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報旅行社運營首發式暨開封採風活動舉行
文/視頻 京九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德鵬 圖/京九晚報全媒體首席記者 魏文慧 來源:商丘網—京九晚報
太平盛世百花開,風和日麗伴春來。4月17日上午,好人好報旅行社運營首發式暨京九晚報中老年記者團「開封啟封故園、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採風活動激情舉行。京九晚報執行總編輯秦培林、副總編輯李輝、好人好報旅行社負責人,和40多名京九晚報中老年記者團成員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好人好報旅行社隸屬於商丘日報報業集團京九晚報社。它的正式運營為商丘的旅遊事業注入新的朝氣和動能,將對我市文化事業的發展、促進媒體轉型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儀式上,秦培林要求,在今後的發展中,好人好報旅行社要充分利用京九晚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抓住機遇,銳意進取,搶佔旅遊市場空間,努力擦亮好人好報旅行社的品牌。以熱情、真誠、細緻、貼心的服務,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商丘社會各界朋友推介更多優質的旅遊產品。
漫步運糧河畔 暢遊啟封故園
「我們出發了!」簡短的首發儀式後,京九晚報中老年記者團開封採風團乘坐大巴向著八朝古都開封一路進發。途中,採風團成員根據自己的特長,有的為大家講解中醫養生知識,有的吟詩作賦,有的縱情高歌,有的帶領大家做遊戲,整個車廂內可謂是激情滿懷,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在此起彼伏的歡笑聲中,採風團不覺間來到了採風的第一站,素有「江北水鄉」之稱的啟封故園。啟封故園景區位於中國「四大名鎮」之一的朱仙鎮,開封城南,古運糧河畔。歷史上的朱仙鎮曾是一座繁華的北方重鎮,憑藉水運而興,至清康熙年間達到極盛。景區分為古鎮風情展示區、環湖風景遊覽區、溫泉休閒度假區、古戰場文化體驗區、生態農家體驗區、文化創意養生區、生態溼地體驗區、生態林地觀光區8個功能區。
暮春的朱仙鎮風光正好,微風不燥,讓人感覺十分愜意。景區門外的大牌樓引起了採風團成員的濃厚興趣,紛紛駐足觀看併合影留念。牌樓顯赫至極,正面匾額刻著繁體的「啟封故園」,背面為繁體的「朱仙古鎮」,彰顯出了古鎮的厚重底蘊。
進入景區,採風團成員看到,景區以湖為核心,河溪縱橫,亭臺軒榭,街巷古屋,依水而建,盡顯「江南水鄉」韻味。在景區講解員的引領下,大家興致勃勃地依次參觀了驗糧樓、潛龍橋、狀元橋、魁星街、信義橋、聚仙橋、鳳鳴茶樓、博弈廣場等景點,了解了景點背後的傳奇故事。小橋流水,垂柳拂堤,湖面泛舟,鴛鴦嬉戲,古鎮人家,一步一景,處處完美展示了因水而興的朱仙鎮的輝煌歷史。美麗的風景讓採風團成員讚嘆不已,不斷發出「真想留下來」的感嘆。
走進泡桐之鄉 接受精神洗禮
蘭考縣因焦裕祿聞名於世。對焦裕祿,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十分崇敬,視為人生榜樣。習近平十分關心蘭考的發展,於2009年4月,2014年3月、5月先後3次深入蘭考調研指導工作,對蘭考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他強調要學習弘揚焦裕祿「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焦裕祿精神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財富,永遠不會過時。」
跟隨著總書記的足跡,當日下午,採風團成員乘車來到了泡桐之鄉——蘭考縣。為了更好地讓大家學習感受焦裕祿精神,京九晚報文化旅遊新聞部主任宋亞威特意邀請蘭考電視臺的新聞主播唐宏光為大家作嚮導講解,他的到來無疑為此次採風增色不少。
唐宏光首先帶領大家來到了焦桐廣場。採風團成員剛剛下車,一棵高大挺拔的桐樹就映入眼帘,陣陣泡桐花香迎面撲來,沁人心脾。唐宏光介紹,1963年春,焦裕祿為了抵抗風沙的侵襲,提出了廣植泡桐樹治理風沙的良方,並且栽種了這棵泡桐樹。如今斯人已逝,風沙不再,精神永存。經過57年的風雨洗禮,泡桐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枝葉繁茂,就如同焦裕祿精神一樣,高大偉岸。
隨後,採風團遊覽了黃河九曲十八彎的最後一道彎——蘭考黃河灣風景旅遊區。參觀了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領略了黃河水的波濤洶湧,欣賞了黃河由東西走向變為南北走向的景觀。
乘著和煦的春風,大家又來到了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該基地位於焦裕祿書記當年治沙的首試地——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南,佔地120畝,在保留當年沙丘風貌的基礎上開發設計而成。據基地主任王敬博介紹,基地共分「四面紅旗勞動典型體驗教育區、張莊治沙艱苦奮鬥體驗區、團隊合作拓展訓練區、沙地野營生存區、查風口探流沙體驗區、民兵打靶體驗區、農耕文明體驗區和休閒文化回味區」8個區,可滿足政府機關、國有企業、幹部學員、青少年學生戶外體驗教育、研學培訓等要求。
基地主要以現場感受、親身參與的方式,讓體驗者通過實實在在的勞動和合作,親自感受焦裕祿書記當年帶領蘭考人民治理「三害」時戰天鬥地的革命精神和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以此加深對焦裕祿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這縫紉機、錄音機、電視機,結婚三大件弄得怪好哩,非常有當時那個年代的感覺!」剛進入基地大門裡邊不遠,採風團成員李紅月就被基地的場景布置所觸動,禁不住坐到椅子上拍照留影。
接著,唐宏光帶領大家依次觀看了八個體驗區。低矮的房屋、老紡車、地鍋臺、麥秸垛、鼓風箱、太平車,樣樣物品都是那麼親切,頓時勾起了大家的許多回憶。「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在勞動體驗區,採風團成員興致盎然,分別體驗了一把,他們推起了獨輪車,挑起了扁擔筐,幹得「有模有樣」,切身感受了那艱苦歲月裡,焦裕祿帶領大家「敢叫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精神。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間已經時至傍晚,夕陽的餘暉緩緩落下,微風開始夾雜一些涼意,採風團也踏上了返商的路程。不一會兒,車廂裡又想起了動聽的歌聲。
勞動體驗(圖片由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提供)
「我感覺這一趟出來採風太好了,心情很不錯,既看了美景,又學到很多東西,心靈還受到洗禮,太超值了。」京九晚報中老年記者團成員金萬東高興地說。
編輯: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