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除筆法外,墨法亦為重要因素。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或濃、淡、幹、溼、黑。其中,墨色豐富、含蓄,技法奧妙、變化多端。墨法是血與肉的表現,是藝術的語言,具有豐富的東方精神的性格與氣魄。
如何用墨?
墨有濃淡之分,掌握好墨的濃淡,能使字的點畫豐滿而有神韻。墨色如同人的血肉,能表現人的氣血之色。書法也不例外,一幅好的作品,墨色同樣精彩。所以,用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先要選好墨,墨色一定要滋潤、有光澤。學書擇墨尤為重要,只要墨色勻和、泛紫色光澤,墨磨麵光滑如鏡,輕輕叩之,聲音清潤,為之上品。若調水試之,從最濃到極淡可以調成多種色階為最佳。初學者可選用「中華″或「一得閣″墨汁即可。
在書寫前,我們要調好墨。元代陳繹曾在《翰林要訣》中說:「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一點已枯矣。水墨皆藏於副毫之內,蹲之則水下,駐之則水聚,提之則水皆入紙矣。捺以勻之,搶以殺之補之,衄以圓之。過貴乎疾,如飛鳥驚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滯,仍不得重改。″然後筆宜以清水釋或溫開水緩緩開釋,使筆毫透潤。在硯面徐徐輕捺,四面之毫浸潤水墨,自然和順挺圓。揮灑之下,墨從筆尖出,則墨色鮮活而筆力遒勁。
我們在寫字時,一定要控制好水墨,掌握提按,乾濕濃淡、疾徐頓挫都要恰到好處。其次墨色要靈活,濃不凝滯,淡不浮薄,亦自有術。其法先以筆蘸濃墨,墨倘過豐,宜於硯臺略力揩拭,然後將筆略蘸清水,則作書作畫,墨色自然滋潤靈活。故歷代書法家皆講究墨之運用技巧,應以濃淡適宜為原則,墨濃易滯筆,揮運不自如,使筆畫呆板,墨淡則傷神,入紙易溶開,使筆畫空虛,字跡模糊。用墨濃淡還要視書者功力與書體而定。濃淡適宜,燥潤相間,方可使字有血有肉,增加色彩度。墨法更是書法鑑賞的一項重要內容。
中國書法的墨色,具有豐富美妙的氣韻與情致,如何用好墨,是學習書法的基礎。
最後,謝謝大家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