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的女人》:在理智與情感之外,角逐在兩性之間的力量

2021-01-10 光影放映廳

英國近代小說的發展與普及,有部分功勞可能歸於影視劇的改編,因為這讓許多人更直觀地認識到了文學的魅力。雖然D·H勞倫斯曾經說「三百年內無人能讀懂我的作品」,但他創作於1926年的長篇小說《戀愛中的女人》,在時隔43年後就被英國怪才名導肯·羅素(Ken Russel)濃縮成了一部2小時時長的電影。

肯·羅素一生拍攝過多部影片,而《戀愛中的女人》最為出名,也為他贏得了第4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在電影改編過程中,導演肯·羅素抽取了文學作品裡的精華,進行再次的藝術加工,將原著宏篇敘事所蘊含的意義細緻入微地展現在每一個電影場景,每一次人物對話,每一個細微的表情中。

英國老牌演員格蘭達·傑克遜(飾 古德龍),也在該片中塑造了一個具有強烈自我意識的獨立女性形象,並憑此獲得了第4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獎項。

《戀愛中的女人》這部電影,具有濃鬱的英式戲劇風格,鮮活化的視覺語言,獨特的內容形式。通過本片你能看到,戀愛中的女人在理智與情感之外,還隱藏著更深層的秘密。在那看不見的風景裡,醞釀著的是,兩性之間幹戈不停的互相較勁。

女人的一面是美妙,另一面是窒息

到了結婚年齡的單身女人是否得選擇婚姻?這似乎是女人必不可少的經歷。影片一開頭,便拋出了這個橫亙在古今中外所有女人心中的問題。其實適齡女性是否選擇婚姻的問題,早在1920年代便已開始。那是一戰剛結束不久的英國,因戰爭死亡帶來的創傷失落,瀰漫在小鎮的大街小巷,顯現在了人們煤炭黑灰的淡漠的臉上。從兩姐妹厄休拉和古德龍的對話中,可以一窺其中微妙的差異。

厄休拉(右)與古德龍(左)在教堂邊的

在姐姐厄休拉看來,婚姻倒像是人生旅途的終點。婚後會為了丈夫、小孩、家庭,將個人的體驗與道德倫理捆綁到一起,餘生也會被困守在某個單一的社會空間裡。愛情的甜蜜與女性對婚禮的憧憬,卻有著令人嚮往與奮不顧身的魔力。如若遇到一個有趣的靈魂,厄休拉覺得自己是可以跨出這一步,做出犧牲的。而學校督察員魯伯特的出現,既化解了厄休拉的隱憂,也為她帶來了愛的萌芽與延展。

厄休拉(左一)解釋自己名字的意義

雖然魯伯特曾經愛過氣質優雅的貴族赫爾厄邁尼,但他發現赫爾厄邁尼卻是被自我意識框架住的軀殼,像機器一般地活著,無法愛得生動、自然。魯伯特最終選擇了只是中產階層的教師厄休拉。他拋棄了社會意識的框架,選擇了愛情,不為其他,只為一種純粹而活。

魯伯特和厄休拉是氣味相投,磁場吻合的,二人對自然的生命充滿了熱愛。厄休拉暗自喜歡著這個不拘一格,還有些不正經的魯伯特,像母親對孩子一樣為他們的新花樣感到驚喜。她會跟這個有些厭世悲觀的哲理男,在嘴皮子上較勁兒。雖曾多次拆穿魯伯特的謊言和虛偽,但卻屢屢戳中他的心。魯伯特自願被她降服,因為他在厄休拉那裡看到了自己心中的上帝。他願意帶著厄休拉去任何一個地方,只要兩人在一起就都可以。

然而當兩個人生活成了一個人時,魯伯特又將感到孤獨,他需要赤裸相對的力量與自己角鬥,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健全。他深信最完美的兩性關係,是除了擁有厄休拉,還能有一位坦率真誠的男性朋友。這兄弟般的情感聯繫,與自己和厄休拉之間,是一樣的「簡單、明了、和諧」。更重要的是,這或許可以彌補婚姻的負面。但善妒忌的厄休拉,既不允許魯伯特有另一個女人,也不希望其他男人分散了他們兩人間的平衡。為了愛,厄休拉可以獻出靈魂,但自己必須是他的唯一。

活在愛中的女人,對自己心愛的人,是會牢牢地抓住不放。最歇斯底裡的,會像礦場主傑拉德的妹妹一樣,臨到死亡,也要緊抱住新婚不久的丈夫,一起下沉水底,一起走到生命的終結。站在水庫旁的厄休拉,目睹著這一對的死亡,心生恐懼,害怕魯伯特所說的「一個人離開」。她需要彼此在愛的死亡裡重生,燃起新的生命希望。但對於魯伯特來說,這卻成了令他窒息的關鍵,他需要一個類似於「避難所」的空間來釋放自己的內心。

