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的冬天,怎能少了它? |
▼
- 風物君語 -
冬天正是來一發火鍋的好時候,
溫暖身心,拉近人們的距離。
吃了那麼多火鍋,
你對火鍋的歷史懂多少?
不如跟著風物君的歷史圈小夥伴,
去看看它背後的故事。
風物君今天要推薦一位來自歷史圈的小夥伴,
一個專注與博物館、展覽與文物的平臺:
博物館丨看展覽(atmuseum),
它是隸屬於中國文物報社的新媒體平臺,
致力於走進文物背後的故事、
將看展覽變成大家的一種生活方式,
為大家奉獻有趣、有料、有內涵的歷史文化盛宴。
雖然對於吃貨來說,
火鍋這種美味是不分季節的,
夏天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火鍋也是種享受,
但在現在這種冷風蕭瑟、寒意漸起的時節,
一頓火鍋更是令人幸福感爆棚有沒有!
說起火鍋,在我國可謂歷史悠久。
在數千年吃貨勢力的助力下,
我大吃貨帝國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火鍋體系。
▲火鍋派系 (圖來自@網際網路那些事)
不知是否有人好奇:
既然明朝有了辣椒等調料,
那數百年前的清代宮廷裡
是不是也流行吃麻辣火鍋?
NO~
雖然清朝已有辣椒等物,
但是如果是川渝火鍋忠實粉絲
看到清朝宮廷的火鍋,
恐怕還是有所失望,
畢竟宮中的火鍋還是更偏東北和京城派。
1
火鍋在清朝可以說發展的很成熟了,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火鍋和餐具,
從宮廷到民間,廣受歡迎。
清代宮廷之中火鍋風靡,
不僅傳承了我大吃貨帝國的中原傳統,
還沿襲了早期滿清貴族冬日飲食的習慣。
滿清貴族早年生活的我國東北地區,
緯度較高,冬日裡氣溫低,
喜吃熱食,用溫餐具便是「禦寒神技」之一。
清代宮廷之中,日
常飲食的記載中多有「暖鍋」、「熱鍋」,
其所指正是火鍋。
而在冬日的筵席中,火鍋更是宮廷膳食首選。
這些火鍋皆是宮中所用,
盡顯皇家富貴之氣,
質地有陶瓷、純銀、銀鍍金、銅、錫、鐵數種。
▲清,銀壽字火鍋 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鍋為銀質,
由鍋、蓋、煙囪、閉火蓋組成,
鍋內帶爐,可直接燒碳。
鍋體周身鏨有金銀圓「壽」字、
長「壽」字、蝙蝠紋等,
寓意「福壽萬年」。
使用時,
爐內燒炭火,可將水燒開,
之後把生魚、生肉、蔬菜等食材
放入沸水中煮熟,可謂「私人小火鍋」。
是不是長得還是挺像你吃過的「古銅火鍋」?
▲現代的古銅火鍋
除了常見的金屬材質的火鍋,
還有陶瓷等質地。
這件粉彩火鍋通體藍地,
花紋繁複,花朵、果實等紋樣緊密分布。
或許這也是鹹豐帝時某位嬪妃所鍾愛的「暖鍋」?
▲清 鹹豐,粉彩火鍋 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類為組合式的火鍋,
由火碗、支架和酒精碗組成,
可以同時上桌燒煮食物,
也可單獨溫食品。
火碗作為一種溫熱食品的餐具,
另一個用途可以稱為「簡便火鍋」。
▲清,壽字紋火碗 故宮博物院藏
碗蓋及碗身鏨刻有「壽」字,
三角支架設計為如意形,
體現出清宮器物紋飾上吉祥美好的寓意。
如前面的「壽」字紋火鍋、火碗等餐具,
「壽」字裝飾在宮中的生活用品上十分普遍。
可以說它是人祈求長壽的願望表達,
就像無數影視作品裡
常見的那句「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樣。
「壽」字作為圖案形象,
不同的形態的美好寓意也是略有差異。
以單字表意的圖案,
長的叫「長壽」,
圓的稱「圓壽」或「團壽」,
還有多字表意的圖案,
有「百壽圖」、「雙百壽圖」等,
均是由不同「壽」組成。
如果說這些火鍋還不過癮,
這件錫質一品鍋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別看它不過三十多公分的邊長,
小小的身軀包括了碗、碟、蓋、座等25個構件。
▲清,錫制一品鍋 故宮博物院藏
鍋的形狀成正方形,內有5個錫碗,
每個碗均配鏨刻花卉圖案的蓋,
碗下設有酒精碗。
鍋身有4個插孔,配4個支架,
可以承接盛放不同的蘸料的小盤,
是不是很便捷?
