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板戲」中的主要演員今何在?

2021-02-18 老知青家園
在「文革」期間中國有「八大樣板戲」,可謂家喻戶曉,但這其中的主要演員情況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 ▍李少春扮演李玉和


李少春,1919年出生於梨園世家,7歲拜師學戲,13歲正式登臺演出,15歲與梅蘭芳同臺演出《四郎探母》。建國後任中國京劇院一團團長。主演的《野豬林》在1962年被搬上銀幕。在《紅燈記》中扮演李玉和,後來江青嫌他身材不夠「英雄形象,」就讓B角錢浩梁扮演。在「文化大革命」中慘遭迫害,於1975年逝世,年僅56歲。

☞ ▍錢浩梁扮演李玉和

錢浩梁,1934年出生,6歲隨父學藝,1943年進入上海戲曲學校,取名錢正倫,1956年加入中國實驗京劇團任主演。1962年選調中國京劇院一團。


「文革」中,錢浩梁扮演李玉和後受到重用,當了三個月文化部副部長。「四人幫」被粉碎,錢浩梁被認作「爪牙」投入監獄接受審查,最後被定為「犯有嚴重政治錯誤,免於起訴」。1982年初才恢復自由。1983年底,與夫人曲素英同到河北省藝術學校任教。1989年,錢浩梁被評為「高級講師」職稱。1989年10月,《新體育》雜誌為慶祝創刊40周年,邀請錢浩梁夫婦露演,觀眾強烈要求他演唱《紅燈記》,於是他清唱了「提籃小賣」一段,引起長時間鼓掌。1990年,錢浩梁夫婦與滄州京劇團合作,在河北、山東一些城鄉演出,極受歡迎,十分叫座。1991年秋末,錢浩梁舞臺上突發腦溢血暈倒,幸而搶救及時得以脫險。稍有好轉即以驚人的毅力恢復練功,並且慢慢加大練功力度,經過7年的苦練不輟,完全得到康復。1998年,中國戲曲學院組織校友為學校捐資義演,錢浩梁、曲素英夫婦重新登上了長安大戲院的舞臺,受到首都觀眾不同尋常的歡迎。2000年12月16日,省會石家莊在河北藝術中心舉辦中國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錢浩梁、曲素英作為大軸出場,觀眾報以鼓勵的掌聲。

☞ ▍劉長瑜扮演李鐵梅

劉長瑜,生於1942年,祖籍無錫,1959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工花旦。曾隨筱翠花(於連泉)、華慧麟、雪豔琴、趙桐珊、等名家學藝,1958年拜師荀慧生。


《賣水》是劉長瑜的成名作,《春草闖堂》、《紅燈記》、《紅燈照》、《燕燕》、《玉樹後庭花》等都是她的獨創劇目,同時她善演的傳統戲也很多,如:《紅樓二尤》、《辛安驛》、《桃花村》、《四郎探母》等等。1964年開始出演李鐵梅。「文革」期間曾拒絕過江青給的「黨票。」1996年任中國京劇院常務副院長。

☞ ▍高玉倩扮演李奶奶


高玉倩,1927年生,工旦。原名高晨,生於北京。8歲入北平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先後師從王瑤卿、於連泉、韓世昌、雪豔琴、歐陽予倩、程玉菁等。1947年加入焦菊隱主辦的北平藝術館演出新京劇《桃花扇》、《新蝴蝶夢》、《九件衣》等。1950年調入中國京劇院,演出劇目有《鳳凰二喬》、《彩樓記》、《呂布與貂蟬》等。1964年開始改工老旦,嗓音高亮,富有激情,在現代京劇〈紅燈記〉中扮演李奶奶,非常出色。

☞ ▍袁世海扮演鳩山

袁世海,1916年生人,幼年入富連成科班學戲,袁世海出科後,先搭尚小雲班演戲,在尚主演的《九曲黃河陣》、《玉虎墜》中扮飾配角。袁世海為得到深造,拜郝壽臣為師,技藝更見精益。袁世海的嗓音寬亮渾厚,他將自己特有的炸音與圓潤之音調和使用,聽來剛勁明爽。咬字發音真切清透。


