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手衛生是防控疫情傳播的重要措施。12月10日,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護師黨菊霞提示,有效切斷傳播途徑,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是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之一。
黨菊霞介紹,一些人平時在保持個人手衛生上有一些誤區:
誤區一:不願洗手:總覺得自己「抵抗力強」,沒有養成洗手的良好習慣。
誤區二:單純「水洗」:不用肥皂或洗手液,單純「水洗」,不能有效去除手部汙垢,大量病毒和病菌還停留在手上。
誤區三:洗手時間過短:整個洗手過程40-60秒,其中揉搓不少於20秒,洗手時間短、衝洗遍數少,對去除病菌作用不大。
誤區四:以擦代洗:用溼紙巾擦手代替洗手,只能少量去除手部汙染。
誤區五:用盆接水洗:用盆接水,洗手時盆裡的水已經髒了,多人合用一盆水,會讓手越洗越髒。
誤區六:洗手次數過多:會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若手部有裂口,皂液會滲透到裂口,造成感染。
誤區七:共用幹手毛巾:最好用一次性幹手紙或一人一條毛巾,用後及時清潔並乾燥。
針對上述常見的個人手衛生誤區,黨菊霞表示,科學的正確的保持手衛生方法是在流動水下,使雙手充分淋溼。取適量洗手液(肥皂),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洗手時,認真搓洗雙手至少20秒,洗手後,在流動水下徹底衝淨雙手,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把手擦乾。
她還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在飲食前後、如廁前後、碰觸公共物品或部位後及時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劑潔手的好習慣。如果懷疑接觸了可能被汙染的物品後,必須立即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劑消毒。(記者李曉青)
【來源:新疆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