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感覺說得很有道理:「一名合格的吃貨,先從讀對每一種食物的名字開始。」確實,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各種各樣的食材應有盡有。而熱衷美食的人們也憑著對大自然的敬畏,小心翼翼地從高山、湖泊、海洋、平原等地獲取各種各樣的食材。因此一些不太常見的食材叫錯名字或者不認識也情有可原。
然而除了那些不太熟悉的食材,有些食材即便我們經常吃,也有人經常會把名字念錯。這也源於我們中國的文字同樣博大精深,看似很像的字讀音卻完全不同;同樣的半邊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讀音也不一樣。下面一起看看這些很常見卻容易讀錯的食物 名字吧,尤其是最後一個,八成人都會讀錯。
01醪糟
醪糟,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米酒,甜酒,酒釀,用糯米釀造而成,是漢族的傳統特產酒。但是很多人看到醪糟這兩個字,其實是不認識的;或者是習慣性地根據半邊來讀,當然對於有些字是可以的,但這兩個字加上偏旁部首,讀音就不一樣了。醪糟(láo zāo),你讀對了嗎?
02荸薺
荸薺,又叫馬蹄,紫黑色皮,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的美譽,更被北方人視為江南人參。可以當作水果生吃,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是一種藥材。荸薺有明顯的抑菌作用,能清肺熱,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但是這個詞很多人不會讀,或者經常讀錯,甚至有時候去菜市場買荸薺,念出錯誤的讀音,神通廣大的攤主們依舊會熟練地給你裝上荸薺。其實荸薺正確的讀音是(bí qí)或者(bí qi),以後可別再念「簸箕」了。
03芫荽
芫荽,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香菜,一般北方人稱它為芫荽,而南方人習慣叫它香菜,是一種常用的提味蔬菜,莖、葉比較小,也很嫩,多用於做涼拌菜、湯、火鍋等作料,有提鮮提味的作用。
以前一直認為芫荽是我們這裡的地方方言,是寫不出來的,最近才知道芫荽是香菜的學名。它的正確讀音是(yán sui),你認識嗎?
04莧菜
莧菜是農村極為常見的一種綠葉蔬菜,有野生莧菜也有種植的,生命力極強。夏季雷雨過後,田地裡就會冒出鬱鬱蔥蔥的莧菜。莧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較多的鐵和鈣能礦物質,民間有「六月莧,當雞蛋;七月莧,金不換」的說法。
可是莧菜也經常有人會讀錯,它的正確讀音是(xiàn cài),別讀錯了哦。
05蛋撻
蛋撻,是一種以蛋漿做成餡料的西式餡餅。蛋撻源於香港,在香港的茶餐廳被發揚光大。蛋撻以口感鬆軟香酥、內陷豐富、奶味濃鬱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在慵懶的午後,衝上一杯咖啡,沐浴在陽光中,再配上一個蛋撻,無疑是一種享受。
然而,前段時間央視新聞的官方微博上我們科普了蛋撻的正確讀音。原來,蛋撻的正確讀音是dàn tà,而不是dàn tǎ。雖說聽起來怪怪的,但也無法反駁。沒想到讀了這麼多年的音居然是錯誤。
今天的小科普您學到了麼,不光是您,就連我也是今天才知道這些食材的正確讀音。
這裡是懶人私廚,每日定時更新原創美食資訊,百家號獨家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