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偽」識真話兵器---007黎明生機中武器裝備的戲裡戲外
第一部007電影於1962年10月5日公映後,007電影系列風靡全球,直到今天曆經五十餘年長盛不衰。隨著《007》系列第24部電影《幽靈黨》的上映,世界各地的邦德迷們紛紛走進影院來觀賞這一最新007大片之後就開始了見仁見智的口水戰---從主演到劇情,眾粉眾黑紛紛點評,好不熱鬧
作為軍迷+邦德迷,筆者對於新版007除了主演丹尼爾.克雷格演繹的普京版面癱007實在令人不感冒以外,其對手也成了非政府組織成員,實在是大大滴跌份!!
在許多邦德迷心目中,錯綜複雜,驚心動魄,大開大闔的東西方冷戰時期才是邦德大展身手的地方!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部1987年上映007系列影片《黎明生機》
本片是慶況007系列電影25周年而放映的。片中詹姆斯·邦德由蒂莫西·多爾頓扮演,他是16部007影片中第四位扮演邦德的演員
作為軍迷,自然對影片中的一些軍事裝備大感興趣並如數家珍,然而在當時對於好萊塢電影來說,如實展現坦克,裝甲車連,飛機等蘇軍重型裝備實在是力不從心,而電影CG技術在當時遠未實現,於是乎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了用改裝或重新塗裝北約武器裝備來「扮演」蘇軍裝備的情況,說白了,就是道具組能找到啥裝備就用啥裝備
如今好多經典影片有了「修復版」。如果說《黎明生機》能夠把那些用北約武器裝備來「扮演」蘇軍裝備的鏡頭按照合理真實的情況再拍一遍,那就真是完美無瑕了.哈哈,電影修改鏡頭很費事,但是用畫筆畫出來就簡單多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用漫畫的形式重溫經典。
這些電影中出現的裝甲車和飛機具體是啥型號?各位能猜出幾個?答案後面揭曉
英國軍情六處00組特工在一次演習訓練中以高跳低開的方式潛入直布羅陀英軍基地,不料004在演習中被一神秘殺手殺死,
007詹姆斯.邦德跳上殺手的路虎越野車與之展開搏鬥,經過一段激烈的較量,路虎越野車墜崖,殺手車毀人亡,007利用副傘順利逃生。
在直布羅陀的一次演習中失去戰友的詹姆斯·邦德來到捷克首都布拉格,負責掩護計劃叛逃到西方的蘇聯克格勃將軍格斯科夫。邦德的任務是狙擊可能出現的克格勃狙擊手。
邦德所使用的這隻外形稀奇古怪的狙擊步槍並非以往影片中M博士特製的槍械。而是真實存在的名廠量產槍械----沃爾特兵器公司生產的WA2000型狙擊步槍。跟邦德一貫使用的配槍PPK是系出同門。
沃爾特WA2000狙擊步槍由卡爾·沃爾特公司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研製,首次亮相是在1982年,其後被德國和幾個歐洲國家的一些特警單位所少量採用。在當時,許多高精度狙擊步槍的設計往往都是以一些運動步槍或獵槍為基礎改進而成的,但WA2000與眾不同,該槍是完全以軍/警狙擊手為唯一目標用戶所作的全新設計。該槍設計優異,射擊精度極高
由於WA2000在生產過程中完全以質量和精度為首要目標,不計製造成本,結果導致售價昂貴,乏人問津,結果產量和銷售量都相當有限。據估計,大約只生產了176支WA2000步槍,在1988年11月就已經停止生產。
WA2000採用無託結構,槍管長有650mm,但全槍長度卻只有905mm,不足一米,相當緊湊
WA2000使用單排可拆卸盒形彈匣供彈,彈匣容量為6發。彈匣插在握把後面
WA2000狙擊步槍沒有機械瞄具,配用可快速安裝拆卸的瞄準鏡。通常配的是施密特-本德的2.5~10x可變倍瞄準鏡。在夜間使用時可安裝PV4夜視瞄準鏡
格斯科夫按計劃出逃的途中,邦德發現克格勃狙擊手出現---是劇場中的美女大提琴手。憐香惜玉的邦德手下留情,打掉其狙擊槍。