男人的一面是激情,另一面卻面臨著危險

與姐姐嚮往「永恆的愛」不一樣的是,妹妹古德龍期望的是「一切都處在萌芽中」的生機。她的內心有一股神秘而又兇猛的力量。雖然激情與危險讓她歡喜崇拜,但男人卻又屬於對立陣營,她像驅趕牛群一樣,挑戰著追求者的心理防線。她讓英俊有為的傑拉德困惑不已。

古德龍認為傑拉德需要走出那個糟糕的家庭,走出他再也無法改進的礦場。他應該去嘗試更多的新的可能,而不是為了修正自己曾經走錯的第一步,周旋在家族、礦場和放蕩女人之間。古德龍挑戰著傑拉德的底線,在失衡的鋼絲上跳舞,掙扎得如同她要突破自己繪畫雕塑的藝術瓶頸一樣。

他們都是天生的情人。但一個強悍如野馬,一個懦弱如家貓。焦慮的傑拉德,依賴工作和女人來拯救他的生活,而古德龍已經厭倦了脆弱不堪的傑拉德。在她看來,自我生命的完成,比婚姻更重要。

為了各自的宿命,一個做不了妻子,選擇了目的明確且隨意的下一站;另一個成為不了丈夫,選擇了淹沒在雪的迷茫僵冷中。她徵服了激情,闖出了危險的圍城;他臣服於愛,深陷在自我的枷鎖中。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在對立中詮釋了生命意義的統一。她「殺」了他,才釋放出了另一個嶄新的自己。

一部值得反覆觀摩的文學電影

這部戲劇式電影,有著大量的文學話本對白,而緊密的劇情更增添了其獨特的吸引力及隱藏在電影之下的蘊意。為此,導演以大量視覺影像的優勢,彌補了語言張力帶給觀者的壓力,更巧妙地將人物間的對抗心理與具體的畫面、劇情等相聯繫。

細數全片最強有力的一段,應該是兩位男主赤裸摔跤的場景。雖然對話少得可憐,但從肢體動作可以看出傑拉德是僵硬的,他魁梧健壯的身材卻不敵瘦弱靈活的魯伯特。從摔跤前後兩人的位置變化來看,這種男人與男人之間的親密較勁,是坦率、自由、平等的。這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無法做到的關於力量競技,是生命力極限的直視與較量。

這一行為增進了兩位男主心靈上的距離。為更深入地展示兩者的內心,一段鏡子前的對話場景,將二人隱藏的內心的觀念矛盾展現了出來,將他們的情感進行剝離,也預示了傑拉德即將面臨得情感絕境。

魯伯特曾經對傑拉德說:「你其實可以選擇愛我。」而一直跟機器和女人較勁的傑拉德,卻無法理解魯伯特的這種兄弟之愛。

人類如何才能建立起那種超越愛情的同盟,如同星星和星星之間的羈絆?這是勞倫斯筆下的魯伯特在鏡頭前,所留給我們的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每翻看一次這部電影,你將又會增加些新的感悟,面臨新的答案。

有的經典,可以跨越時間,經久不衰,像莎士比亞的悲喜劇,裡面有我們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追究不盡的人性疑問。而D·H勞倫斯作品中討論最多的則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這在當下依然值得品味。通過觀摩肯·羅素運用畫面將自己的理解詮釋出來,我們能從中依稀看到些自己的影子。而在文字與影像之外,則是新的思考和啟示,供你我共同探索,找尋那份只屬於自己的答案。

