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了,是個女兒,長得像你……」「那你注意身體,看好寶寶,等我回來。」顧不上多說,夏一凡就把電話掛了。正月初四,隨著一聲啼哭,渭南經開區龍背街道東風村駐村第一書記夏一凡家裡又誕下一個小公主。而正在村上參與疫情防控的他聽到電話裡妻子的聲音,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身高近2米的漢子,眼淚湧出了淚珠,只好把頭朝天上仰了仰。
新年的鐘聲還沒敲響,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剛從村上回到家準備陪妻子的夏一凡,匆匆安頓好家裡,主動請戰迅速投入村裡的防疫一線。「我既然到村裡來當這個第一書記,這個關鍵時刻,我就必須在一線,走在最前邊。家裡人都很支持我,沒有怨言。」夏一凡說到。
一到村裡,夏一凡第一時間就把駐村工作隊員和村組幹部組織起來,投入到包聯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要把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要全力以赴守好四道關,切斷輸入是關鍵,摸清底數是基礎,群眾認識是關鍵,做好自身消毒防護……」在他的帶領下,東風村迅速建立6個檢查勸返點,杜絕外來人員入村,完成人員分類臺帳,摸清村內的情況,開展區外返鄉人員居家隔離,發動黨員群眾,100多名黨員、幹部、群眾參與到防疫工作中,保證了村裡防疫工作穩定持續開展。
「書記思路很清,人有知識,能知道咋弄,迅速帶領我們這些老同志就把工作鋪開了。」村裡的一名老黨員說,「書記帶頭值班,入戶對返鄉人員登記、用「大喇叭」宣傳,在村裡巡邏。頭兩天,基本上是連軸轉,白天就泡一包方便麵,晚上困了,就喝一杯濃茶解乏,24小時值守在檢查點。」
「在這次共戰疫情工作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全村的老少,大家都能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一心。村民看到防疫點的值守人員辛苦,都認真登記,麼人說怪話、不配合,都理解配合防控檢測。村裡的愛心村民看到村裡防控一線人員十分辛苦,給送來了食品、熱水、還有口罩等物資。貧困戶張志賢還找到我說,看到新聞裡湖北武漢是重災區,物資匱乏,他也想捐兩千斤蘿蔔白菜。這都使我很感動,我覺得大災面前顯大愛,村民的愛家、愛村、愛國的這份情和信念,最珍貴。」夏一凡說,「織密防控網,護衛群眾健康,這既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年輕人應有的擔當。」
「等疫情過去了,我一定回去,好好抱抱兩個閨女,很想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