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藏在書包裡的玫瑰》作者張引墨:如何對孩子說「性」

2020-12-27 澎湃新聞

關於性,似乎孩子永遠充滿好奇心,而家長總是不知從何談起,似乎也無法進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如何與孩子談性?面對孩子過早的越界應該怎樣應對?青少年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欲望?性是美好的,也是危險的。美好的感情,只有用美好的教育,才能引向健康發展,反之,青春期的熱烈情感或將變成炸彈。

張引墨和孫雲曉資料圖

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和青少年心理研究者張引墨用15年時間,跟蹤採訪20位少男少女的真實經歷,寫成《藏在書包裡的玫瑰》,揭開青少年性問題隱秘的一角。該書從初次出版至今十七年,引發一代代讀者強烈共鳴。近期,《藏在書包裡的玫瑰》補充修訂版再次面世,澎湃新聞記者就此專訪作者張引墨,願所有小心翼翼成長的孩子都能找到青春的答案。

《藏在書包裡的玫瑰》

《藏在書包裡的玫瑰》中呈現的真實青少年情感世界是令許多家長瞠目的:青少年在初中和高中階段發生性關係並不在少數,而在發生性關係時,其安全知識十分匱乏,不管是對於性關係可能帶來的傳染病,還是在發生性關係時的自我保護措施;與此同時,青少年性知識的獲取更多地來自於朋友和網絡,家長和學校的性教育十分匱乏。

張引墨曾長時間在一本青少年雜誌工作,曾主持類似「知心姐姐」這樣的欄目。她發現青少年在面對自己產生的需求和自我的變化時,常常無法做到成熟和積極地應對,而且有些人在事情過去很長時間後依然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

《藏在書包裡的玫瑰》中有一位被訪者蔓菱(化名),她的父親在發現蔓菱戀愛時,首先選擇的是用暴力的方式解決,這一方式引發了蔓菱的進一步逆反;受訪者李憬(化名)因初中與女網友的一次性關係而生活秩序混亂,輟學和不穩定的交往關係開始充斥他的生活;而對於另一位受訪者海礫(化名)而言,性關係的發生是對於處女身份毀滅的糾結,是「將自己放在祭臺上」,由此帶來的是過於沉重和充滿愧疚感的交往關係。

「最令人擔憂的是,成年人對孩子的態度、一言一行一舉,尤其在性的部分,製造了一個不能讓孩子說真話的現實。而孩子們的真實世界,和他/她告訴你的世界,是兩回事,」張引墨說,「在面臨青春期戀愛的困惑時,被訪者無一選擇與父母分享,而更多地選擇了獨自面對。家長和老師對於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意迴避和少年兒童在面對性困惑時的失語,常常引發了青少年草率了結的性衝動,以及在此後長久不散的擔憂與自我否定,部分被訪者甚至因性羞恥留下了長久不散的心理陰影,甚至人生選擇的偏誤。」

訪談

澎湃新聞:

《藏在書包裡的玫瑰》中感覺孩子們發生性行為時間比想像的早。你在做採訪時是否也有這樣的詫異?

張引墨:

確實有不少孩子發生性行為時間是比較早的,但書中案例是具體到個人的,不能概括說大群體是怎麼樣的,每個個體情況不一樣,每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

詫異的部分也有,因為「性」在一定的程度上非常的私密,當我們直接觸及到這個問題時,會發現它被很多的東西包裹,所以要談性問題的時候,可能我們要涉及到教育、社會學、心理學、兩性關係認知、自我認知、成長環境以及父母本身關係的示範性等等因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掙扎,還有一個詫異是,沒有想到這個事情會對他們帶來這麼大的衝擊。衝擊的原因在於「性」本身是處在一個非常複雜的一個狀況裡面,所以孩子們會從各個方面受到衝擊。比方說首先是自我認知,女孩一般會貶低自己,就像書中我採訪過的一個女孩就說出「已經失去了第一次,那麼其實做雞也是無所謂」這樣的話。這樣的認知就是出現了偏差。

澎湃新聞:

是什麼契機促使你開始關注青少年性教育問題?