他的身體魁梧,動作邊式穩練,身段漂亮大方,注重造型的完美,美譽他為「活曹操」。六十年代,他在現代戲《紅燈記〉中扮演了鳩山一角,並借鑑了話劇的表演,為京劇藝術表現現代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代表作: 《盜御馬》、《論英雄》、《將相和》、《野豬林》、《響馬傳〉等。第二屆金唱片獎獲獎藝術家 。 2002年12月11日上午10時50分,因心肺功能衰竭導致腦死亡搶救無效,於北京復興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6歲。

☞ ▍譚元壽扮演郭建光


譚元壽,1928年生人,10歲入科班。曾祖為譚鑫培,祖父譚小培,父譚富英。是文武兼備的京劇老生,1964年開始扮演郭建光。現在他的長子譚孝曾、孫子譚正巖也都是工老生,這是中國七代演老生的奇蹟。

☞ ▍趙燕俠扮演阿慶嫂


趙燕俠,1928年生人,旦角(青衣、花旦、刀馬旦),1964年開始演阿慶嫂,後因江青送她了一件毛衣而她沒有穿,因此得罪江青被換下,十年多沒再演出。1979年後任北京京劇一團團長。

☞ ▍洪雪飛扮演阿慶嫂


洪雪飛,1942年生人,1958年入北方崑劇院,1964年被調入北京京劇團改演阿慶嫂。1979年重歸崑劇,1995年赴新疆演出途中遇車禍身亡(52歲)

☞ ▍萬一英扮演沙奶奶


萬一英,著名京劇演員,19歲接戲,是全劇演員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演的卻是劇中年齡最大的角色。參加《沙家浜》的首演是個人藝術生涯中最難忘的一件事。後來1965年又在上海參加了電影《沙家浜》的拍攝。

☞ ▍馬長禮扮演刁德一


馬長禮,1930年生人,譚富英的徒弟,馬連良義子,老生演員,1964年開始扮演刁德一。在現代戲《沙家浜》中,將一個外表溫文爾雅、內心狡滑奸詐的國民黨特務刁德一刻畫得惟妙惟肖。

☞ ▍周和桐扮演胡傳魁


周和桐,男,京劇淨角。北京人。出生於1920年,農曆庚申年;逝世於1986年,農曆丙寅年。(66歲)。

☞ ▍李仲林扮演楊子榮


李仲林,男,(1918——1999)京劇武生,藝名:小小桂元,其父為京劇名醜「小桂元」。演楊子榮很長的時間,同時也是該劇的導演。在一次無意中用眼瞟了江青一下,恰恰被江青看到,就說是不尊重他,為此就把他撤下了換了童祥苓。

☞ ▍童祥苓扮演楊子榮


童祥苓,1935年生人,工老生,8歲在四姐童芷苓的引薦下學戲。文武兼備,演唱富有韻味,做工精細,善於刻畫人物。在《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裡前飾魯肅,中飾孔明,後飾關羽。

☞ ▍沈金波扮演參謀長(少劍波)


沈金波,男,京劇老生。原名沈小秋,北京人。五代梨園世家,其叔叔沈玉才。1970年在革命京劇樣板戲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出演少劍波。後調到上海戲曲學校任教授藝,直至退休。1990年7月14日,因患癌症醫治無效而闔然長逝。有傳九十年代病逝,其實是2008年去世的。

☞ ▍齊漱芳扮演小常寶


齊淑芳,刀馬旦,1942年生,自幼受其嫂——中國著名京劇武旦張美娟的精心傳授。1958年,16歲的齊淑芳為毛澤東演《三戰張月娥》,原戲是三個男的打一個女的,毛澤東認為不公平,後改成降伏講和,還她糧草,共同對付朝廷。1960年齊淑芳在北京吉祥劇院演出引起轟動,此後在民族文化宮演,周恩來總理親自觀看,當他看到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在臺上又翻又打又唱很高興,認為她很有發展前途。京劇大師梅蘭芳更是上臺緊握她的手,連聲稱讚:「後起之秀!後起之秀」!1988年定居美國,在紐約創建「齊淑芳京劇團」,經常在國外演出。

