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年輕人辭職需不需要冷靜期」的問題引起廣大網友關注。在很多年輕人觀念認知中,裸辭是一件很瀟灑的事情,並且初入職場的新人很容易進入到一個「裸辭攀比」的圈子裡。
上午因為老闆說了一句我不愛聽的話,下午我就辭職了。跟同事相處得不好,馬上辭職。薪資給的太少,馬上辭職。公司的食堂、寢室住宿、工作環境不好,馬上辭職。其實很大一部分年輕人裸辭就是因為太衝動,自以為瀟灑,但是完全沒有考慮過後面的生活問題。
跳槽窮半年,跨行窮三年。裸辭代表著毫無準備,那麼也沒有快速迎接下一份工作的狀態。沒有工作就意味著沒有經濟來源,但是又不願意向父母低頭開口要錢。於是就找各種網絡借貸平臺借錢,陷入一個又一個陷阱,無法自拔。
我清楚地記得在我們大學畢業時老師跟我們講的職場三要素:穩定的薪資、同事相處融洽、自己做得開心。只要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工作就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好好堅持下去。如果其中兩條沒有滿足你就可以辭職了。
所以在我大學畢業之後工作一直就很任性,只要企業沒有滿足這個條件的我立馬辭職,完全沒有考慮過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一味地拿著老師的話當作我找工作的準則。以至於我浪費了我兩年的時間,毫無收穫,錢沒存還負債纍纍。
其實跟我一樣心態的人有很多,包括很多企業老闆在談論時都在調侃說我們90後任性,想辭職就辭職。而常見的愛裸辭的人有哪些類型呢?
第一、 經濟型
錢到位了啥都好說。錢不到位,少給我談什麼企業文化。談什麼追求夢想,談什麼奉獻無私,談什麼考慮後果。不給錢不給補助還想留人?對不起,不缺你這份錢,捲鋪蓋自己幹 。
這一類的朋友更注重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長遠發展。錢確實非常重要,但是比錢更重要的是技術和才華。如果一開始錢不夠多,但是能夠讓自己成長學習並學到技術,就應該好好地去把這些眼前能夠抓住的無形的財富抓牢。然後等你有能力了再讓企業給你漲薪或者考慮跳槽的問題。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才是成就你的基礎。
第二、老練型
整天報導現在的孩子有多衝動,不想想那些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有多不合理。還把90後00後當成60後和70後。那年代的人思想單純,恨不得把命賣給單位。都2020年了企業還指望著現在的孩子瘋狂給自己賣命,工資還給那麼低。
我曾經也衝動辭職過,一般來說這種壓榨員工的大多存在於廠區的工作。其它企業還是按照員工的績效來考核發放薪資的。薪資低也是疫情過後的一大事實,但是我們正因為如此更好咬住牙堅持住!
第三、理智型
當擁有了一定的資本,到時候再辭職也不晚。
這一類的朋友更理智一些。也許生活狀態不一樣,他們不僅是只注重眼前的生活,還會考慮到今後的生活。裸辭是不可怕,但是沒錢才可怕。當你沒錢的時候你試想一下,除了你的家人還有多少人願意給你借錢?
第四、思考型
相比起裸辭,我更害怕因為工作做得不開心受委屈,給錢少給我帶來的焦慮症、恐懼症、抑鬱症。身體健康很重要,身心健康更重要。我們是沒有抵禦生活經濟的風險能力,但是我們還有勇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方向在就不怕迷失。
這一類的朋友大多都是有夢想有目標的,他們敢於面對不公平的待遇說不。但是一定要想好退路,不可事做得太絕,無路可走。在沒有迷失方向時應該堅定自己的目標,然後朝著目標不斷前進才是應該做的事情。
第五、務實型
這種事情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味的說年輕人裸辭是沒有經過思考本來就不對。工作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為了給老闆賺錢。所以別給我們畫餅,離職率高的公司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問題呢?公司不愁招不到人,離了誰都能轉。同樣年輕人有的是精力去闖蕩,也不是要在一棵樹吊住。
這一類的朋友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現狀,很多企業確實存在只是畫餅卻不給員工兌現的情況。員工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生活,迎接更好的生活。如果覺得沒有期望值,肯定會選擇辭職。這也就是很多企業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原因。
我覺得辭職這件事其實不需要冷靜期,只要自己能接受辭完之後的狀態就好。工作無非是東邊老虎吃人,西邊老虎也吃人,自己做老虎還會被活捉剝皮。用過來人的心態跟大家談談心,工作在哪做都一樣。但是能夠給自己帶來收穫,能夠帶著你往上爬的工作一定要好好地抓牢。
我們裸辭的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能力能夠選擇工作,而不是等著被挑選。我們裸辭的前提是,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能夠維持到你找到下一份工作。
辭職是可以隨心所欲,隨性而為。但是瞻前顧後也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