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央視&34;張宏民生活照曝光。
59歲的他,坐在公園的長凳上,吃著雪糕,望著遠方。
這原本是歲月靜好的畫面,卻被一些網友熱議,恨不得跨過屏幕跟他談談人生。
· &34;
· &34;
· &34;
他們試圖用自己觀點,來改變這位曾經的央視&34;,殊不知,對方所在的高度,早已不是你所能及。
張宏民32年主播零失誤,曾獲得全國播音員主持人&34;,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奉獻給事業,而將兒女情長放到了一邊。
他所在意的,是對事業的投入,如今退休,享受安逸的生活,有何不可?
而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試圖將人生模版化。
一旦發現有人跟自己不一樣,就試圖去改變他人,到最後才發現,每個人心裡對成功的定義是不一樣。
不輕易評價他人,才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
01.你所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認知面
網上有一個很熱門的詞,叫&34;。
什麼是標籤化?
意思是指一個人思維的固化,遇到問題,習慣用固有認知去評判。
綜藝節目《浪姐》中,伊能靜就曾因給人貼標籤而翻車。
坐在主持人對面,她侃侃而談,反問主持人:&34;
&34;
伊能靜:&34;
如果到這裡就打住,那麼,也是能贏得很多人認可的,畢竟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
可她偏偏要將自己的定義,貼在梅豔芳身上,認為她一輩子都在尋愛,為什麼不能先成家,再立業。&34;我有你們的愛,就已經將愛情的遺憾填補,我將自己嫁給了音樂,嫁給了你們。&34;假如你去坐飛機,飛機在半路沒有燃料了,這時飛機上只有一個降落包,你會怎麼做?&34;把這個降落包給我。&34;為什麼?&34;我想拿這個降落包去取燃料。&34;口沫飛濺,對別人做價值評價,層次很低。&34;投射效應&34;喜歡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34;明白了自己思維的局限性,能接受不同的人和事,理解別人的價值觀,因為存在即合理。&34;良好的教養,在於我們隱藏對自己較佳的評價,以及隱藏我們對別人較差的評價。&34;判斷是必需品,而思辨是奢侈品。&34;馬上要迎來第三個孩子。"
兩張照片,是同一個人的不同角度,我們所看到的結果差異如此大。
這還是一瞬間的畫面,相比之下,一個人的人生隱藏著我們多少的未知,我們又怎能輕易去評價呢?
你們皆凡人,凡人都有認知的偏差,以及自己生活環境的固定思維。
在看到與自己認知不同的人與事時,保持理智才能減少錯誤的評判。
作為成年人,我們無法做到對別人感同身受,也請不要用言語去傷害別人。
真正了解一個人,需要通過很長的時間,而不是僅僅依靠一個畫面,就能做出準確判斷。
願我們遇到人和事,不要輕易下評論,尊重對方的價值觀,安心做好自己,就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