☞ ▍孫正陽扮演欒平


孫正陽,京劇丑角,1949年入上海京劇院,與周信芳、李玉茹、童芷苓等長期合作。被譽為「江南名醜」。

☞ ▍施正泉扮演李勇奇

☞ ▍童芷苓扮演方海珍


童芷苓,1922年8月21日生於天津。自幼受家庭薰陶,工旦。 11歲即能演出《女起解》。1939年拜荀慧生為師,並向王瑤卿問藝,後又拜梅蘭芳為師。童芷苓戲路極寬,不拘成規,表演細膩,善於刻畫人物,為一多才多藝演員。其代表劇目有《紅娘》、《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武則天》、《尤三姐》、《金玉奴》、《姑嫂英雄》、《鐵弓緣》、《釵頭鳳》等。後因不被江青看好撤下。1995年7月6日逝世(72歲)。

☞ ▍李麗芳扮演方海珍


李麗芳,1932年出生,幼年學戲,工青衣,程派旦角。1952年加入總政京劇團擔主演,1958年相應「支邊」的號召到甘肅省京劇團,1967年從甘肅京劇團調到上海京劇院演方海珍。善演《穆桂英掛帥》、《花木蘭》、《呂布與貂蟬》。2002年4月29日病逝(71歲)。

☞ ▍趙文奎扮演高志揚


趙文奎,男,京劇淨角。為中共黨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因長期患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2月12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廿五日在上海市六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6歲。趙文奎是革命樣板戲《海港》的四位主演之一。(主演:李麗芳 趙文奎 朱文虎 艾世菊)京劇界淨角行當著名的「淨角三奎」之一,其他兩位分別為王泉奎和婁振奎。電影中是李長春伴唱的。 

☞ ▍朱春林扮演馬洪亮

朱春林,因在閒談時說「好生活的好,吃在廣州,穿在上海,死在臺灣(不火化)」而被撤下。

☞ ▍朱文虎扮演馬洪亮

1938年出生的朱文虎出身京劇世家,其父便是京劇名角朱春林。把朱春林撤下後,因為形象已經定型,就看到它的兒子朱文虎與其相似,便讓朱文虎飾演馬洪亮,化妝後與其父無異。退休前任上海京劇團抓業務的副團長,是個一專多能的業務尖子。他自編、自導、自拉、自唱,多次出訪國外演出,還拍電影、電視劇。年逾花甲的朱文虎並未頹廢,為了宏揚京劇,他老當益壯,要一直把京劇唱下去。

☞ ▍宋玉慶扮演嚴偉才(楊偉才)

宋玉慶,生於1941年,6歲學戲,唱、作、打都是出色的。但由於連連演出,在拍《奇襲白虎團》電影的時候嗓子已經損壞,所以錄音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文革期間任山東省文化局長。

☞ ▍方容翔扮演王團長


方容翔,生於1925年,7歲學戲,是裘盛戎的弟子,1989年4月22日心臟病去世(63歲)。


☞ ▍劉慶堂扮演洪常青


劉慶棠,後當了國家文化部副部長,由於追隨「四人幫」並作了很多的壞事,文革後被審查,判處有期徒刑17年。1985年患肝硬化獲準保外就醫,現已去世。

☞ ▍白淑湘扮演吳清華


白淑湘,1939年出生,1952年參加東北人民藝術劇院兒童劇團,1954年選送入北京舞蹈學校學習芭蕾。白淑湘身體條件不算好,但她勤學苦練,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掌握了高難度的芭蕾技巧和特有的韻律,僅以4年的學歷,就成功地扮演了《天鵝湖》中的白天鵝和黑天鵝,受到舞蹈界和觀眾的歡迎。在芭蕾劇《紅色娘子軍》中,她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瓊花的形象,後被江青撤掉。1980年在菲律賓國際芭蕾舞節上,她與其他中國演員合作,共同獲得集體表演一等獎;1981年在文化部直屬藝術單位觀摩比賽中獲表演一等獎。白淑湘現任中央芭蕾舞團副團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等。

