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右一)做客「防務新觀察」欄目
外表柔美的她,身上恰有一股誰都拗不過的倔勁,「戰場,不能讓女人走開。女性和男性的差距不在智力,只在力量。」
文/褚振江 華南
在中國最高軍事學府的講臺上,她是功底深厚揮灑自如的優秀教授;在央視節目直播間裡,她是沉著睿智深入淺出的前沿學者;在軍內外軍事科技講座中,她是英姿颯爽知識廣博的武器裝備專家。
她,就是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莉。
軍事高科技一直被視為軍事領域的前沿,其動態性和前沿性使得其在傳統上一直是「男性領地」,女性搞軍事科技裝備研究並不為人看好。清爽而機智,明朗而幹練,熨帖而潑辣的李莉,更令人難以將她與「兵器專家」聯繫在一起。但外表柔美的她,身上恰有一股誰都拗不過的倔勁。15年國防大學教員生涯,李莉總結一句話:「戰場,不能讓女人走開。女性和男性的差距不在智力,只在力量。」
厚積薄發 傾心三尺講臺
「女性大多不會承認女人的名字是『弱者』,但不能否認要成為『強者』往往意味著比男性付出得更多。女性在軍事科技領域要是不投入更多的精力,總是把自己當女性看,想搞出點名堂來難上加難。」李莉說。1998年1月,李莉在國防大學讀完碩士研究生後留校任教,融入紅山腳下的威嚴軍綠中。初登講臺,她清晰認識到課堂連著戰場,熟悉部隊至關重要。因此李莉除了向身邊懂軍事的同事們請教外,每年學校組織教員下部隊調研或參加重大演習,她都報名參與。幾年來,李莉深入一線部隊和科研院所,先後收集軍事前沿科技信息200多萬字、圖片3000多幅、音像資料20多小時,並及時把這些最新信息充實到了教案之中。同時在多少個休息日和夜晚,她一遍又一遍地背記著在旁人看來枯燥的裝備數據,多年的積累使她不用翻書就能夠熟練記準中外上百種武器的戰技指標和作戰運用原則,為後續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留校之初,她覺得自己在中國最高軍事學府當教員,面對的是來自全軍的高中級領導幹部學員,內心不由自主升騰一種神聖和自豪。但接下來的一連串打擊,卻讓她的熱情一度降到「冰點」。1998年,李莉第一次參加國防大學大課比賽,軍事組取前八名她得了第九;1999年上半年全校大課抽查,由於缺乏與學員互動的經驗,李莉講完課後沒有學員站起來提問,於是在「學員提問與教員回答」這一單項10分的測評中沒有得到分數,這樣在參加測評的20堂大課中她排名倒數第一。面對挫折,李莉坦言心中也曾產生動搖。回首那段痛苦徘徊的日子,她講道:「不到一年時間經歷了兩次失敗,我的心裡確實不是滋味,真後悔當初留下來做教員。這時教研部領導看穿了我的心思,及時找我談心,鼓勵我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學崗位,特別是看到一些老教授默默無聞地在教學崗位上一幹就是幾十年,為軍隊教育事業和學校建設發展付出大半輩子的心血,我這點失敗又算得了什麼?最終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加倍努力,當一名合格的國防大學教員。」
半年後,全校舉行年度大課比賽,李莉再次站上競賽臺挑戰自己。這是一次令她難忘的心路歷程,往事如許,歷歷在目。李莉笑著講起跌宕參賽路:「參賽的所有教員中只有我是助教,年齡又最輕,按常理推斷這次肯定又沒我的戲。我只要把自己的真實水平展示出來就可以,甩掉了思想包袱,這樣的心態反倒使我坦然了許多。我把前兩次參賽的內容全部推倒重來,在兩個多月時間裡,以不同的思路和展開方式對教案修改了13次,每調整一次就講給自己聽一遍,反覆比較哪個效果更好,如痴如醉。晚上加班至兩三點,躺在床上,腦子裡還像放電影一樣,有一個新想法趕緊爬起來記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取得了大課比賽第二名的好成績。聽到領導和同志們的讚揚,我收穫了當教員以來的第一份喜悅,也使我明白了講臺對每一個教員都是公平的,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能獲得回報。面對神聖的講臺,絲毫不能懈怠。」
雖然千百次站在講臺上聽到上百名學員齊聲喊道「教員好」,李莉內心依然深受震動。總是那種聲音讓她清楚地感覺到學員們對教員和知識的尊重;體會到學校領導和機關對教員的關愛和重視;意識到教員職業的崇高和自身的責任。這是她作為國防大學教員的自豪。
「隨著新軍事變革的不斷推進和部隊指揮體制、裝備技術的迅猛發展,近幾年我校作為處在軍事理論創新和人才培養最前沿的最高軍事學府,要求教員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朝著更高的目標攀登。研究生畢業時,我首先被分配到科技教研室,直接面臨著從作戰模擬專業到軍事高科技兩個完全不同領域的轉變。研究生三年我主要在微機上編寫程序、調試程序,幾乎沒寫過純軍事題材的文章,而軍事高科技專業要求有廣博的軍事基礎知識和跟蹤高新技術領域最新發展動態的能力和敏銳性。最初的轉型無疑是痛苦的。因為專業的巨大差異,當時照稿子念下來的每一句話自己都不知是對是錯,而別人說的每一句話自己覺得都有道理。我感到必須進一步提高自己,再次選擇向更高的目標衝擊——報考軍事學博士。」2002年暑假,懷孕已經8個半月的李莉以頑強的毅力參加了軍事學博士考試,被錄取為國防大學戰略組織指揮專業的博士生。
肩負如此使命,李莉在研究、教學方面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幾年來她先後完成了從作戰模擬向科技裝備、從科技裝備向戰略後勤、再從戰略後勤向科技裝備等研究方向上的轉變,每一次都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李莉主講過《世界主要國家武器裝備發展前沿及趨勢》、《信息化戰爭特點與趨勢》、《對裝備信息化建設的戰略思考》、《從近幾場局部戰爭看現代戰爭後勤保障發展趨勢》、《新軍事變革中我軍後勤發展研究》等12門課程,被廣大學員譽為「三尺講臺上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