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洪雪飛飾演的阿慶嫂是《沙家浜》中最成功的正面人物,那麼馬長禮飾演的刁德一就是該劇中最成功的反派人物。
一段「智鬥」成就了京劇舞臺的黃金唱段,成為了現代輔戲的經典場景。馬長禮飾演的刁德一更是被譽為「為反面人物增加了一個『光彩』的形象」。
晚年的馬長禮老師慈祥和藹、溫厚和煦,讓人很難聯想到「智鬥」場景中的那個一手夾煙,不陰不陽的刁德一扮演者是他。
馬長禮老師7歲那年,遇到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七七事變,在此之前他剛剛拜入赫赫有名的「榮春社」科班學藝。其嗓音聲色甜美,高低自如,鬆弛深厚,在科班學成後又拜入當時著名的餘派老生劉盛通門下。
馬長禮老師唱腔委婉細膩,感情深刻,悅耳動人,在劉老先生門下,他的藝術天分得到了更好的發揮。這一學,馬老師就學到了風華正茂的年紀。
那個年代的「老戲骨」們,似乎不急著出道。
解放後,馬長禮先加入吳素秋的市京劇四團,後調入市京劇二團。馬長禮的嗓音寬厚響亮且有韻味,很得裘派藝術創始人、北京京劇院奠基人之一的裘盛戎讚賞,馬長禮和裘盛戎二人對唱的戲,配合得當、非常出彩,深得裘盛戎的心。
一次京劇「四大鬚生」之首「,馬派」藝術創始人馬連良聽電臺播放京劇,覺得這個馬長禮挺會用嗓子,於是在天津遇到裘盛戎時就說,你這兒有個年輕人不錯。
裘先生立刻把馬長禮叫來,讓他給馬先生跪下來拜師。
但那時候馬長禮已經準備拜師譚富英了,於是馬連良就把他收作了乾兒子,慧眼識才的馬先生也早就發現這是一棵將來必成大器的藝術苗子,就將馬長禮帶在了身邊教學。
而馬長禮老師又如願以償地被京劇譚派第三代傳人譚富英收為入門弟子,更是結識了一生摯交--飾演《沙家浜》中新四軍郭建光的譚元壽。他們的這段友誼在梨園被傳為了佳話。
馬連良和譚富英十分喜歡馬長禮這個弟子,在馬長禮拜師入門後的一年多時間裡,譚老先生發現他更適合學楊寶森的楊派。譚老先生為了讓馬長禮在京劇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就親自給楊寶森打電話推薦。自此,馬長禮在盡得「馬、譚」二人真傳後又一次拓寬了他的戲路。
馬長禮為了運用不同色彩的聲腔,塑造不同人物的音樂形象,他除了拜師楊寶森之外、又接連拜師李少春和大師級老生奚嘯伯先生。
馬長禮先生在博採眾長之後,又將各家所長融會貫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成為一個長於刻畫人物,善於演唱多種流派名劇的老生演員。
他演唱的《伍子胥》《失空斬》等劇,體現了楊派藝術典雅凝重、韻味醇厚的特點;他演唱的《四進士》《十老安劉》《甘露寺》《春秋筆》《趙氏孤兒》等劇,顯示了馬派藝術瀟灑、飄逸、俏麗多姿的藝術風格,頗受觀眾的喜愛和歡迎。
馬長禮先生對藝術富有創造精神,在現代生活的京劇《沙家浜》《智擒慣匪座山雕》等,充分發揮了他長於刻畫人物的特長。
既成功地塑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偵察員虎膽英雄楊子榮的藝術形象又在《沙家浜》中,把一個外表溫文爾雅,內心卻狡詐狠毒的國民黨特務刁德一,刻畫得維妙維肖,成為京劇藝術畫廊中一個獨特的形象。
馬長禮老師用老生行當成功飾演反面角色的第一人。
他功成身退後關心劇院發展、支持劇院建設,竭力傳藝提攜後人,上襲前輩藝術大師之精髓並將之傳遞給後輩,苦心栽培,起到了教書育人、耳提面命的作用。
據馬長禮老師的女婿--京劇名家杜鎮傑回憶,馬長禮老師不在乎名利,也看淡生死,但只要一說戲就精神,甚至腿腳不太好了,說戲時還要做出動作。
馬長禮最後一次登臺是在香港,當時他演《文昭關》,嶽父給他配戲。女婿杜鎮傑跟了我馬長禮30多年,深得他的教誨。
直到現在,京劇的名角兒都認為馬長禮老師的唱法經久不衰,唱念以及聲音都有獨到的地方。雖然是榮春社科班出身,但是不保守,他的刁徳一和陳世美之所以能得到認可,都是從人物的真正內心世界出發,還原出人物最本來的樣子。
馬長禮老師在飾演完《沙家浜》中的刁德一後一直強調:刁徳一是留日回來的,身上有一種文氣,可現在都把他演成流氓了。
2016年11月22日16點10分,馬長禮老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86歲。
這位在京劇藝術節深得「馬譚楊奚」四大鬚生賞識的人,汲取眾家之長用自己的條件演唱出來,博採各家、上下求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聲方法,為京劇聲腔做出了不容小覷的貢獻。
他培養出來的弟子如今更是在京劇界成為了中流砥柱的存在。
致敬,這位一生都為京劇發展作出貢獻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