☞ ▍薛菁華扮演吳清華


薛菁華,1945年生人,「文革」中因在一次偶然機會被江青發現同自己年輕時長的相似,就制定扮演連長,後演吳清華。現在從事培養後一代工作。

☞ ▍顧峽美扮演喜兒


顧峽美,由於在「文革」前期「奮起造反」,「反戈一擊」批判「芭蕾舞劇」《白毛女》,被從劇組撤下。

☞ ▍石鐘琴扮演喜兒


石鐘琴,因為舞蹈量太大,又增添了張美珍、毛惠芬扮演喜兒。

☞ ▍凌桂明、歐陽少鵬扮演王大春


☞ ▍李德倫主持、指揮了「交響音樂沙家浜」


李德倫,生於1917年,1987年在北京「交響樂之春」大型音樂會上,他指揮了800人的聯合樂隊,為規模最盛大的一次。1980年李德倫獲文化部授予的指揮榮譽獎。李德倫曾於1985年在巴黎任國際梅紐因小提琴比賽的評委,1986年在莫斯科任柴科夫斯基國際比賽評委。1986年獲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liszt)紀念獎章獲文化部授予指揮榮譽獎。1999年坐在輪椅上指揮了一場大型音樂演出。2001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4歲。

本文轉載自1194626629網易博客《「樣板戲」中的主要演員今何在》

來源:史客兒


    長按左邊二維碼,識別加關注、查看歷史消息;

    訪問紅色邊疆荒友家園網站,網址 jianzi103.com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進入