張引墨

:十多年前,我在《中外少年》雜誌工作,主持了一個名叫「溫柔地球夢」的欄目,那時候就有很多孩子給雜誌社寫信,來信內容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大多數是傾訴他們的情感,有的孩子還會找到雜誌社,我就陪他們在附近的河堤邊走一走。從那時候我就知道青少年的情感在他們生命中是一個特別重要,卻又無法和他人訴說的部分。

後來我自己結婚生子,做產檢時就看到還是學生模樣的年輕女孩出入產科。生完孩子後,我和教育專家孫雲曉談到這個問題,引起他的重視,認為我們應該研究這個問題。之後我開始計劃採訪。當時《中外少年》在北京建了一個小記者站,一個女孩告訴了我她最好的朋友前段時間剛做完流產手術,並且由於正好遇到體育800米達標測試,恢復癒合很差。很多年後我也採訪了這個女孩,這個女孩告訴我,由於當時恢復不好,身體從那之後就變得很不好。現在想起當年,無論怎樣的情感,都不值得付出身體變差的代價。後來和許多年輕孩子交流更深入,他們告訴了我他們真實的初/高中生活。

澎湃新聞:

父母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了解孩子的生活對不對?

張引墨:

是這樣的,孩子們的真實世界,和他告訴你的世界,是兩回事。你們知道的,只是他們想讓你們知道的部分。很多時候,孩子是沒有勇氣把真實的那一面展示給父母看的。這點上我們成年人要反省,成年人對孩子的態度、一言一行一舉,尤其在性的部分,製造了一個不能讓孩子說真話的現實。我的讀者中,還有父母和孩子分別買了我的書,卻不讓對方知道的情況,有點黑色幽默,父母讀者和我說,他不知道怎麼和孩子交流,等孩子懂事一點了又有些羞於開口。

澎湃新聞:

父母應該在什麼時期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張引墨

:小孩對性其實是很坦蕩的,應該在孩子對身體器官還沒有那種所謂的羞恥心之前,父母就應該有所指導,等孩子大一些了再交流反而會尷尬。每個年齡段都有這個年齡段該掌握的知識,比如在幼兒園的時候,起碼孩子應該知道身體器官的名稱。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知道後會怎麼樣,其實孩子根本不會怎麼樣,反而有諸多好處,比如他/她某個部位不舒服時,可以向醫生、向父母講清楚;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哪些部位是不能被別人觸碰的,如果遭到了性侵犯或性騷擾,孩子都能明確表述出來,孩子對身體的懵懂恰恰給了壞人可乘之機。越是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孩子受到侵害的危險度越高。

每一個年齡階段都要有這個年齡階段該完成的知識點,沒有完成就進入到下一個年齡繼續補,然後在這些基礎上疊加,包括青春期的經歷,包括探討愛情、男女兩性的認知、親密關係等等,這些都要放進去了。所以你看哪一個時候都不能閒著,哪一個空隙都不能放過,這是一個嚴密銜接在一起成長的過程。

澎湃新聞:

父母如何面對在性教育時自己的羞恥感?

張引墨:

我們的性教育是很糟糕的,現在大多數父母都無法自然地說出性器官的各個稱呼,有羞恥感。澳大利亞的一位性教育專家教了一個方法,就是媽媽們在拖地板時,每拖一次,就念一聲「陰莖」,每天30次,一個月下來就脫敏了。其實對於一個二三歲小孩,這個詞和「眼睛」有什麼差別呢?

澎湃新聞

:性教育缺失會造成哪些影響?

