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印度搞出的么蛾子比較多,外界對其的關注度也增加不少,因此,今天咱們就來簡單說一下印度。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國民足有13億多,人口基數僅次於我們,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就會問了,印度地處南亞,地形狹窄,整個印度的國土面積也不到我們的三分之一,印度是怎麼做到用這麼少的土地,養活13億人口的呢?要知道,在雜交水稻出現之前,我們可還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糧食危機的。
對於這個問題,有專家進行研究之後發現,印度之所以能用有限的土地,養活十幾億人口,主要有五個原因。
印度氣候得天獨厚,養活13億人根本不是問題
咱們先從印度的自然環境說起,印度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首先就是可耕種的土地面積,雖然印度的國土面積不算太大,但是他們的可耕種土地面積卻十分廣闊。要知道,即便一個國家擁有廣闊的土地,也不一定全部都適合耕種,比如高原、山地或者丘陵,都是不適宜耕種作物的。而印度境內地勢平坦,大概有40%的土地都處於平原之上,土壤肥沃,降水充足,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此外,印度境內地形簡單,可以耕種的面積非常廣,所以有這麼多可耕種土地,滿足十幾億人口的溫飽,是不成問題的。
第二個就是氣候了,與我們相比,印度還是比較靠近赤道的,氣候溼熱,陽光充足,而北部又有青藏高原阻隔,擋住了北方南下的冷空氣,所以總的來說,印度主要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熱量條件充足,降水量也多,有時候甚至可以接連下雨一個多月。有了如此得天獨厚的氣候,印度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就可以把所有可以耕種的土地運用到極致,用來解決國民的糧食問題。
推廣技術減少需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措施
光有先天條件也不行,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而印度作為農業大國,在推廣農業技術方面,做得也十分到位。首先就是灌溉系統,靠天吃飯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印度為了保證農作物的生長所需,一般都會有非常發達的灌溉系統,一旦遇到天氣惡劣的時候,這些灌溉系統就可以及時發揮作用,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大家都知道,印度境內有一條十分神聖的河流,恆河,這條河流承載著印度人民的信仰,同時也承擔著印度農田灌溉的大業,讓這些農田不受旱災的影響。
第二個技術就是農業生產技術,想要促進農業發展,生產技術必定是重中之重,多年前經歷過十分嚴重的旱災之後,印度人開始進行農業技術方面的革新,通過對水源、農藥以及土壤等的運用,印度的現代農業發展的非常好,農作物產量也大大提升,這才讓印度有了養活13億人口的資本。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印度人的需求比較少。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多神論的國家,因此很多人都選擇素食,採用的生活方式也都比較簡單,所以他們對食物的需求比較少,印度的農業產量就足以解決印度人的溫飽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印度的農作物產量還在不斷提高,所以到目前為止,印度不僅能保證自己國民的溫飽問題,甚至還有多餘的糧食用來出口。
正是基於這五點原因,才能讓印度用有限的土地養活十幾億人口,雖然一直以來,印度人給外界的印象都是神奇、奇葩,但是不可否認,印度的發展速度還是非常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