相關焦點

  • 「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的主要演員今何在?(附全劇欣賞)
    1964年北京舉行的京劇現代戲全國觀摩演出大會中,和童芷苓等合演了《送肥記》,又與艾世菊等合演了《戰海浪》。1965年春,他由當時的二團調到一團,在將被攻堅成樣板的《智取威虎山》中飾演少劍波。1970年在革命京劇樣板戲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出演少劍波。後調到上海戲曲學校任教授藝,直至退休。有傳九十年代病逝,其實是2008年去世的。
  • 「樣板戲」中的名角今何在?太珍貴了!(附經典唱段)
    ‍‍‍‍‍‍‍‍‍‍‍‍‍‍‍‍‍‍‍‍‍‍‍‍‍‍‍‍‍‍‍‍‍中國有「八大樣板戲」,可謂家喻戶曉,但這其中的主要演員情況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樣板戲」中的名角今何在?太珍貴了!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蕩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在改編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改編後《蘆蕩火種》的京劇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 樣板戲:非常美、非常罪
    不久前看了一場電視轉播的京劇名家演唱會,四五十歲演員和那些60歲以上老演員的水平,差距已經相當明顯。過去,演員到了四五十歲,對劇目的理解、認識、表達、創見都會達到最高境界。現在,六七十歲的老演員多少還得到先輩的言傳身教,而50歲以下演員多半是看樣板戲長大、是戲校老師教出來的,統一性有了,多樣性沒了。兩代人年齡相隔的10-20年間,剛好是傳統戲衰落、樣板戲發跡的時期。
  • 《九州·海上牧雲記》今日上線 今何在解讀電視劇
    記者在日前滬上的一次小型看片會上,提前觀看了該劇的部分劇集和長片花,原著作者今何在與主演周一圍也來到現場解讀,電視劇版《九州·海上牧雲記》還達不到《權力的遊戲》的高度,但它或許代表了未來中國奇幻史詩作品的新方向。
  • 「樣板戲」當年的「模樣」
    哈爾濱京劇團老生演員。主要採用「十二木卡姆」中的三個「木卡姆」———《且比亞特》《拉克》《穆夏吾熱克》為素材,選取適合於《紅燈記》劇情,接近於原創京劇的節拍的曲調,成功地創作出了這部歌劇的音樂。把京劇改為維吾爾語歌劇,難度很大。其中李玉和的戲分量很重。比如《雄心壯志衝雲天》一段詠嘆調,演唱就需十分鐘左右。維吾爾語歌劇《紅燈記》移植得十分成功。
  • 樣板戲中的6大反派:壞蛋各有各的壞
    這些樣板戲的演出創造了不少那個時代的明星,如《紅燈記》李玉和的扮演者錢浩梁,《智取威虎山》楊子榮的扮演者童祥苓,但有另一批演員同樣值得關注,那就是樣板戲中的反派,這些壞蛋壞得各有特色。時間過去了半個世紀,很多演員都過世了,以下是對於樣板戲中的6位反派的盤點。
  • 雪山飛狐演員今何在!程靈素嫁了劇中的福康安,田歸農隨後演了段正淳
    雪山飛狐演員今何在!程靈素嫁了劇中的福康安,田歸農隨後演了段正淳 朋友們大家好,還記不記得《雪山飛狐》的片頭曲裡面,有一句歌詞唱的特別的好,電視劇是1991年版本的《雪山飛狐》,歌詞裡面唱到了,寒風蕭蕭,飛雪飄零,長路漫漫,踏歌而行。
  • 樣板戲的由來
    為了從文藝舞臺走向政治舞臺,江青在這段時間裡,先是建議根據同名滬劇劇本創作京劇《紅燈記》和《蘆蕩火種》(即後來的《沙家浜》),繼而插手匯演中呈現的優秀劇目的修改,當時她只把這說成是「種實驗田」。1965年3月,北京京劇團在上海演出《紅燈記》後,上海某報評論員和當地藝術家先後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稱之為「樣板」。
  • 聽聽今何在怎麼說
    在眾多西遊題材電影中,《悟空傳》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它不是直接取材自吳承恩的《西遊記》,而是改編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說。儘管與《西遊記》裡的角色有著同樣的名字,《悟空傳》講的是一群有著現代意識的年輕人的故事。「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是小說中最被津津樂道的幾句臺詞,也是電影版《悟空傳》的核心表達所在。
  • 今何在解讀《海上牧雲記》:命運既定,貴在抗爭
    在提前觀看了部分片花和劇集片段之後,我們和小說原著作者今何在暢談觀劇體驗。看完成片之後,我心裡的一塊石頭落地了,電視劇非常完美地將我想像中的九州世界變成了影像,甚至超出了我的期待。」在看片室裡,今何在仍舊沉浸在看完成片後的激動情緒中,「小說畢竟只有十幾萬字,拍成劇之後需要補充很多內容進去,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把我當年沒有想到或者是沒有完成的東西補足。」
  • 江南與今何在:十年的「相愛相殺」,何時是個盡頭?