張引墨

:有的父母在孩子對自己的性器官感到好奇時,還會責罵孩子,這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他們也不知道孩子們為了逃避這種惡劣影響將來要付出多少努力。尤其是女孩,當遇到性侵犯或騷擾時,還會有一種羞恥感,罪惡感。這就是雙重壓迫,一方面自己受到了傷害,另一方面自身沒有力量去對抗負面能量,所以許多受到傷害的女性,常常會自責,是不是自己不夠檢點才招惹到了壞人,這種自責和自我否定有密切關係。

在書出版後,我還收到了無數的電子郵件和信件,一些讀者回憶,小時候會有被鄰居、親近的長輩叫去房間單獨相處,被動手動腳之類的場景。這個比例不小。

澎湃新聞

:在《藏在書包裡的玫瑰》中,有一些女孩第一次發生性關係時,是因為不願意男友失望,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發生的。健康的性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標準?

張引墨

:美國的性教育專家黛布拉·哈夫納在美國性信息和性教育委員會任職時,曾經參與制定過一個有道德的性關係標準。注意,哈夫納用了「道德」這個詞,他們認為一個有道德的性關係應該具備五個特徵:1、在雙方願意的基礎上;2、非剝削性質的;3、誠實的;4、雙方都能獲得快感的;5、採取了預防性疾病和避孕措施的。

回到你上面說的這個半推半就的情況,男女朋友關係中,是有自願的部分,但是「自願」不代表「心甘情願」。在性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很多孩子沒有想清楚,自己是否討好對方而進行性行為?能不能承擔後果?雙方準備好了避孕措施沒有?

澎湃新聞

:男孩和女孩所遭受以及面對的壓力是否有所不同?

張引墨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現在也有很多男孩遭到性侵犯,並不是說家裡是男孩就不怕。其次是男孩一樣有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層面的衝擊。我有一個採訪對象,他女朋友懷孕了要做流產手術,他沒有錢,只能向全班男生借,才把這筆費用湊齊了,他的壓力也大得不得了。

我還採訪過一個男孩,他在有了性行為後,一直在懷疑自己的動作不夠優美、是不是會對身體有損害,在和我溝通時還強調當時都沒有換一個好看的床單等等。我們聊完後,他才舒了一口氣,仿佛放下了千斤巨石。還有男孩說,他發生了關係後,常常覺得非常疲倦,老擔心自己身體是不是不好了。所以男孩如果沒有得到正常的性教育,同樣會有很多心理障礙。

澎湃新聞:

最後想與讀者們說些什麼?

張引墨:

「性」的威力在於,你想它有多光明,它就可以多光明,你想它有多黑暗就可以多黑暗。你可以享受到極限的樂趣,也可以被打入無盡的黑暗當中。但並不是性本身有這麼可怕,而是人賦予「性」的那個東西,才使它變得這麼可怕。

「性」本身是一個美好、健康的事情,但我們的性教育趕不上孩子的成長。教育的目的不是控制,而是讓大家科學地了解相關的知識。如果你的目的是扼殺與禁止,那麼這個初心就錯了。很多人覺得我讓「性」不發生不就萬事大吉了嗎?但問題是,「什麼都不發生」是一個幻覺。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就要去面對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挑戰,去幫助孩子真實地成長。

如果你是家長或老師,希望你能了解青春期孩子對性與愛的真實想法。沒有受過性教育的孩子反而是不安全的,面對孩子的過早越界,不應只是指責,尊重幫助與信任是給孩子們的最好禮物。

