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蘭考:昔日鹽鹼灘上「焦桐」奏響盛世「雅韻」

2020-12-28 騰訊網

道路旁的泡桐樹蔚然成林(資料圖)蘭考縣委宣傳部供圖

「怎麼也想不到,過去值不了幾個錢兒的桐木板製成古琴,竟能賣出18萬元的高價。焦書記當年帶領群眾治沙種下的擋風樹,如今成了農民致富的『搖錢樹』……」2020年12月23日,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徐場村墨武琴坊琴師徐冰興奮地告訴記者。

56年前,「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帶領蘭考群眾種泡桐治風沙。56年後,泡桐蔚然成林,成為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綠色銀行」。目前,以民族樂器、桐木家具、桐木板材構成的「焦桐」經濟產業鏈年產值已達百億元。

蘭考縣民族樂器行業協會會長湯二法說起「焦桐」無比自豪:「今天,中國民族樂器行業95%以上的音板取自蘭考泡桐,就連維也納金色大廳裡,也曾響起過由蘭考桐木樂器奏響的華美樂章。」泡桐民族樂器產業已成為蘭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昔日的貧困縣蘭考也成為馳名中外的「中國民族樂器之鄉」。

用泡桐木製作的民族樂器,音質絕佳。(資料圖)蘭考縣委宣傳部供圖

20世紀80年代,一位樂師發現蘭考桐木風箱鼓風時聲音脆亮,是製作音板的絕佳材料,便請蘭考木匠代士永為上海樂器廠供應材料。在當時,一塊桐木板只能賣三四元,做成樂器之後竟能賣到四五百元。代士永發現樂器成品售價不菲,就辦起了蘭考第一家民族樂器廠,並逐步發展壯大為年產值上千萬元的中州民族樂器公司。在他的帶動下,周圍村莊的農民紛紛放下鋤頭,撥起了琴弦。代士永的鄰村徐場105戶人家中竟然開辦了90家樂器手工作坊,年製作古琴、古箏兩萬臺(把),成為全國知名的億元「民族樂器村」。

為了推動產業升級,由13家民族樂器製作規模企業組成的蘭考縣堌陽鎮民族樂器產業園區已形成規模效益。而佔地321公頃、一期融資8億元的蘭考音樂小鎮也初步建成。目前,蘭考已有不同規模的樂器製作廠近600家,古箏、琵琶、古琴等品種20多個,年產銷65萬臺(把),年產值20多億元,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基地。

與此同時,蘭考因地制宜,利用豐富的桐木資源,大力發展桐木板材加工基地和桐木家具生產基地,蘭考桐木拼板、貼面板等桐木製品遠銷歐美十餘個國家,桐木家具年產40餘萬套(件)。在蘭考縣城,總投資100億元的恆大家居聯盟產業園項目由傳統的家具製造和木製品加工,逐步形成了品牌家居製造全產業鏈發展,品牌家居成為新時代蘭考的產業地標,被中國家居協會授予「中國品牌家居基地」稱號。

截至2020年12月,以民族樂器、高檔家具、桐木板材加工為支柱,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焦桐」經濟產業鏈在蘭考已經形成。

(蘭考縣委宣傳部供稿 屈豔枝 盧浩然)

