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書法才算好?自古以來,就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王羲之的字好吧?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歡,比如韓愈,他就曾說:「羲之俗書趁姿媚。」還有唐代的張懷瓘,他也曾批評王羲之說:「逸少草有女郎才,無丈夫氣,不足貴也。」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我們想寫好,如果我們想讓寫出來的作品格調稍微高點,應該怎麼做呢?或者說,學書法,如何免俗呢?清代劉熙載曾經說過:學書法,這12種「氣」不能有。
劉熙載在《藝概》中的原話是這麼說的:「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氣之棄也。」
1、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什麼是「婦氣」和「村氣」?說白了,就是形容一個人寫出來的字比較小氣,太過秀氣,從而缺乏一定的氣勢。
什麼是「兵氣」和「傖氣」?說白了,就是指下筆比較蠻橫、粗俗,乍看上去氣勢非凡,細品之後,沒有太多的味道。
太小氣,太秀氣,可能是你過于謹慎,沒放開手腳,不敢表達自己。太蠻橫,就更不好改了。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就是那種性格的人,聽別人幾句勸,就能改頭換面嗎?沒那麼簡單,除非自己吃虧之後,猛然醒悟。
2、 最好還是要真一些。
劉熙載說的「俳氣」是什麼意思?簡單地說,就是沒有表達真實的自己,在那搔首弄姿,做作,不真實。
學習書法,除了技法層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表達真實的自己,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有感染力。如果你處處模仿別人,如果你處處安排設計,縱使筆畫形態過關,也難稱佳品。
書法如此,做人又何嘗不是呢。
3、 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下筆寫字,誰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誰都想寫出一手人見人愛的書法作品,可是呢,我們還是要有屬於自己的審美追求。
如果你處處考慮別人的審美,如果你完全迎合別人,你寫出來的作品又能好到哪裡去呢?劉熙載所說的「門客氣」,指的就是這種類型。
劉熙載提醒我們要避免的12種「氣」,限於篇幅,在這裡就不展開介紹了。現在的問題是,上述這些應該避免,那麼,我們應該追求什麼呢?劉熙載說的很好,就是那個「士氣」。
什麼是「士氣」呢?在書法創作中,我們可以把這種「士氣」理解為「書卷氣」。
什麼是「書卷氣」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求我們不光要技法水平高,還要全方位地提升我們自己的學識和涵養。就像劉熙載說的那樣:「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通過上面的這些分享,我們也許就能明白了:學書法,絕非低頭臨帖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