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梅雨來襲,如何祛溼化濁?清代名醫雷少逸有辦法

2020-12-22 金蘭健康

雷氏芳香化濁法,很多人乍一聽,以為這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遣方用藥的思路,的確,芳香化濁、化溼是中醫十分常用的治療方法,許多需要「化溼」的治療都會以它為指導。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雷氏芳香化濁法」不僅僅是一種治法、思路,更是一首具體的方劑,它的命名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呢?讓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本方出自《時病論》,本書所有方劑皆以法命名,是清代醫學家雷豐(字少逸)所著,本方原著主治「五月黴溼,穢濁之氣」。雷少逸為浙江衢州人,江南芒種之後,天氣時雨時晴,一會熱一會溼,都說梅(黴)雨時節,人感受這個時節的邪氣就很容易生病,犯病初起可出現胸脘痞悶、身熱有汗、偶感噁心、舌苔白滑的症狀,如果有上述症狀並且出現自覺口中黏膩發甜就可以用到這個方。

雷少逸說「非香燥之劑不能破也」,便創製了「雷氏芳香化濁法」來治療這種情況的病症。那麼,這個方劑究竟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據原著記載,全方的中藥為:藿香葉一錢、佩蘭葉一錢、陳廣皮一錢五分、制半夏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酒洗)、厚樸八分(薑汁炒)、鮮荷葉三錢為引。

這個配方的名字不是什麼方,而是什麼法,那麼它究竟與普通方劑有啥區別呢?其實沒啥區別,只是叫法不一樣。這個方劑是針對穢濁、黴溼創立的。那麼,這個方劑究竟有什麼奧秘呢?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它的配伍秘訣。

全方以藿香、佩蘭為君藥,因為這兩味藥都是氣味芳香的藥物,芳香之物既可闢穢濁又可化溼濁,正合雷氏立方之法;陳皮、半夏,屬於溫燥之品,溼邪屬於性質偏陰的邪氣,需要性溫的藥物才能比較有效的化解,陳皮、半夏相配是很常用化溼組合,二者共為臣藥,共同起到燥溼的作用。

大腹皮,味苦、辛,性微溫,無毒,《雷公炮製藥性解》謂其「除脹滿,祛壅滯」,就是可以舒暢胸腹之氣,厚樸味苦,性溫,可以治腹脹、除溼、和胃氣,舒暢脾胃之氣,腹皮、厚樸共為佐藥,二者通暢胸腹與脾胃氣機,溼濁因此得化,不凝結滯留於胸腹、脾胃。

最後我們來細說一下本方的使藥——荷葉,這味藥可以說分布十分普遍了,而且價格便宜,配得上「便宜又大碗」的稱號了,荷葉味苦、澀,性平,歸肝、脾、胃、心經,具有清暑利溼、升發清陽的功效,荷葉升清,清氣得升,濁氣自然得降,氣機運轉也就恢復正常了。

夏天天氣炎熱,且容易感受暑氣,出現頭暈、不思飲食的症狀,當症狀輕微的時候呢就可以用荷葉泡水來解決問題,另外,藥理學研究顯示荷葉具有良好的降血脂的作用,對調理病理性肥胖也有一定療效。

本方是一首比較有代表性的芳香化溼的方劑,現代常用於發生於夏季的急性胃腸炎,適合用於夏天不慎感受暑溼邪氣的病症。整首方的性質是偏於溫性的,所以適用於暑穢溼濁比較重的情況,如果是暑熱比較重則可以加入薄荷一錢、黃芩三錢、鮮蘆根一錢;如果舌苔黃,口渴心煩,可以加入滑石、甘草;如果舌苔白而且偏膩,口不渴,則可以加蒼朮、神曲。#我是帶貨王#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徐長青,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複製】

