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婚戀的話題總是經久不衰,更何況這命題中覆蓋了代際溝通和男女婚戀兩大關鍵詞,這或許就是行至第四季的《新相親大會》仍能受到廣泛關注和熱議的重要原因。
「『520』馬上到了,你要如何表達愛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5月中平凡的一天,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許多人選擇在這一天表達愛意。
日前,多地民政部門明確,「5月20日與5月21日當天婚姻登記將執行預約登記服務」。隨後,網上關於「你結婚會特意選日子嗎?」的調查再次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只要愛對了人,天天都是『520』」;也有人認為,「這個日子不能錯過。」
關於婚戀的話題總是經久不衰,更何況這命題中覆蓋了代際溝通和男女婚戀兩大關鍵詞,這或許就是行至第四季的《新相親大會》仍能受到廣泛關注和熱議的重要原因。節目開播以來,不管是收視率還是熱議度都不斷攀升,第四季首播收視破1,最高收視達到1.2%,四期節目5次熱搜,每每節目播出都會引發觀眾熱議。
節目不僅在電視端、社交平臺表現良好,這股「熱風」也吹進了直播間。5月17日早上10點整,《新相親大會》首開雲探班直播間,主持人孟非和張純燁與網友展開零距離互動,分享了各自的減肥秘籍和接下來的行程安排,令網友大呼過癮。同時,編導「小蘋蘋」還帶領網友們探班了男女嘉賓化妝間,精湛的才藝展示和獨特的個人魅力讓網友大飽眼福。據節目組提供信息顯示:兩小時的直播過程中觀看量達到80餘萬次,點讚數超過35萬次,評論互動量40多萬次,新增粉絲13580人。直播的形式為節目在新媒體端集了大量人氣,進一步拓展了節目在電視端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節目模式愈加成熟,收視口碑越發堅挺。仔細想想,這樣既能服務大眾,又具有正向價值引領的婚戀節目,著實是當下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市場的剛需。
熱搜體質 成長屬性
#新相親大會# #二次元中科院研究員來相親# #男生送禮物女生該回禮嗎#……《新相親大會》第四季開播以來,持續霸屏微博熱搜,節目中的「齁甜追愛」「為你而來」等名場面更是引發網友們的熱情圍觀。
第一期節目中,法學博士黃章令專門為孟禹私而來,締造了節目開播以來最浪漫的一場表白。從第三季到第四季,四次登臺的孟禹私,終於等到了對的人。節目播出後,#法學博士千裡迢迢為她而來#的話題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實名羨慕,黃章令太用心了,一生得如此一人足以!」
從第一季開播到第四季,《新相親大會》從不缺乏網絡討論度和社會話題度,自帶熱搜體質,每一期節目都會產生熱門話題,並迅速霸屏各大社交平臺。節目之所以具有較高社交屬性,在於其濃縮了一個時代的家庭觀標杆,觀照了一代人的情感訴求,映射出每個時代下社會的種種現實與社會心理。不僅讓觀眾看到美好情感在節目中萌發,還包裹著當下年輕人和父母對於婚戀問題的探討,極具普適性和代入感,能引發大眾強烈情感共鳴。
「愛情不是一味的妥協而是共同努力」「愛情中的禮尚往來要做到適度」「愛情要有底線,面對『家暴』絕不容忍」「嚴格的管束不是愛情」……《新相親大會》第四季已播出四期,關於婚戀話題的探討不斷掀起大眾熱議,而節目正向觀點的輸出將對一代年輕人產生引領作用。
如果說,人類生下來就是註定不完整的,那麼追求愛情就是讓自身趨於完整和完美的一個過程,在追求愛情、獲得愛情、守護愛情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得到成長。
