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位於清遠英德九龍大坡村隔壁,為九龍許氏太婆墓。始建於明代,清光緒六年歲次庚辰孟夏重修,即現所見之墓樣,為磚石墓,坐辛向乙微兼卯酉。左右兩水交而流歸東南方,辛壬會而聚辰局。
穴星
墓頂的蓮花座
許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唐代顏師古稱:「許氏,許由之後也。太嶽之胤有姜信者封於許國,其後為楚所滅,末裔亦姓許。」又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記載:「許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孫伯夷之後,周武王封其裔孫文叔於許,後以為太嶽之嗣,至元公結為楚所滅,遷於容城,子孫分散,以國為氏。」從上面的記述可知,許姓有兩個來源:一是許由的後代,一是伯夷的後代。
許由是上古一位高潔清節之士,相傳堯要把君位讓給他,他逃到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又請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身,表示不願聽到。箕山又名由山,在今河南登封東金店鄉。許由的後代以許為姓,成為中國許氏的一支來源。許由一生到過許多地方,許地(今河南許昌東)便因其居住而得名。伯夷的裔孫姜文叔於西周初建立的許國,就在許由曾經居住過的許地。許國勢弱,春秋時期為鄭、楚等國所逼,曾多次遷徙:公元前576年遷葉(今河南葉縣西南),公元前533年遷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公元前529年復遷葉,公元前524年遷白羽(今河南西峽),公元前506年又遷到容城(今河南魯山東南)。至戰國初期,傳到國君元公結時,終為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從而形成又一批許氏居民。出自許國的這支許氏,被史書視為正宗。
許國滅亡以後,最初因末代許國君主許吉等人被楚王遷到容城(今河南魯山),開始在容城一帶發展。至戰國時期,又有一支許姓人自容城遷居冀州高陽北新城都鄉樂善裡(今河北徐水西南)。其後傳布繁衍各地,以「高陽」為郡望。後來又在汝南(今屬河南)一帶成為望族,使許姓人又增加了「汝南」這個郡望。發展至今,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序中,許姓是名列第35位的人口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4%。它分布很廣,尤以江蘇、山東、雲南、廣東、河南、安徽、浙江等省較多,這7省的許姓約佔全國漢族許姓人口的55%。
墓相
在今清遠市域,許姓是名列第46位的人口大姓,擁有族眾1.98萬,分布最多的是英德(8676人),佔全市許姓人口的44%。
許姓人進入廣東,在唐末五代以後。史載宋潮陽(今潮州)人許申,隨陳堯佐研讀於惠州,後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中式,天禧初授韶州知州,後遷廣西提點刑獄、江南東路、湖南路、廣南東路轉運使等職;許彥先,北宋始興人,天聖三年(1025)進士,累官殿中丞、廣南東路轉運副使。這說明最遲到北宋,許姓人已在粵東、粵北繁衍發展。許姓人徙居今清遠市域的時間要晚些,始於明代初期。英德九龍是清遠許氏的發祥地。開基祖許朝佑從翁源周陂遷來。翁源周陂許氏來自福建上杭,其先代祖先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唐初,陳政父子奉命入閩「開漳」,其中有許氏將佐隨同前往,後定居閩南,中有裔孫分枝於上杭,從而成為翁源周陂許氏的直接始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許法昌攜子壬保離開祖居地上杭,遷徙到廣東翁源周陂發展家業,待子壬保成家立業後,法昌又返回原籍終老。於是,壬保遂成為翁源周陂許氏實際上的開基始祖。他生有朝貴、朝佐、朝佑三子。明永樂年間(1403~1424),朝佑由周陂遷居英德九龍範圖嶺開基發族,從而成為英德及今清遠市域許姓人的大始祖。
據說朝佑學過風水,會擇吉地,他在九龍覓得「蓮花」、「飛鳳」、「奔牛」、「猛蛇」、「明月」等「風水寶地」,庇佑子孫繁衍昌盛,故今九龍仍流傳著「羅家屋場許家地」的說法。他有2子4孫,後裔繁衍迅速,最快的已繁衍到31代,最慢的也傳承到25代。後裔在九龍的主要居住點有:河頭村的巖頭、上塘、大圍、下圍、河頭、江牯嶺、皮坑,楓木村的楓木營,塘坑村的巖頭、坳子塘,寨崗村的巖背等10多條自然村,共4200丁口,使九龍成為全市許姓人口最多之鎮。除九龍外,英德的黃花、西牛、水邊、浛洸、大灣、橫石塘、石灰鋪、英城、大站等地,都有其裔移居。
朝佑的5世孫世鵬、世鶚兄弟從範圖嶺遷居黃花板塘,至萬曆三十五年(1607),不幸遭到山賊搶劫,財物被搶光,房屋被燒毀,迫使他們兄弟分逃外地,世鵬逃至陽山,世鶚流落清遠。現陽山有2500許姓人,衍居太平、楊梅、新圩、黎埠、陽城、青蓮、小江、犁頭、嶺背等地,其中多為世鵬的後裔。流落到清遠的世鶚,初在清城榨油巷打工,後移居石馬創業,其後裔從第4代起陸續分遷南衝、石坎、禾雲、浸潭和今清城區的鳳城、橫荷、龍潭、源潭等地,原清遠縣地共有5100許姓人,其中多數為世鶚的後裔。
另外,連州,連南許氏大多都來源於九龍。
九龍的許氏流布全市,九龍的範圖嶺則成為全市許姓人的朝宗聖地。自明至今500多年來,九龍一直是清遠許氏的發展繁衍中心,這裡出過2位舉人,25名秀才,從人口和人才兩個方面評判,九龍許氏稱得上是當地的望族。
碑文
分金
左前方
右前方
向上
此地其龍甚遠,不詳述。
大凡水勢交會,自是有情,無情之水,雖使捍門聳立,犬牙交錯,無補於關固也。如其有情,雖橫廣三五十裡,或至百裡,必有特起之山,突出於空闊之中,此即有情也。
地脈橫截,或是平田之中,水流不過,或是澗溪之行,索回曲折,但有脈暗渡。百十裡,三五十裡,小者四五裡內,微越小阜石堆,即是水口露情,豈必尋華表捍門,旗鼓倉庫,懸鐘覆釜,鐵鎖石城耶?
蓮花必多尖曜,然不出於火,必生於木。此地固是有情,然後龍不見穿心,峰巒不甚秀麗端莊,故難大貴,所謂富貴出自龍身,此所現矣。
喜歡我們,請關注並轉發。帶你欣賞清遠地區名墳古宅。我們下期再會!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視頻,土豪隨意
感恩廣大網友的支持和包容
視頻很多地方還需要完善和改進
感恩大家的一直陪伴和給予莫大的鼓勵
我們將持之以恆克服困難不忘初心將視頻及圖文做好
本視頻由靈機團隊拍攝
靈機風水命理已開通留言、讚賞功能
感謝大家讚賞,感謝大家一路陪伴
您家鄉有什麼豪宅,古墓,風水寶地
趕快告訴我們吧,靈機團隊將會去你家鄉拍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