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商網浙江分站整合)7 月 15 日,不少韓國化妝品要換上更低的價格標籤了。雖然這些面膜、面霜們有的只下降區區幾元或十幾元錢,許多年輕女學生、職場新人還是免不了興奮地議論一番。
「中國政府將化妝品關稅從5%降到2%,是給了外資公司一個信號,大公司、大品牌都會公開響應的。」
韓國化妝品要換上更低價格標籤
愛茉莉太平洋,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不久前公布了詳細的降價方案。
公司共有7個品牌進入了中國,其中雪花秀、蘭芝、悅詩風吟、伊蒂之屋4個品牌在中國平均降價3-12%。調價將在百貨、專營店、單品牌店、電商等各渠道同時展開。
(愛茉莉太平洋旗下幾個主要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
為了解釋降價幅度,愛茉莉太平洋向記者提供的是明星產品的降價情況。雪花秀一款產品降價 100 元,而蘭芝等另外三個品牌的明星產品的降幅在二三十元這一水平。
年輕品牌夢妝據說是因為在中國生產,沒有參加降價。愛茉莉太平洋方面告訴記者,降價是為了響應關稅下調政策,以及支持拉動中國市場內需。
韓國化妝品最近幾年在中國爆紅,受到不少年輕女孩的熱烈追捧,她們中的很多人相信,BB霜、氣墊粉底,以及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韓國面膜,具有神奇的護膚美容功效,令她們心情愉悅。當紅韓國明星的推薦更推高了這股熱情。
至於韓國化妝品降價這件事——最近一個多月來,一家外資化妝品公司如果不對外高調宣布降價,似乎就是主動離開了這個圈子的主流,但他們並不會很快就披露降價的詳細方案。
關於這輪化妝品集體降價,業內幾乎沒有人認為,關稅下調是最核心的動因。進口護膚品連鎖有機家Organic+ 創始人兼總裁陸曉明指出,化妝品關稅是針對產品進口價徵收的,基數遠低於顧客在市場上看到的零售價,且此次關稅只降3%,可以說無關痛癢。
關稅,拉動內需,都只是觸動降價的藉口——化妝品牌們早就想降價了。
(中國市場對愛茉莉集團全球銷量的「貢獻」)
真正的原因無非是中國和海外市場價差太大,代購給品牌惹來不少麻煩,以及今年中國市場內需不夠興奮,需要降價才能刺激銷售。高端、昂貴的化妝品牌,降價的需求比大眾品牌迫切得多。
代購行業利潤再一次被壓縮
隨著降稅等促消費措施的逐步顯效,以及外資化妝品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戰略調整,國內進口化妝品與香港、韓國等海外價差將縮小。以雅詩蘭黛15ml小棕瓶眼霜為例,國內專櫃售價為560元人民幣,香港專櫃售價500港幣,約合400元人民幣。如果國內專櫃小棕瓶的降價幅度達到14%,那麼國內與香港價差將從160元縮小至82元,降幅高達50%。
現下「如火如荼」的海外代購產業,正是憑藉「價差」活躍起來的。貝恩諮詢的報告顯示,預計2014年中國高端化妝品代購市場規模將達到300-350億元。
不過,隨著進口化妝品國內專櫃價格愈發「親民」,免稅店和海外代購曾經的價格優勢不再明顯。
從事免稅店代購的肖小姐向中新網財經記者表示,做化妝品代購生意已經5年,競爭程度比剛入行時激烈了許多,物美價廉的貨源都需要「搶」。為了爭取更多客戶,利潤只能逐步走低。
「單看主做的資生堂化妝品,大陸和香港地區價格差異還是有的」,另一位專做香港化妝品代購的淘寶店主小徐告訴記者,該品牌在港對大客戶有優惠,但如果內地降價落實,生意肯定是越來難做。」
被問及會否壓縮利潤來應對降價,小徐表示,比起免稅店代購有貨源限制,香港專櫃代購的優勢就在於充足和優質的貨源,利潤本身就不高,只能是在銷量還不錯的產品上,再壓縮點利潤空間。
針對外資化妝品在華定價的差別化,何慕認為,如果用前瞻的眼光看待市場,未來中國進口化妝品價格或將與全球市場同步,到那時,代購產業就成了階段性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