫派作家夏多布裡昂直接宣稱:「大革命通過殺死安託瓦內特,殺死了青春和美。」——從此,法國政壇唯餘愈演愈烈的暴力恐怖。
  • 法國大革命之謎其實是藍血殭屍大戰兄弟會?這謎是真的很迷
    《法國大革命之謎》(《La Révolution》)1780年代法蘭西王國的曲折歷史、被鮮血染紅的斷頭臺、巴黎人民歷史久遠的「黃馬甲運動」,這裡面不管是哪個點,現在拉出來看還是都會讓法國人民心動不已。可沒這麼簡單,在上面那些內容之外,《La Révolution》在這段歷史中加入了另一個神秘元素 ——「藍血殭屍貴族」,使因不堪稅賦重負而反抗的人民革命變成了因為什麼都不做就會被貴族吃掉而不得不反抗的「法國版《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