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一個橫空出世的公眾號「manchuan」震撼了整個自媒體圈。創建僅2個月,4天漲粉近百萬,發一行字就能篇篇10w+。給不少熬禿了頭閱讀還不破百的自媒體人會心一擊。
(manchuan公眾號後臺截圖)
那麼manchuan這4天的操作能賺多少錢?我們來算一筆帳
可以看到他發的每一條圖文下面都開了流量主的廣告。一篇10w閱讀量的文章,一天至少有2000+的收入,這樣算下來,不包括接商單的收入,每月保守進帳6w+。
如果他把帳號賣出,按照一個粉絲0.5-2元左右的價格出售,可以套現50-200萬,那簡直比中彩票還刺激。
當所有人都認為公眾號紅利期已過,這個號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能有如此高的漲粉效率?我深入研究了一下該帳號的套路,可以說讓人大開眼界,而他的成功也絕非偶然。
今天林克就來復盤一下,從傳播和內容兩個維度,拆解出普通人也可以借鑑的方法論。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自媒體運營思路上的啟發。
導讀
01 傳播:如何漲粉?傳播方式是什麼?
02 內容:有什麼獨特性?
03 啟發:有什麼借鑑意義?
manchuan是如何漲粉的?他的傳播方式是什麼?
一般來說,一個公眾號能在短時期內快速漲粉,無外乎是文章火了,或者是通過外部渠道引流。通過觀察manchuan公眾號所發的歷史消息,基本都是一兩行字,沒有一篇特別出圈的文章,這樣的內容不符合一般爆文的規則,所以顯然屬於後者。從公域流量(抖音)-->私域流量(公眾號)這條漲粉思路
那麼流量從何而來?
我順著他公眾號留的抖音id,找到了這個抖音號。
可以看到大部分視頻都點讚寥寥,但置頂的三個高贊視頻除外,點進去一看,內容直接是赤裸裸的引導粉絲,去微信搜索關注manchuan公眾號。
從號的整體情況來看,這個點讚數據大概率是投的抖+。那麼是這三條視頻為他在4天內帶來將近100萬的關注者嗎?
一般來說,這種跨平臺引導關注的行為對粉絲來說步驟過於繁瑣,只靠這三條視頻幾乎不可能有100萬公眾號粉絲的轉化效果。我又找了一圈,發現了視頻中的這個話題#manchuan(目前該話題已被抖音官方刪除)
果然這個話題下面大有玄機,播放總量高達3371萬,甚至有一個視頻點讚高達50多萬。看來是引起了一陣小範圍跟風傳播。
緊接著我從他發的第一條抖音看出了端倪,內容是心理測試小程序截圖,下方關聯有導流至小程序的連結(現已被官方刪除),第一條就這麼野,說明這是一位運營老手了。
這類小程序林克本人非常熟悉,畢竟也做過同類項目,完全是流量思維的那一套打法(改天會專門講講)。說明運營者在流量資源上或許有著不俗的積累,在#manchuan話題下廣泛傳播也非常可能利用他手頭的資源打的號海戰術。
由此,我們梳理一下傳播脈絡:
抖音號發布引導關注公眾號的視頻並關聯話題——號海戰術/花錢投抖+——在相關話題中引起其他帳號的跟風傳播——引流至公眾號
可能有人會問,就這麼簡單嗎?
沒錯,但這一操作的成功,一半靠的是運氣(這樣明顯的引流行為竟然沒被抖音官方及時發現),還有另一半是內容(就是為什麼能引起其他帳號跟風傳播,以及促使他們關注公眾號的原因)
內容上有什麼獨特性?
同樣是寫文章,為什麼他一兩句話就能火?
乍一看這個號的發的內容,似懂非懂又莫名憂傷,這...不就是N年前在qq空間流行的傷感語錄嗎?可能很多人都直呼看不懂,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引起共鳴,其實這也就自動把你排除在了manchuan的目標受眾之外。
那麼manchuan的目標受眾是誰?
點開他抖音視頻下方留言的人的資料,可以發現大多數都是00後,甚至是05後。
manchuan的運營者一定是個洞察這一群體用戶需求的高手了,精準的拿捏了這一群體的喜好,從他抖音透漏的資料也可以看出,甚至他本人就是一名00後在校大學生。
為什麼00後看了他的文案會有共鳴?