相關焦點

  • 《理智與情感》——聰明的人從不在理智與情感之間做選擇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愛情是一個較為永恆的話題。我們面對愛情時,是拋卻理智,全心全意地按自己的心意所為?還是用理智壓制著內心的情感,即使愛到肝腸寸斷也能夠微笑著面對所有關於愛人的一切?在簡奧斯汀的《理智與情感》一書中,為我們講述了兩姐妹的愛情故事。
  • 戀愛或兩性交往中,讓你想不到的冷知識有哪些?
    戀愛或兩性交往中,讓你想不到的冷知識有哪些?男男女女都認為談戀愛,或者在兩性交往中,自己能通過實踐了解很多,談了一兩場戀愛,或者多交了幾個異性朋友,就有些自信,自我感覺良好,對兩性關係和戀愛經驗都能說上幾句,但其實別人常遇到的感情問題,你在之後的戀情和兩性交往中也仍然能遇到,可能犯的錯誤仍然會接著犯,跟你之前有多少感情經歷,好像也沒多大關係,反而是那些在感情中受過挫折,或者說對感情有清醒認知的人會更理智些,可能沒人願意從失敗中學經驗
  • 兩性情感:中等美女的戀愛優勢,這些你了解嗎?
    小編覺得在兩性情感中等美女有很多戀愛優勢,中等美女比較容易知足感恩,甚至樂於積極回報。親手做個小點心,或隨手買杯咖啡,禮尚往來,表面上是公平對待,其實這種小動作,會讓男人感覺很窩心。所謂的「中等美女」,就是長得還算可以,無論從男生或女生的觀點看起來,都感覺順眼的女子。
  • 兩性關係中,女人學會保持「自私」,才是最正確的情感方式
    之前在有一位姑娘分享了自己的情感故事,她說和男友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以來,她似乎是所有的事都會首先考慮男友的意願。因此,在兩性關係中,女性保持自私,才是最正確的情感方式。「超限效應」:物極必反,過猶不及當一個人在沙漠中行走,饑渴難耐的時候,這時,你給他一塊麵包,他會對你雪中送炭的行為感恩戴德,因為這是他目前最需要的,而你的給予恰恰滿足了他的需求。
  • 《理智與情感》:「沉得住氣」的女人,會走向她想要的幸福
    但也不止如此,在《理智與情感》中,她表露出:處於那樣的社會中,女人該怎樣通過婚姻來獲得個人幸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畢竟性格決定命運,這跟時間或機遇沒有太大關聯。大姐埃莉諾一直清楚現實情況,理智始終佔據上風,沉得住氣,最終收穫到了幸福。從埃莉諾的情感線來看,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是沒有原因的。1)、不管戀愛還是結婚,首先都要選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 戀愛中女人如何保持理智呢?
    都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戀愛中的男生智商爆棚,大多數女生在戀愛初期,都是腦粉紅泡泡,也開始變得患得患失,生活也開始遠離正常軌道,很多時候都把男朋友放在心上,對其他事物到沒有那麼多的關注度,所以導致以後失戀也就會對生活失去重心,比男孩子受傷更多。那麼戀愛的女人如何保持理智呢?
  • 兩性交往,為什麼越久越想分離?不是不愛了,是消極情緒積累多了
    現實的情感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消極情緒,尤其是情侶或者夫妻,不是對對方不滿意,就是對自己不夠自信,導致關係越來越差。舉兩個例子:兩性交往過程中,丈夫工作一天累壞了,回到家裡就坐在沙發上休息,妻子呢?
  • 兩性之間的感情關係從朋友開始?陌生女生到戀人的7小時定律
    有沒有辦法讓兩性之間的感情關係,從陌生人直接成為戀人關係呢?首先,十分感謝對我們的信任,戀愛司來說說你的兩個疑問:一、喜歡交朋友並沒有什麼問題,不管是異性朋友還是同性朋友。喜歡和異性交朋友,可能是你情感比較細膩,性格偏女性化而已。二、從陌生到戀人的跨越式關係發展。我們傳統的觀念中,可能很難理解有人從陌生人直接到戀人的過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通過陌生、同學/同事/朋友、到戀人的過程,也就是中間夾著另一種關係。1.友愛的戀愛。
  • 兩性心理學:心靈力量弱小的人,越容易成為愛人的「奴隸」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董事長,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認知另一半內心醜陋的一面,認知兩性情感的本質,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解析情侶
  • 《理智與情感》:最好的愛情是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統一!