有不少觀眾將《新相親大會》稱作「婚戀教科書」,認為這不僅是一個見證愛情的舞臺,更是一個見證成長的舞臺。節目不單以相親服務為目的,更強調在節目中探討婚姻觀、愛情觀,引發嘉賓和觀眾對婚戀問題的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蛻變與成長。
例如,4次登臺,4次主動表白,4次被婉拒的孟禹私,始終保持勇敢追愛,做最好的自己,終於迎來自己的幸福時刻;賴譽尹在那段曾經迷失自我的愛情中,懂得了付出與回報的平衡,也懂得了「愛不是生活的全部」的道理;湯楠從那段不堪回首的愛情中,學會了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認識到家暴只有0和1的區別,原則性的問題要堅守底線。
同時,在各抒己見的觀念碰撞中,節目也傳遞了正能量的婚戀價值觀。各方麵條件都不錯的蔡子傑接連遭遇滅燈,原因是他有過婚史且與前妻育有一子。女嘉賓易靜的母親表態,「二婚是絕對不可能的」。女嘉賓許林的姐姐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所有人,帶著孩子也可以有平等追求愛情的權利。主持人孟非也在節目中表示,「很多人有過婚姻,有孩子的人,覺得比別人矮一頭,非常謙卑地面對下一段感情,不是這樣的。這也是我們非常希望在這個舞臺上傳遞的一個婚戀觀。」
在《新相親大會》的舞臺上,觀眾可以看到有著不同情感經歷、婚戀觀的男女嘉賓分享他們的情感故事、人生感悟,而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情感故事背後,是大家對於婚戀這一話題的思考,這種思考不僅讓參與節目的嘉賓能從中收穫成長和感悟,也給更多關注節目的觀眾以參考。
當下視角 人文表達
據民政部最新統計,中國目前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過7700萬的獨居成年人。作為一檔代際相親節目,《新相親大會》有著強烈的時代視角和服務屬性,對婚戀問題、代際溝通問題的密切關注和深度剖析,使得其成為當下觀眾認可度最高的綜藝節目之一。而制播周期的調整(由原來的錄製過半開播,調整為錄製一周後開播)則讓第四季節目更具當下性,看點更豐富。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醫護人員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其中不乏許多90後群體。站在抗疫一線的他們,將百姓的安慰扛在自己肩上,而他們的終生幸福、婚戀問題同樣需要有人助力。
5月17日播出的最新一期節目中,《新相親大會》迎來常州市中醫院的25歲援鄂女護士楊旭蓓。在疫情最為嚴重的關頭,楊旭蓓主動請纓奔赴抗疫一線。節目中,她回憶起在武漢的那段時間仍然熱淚盈眶。她曾近距離感受死亡,面臨被感染的風險,同時,她也明白了責任與擔當,感受到人間大愛的力量。
節目現場,楊旭蓓展示了一個特別的小盒子,裡面裝滿了她在武漢的難忘回憶,一本紀念冊、一個滿是籤名的布袋、一塊榮譽市民的獎章……這個外表文弱,內心堅強的女孩,讓現場不少人流下感動的淚水。同時,楊旭培也坦言,自己已單身五年,此番來到節目希望為自己努力一次,結束五年單身生活,擁抱屬於自己的愛情。節目不僅對這位勇敢的最美逆行者表達了敬意,還助力她成功牽手男嘉賓王崧權,收穫情投意合的幸福。
同時,制播周期的調整也給節目帶來了有一些「微創新」和「新亮點」。例如,不能來現場參與節目錄製的主持人張純燁,通過現場連線的方式,為親友團做好服務工作。同時,為了滿足無法去現場參與節目錄製的單身男女的相親訴求,節目增加了「短片雲相親」環節,每期節目播出兩個由單身男女自己錄製的相親小短片,為大家提供「雲相親」服務。