回到軍情六處的邦德在出任務之前還是照例到Q博士這裡來領用最新裝備。除了經典的阿斯頓.馬丁跑車之外,Q博士的這個小鑰匙扣裡面門道也不少呢
格斯科夫通過天然氣管道維修車從布拉格逃到西柏林,
然後乘坐英軍鷂式垂直起降戰機到達英國。
「鷂」式戰鬥機,是一種亞音速單座單發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由英國原霍克飛機公司和布里斯托航空發動機公司研製的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其主要作戰任務是海上巡邏、艦隊防空、攻擊海上目標、偵察和反潛等。
尺寸數據:翼展7.70米,機長13.89米,機高3.45米,機翼面積18.68平方米,展弦比3.175,機翼後掠角(1/4弦線處)34°。
重量數據:空重558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134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1186千米/小時(高度300米),海平面最大爬升率180米/秒,實用升限15240米,作戰半徑垂直起落時92千米、短距滑跑時418千米,轉場航程(帶四個副油箱)3300千米
影片中出現的這架鷂式是雙座教練型
在英國情報機構,格斯科夫拿出秘密文件。表明蘇聯克格勃負責人普希金將軍正在進行一項旨在全面清除西方諜報人員的行動。聯繫到直布羅陀行動中喪生的英國的報人員,英國情報機構相信了格斯科夫的報告並派出邦德刺殺普希金將軍。但格斯科夫隨後即神秘地被綁架,渺無音訊
邦德為調查事實真相,重新來到布拉格,查找那位神秘的女大提琴手。通過接觸女大提琴手卡拉,發現卡拉狙擊槍內的子彈是空包彈。邦德隨即意識到格斯科夫很可能是假叛逃。邦德將計就計假扮格斯科夫的朋友帶領卡拉逃出捷克到達奧地利。
當然了,精彩的追逐場面是少不了的
捷克警察,邊防部隊,雪地履帶車,裝甲車悉數出場,圍追堵截邦德的經典座駕--阿斯頓馬丁。
BRDM-2首次出現於公眾視野中是在1966年。主要改進有公路和越野性能提升、全封閉炮塔和加強武裝、後置發動機加強、兩棲能力提升、三防裝置和夜視設備車長和駕駛員並排位於車前部,其後方有頂艙門。炮塔與OT-64型2A(8×8)、BTR-70以及BTR-60PB(8×8)裝甲人員運輸車所採用的相同,無頂艙門。14.5毫米KPVT機槍安裝在左側,而7.62毫米PKT機槍在右側;兩挺機槍手動俯仰範圍均為-5°~+30°,手動旋轉範圍均為360°。
所有BRDM-2的標準配備包括中央輪胎壓力系統、沾染清除包、絞盤和陸地導航系統。車身兩側的兩個動力腹輪可降至地面提升越野機動性
在摩洛哥,邦德成功綁架普希金將軍,得知所謂的克格勃計劃全面清除西方諜報人員計劃系格斯科夫偽造,其目的是借刀殺人除掉普希金將軍,掩蓋其挪用公款的陰謀。
邦德綁架普希金將軍所用配槍,007的招牌裝備--加裝消音器的沃爾特
PPK手槍
沃爾特PPK手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當時德國著名槍械公司沃爾特推出了PP系列手槍,而PPK手槍就是PP系列手槍中的一種。
PP系列手槍中最早出現的是PP手槍,PP是德文「警用手槍」的縮寫,
該手槍最初於1929年面世,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原理,槍身為鋼製,側面裝有手動保險裝置。PP手槍採用固定前準星,後照門採用楔形榫固定在套筒上。PP手槍在外觀上具有顯著的特點,這在同時代的自動手槍中並不多見。PP手槍在推出後很快成為德國警察的標準裝備,但是德國情報機構需要更為特殊的手槍。特工和情報人員常常需要便衣執行任務,而PP手槍的外形顯然偏大。正是鑑於這種需求,沃爾特公司於1931年推出了PPK手槍。
