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的文章,每天都有快樂分享。完全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您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每天進步一點點,分享彼此的歡樂!
幾年前,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一個貫穿全劇的情節,侯亮平「智鬥」一段再現,再次勾起了人們對於現代京劇樣板戲《沙家浜》的回憶,更有年輕觀眾開始喜歡《沙家浜》。
「智鬥」是樣板戲《沙家浜》中的一場戲,表現了地下黨阿慶嫂臨危不亂,智鬥敵人,智慧超群。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劇照
多少年來,很多京劇演員演唱過「智鬥」這場戲,甚至歌手、小品演員反串,趙本山反串過阿慶嫂,田震反串過刁德一,黃媽反串過胡傳魁。
樣板戲《沙家浜》的影響力那麼深遠,這部戲到底是怎麼誕生的呢?據說這部戲還是毛主席親自起的劇名。
1
1959年,上海市人民滬劇團,計劃寫一部反映新四軍在江南艱苦奮鬥的現代滬劇。
崔左夫的紀實文學《血染著的姓名——36個傷病員的鬥爭紀實》,描寫了譚震林部隊屬下的36個新四軍傷病員,在敵佔區進行革命鬥爭的故事,受到劇團的關注。
滬劇《蘆蕩火種》劇照
編劇文牧和團長陳榮蘭兩人閱讀後頗受啟發,一致認為,如果加上劉飛將軍的回憶錄《火種》,兩部作品素材整合一起,可以創作出一臺抗日傳奇的戲劇。
兩人採訪了劉飛將軍,文牧執筆,劇團集體創作。
劇本根據出場需要把36個傷病員,改成18個,融進大量真實事件,以沙家浜為發生地,精心塑造了郭建光、阿慶嫂、沙奶奶、胡傳魁、刁德一等正反面鮮明的人物。
現代滬劇《碧水紅旗》誕生,一年後,文牧把劇名改為《蘆蕩火種》,正式公演。
滬劇《蘆蕩火種》由著名滬劇演員丁是娥扮演女主角阿慶嫂,邵濱孫扮演男主角郭建光。上演後,在戲劇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觀眾引起了廣泛興趣。
《沙家浜》郭建光劇照
2
當時,戲曲界劇種的移植是一種常態,很多京劇現代戲都在全國被移植成各種地方戲,經過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會有這個記憶。
《蘆蕩火種》的成功,僅上海一地,不同劇種的9個劇團對此進行了移植,而在全國演出竟有31個劇團移植演出了《蘆蕩火種》。
滬劇《蘆蕩火種》的成功,引起了北京方面的注意。北京京劇團不僅看中了《蘆蕩火種》,而且決定把《蘆蕩火種》改編為京劇。
北京京劇團不是單純的移植,簡單的把原來的唱段換上京劇曲牌,而是要進行改編,二度創作。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組成了創作組,以作家汪曾祺為主。
汪曾祺
汪曾祺對這部戲傾注了大量心血,後曾因參與京劇《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貢獻,而被邀請登上過天安門城樓。
《蘆蕩火種》改成京劇後,取名《地下聯絡員》,趙燕俠扮演阿慶嫂,高寶賢扮演郭建光,萬一英扮演沙奶奶,周和桐扮演胡傳魁,蔣元榮扮演刁德一。
3
京劇《地下聯絡員》進行第一次審查,北京市長彭真、羅瑞卿、江青一起觀看了彩排。
時間太過倉促,突擊排練周期又短,大家深感不足,被認為沒有脫離傳統戲的框架。
江青大失所望,上臺接見演員時,緊繃著臉,一言不發,隨後離開北京去南方療養。
《沙家浜》劇照
彭真認為,這部戲基礎很好,丟棄實在可惜,不想放棄,鼓勵大家不要洩氣,「十年磨一劍」。
編導們重整旗鼓,重新加工劇本,演員陣容加強調整,由譚元壽扮演郭建光,馬長禮扮演刁德一,王夢雲則參加沙奶奶的排練。
彭真還要求文化部再次請來上海市人民滬劇團的《蘆蕩火種》劇組,進行了專場演出。