首期節目中,來自武漢一所三甲醫院的護士龔勝男不僅展現了自己在抗疫一線的工作場景,還介紹了個人興趣愛好和擇偶標準。同樣是來自武漢的張文琦也表示自己在這次抗疫中貢獻了小小的力量,希望能夠找到有緣人。看完兩人的短片,主持人孟非不僅對所有在抗疫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表達了敬意,還希望能通過節目為他們的尋愛之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此外,製作周期的縮短也讓「為你而來」這樣驚喜感人的場景出現在《新相親大會》的舞臺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前發生過一次,恰好男嘉賓是第一期節目的親友團。按照前幾季的錄播節奏,這種情況非常難見。製作和播出的時間差較長,很可能當觀眾看到節目中某個嘉賓,想『為他/她而去』時,嘉賓已經在之後幾期節目的錄製中被牽走了。」
儘管在節目形式、環節設計、制播周期上進行了調整,但提升節目「服務」屬性的基本原則不變。行至四季,《新相親大會》始終從現實出發,觀照當下,觀照社會,促進情感溝通,為單身男女及其家庭做好情感輔助的工作,不斷通過更具時代性的觀察視角和更具人文性的表達方式,呈現出煥然一新的節目氣象,不斷擴展婚戀節目的社會價值。
代際交鋒 情感升溫
當人們在談論婚戀話題的時候,「催婚」是一個總被提及的高頻詞彙,足以看出父母在子女婚戀問題中的參與度是非常高的。而在關於適婚男女及其父母的相關調查中也顯示,不少父母願意參與到子女的婚姻中來,「因為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
「父母在,更有愛」,這是《新相親大會》與以往婚戀節目最大的不同,節目通過父母與子女兩個討論場的設計,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家庭在婚戀問題上的完整視角。更加值得肯定的是,節目中激烈的代際交鋒帶來的不是矛盾的激化,而是父母與子女情感的升溫,是在一次次的交流、溝通中,更加理解彼此,達成一種和諧和和解的家庭氛圍。
在《新相親大會》第四季的舞臺上,父母與子女產生意見分歧的案例依然不少。對男嘉賓李順磊一見傾心的劉思晨,終於來到最終表白環節,然而其媽媽卻讓女兒放棄,理由是想把機會讓給別人。在所有人都疑惑之時,劉思晨說出了媽媽的內心,即劉媽媽的「放棄」一說,與男嘉賓無關,而是不想讓女兒出國深造。雖然劉思晨剛上場時表示會參考媽媽的意見,找一個讓媽媽滿意的男朋友,但當她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時,還是把決定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在主持人孟非的一番開導之下,劉媽媽的一句「我改正」道出了她內心對女兒的支持和理解。
在節目中,這樣的「和解」比比皆是。女嘉賓池夢雨,對爸爸的感情從討厭到依賴,從沒有交流到無話不談,她身上滿滿都是父親打下的烙印。男嘉賓鄭權,第一次創業年輕氣盛,與父親有過不少爭執。但在創業失敗,背井離鄉時,他更多地感受到了父愛默默的支持。舞臺上他說,「雖然嘴上對我嚴厲,但實際上還是在默默支持我,今天借這個舞臺,我也想跟我爸說一聲謝謝。」爸爸則回應了一句「兒子努力」。簡單的話語中包含了父子之間的深厚情誼,也化解了彼此的心結。
同時,在節目第四季中,依然保留了「親家宣言」環節,單人嘉賓家庭在自我介紹時,以最短的時間展現出家庭風採,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承諾,一方面為相親家庭提供了更多可以作為選擇參考依據的信息。另一方面,隨著節目的推進,可以在最初的宣言和實際的選擇過程中看到更豐富的情感爆發,以及個人成長和原生家庭之間的故事。
作為一檔綜N代節目,《新相親大會》能夠持續保持較高關注度和美譽度,原因在於節目在形形色色的情感故事中看到了個人的成長;在對個體情感話題的剖析中實現了對現實生活和大眾情感的觀照;在激烈的代際碰撞中,促進了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家庭情感的升溫。而這些,是一檔電視節目對「有意思和有意義」節目創新原則的踐行,也是主流電視平臺對媒體責任與擔當的註解。
購買請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