來源:中國搜索

相關焦點

  • 焦桐,蘭考自帶流量的「精神IP」
    >從12月24日(周一)起,到12月28日,每晚20:00,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播出河南廣播電視臺重磅製作的五集紀錄片《走進蘭考》。每天默默在焦桐旁打掃衛生,整理枝丫的就是76歲的魏善民,他和他的父親前後陪伴這棵蘭考人民的精神寄託——焦桐,已經整整55年了,這一切都源於他們對焦裕祿深深的感情。
  • 蘭考:鹽鹼灘上的新答卷
    探尋黃河之美九曲黃河在河南蘭考拐了最後一道彎。曾幾何時,「風沙、內澇、鹽鹼」成為長期制約蘭考經濟發展的「三害」。上世紀六十年代,「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整治「三害」的事跡感人至深。而今,在焦裕祿治理過的土地上,蘭考人民推進生態與特色產業和諧發展,脫貧致富,交上了一份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黃河在蘭考境內長只有25公裡,卻是歷史上決口最多的地段。1171年到1949年的700多年間,黃河蘭考段決口泛濫達140多次,古道斷堤遍布全境,形成上百個風口,再加上整體地勢低、地下水位高、鹽鹼含量高。
  • 初心|在蘭考「焦桐」下淬鍊黨性
    初心|在蘭考「焦桐」下淬鍊黨性 2020-12-22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厲害了蘭考,《走進蘭考》將在央視黃金時間播出!
    《走進蘭考》深入基層,選擇有代表性的人物跟蹤拍攝,記錄蘭考老百姓在新時代的幸福生活,講述他們為美好生活而奮鬥的鮮活故事。一般來講,外界對蘭考的印象主要來自於電影《焦裕祿》:漫天的黃沙,貧瘠的鹽鹼地,風雪夜蘭考車站逃荒的人群……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蘭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全國首個摘帽的貧困縣。蘭考是億萬河南人投身於出彩河南生動實踐的典型樣本。
  • 河南方城聯社組織「出彩農信人」赴蘭考學習「焦裕祿精神」
    民主與法制網河南訊(□段保國 吳海平)為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引導廣大幹部員工不忘初心跟黨走,打造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氛圍,近日,方城聯社組織「出彩農信人」赴蘭考學習「焦裕祿精神」。
  • 「焦桐」廣場學習有感
    聽著深沉的音樂,我們站在「焦桐」廣場的焦桐前,我們和班主任李老師一起聽著講解員老師動情地講述關於焦桐的故事。講解員老師講述了一個老人的故事:在「焦桐」廣場,每天清晨都會有一位老人來到焦桐下清掃落葉,幾十年如一日,這位老人是魏善民老人,他說他要用一輩子來守護焦桐
  • 中原水鄉賞美景 魅力蘭考學「焦桐」
    儀式上,秦培林要求,在今後的發展中,好人好報旅行社要充分利用京九晚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抓住機遇,銳意進取,搶佔旅遊市場空間,努力擦亮好人好報旅行社的品牌。以熱情、真誠、細緻、貼心的服務,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支持,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商丘社會各界朋友推介更多優質的旅遊產品。
  • 《千頃澄碧的時代》蘭考2020
    北京盛大聯盟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1905電影網   蘇州同裡國際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聯合攝製   河南省委宣傳部   蘭考縣委宣傳部   2014年,年輕的證監會分析師蘆靖生(李東學飾),被派到蘭考扶貧,這個一心想在學術中尋找中國農村出路的熱血青年
  • 蘭考夢裡張莊影視籤約河南衛視少兒春晚蘭考縣區運營中心
    「立少年志 鑄強國夢」2021河南衛視少兒春晚蘭考縣區運營中心正式啟動!2020年10月26日,2021河南衛視少兒春晚蘭考縣運營中心啟動授牌儀式在河南衛視少兒春晚組委會隆重舉行.,2021河南衛視少兒春節聯歡晚會蘭考縣區運營中心主任張樹海先生,2021河南衛視少兒春節聯歡晚會蘭考縣區運營中心常務副主任丁娟枝女士,蘭考縣區運營中心運營總監張宏禮先生。
  • 散文風:河南蘭考——桐花盛開的地方