待《蘆蕩火種》演出完,再和京劇《地下聯絡員》進行比較,進行一對一的經驗交流。
修改後的《地下聯絡員》,重新改成原來的名字《蘆蕩火種》,第二次審查通過後,隨後進行正式公演。
《沙家浜》劇照
4
1964年4月27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一起觀看了京劇《蘆蕩火種》,全國各大報刊詳細報導,引起很大的關注。
郭建光「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郭建光與沙奶奶「你待同志親如一家」,阿慶嫂「定能戰勝頑敵渡難關」,沙奶奶「沙家浜,總有一天會解放」,像當今的流行歌曲一樣,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很快流行開來。
阿慶嫂、胡傳魁、刁德一的「智鬥」, 引人入深,精彩不斷,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侯亮平就是唱的這一段。
京劇《蘆蕩火種》一連演出一百多場,盛況空前。
《沙家浜》劇照
7月23日,毛主席觀看了《蘆蕩火種》。
毛主席觀看後,接見了主創人員,並提出了三點意見:
第一,新四軍音樂形象不飽滿,要鮮明地突出音樂形象。
第二,軍民魚水關係不夠突出,要加強軍民關係。
第三,結尾處新四軍利用胡傳魁結婚,化妝成吹鼓手、橋夫,搞出其不意的襲擊。應該改為新四軍正面打進去,突出武裝鬥爭的作用,強調用武裝的革命消滅武裝的反革命。
毛主席說:蘆蕩裡都是水,革命火種怎麼能燎原呢?那時抗日隊伍已經不是火種,而是火焰了嘛。既然故事發生在沙家浜,中國有許多戲曲用地名為戲名,這齣戲就叫《沙家浜》 吧。
《沙家浜》劇照
劇組人員立即根據毛主席的意見,加強了郭建光的戲,結尾改成郭建光率隊伍連夜奔襲,攻進胡傳魁的老宅。
根據毛主席的建議,《蘆蕩火種》正式改名為現代京劇《沙家浜》。
5
趙燕俠基本功紮實,最早扮演阿慶嫂,一直參與當初的演出排練和演出,但她是性格比較簡單的一個人,不太圓滑,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後終被替換。
第二任阿慶嫂劉秀榮,後因為「黑尖子」「毒苗子」受到衝擊,不再適合扮演英雄人物。
《沙家浜》劇照
第三任阿慶嫂洪雪飛,從北方崑曲劇團借調而來的青年演員,京崑曲種一脈相承。洪雪飛的阿慶嫂聲音高亢,充滿智慧,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樣板戲電影《沙家浜》阿慶嫂延續由洪雪飛扮演,「智鬥」一場成了經典。
1994年9月14日凌晨4點,洪雪飛專程去克拉瑪依油廠,參加建廠40周年紀念慶祝活動,準備演出兩場"智鬥"。
從北京飛抵新疆烏魯木齊,再乘麵包車開往300公裡以外的油廠,迎接的中型麵包車共六輛,洪雪飛坐在第三輛,司機由於過度疲勞,途中遇一土包閃避不及,時速110公裡的車子一下子跌進3米深的深溝,玻璃全部震碎。
《沙家浜》劇照
洪雪飛還在睡夢中,再也沒有醒來,一生輝煌,就此遺憾謝幕,《沙家浜》阿慶嫂成了永恆的經典。
京劇樣板戲《沙家浜》雄霸舞臺很多年,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和記憶,從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
沙家浜一個江南小鎮,揚名海內外,陽澄湖大閘蟹已經名聲在外,《沙家浜》影響久遠,永遠在我們的人生記憶裡,不會忘記,經典永恆。
原創不易,抄襲、洗稿、搬運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聯繫刪除】
我是,講述身邊你我他情感故事,不要忘了關注,有故事可以私信我。歡迎點讚,評論,私信必回!
《沙家浜》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