如果你是青少年,希望你能了解準確而全面的性知識。在性的問題上,不必遷就任何人,不能被任何人催促和強迫。生活應該更廣闊一些,不只是愛情和性,愛情固然很美,但也需要能力去承擔,否則玫瑰也會露出鋒利的刺,扎向你自己。我的郵箱是zhangyingmo@vip.sina.com,如果你有困惑和問題,歡迎與我聯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的性與愛
    這個數據大概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雖然調查範圍不大,但我們已經能從中窺見,部分未成年人對於性行為的態度。少男少女為什麼會早早踏入「禁區」,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今天書單君分享的這本《藏在書包裡的玫瑰》,展現的正是這些大人們不敢正視,孩子們不會主動提起的問題。
  • 國外高端兒童書包品牌大揭秘 如何挑選兒童書包?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家長會開始準備為他買兒童書包,面對商場裡和各種網上平臺各式各樣的書包,家長會很難拿定主意。哪種書包比較好,如何挑選兒童書包?怎樣的兒童書包能起到減負作用,保護孩子脊柱健康,保護孩子稚嫩的肩膀,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 作者合集|墨書白
    這是一個歷經千番磨難的姑娘抱上金大腿後被人寵被人愛的故事此文又名《修真界甜寵日常》《抱上金大腿的人生》2《論撩世家子的技巧》作者:墨書白文案:女尊世界中的丞相蔚嵐死之前和手下說,她沒什麼遺憾,就只覺得自己死之前還是單身,很不甘心。
  • 《等伯:金與墨》作者: [日] 安部龍太郎
    長谷川等伯無法預知未來會有怎樣的挫折在等待著自己,但他知道,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下勇往直前……作者簡介:安部龍太郎(1955-),畢業於久留米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機械工程系。於1990年開始寫作,2005年憑藉《天馬,飛翔》獲得中山義秀文學獎。2013年憑藉《等伯:金與墨》榮獲直木獎。是當今日本文壇備受矚目的時代小說家之一。
  • 兒子書包裡竟有安全套:爸媽主抓4個點,孩子不會入歧途!
    今天上體育課,兒子慌裡慌張地把書包交給班主任就跑去操場了,班主任王老師一看這孩子書包拉鏈都沒有拉上,就想著順手給拉上。但拉到一半的時候,愣住了,因為書包裡明顯有一盒已經開封的保險套。是個六盒裝,數了一下只剩下三個了,這明眼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 女兒12歲了依舊要和爸爸同床,直到看到書包裡的這東西,爸爸慌了
    文/南安育兒經(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還記得之前採訪過黃磊,對於「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這句話有什麼看法,但是旁邊坐著的是他的大女兒多多,黃磊面對鏡頭又看看女兒,說道對於我來說「女兒」就是對於孩子最好的稱謂。
  • 中國古代文人藏墨文化:以蘇軾為例,為何文人如此愛墨?
    蘇軾對墨曾這樣評價過「非人磨墨墨磨人」,這是在墨裡乾坤當中所說,那麼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蘇東坡先生又為何這樣說到呢? 墨的做工:在古代是如何製作墨的呢?
  • 學書法,如何用墨
    書法藝術,除筆法外,墨法亦為重要因素。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或濃、淡、幹、溼、黑。其中,墨色豐富、含蓄,技法奧妙、變化多端。墨法是血與肉的表現,是藝術的語言,具有豐富的東方精神的性格與氣魄。墨分五色如何用墨?墨有濃淡之分,掌握好墨的濃淡,能使字的點畫豐滿而有神韻。墨色如同人的血肉,能表現人的氣血之色。書法也不例外,一幅好的作品,墨色同樣精彩。所以,用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一年級新生小書包裡裝什麼?餐布隨身帶避免尖銳品
    這些開學必考"重點題"你會做了嗎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9月3日報導:開學了,可愛的新小學生們最惹人關注,每天看到孩子們背著小書包進出,可知小小讀書郎的書包裡裝了點什麼?黃浦區盧灣二中心小學的一年級小學生雲帆今天向東方網記者展示了自己的書包「內存」,小小米老鼠書包裡裝了啥?裝備齊全能否勝任小學生角色?