像我們今日吃火鍋
還要用筷子、小碟子、小碗一樣,
清代的火鍋也有配套的相關餐具,
不過由於這些餐具與日常所用分別不大,
所以一般也很難從故宮博物院
眾多館藏「餐具」中尋覓出來。
▲清,青玉鑲赤金筷子 故宮博物院藏
2
清朝御膳中常常有火鍋,
乾隆皇帝更是遍享各類火鍋。
從檔案記載來看,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
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一月「夥食」,
就有各類火鍋23種、66次,
有雞鴨火鍋、舒意火鍋、全羊火鍋、
黃羊片火鍋,鹿肉、狗肉、
豆腐、各種菜蔬等不同食材。
雖然清宮帝王御膳有著嚴格的控制,
無法讓外界得知帝王所好,
但是火鍋的特殊性就在於鍋底種類多,
可食的食材更是多樣,
隨季節變化還有所不同,
可以說「鍋子」每頓皆是不同的菜品。
火鍋食材的多樣不能不提到「野意火鍋」。
野意,即是野味。
這些野味多是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的特產。
對這些食材的偏愛
可能和滿清貴族早期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聯,
而滿族騎馬狩獵的傳統,
也讓山間的野味不難獲取。
想要看看清代宮廷火鍋中究竟涮煮哪些美味,
那應該去「千叟宴」一探究竟。
它是一種聲勢浩大的宴席,
其名稱中的千叟便是指參加宴席的老人。
千叟宴始於康熙朝,
盛行於乾隆朝,
嘉慶朝以後便漸漸銷聲匿跡了,
算的上是記載中清宮中規模最大、
參加人數最多的一種宴會。
根據《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等資料,
康熙時期宴請的老叟數量可能只是千位,
到乾隆晚年舉行的幾次千叟宴,
三千、五千的參加者使得宴請場面更為壯觀。
▲清,姚文瀚繪紫光閣賜宴圖 故宮博物院藏
沒有千叟宴的圖卷,欣賞一下《紫光閣賜宴圖》感受大規模宴會的氛圍。 乾隆二十六年,乾隆皇帝在修繕完成不久的紫光閣設慶功宴,王公貴族、文武大臣、蒙古族首領以及西徵將士百餘人出席。此幅描繪了當時宴慶的宏大場面。圖中建築藉助西洋繪畫手法而沿用中國畫傳統的手卷形式來表現。
大概由於宴會的時間多是在較為寒涼的時節,
老人們大多也適宜食用熱食,
席上的火鍋必不可少。
千叟宴席分一等桌和次等桌兩類,
陳設有所差別,按照身份等級排列座次。
根據檔案記載,一等桌每席擺有:
火鍋二個(銀、錫各一個)、
豬肉片一個、
煺羊肉片一個;
鹿尾燒鹿肉一盤、
煺羊肉烏叉一盤,
葷菜四碗,
蒸食壽意一盤,
爐食壽意一盤,
螺獅盒小菜兩個,
烏木筋(筷子)二隻。
另備肉絲燙飯。
次等席有所替換,
有狍肉一盤替代鹿尾燒鹿肉。
狍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鹿科動物。
可見高等宴會上的火鍋,
燙煮的食物可不一般,
鹿肉等野味是人們的佳餚。
▲狍 來自於視覺中國網
(小鹿那麼可愛…)
除了野味,
日常的火鍋食材保留了許多東北飲食傳統。
金易、沈義羚的《宮女談往錄》
採訪記錄了晚清的宮女回憶,
書中「四季的飲食」一節
記錄有天冷時節吃「鍋子」(火鍋)的場景:
「從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
有什錦鍋、涮羊肉,
東北的習慣愛吃酸菜、血腸、白肉、
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
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
「也有時吃山雞鍋子。
反正我們有三個整月吃鍋子。」
血腸是滿族喜愛的一種食材,
製作方法是在殺豬時將豬血兌上溫水放上調料,
灌入豬腸內,吃火鍋時煮熟就可享用。
▲現代,血腸 (圖片轉自百度 )
血腸現在仍然是東北等地區的傳統食品,
味道濃香、油而不膩。
除了宮女所說的什錦鍋、涮羊肉等,
還有一種晚清的火鍋融合了養生理念——
菊花火鍋!
關於菊花火鍋,
有一段傳聞:
據說,菊花火鍋是慈禧太后創製的養生火鍋。
製作時派人
從御膳房拿來裝有雞汁或肉湯的小暖鍋和一些原料,
將切得極薄的生魚片、雞片放入湯中,
蓋上鍋蓋燜幾分鐘後將金菊花瓣投入,
使得湯清香、鮮美。
過兩三分鐘後邊撈邊吃,
蘸些醬、醋食用。
後來這一美味也漸漸流傳至其他地區。
看了清代宮廷火鍋,
是不是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羨慕精美的火鍋?但是鍋又不能吃對吧。
他們的火鍋食材
除了個別已經被保護起來的野生動物,
其餘的如今還是都可以品嘗得到的。
而我們的幸福
大概就在於無論身處南方或北方,
還有很多機會品嘗其他地域的風味火鍋。
尤其是廣受喜愛的川系火鍋,
全國哪個美食街還沒有幾家呢?
最後提醒一下已經被惹出饞蟲的朋友:
火鍋雖然美味,可不要貪食哦!
不過貪食了也沒事,
下周請準時報到,
跟著館兒君上一節我們的清廷美容養生小課堂,
保證你容光煥發不長痘,
火鍋吃到九十九。
PS:授課的
可是位著名的清代美容、養生達人哦!
大家猜猜是誰呢?
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圖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參考文獻:
[1] 王光堯.清宮火鍋拾趣(J).紫禁城.1994(2).
[2] 王慧.美食須美器清宮藏御用飲食器具(J).紫禁城.2005(2).
[3] 苑洪琪.清代宮廷火鍋(J).中國食品.1996(2).
[4] 劉桂林.千叟宴(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2).
[5] 金易、沈義羚.宮女談往錄(M).紫禁城出版社.2004.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博物館丨看展覽(at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