PPK的名字來源於德文縮寫,意為「警用偵探型手槍」,這一名字本身就表明了PPK的重要特點,那就是該槍比普通的PP手槍更為小巧,更便於隱藏,適於穿著便衣的警察攜帶,必要時甚至可以在衣服口袋裡直接發射。有些人認為PPK是德文警用短手槍的縮寫,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但沃爾特PPK的確是PP系列手槍中外形尺寸最小的一種,其握把和槍管都比較短,彈夾容彈量也相對較少
邦德和普希金將軍決定合作一場「假刺殺」的好戲,騙過格斯科夫。在摩洛哥,邦德果然開槍「刺殺」了普希金將軍,騙過了格斯科夫派來的殺手之後,總算也逃脫了摩洛哥警察的追捕。
追捕邦德的摩洛哥警察所用的貝雷塔M12S衝鋒鎗
1978年,義大利貝雷塔公司在原來生產的12型衝鋒鎗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新的貝雷塔12S型(M12S或PM12S)衝鋒鎗,該槍推出後也迅速成為義大利軍隊的制式武器。並被巴西和印尼特許生產和裝備部隊。
伯萊塔M12S衝鋒鎗的快慢機柄有三檔,分別為保險、半自動和全自動,該快慢機柄操作起來很方便,右撇子射手直接用右手拇指扳動時手不需要離開握把。
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格斯科夫利用單純的卡拉用麻醉藥迷倒邦德,而邦德在昏倒之前告訴了卡拉,他就是那個手下留情的槍手,卡拉懊悔不已,同時也徹底認清了格斯科夫的真面目。
格斯科夫用救護車將昏迷的邦德拉倒機場,乘蘇軍運輸機前往阿富汗當然了,劇組弄不來安-12,只好找了架C-130塗裝成蘇軍迷彩來「扮演」安-12
安-12,北約代號「幼狐」(CUB),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四發渦槳軍用運輸機,由安-10旅客機發展而來,但重新設計了後機身和機尾。
1956年首次試飛,1958年投入批生產並交付使用,1973年停產,總共生產約850架,其中民用型約200架。安-12曾是蘇聯運輸航空兵的主力,從1974年起逐漸被伊爾-76取代。安-12除供蘇聯本國軍用和民用外,還向波蘭、印度、埃及、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十多個國家出口100多架,其中大部分供軍用,少量民用。
技術數據
乘員:5名(2名飛行員,1名機師,1名領航員,1名無線電操作員)
載客 90人
掛載重量:20,000千克(44,000磅)
長度:33.10米(108英尺7英寸)
翼展:38.00米(124英尺8英寸)
高度:10.53米(34英尺7英寸)
翼面積:121.7平方米(1,310平方英寸)
空重:28,000千克(62,000磅)
最大起飛重量:61,000千克(130,000磅)
發動機:4×Progress AI-20L或AI-20M 渦槳發動機,每個 4,000有效
馬力(3,000千瓦)
性能編輯
最高速度:777千米/時 (419節,482邁)
巡航速度:670千米/時(361節,415邁)
航程:
滿載航油時:5,700千米(3,075海裡,3,540英裡)
滿負荷時:3,600千米(1,945海裡,2,235英裡)
實用升限:10,200米(33,500英尺)
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洛克希德飛機製造公司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製的中型四發渦扇式多用途戰術運輸機。
C-130是世界上設計最成功、使用時間最長、服役國家最多的運輸機之一,從1954年8月23日首飛至今已服役60餘年,有70餘個國家或地區使用,總生產數量愈2300架,各種任務改型近40種。