在傳播學理論中,我們知道引起用戶行為(點讚、分享、關注)的背後,都存在著引發這些行為的需求和動機。比如獲得認同,引發共鳴等。馬斯洛需求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大類。
00後的年輕人,大多處於家庭的滋養中,沒有生理和安全的擔憂,但又渴望在網上找到歸屬和被認同,正是社會需求最旺盛的時候。
ps:從很多爆火的、以00後為主要目標受眾的小程序如(假裝情侶、好友默契)等等就可以一窺究竟,這些小程序的出發點也基本都滿足了00後的社會需求。
再看看他的粉絲怎麼評價
關注manchuan=很小眾、有品味,顯然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年輕人之間的社交貨幣。說明文案正好擊中了他們渴望歸屬感,被認同的特點。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會跟風發布關注manchuan公眾號視頻,而且還@自己的好友瘋狂安利。因為你關注了,你就跟我有共鳴、跟我是同類人。
如何才能寫出這樣的文案?
首先查證一下,這些「網抑雲」熱評式的傷感語錄都是運營者原創的嗎?
從評論裡的質疑和搜到的資料來看,顯然不是。運營者只是把這些搜集來的文案搬運了過來,並且還沒有註明出處。
而具網傳圖片,運營者本人也證實了這些文案的來源
運營者作為一個非常了解00後這一目標人群的人,「品味好」並不一定說文學鑑賞能力,而是他能從一堆文案中,通過對目標用戶的了解,結合數據篩選出最適合00後傳播的爆款文案。
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借鑑意義?
完全模仿manchuan的套路可行嗎?
在這裡我找到了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在谷底也要開花」
也是同樣風格、同樣類型的文案,雖然沒有篇篇10w+,但也有不低的閱讀量
最重要的是,他也是利用和manchuan同樣的引流方式,粉絲也是從抖音引流過來的,可以看到相關話題已經有2000多萬的播放量了。
視頻基本上都是引導關注「在谷底也要開花」這個公眾號。並且截至發稿前,這個話題還未被刪除,說明還有操作的空間。
因此本著從公域流量(抖音)-->私域流量(公眾號/個人號)這條漲粉思路,除去運氣等不可抗因素,完全模仿做一個類似的文案號還是可行的。不過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具不具備manchuan運營者那樣的用戶視角?選擇爆款的能力?
除過文案號,還可以做什麼?
根據我們上面分析的結論
目標受眾:可不可以是80後、90後?甚至是老年人?
傳播渠道:除了抖音,可不可以是快手、知乎、b站、微博、今日頭條?
內容定位:除了社會需求,可不可以是被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完全可以在這幾個因素裡面篩選出適合自己領域。剩下的,就是模仿manchuan的模式了。
再來看看自媒體同行們的操作吧
一般來說,你的號火了,或者你發財了,悶聲發大財即可。切忌到處炫耀,否則肯定會被惦記,人性就是如此。可這位運營者應該是沉不住氣,不僅公布了自己的運營數據,還在很多同行交流群中公開討論。
在帳號漲粉最快的那幾天,搜一下,冒出了無數「manchuan」公眾號,這是同行們常用的「攔截」手段。
因為你是從外部引流而來的,用戶搜索名字時,我只要做到了搜索第一位,就能攔截你的流量。後來也真的有帳號通過改名、關鍵詞優化、認證等手段,佔據了搜索的首位。
而這種量級的攔截,我甚至只需改個名,內容照抄,就能輕鬆收穫十幾萬的粉絲。因為你的內容不是原創,名稱也沒有商標權,友商完全可以為所欲為。
所以也給大家提個醒,在做自己的自媒體時,名稱的「商標註冊」和內容的「原創標識」都是需要提前做好功課的,以防出現這種問題而無法維權。
在這裡我不推薦大家用攔截同行這種野路子手法。但我們可以發散思維「借外部流量實現自然漲粉」
比如近期有一個微博話題/百度詞條很火,長期佔據熱搜流量c位,並且搜索一下沒有相關公眾號,那完全可以註冊一個,這樣只是用改名的手法,就可以躺著漲粉。
以上就是林克的一些思考和總結,其實大家只要善於觀察,多多學習和實踐,通過別人的方法論拓展思路,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媒體創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