    導語:對最好的愛情,每個人都心生嚮往,可是因為性格觀念等各種方面的原因,有些人壓抑自己的情感,過分理智,導致她可能錯過愛情,有些人放棄理智,過分的追逐情感,最終導致傷痕累累,其實,理智與情感是缺一不可的,最好的愛情是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統一。
  • 揭秘《理智與情感》,為什麼好女人都愛渣男?
    各位親愛的文友,今天我們將繼續共讀《理智與情感》一書,這本書一共是690頁,大家可以根據我所拆的4個主題點,每天共讀一部分。建議今日閱讀完第45-51章第556—672頁。第四個主題:為什麼好女人都愛渣男?現在,如果有這麼兩個男人,讓你從中選擇一位作為終身伴侶。
  • 回看《理智與情感》:好的愛情,一定需要理智去平衡情感
    覺得他特別有才華,簡•奧斯汀筆下的情感故事並不複雜難懂,但旁人也很難抓住她小說中想要表達出來的韻味,但李安把握得恰到好處。 通過一個個簡單扎穩的鏡頭,呈現出了一部畫面唯美的英國故事,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小說女主人公埃莉諾和瑪麗安娜對愛情的細膩情感經歷。
  • 《理智與情感》:曲折的情感,理智定向幸福
    文/寶芬妮 《 情感的寶典》寶芬妮觀點:名劇名著裡的愛情是人類共有的財富,那些基於善良的本性,展現真善美的經典愛情給予我們指引。經典的情感體驗在於名著名劇。讀書觀劇時刻,汲取人類共同的幸福快樂營養。奧斯汀的《理智與情感》,是她第一部作品。人們喜愛奧斯汀的作品,歷經百年而不衰,就是彰顯了經典的魅力。
  • 希望何律師理解斯黛拉,戀愛中女人都不理智。——《完美關係》
    陳舒飾演的斯特拉是個堅強的女人。她在劇中的穿著也很經典。她有許多職業婦女要學習。除了穿衣,斯特拉在劇中的感受也備受關注。斯特拉和崔離婚後,她和追她的小狼狗葉冬莉在一起。葉冬烈剛大學畢業。他的年齡比斯特拉小十二歲。這是兄妹之間應有的愛。當這段感情開始時,斯特拉已經準備好面對一切。斯特拉和葉冬莉的朋友圈不一樣。
  • 兩性情感中,男女分手半年後複合的概率大嗎?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大家看段微信對話吧:由此段對話,大家覺得兩性情感中,男女分手半年後複合的概率大嗎?不論大家怎麼看,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也沒有完美的答案,因為每一對情侶分手的原因不一樣,因此複合的可能性也就不一樣。
  • 戀愛中,女人該不該給男人錢花?
    我經常說兩性關係當中要「量力而行」,在婚外情當中更是如此,並不是說你去愛這個人,而是你要防止某天真的感情不在了,或者你發現這個人原來不值得你愛了,你會覺得自己失去太多,因為你投入太多了。特別是那些對女性需要什麼都很清楚的男人,這類男人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精準的提供女人需要的情感,情緒價值,但是一旦發現你比他更有錢之後,他會主動問你要錢,要禮物,因為這是他們的「生意」。
  • 深度解讀《色·戒》:王佳芝欲望之外的兩性話語權探討
    電影《色·戒》中被提升的男性話語權,使得電影中展現出了一種別致的性別格局,引發了觀眾對於人性的探索。縱使上映當年讚譽與汙名、爭議齊飛,酒香不怕巷子深,13年後,這部電影逐漸被人們挖掘出了超脫於「看點」之外的內涵。
  • 情感劇《無法戀愛的理智派》長沙宣傳 爆料「秦嵐是吃貨」
    華聲在線10月21日訊(記者 李典蔓)近日,由徐輔軍執導的現實主義情感劇《無法戀愛的理智派》抵達長沙落地宣傳並公布了首版花絮。 今年9月底在蘇州正式開機的《無法戀愛的理智派》,講述了工作中理智冷靜的「30+」女性沈若歆(由秦嵐飾演)拒絕職場站隊後遭遇了一系列不公平待遇和打壓,在經歷這場職業較量中,沈若歆遇到了初出茅廬卻感性細膩的助理祁曉(由王鶴棣飾演)以及事業有成精於算計的上司適婚男徐敏傑(由李宗翰飾演),一向理智派的「大齡剩女」沈若歆,面臨著工作與生活的雙重考驗。
  • 兩性關係中,越是喜歡「得寸進尺」的女人,越是受到歡迎
    因此,容忍和退讓雖然是一個人品質的體現,但也不能完全都是有利無弊的,而在兩性關係中,那些越是喜歡得寸進尺的女人,反而越容易受到歡迎。「得寸進尺」的相處,其實是一種人生智慧01)、《歡樂頌》中的關雎爾在談戀愛之後從不會和男友提要求,在她看來,戀愛之中讓男友為自己付出總會讓她產生一種虧欠感,即便是對方為她付出了,她也會想盡辦法去用別的方式還回去。
  • 情感:兩性之間,走到「這一層」,就離「靈魂愛人」不遠了
    兩性之間在交往之中,假如能走到「這一層」的話,大多是離「靈魂愛人」不遠了,長時間的相處和彼此之間的磨礪更能促進兩個人的成長和共同進步。兩個人在一塊,相互都害怕失掉相互的時候,同意為了另一方而多做努力的時候就已然證明了他們兩個人在為了相互而共同努力,不會隨便的放棄另一方的,這樣的話兩顆心就會越來越近,就會離「靈魂愛人」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