    文/藍月光四月的蘭考大地,風日輕清,花香四溢。鬆軟如毯的田野上,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又用亂針法繡上一塊塊華麗的錦邊。遠處村落隱隱,高樓幢幢。風懷其中,鳥鳴其上,清脆悅耳的歌聲,譁譁啦啦的歌唱,不覺中就讓人的心被快樂填溢。從平原繡野走到蘭考縣城。城邊有一片紅色的校舍,這裡就是焦裕祿幹部學院。對了學院大門,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桐林。桐花綻放,一朵朵、一串串、一株株、一片片,花深如海,香氣四溢。花海中央,有片空地,居中一株高大的桐樹,要兩人才能合抱。像一座高大的綠塔,桐花搖動,像一串串紫色的風鈴。
  • 鄭州市第三十一高級中學組織黨員赴蘭考學習焦裕祿精神
    在蘭考縣東壩頭鄉黃河岸邊,黨員傾聽講解員講述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戰風沙的艱苦奮鬥精神。在「蘭考會客廳」參觀了解蘭考縣的發展成就   11月17日,鄭州市第三十一高級中學組織黨員到蘭考開展「踐行焦裕祿精神、爭當『四有』好老師」主題教育活動。
  • 今豫言丨從「焦桐」到「福桐」
    3個月時間,這裡便變成了一座綠意盎然的觀景公園,站在「黃河臺」上,雄渾壯闊的大河風光一覽無餘。目睹岸綠景美的巨大變化,當地群眾把公園中央那棵50多年樹齡的泡桐,親切地叫作「福桐」。正如開封第一黃河河務局局長潘佳良所說,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靠一件件實事幹起來。
  • 以改革創新實現縣域新治——河南蘭考縣域治理樣本觀察
    新華社鄭州5月13日電 題:以改革創新實現縣域新治——河南蘭考縣域治理樣本觀察  新華社記者顧立林、李亞楠、孫清清  「郡縣治,天下安」。  拼版照片:上圖為河南蘭考一村莊的房屋被風沙掩埋(資料照片),風沙、鹽鹼、內澇是蘭考歷史上的「三害」;下圖是2018年6月20日拍攝的蘭考東壩頭鄉張莊村村景(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 守護「焦桐」下的平安 河南省蘭考縣應急人築牢「防災堤壩」
    河南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曾經,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力戰風沙、內澇、鹽鹼「三害」,使群眾得以安穩生活。但對於處在黃河「豆腐腰」處的蘭考縣,自然災害風險依舊不小。如今,在焦裕祿同志栽種的「焦桐」下,蘭考縣應急管理局藉助機構改革的東風,全力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多方位守護蘭考人民的平安。 千錘百鍊無懼「風雨大考」 樹木被連根拔起,畜牧大棚、房屋坍塌損壞,倒伏的小麥隨處可見……2019年6月5日晚,蘭考縣遭遇罕見強對流天氣,六個鄉鎮遭受嚴重損害。
  • 河南蘭考:泡桐有聲引「鳳」歸
    原標題:河南蘭考:泡桐有聲引「鳳」歸 摘要 河南省蘭考縣固陽鎮徐場村是一個民族樂器專業村,2010年以來,村裡先後有30多名在外務工人員返鄉開辦樂器加工廠,帶動村民全就業
  • 範曾先生為蘭考題寫「上河恬園」
    懷著對黃河的敬畏、對黃河文化的崇尚、為延續黃河歷史文脈以及對蘭考無比的深情厚愛,範曾於9月10日上午在北京,題寫了「上河恬園」。範曾用古樸、典雅、清新、俊逸、端莊、靈動的厚重書體,更深刻地彰顯了「上河恬園」的內涵。
  • 【重磅報導】濰坊濱海:鹽鹼灘崛起生態綠洲
    多年來,濰坊濱海區堅持綠色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曾經寸草難生、廣袤無垠的鹽鹼灘書寫著「綠色奇蹟」,昔日鹽鹼灘蝶變美麗生態現代海洋城,成為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 在開封蘭考拍的《落葉知秋》即將上映
    開封市蘭考縣成為該劇的主要取景地,50多天的拍攝工作得到了開封市委宣傳部,開封市公安局,蘭考縣委宣傳部,蘭考縣公安局的大力支持,該劇預計12月上映。影片主要在河南開封和蘭考兩地取景拍攝,10月12日在開封市蘭考縣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在隨後50多天的拍攝過程中,得到了開封市委宣傳部,開封市公安局,蘭考縣委宣傳部,蘭考縣公安局的大力支持,預計影片會在12月上映。開機儀式上,該劇導演陳奕鳴告訴記者,只所以選擇蘭考,首先蘭考是紅色基地,第二蘭考縣建設的很好,比較非常符合劇情需要,不用大量的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