C-130可在前線簡易機場跑道上起落,向戰場運送或空投軍事人員和裝備,返航時可用於撤退傷員。改型後用於執行各種任務,用於電子監視、空中指揮、控制和通訊的型別有EC-130、EC-130Q等;此外還有搜索救援和回收型、空中加油型、特種任務型、氣象探測型、海上巡邏型及空中預警型,此外還有大量民用型別。
基本數據
乘員 5人(機長,副機長,領航員,導航員,裝卸長)
機長29.8米
翼展 40.4米
機高 11.6米
翼面積 162平方米
空重 34400千克
載荷 33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70300千克
動力
4×艾裡遜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4×4590馬力(3430千瓦)
槳葉直徑4.1米
貨艙體積
C-130E / H:長12.31米,寬度3.12米,高2.74米
C-130J-30:長16.9米,寬3.12米,高2.74米
飛行性能
最大航速 592公裡每小時(6000米高度)
巡航速度 540公裡每小時
航程 3800公裡
最大飛行高度 空載:10060米,載荷:7077米
爬升率 9.3米/秒
起飛距離 空載:428米,載荷:1093米
安-12飛抵阿富汗某軍用機場,格斯科夫將邦德和卡拉關押,準備處死
注意這張劇照,停機坪上停的三架飛機應該是蘇制飛機。估計在當年讓劇組湊點安-2,米格17啥的實在是有難度,於是劇組就拉來了這三位爺,注意,這三位爺可是大有來頭的,估計能認全的讀者不多
身陷囹圄的邦德和卡拉與阿富汗難友卡蘭姆一起設法逃出蘇軍監獄。卡蘭姆是當地抵抗組織成員。邦德一行隨卡蘭姆回到抵抗組織據點。
原來格斯科夫挪用採購先進武器抵資金到阿富汗當地購買毒品,運到美國高價出售後牟利,然後計劃再將資金還回而不被發現。在毒品交易現場,邦德化妝成搬運工將定時炸彈混入偽裝成紅十字會包裹的鴉片包裝中,並且躲在卡車內前往機場。
卡拉和卡蘭姆見狀也帶領阿富汗遊擊隊前往機場解救邦德。
邦德在運輸鴉片的蘇軍運輸機內設定好定時炸彈的起爆時間後準備下飛機之際被格斯科夫發現,自然是高潮戲----開打
卡拉和卡蘭姆帶領阿富汗遊擊隊殺進機場
邦德奪得滿載鴉片的蘇軍運輸機滑向跑道準備起飛,卡拉搶了一輛吉普並且擺脫掉格斯科夫的追擊,駕車追上飛機從打開的後艙門衝上運輸機與邦德匯合
注意劇照中卡拉搶的蘇軍吉普看前臉貌似是兩門路虎改裝的,現實中應該是蘇聯UAZ469軍用吉普比較靠譜一點。
追擊卡拉的格斯科夫開的應該是道具組改裝過得道奇T214型軍用中吉普用來「扮演」蘇聯嘎斯69吉普。
車上改裝了槍管的M2重機槍雖然想努力扮演好「德什卡」,但是特徵明顯的準星座和機匣還是深深滴出賣了它
其實道奇T214型軍用中吉普二戰時期曾大量援助給蘇軍,一些歷史照片和軍事繪畫中也有道奇中吉普架德什卡重機槍的畫面。蘇軍作為剩餘物資扔給阿富汗一些也完全說得過去,就像越戰期間蘇聯援助給北越的德軍MG-34機槍一個性質。
邦德駕機起飛後在機艙裡解除定時炸彈時被躲在機艙內的格斯科夫的殺手襲擊,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艙外搏鬥,邦德終於解決掉殺手,及時關閉了定時炸彈。
回程中還順手從機上扔下定時炸彈炸掉追擊阿富汗遊擊隊的蘇軍裝甲車
照例,電影中的蘇軍裝甲車是由法國潘哈德AML-245輪式裝甲偵查車出演的
AML-245輪式裝甲偵察車由法國潘哈德公司研發,作戰全重僅5.5噸,僅相當於二戰美軍M4「謝爾曼」中型坦克的六分之一,但卻搭載了一門90毫米火炮(M4坦克的主武器則為76毫米坦克炮),是典型的「小車扛大炮」。目前還有30多個國家的軍隊在使用該型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