    「我曾寫過很多虐戀情深的故事,卻比不上現實中的江南與今何在」(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但面對江南與今何在兩人的恩怨,匪我思存卻發出了無力的感慨,她說「我寫過很多虐戀情深的故事,卻始終比不上現實中的他倆」,而這兩人就是今何在和江南,兩個曾經志同道合,最終卻老死不相往來的朋友……很多年前,江南與今何在,是兩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因為有著共同的理想走在了一起。江南求學期間,今何在和他描繪了一個理想的世界,而那個世界,就是九州世界。
  • 《悟空傳》的電影上映了,原著作者今何在聊了聊他的感受
    6 月至 7 月,電影《悟空傳》的兩場發布會上,今何在被安排和導演郭子健、監製黃建新一起,在彭于晏、餘文樂等演員上臺前出場。當主持人點到他的名字,今何在舉起話筒,負責回答「電影和小說的區別、編劇難點、如何看待演員陣容」此類問題。《悟空傳》是一本十七年前的書。
  • 雪山飛狐演員今何在?程靈素嫁了劇中的福康安,田歸農演了段正淳
    金庸老爺子的小說,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是經典中的經典,這也是他的小說被無數次拍成影視作品的原因,他在眾多的作品當中《雪山飛狐》絕對是被最多人喜歡的一部,而根據這部小說改編而來的電視劇最經典的應該就是90年的這一版了,那麼雪山飛狐演員今何在?
  • 韓劇童星萌娃今何在:鄭多彬天生麗質 小千頌伊長殘
    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些萌娃們今何在。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些萌娃們今何在。在電視劇的留言板上,大家都稱讚陳智熙是「韓國的Dakota Fanning」一樣的童星演員。不過長大的陳智熙雖然還古靈精怪模樣,但可愛不在。  韓國娛樂圈更新換代的頻率一向很快,現在早已是90後、00後當道的時候了。曾經的這些萌娃們很多已經長大,一部一易容的頻率,已經認不出了,你能信嗎!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這些萌娃們今何在。
  • 今何在《悟空傳》,周星馳經典不變,熱血永存!
    在進入今天這部小說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作者今何在。今何在,原名曾雨,1977年生於江西南昌,199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妥妥的名牌大學生。怪不得他的作品文採過人,單看文字章法的話,網文界想要找到對手是相當困難的。在今何在的小說世界中,他所有的小說,都是關於青春成長的。
  • 重慶本土方言劇《山城棒棒軍》演員今何在?
    那些年帶給我們無數歡樂與回憶的重慶本土劇演員,現在也鮮少出現在屏幕上了。他們都老了吧?他們在哪裡呀?巴倒燙的扮演者仇小豹不僅是一名喜劇演員,也是一名相聲演員。他1973年正式拜相聲大師侯寶林三弟子楊紫陽先生為師,成為侯派相聲傳人。
  • 那年的「樣板戲」電影
    文/朱為人          一九七六年五月,縣影劇公司召集全縣農村電影工作會議,全縣7個片(區)39個公社近百名放映員齊聚縣城,吃住在招待所,會議也在招待所會議室召開,上午報到後,下午就開會,會議主要內容就是傳達文件,文件要求全縣進行「紅五月.全縣革命樣板戲電影」匯映,要求全縣每個公社每個大隊及大的村莊都要放映「革命樣板戲」電影,讓群眾都能看到「樣板戲」,以「樣板戲」裡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來鼓舞群眾,促進全縣的「抓革命、促生產」運動。
  • 吳銘:也說「八個樣板戲」
    應該特別是指出,「八個樣板戲」,這個名詞,在文革時代,當然是褒義詞,全國人民都認為是褒義詞,應該沒有誰將之當作貶義詞。但是,文革被浩劫後,「八個樣板戲」,理所當然,在主流眼裡就必須成為貶義詞才能證明那個時代「革了文化的命」。有位以在不同年代說不同的實話而著名作家說,他一聽到樣板戲就頭痛,所以,樣板戲就不再讓唱了,被強行政治封殺。
  • 京劇「樣板戲」的功過是非
    江青還扮演了三幕話劇《流寇隊長》中的日諜、破鞋姚二嫂。毛澤東稱讚此劇為抗日鬥爭塑造了一個很好的反面教員,可以教育群眾、動員群眾。江青是怎麼抓「樣板戲」的1964年7月1日,彭真在《在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上的講話》中講到第四點「內容和形式問題」時說:「革命的內容應該和京劇獨特的藝術風格統一起來。
  • 盤點:樣板戲《沙家浜》中的阿慶嫂有哪四個人演過?
    作者:陸安 樣板戲《沙家浜》中,幹練潑辣的「春來茶館」老闆娘阿慶嫂,是為大眾所喜愛、熟知的角色,作為樣板戲中少有的性格多面的女性角色,阿慶嫂有血有肉的形象給每一代觀眾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舞臺和熒幕上,一共有四位演員特別引人注目,她們分別是丁是娥(滬劇《蘆蕩火種》)、趙燕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