  • 年幼的女兒懷孕,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不能再羞於啟齒!
    有很多家長談及「性」這個字,不是視為洪水猛獸,就是羞於啟齒。學校對性的教育也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仿佛談到性就是一個道德敗壞十惡不赦的大壞人。其實在2008年教育部在《中小學健康教育綱要中》已經將性教育有關內容納入健康教育中。
  • 張舒涵:給書包「減肥」
    作者:成都市鹽道街小學 四年級三班 張舒涵我的書包是我形影不離的朋友,它是個大胖子——圓圓滾滾的肚子裡面裝滿了各科書籍和學習用品……我每天背著書包氣喘籲籲地去學校,放學後又得精疲力竭地背著它回家,一整天都被它弄得都疲憊不堪
  • 藏在博物館裡的秋!
    畫中鹿全以淡墨分染,主樹部分先以墨畫枝幹,再勾勒層疊密聚的樹葉,並依樹的種類分別填染深淺朱紅、白粉、赭黃、淡墨、淡螺青等色,斑斕多彩。▲宋代   趙佶《溪山秋色圖》軸|紙本|縱97釐米 橫53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畫重山疊嶂、沙坡群樹出現在左上側,山石輪廓渾圓,水墨淡染其門裡,綴以煙靄野水,呈現抒情詩意的山水意境。
  • 為啥不建議你翻孩子書包?包裡的「大千世界」精彩無比,忍住別笑
    「小呀們小二郎,背上那書包上學堂……」這首耳熟能詳的童年歌謠,讓我不經想起了孩子們的書包,這個專屬他們的「秘密基地」,究竟藏著哪些你不知道的事呢?在家長看來,孩子的書包裡無非就是一些課本、文具之類的東西,還能有什麼秘密。事實上,你太天真了,孩子書包裡的「大千世界」絕非你的想像;前方高能,請各位家長系好安全帶,忍住別笑。
  • 來自北歐的溫暖,愛不釋手的小書包GMT For Kids兒童護脊書包體驗
    書包的護脊功能目前市面上的兒童書包主要分為以下三類:無護脊功能的普通書包,珍珠棉塑形書包,金屬支架型書包。其中普通書包常見於各種輕質書包,只有一層單薄的織物層貼身,內部容納書本時就會凸出頂住後背,長期背負十分難受,同時也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
  • 六一團|為什麼我們都選挪威Beckmann書包?書包之間的差距為什麼那麼大?
    我想說選書包,只選挪威的Beckmann,沒有之一。上次陪孩子上課外班,媽媽們都在外面候著。其中一個媽媽就說:「你們這款挪威的書包,我見過好多孩子背,就是太貴了。我買的這款300+元,也挺好用,你們那款到底好在哪呢?」我把書包打開,從裡到外,從功能性到實用性,再到最後那一層的護板支撐,一層層的剖析,結果完勝300+的書包。
  • 書畫家們,你用過興寧「墨煙張」的純手工墨條嗎?
    」傳授給了張姓群眾,從此大社下的群眾開始興起燒煙制墨業,「墨煙張」因此得名。我沒有見過太公,自懂事起也沒有見過村裡有哪戶人家還在制墨。其實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墨煙生產的作坊和工廠已經所剩無幾,至八十年代初,整個「墨煙張」完全停止生產了,製作墨條的手藝在我們這一輩人裡已經成為遙遠的故事。但每每想起奶奶念叨的往事,心裡都隱隱地有些遺憾:多麼令人驕傲的一個手藝,難道要在我們這一輩就此消失了?
  • 皇室御用明星同款Beckmann書包! 好看好玩又護脊~
    書包的高顏值也吸引了國內明星家庭的喜歡,小童星小羋月、張籽沫也是Beckmann書包的忠實粉絲。但Beckmann書包不同,它把對孩子的呵護都藏在細心的設計中,幾近苛刻地追求做到護背減壓即使攜帶厚重書本,也感到輕鬆
  • 陸毅幫女兒背書包引熱議!孩子書包重10斤?可以這樣「減負」
    同時還有網友表示「大家就是吃多了,沒事找事,這麼個問題就上綱上線的」,用網友的話說就是「至於麼這麼點事兒。」當年也有人曝光過關曉彤的書包,那個時候關曉彤才小學六年級,就已經是滿滿一整包的書了。所以有人說,書包重,背一下也是無可厚非!並沒有什麼好噴的!
  • 愛有道 育有方|育兒中如何對孩子說「不」
    東城區家庭教育文化推廣中心的老師,將為家長朋友們分享育兒中如何對孩子說「不」。作為家長我們都經歷過也都知道三四歲的孩子最愛發脾氣,如果說十七八歲是叛逆期,那麼三四歲的孩子就是幼兒叛逆期。在這個階段,孩子都會鬧得很厲害,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應該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堅決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