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記錄,觀察世界
黃浦江,作為上海的母親河,有不少觀景休閒的景點,星羅棋布地散落在兩岸。很多遊客都會去外灘、陸家嘴,也就使得這些熱門景點,常年人頭攢動。但其實,沿岸還有一些隱藏的「冷門」景點,觀景角度絕不亞於熱點區域,關鍵人還少,頗具文藝範兒。
要介紹的這個景點,是位於浦明路與浦電路交叉路口的藝倉美術館。這裡是濱江公共空間的老白渡濱江綠地區塊,就在江邊,環境和設計都獨具創新。美術館的建築尤其特別,明顯讓人覺得,不同於周圍的玻璃幕牆的高樓。
原來,藝倉美術館的前身,是老白渡碼頭煤倉。這棟建造於1984年的建築,曾經用作將煤炭上岸、儲存、裝卸、運輸的功能。現在,依舊能夠看到長長的高架廊道,是當年勇於運煤的通道。
而美術館所在的綠地,曾經是老白渡碼頭,是上海港煤炭裝卸公司的碼頭,也有上海第二十七棉紡廠。在2010年世博會之前,過去的工業廠房碼頭搬遷,煤倉被改造成觀景臺。
這個觀景臺位置絕佳,朝北可以看到陸家嘴摩天大樓,朝南則是徐浦大橋和世博場館,對岸又有十六鋪碼頭和外灘歷史建築群。但世博結束後,這裡訪客寥寥,被拆空的煤倉幾成廢墟,鮮人問津,差點面臨被全部拆除的風險。
還好,在2015年,第一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在這裡策了一個案例展示的分展場,讓人看到了舊工業建築和新時代展示結合的可能性。藉由2017年浦江公共空間貫通的計劃,老白渡碼頭煤倉終於華麗轉身,成為獨具特色的藝倉美術館。
如今,這裡經常會有音樂、美術的展覽,結合館內獨特的空間布局,總能在文藝青年人群中獲得很好的口碑。即使不想看展,美術館的外圍建築區域,也可以免費走訪,或登高遠眺風景,或輾轉於建築空間的曼妙光影。
江邊親水平臺上,還有不少「跳房子」遊戲地貼,帶小朋友來玩也很有意思。美術館往北走一點,就是老白渡濱江綠地了。一系列和美術館緊密關聯工業遺構,現在開設了不少咖啡館,周圍的雛菊成片開放,迎著江風搖曳,格外迷人。有不少人舉家在附近的綠地野餐,頗為愜意。
想要避開越來熱的日曬,也能選擇在黃昏時刻、華燈初上的時間到訪。在人少幽靜的藝倉美術館遠眺,浦江兩岸的燈光,該是極美的景致。
你去過上海藝倉美術館嗎?你有在上海黃浦江邊休閒漫步過嗎?會不會想去江邊走走逛逛呢?
歡迎留言、分享、關注。
更多旅行觀察、心路分享,請關注:行攝柒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