相關焦點

  • 描寫梅雨時節的詩句 關於梅雨季節的 梅雨圖片
    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先後迎來梅雨季節,又稱作黃梅天,因此時正是江南地區梅子的黃熟期而得名。梅雨淅淅瀝瀝,連綿不斷,似乎總能牽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思,歷朝歷代,都有眾多描寫梅雨時節的詩句,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古代詩人們的婉轉情懷。
  • 十首芒種詩詞: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陸遊這首詩描寫了芒種來臨時,家家戶戶農忙的景象。「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生動反映芒種時節播種穀類、收割麥類的景象。詩人自嘲是一個懶惰的人,整天躺在床上,年紀大了,頭髮也懶得打理,最愛下雨時的這一抹清涼。《梅雨五絕》【宋】範成大梅雨暫收斜照明,去年無此一日晴。
  • 今日芒種|仲夏時節至 青梅煮酒時
    節氣芒種習俗送花神芒種時節送花神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祭祀習俗。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麵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 《芒種》歌曲火遍大街小巷,今日芒種,透過詩歌感受古時農忙氣息
    最近,有一首名為《芒種》的歌曲非常火,其歌曲非常中國風,頗有古風韻味。本以為這首歌會與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仔細聽之,卻發現意境完全不同。這首歌曲《芒種》巧妙地融合了佛家的思想,向我們闡述了人在困頓之後的開悟,是一首頗有禪意的歌曲。今天是芒種時節,我們不談這首歌曲,只談古時芒種時節的文化氣息。古代,人們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 今日芒種 | 麥黃熟,仲夏始,煮梅飲湯!
    從芒種開始一直到大暑,都是一年中萬物瘋長的旺季。從芒種開始,要多多在室外走動,身心的補養會好過以往;千萬不要犯懶,因為如果錯過一天,就有可能錯過一季。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 芒種時節,「六寶」不可少,常吃這6種食物,全家順利過夏天
    民諺語:芒種芒種,忙收忙種。轉眼間,24節氣的第9個節氣「芒種」即將到來,芒種,也稱為「忙種」,是農民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繁忙時節。芒種時節,這6種食物別錯過,防暑降溫營養高,全家舒心一夏天。芒種時節,雨水頻繁,氣溫升高,人就容易食欲不振,所以我們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少吃油膩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清淡、質軟、易消化為主,以下六種食材別錯過!通心菜通心菜又叫空心菜、無心菜,通心菜分為兩種,一種菜梗比較粗,偏白色,枝葉也較寬大;一種菜梗較細,呈翠綠色,枝葉也較細長。
  • 歌曲《芒種》大火:但作為節氣的芒種 你又了解多少
    那麼,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芒種,究竟有哪些氣候特點?又有著怎樣的民間習俗呢?一、芒種也是忙種芒種,有著農作物成熟的含義,有人說芒種可以分為兩種含義,一是有芒的麥子快收割了,二是有芒的水稻快播種了,這其實分別代表了北方和南方在芒種時節的不同農事。
  • 歲時 • 芒種 |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同時代的謝在杭於《五雜炬 天部一》中記述:江南每歲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黴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自徐淮而北則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黴焉。千年來,南人慣取"芒種"節氣為梅節令,此時正值梅熟時節,因此也叫"黃梅"。梅雨來時,梅子亦由青轉黃。梅子在中國文化裡是個奇特的存在。
  • 廿四節氣 | 芒種:芒種初過雨及時
    原創 平兒 大家健康芒 種 農 事 忙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種的原義,即有芒刺的穀物可以開始種了。雖說芒種是「亦稼亦穡」的節氣(稼,種植也;穡,收穫也),小麥於芒種成熟,也於芒種收割,但芒種的側重點仍然在種,而不是收。如果重點在收,那麼芒種就應該叫「大滿」了,形容小麥灌漿結束,穀物充實。以芒種易大滿者,因時物兼人事以立義也。蓋有芒之種穀,至此長大,人當效勤矣。節物至此時,小得盈滿,故以芒種易大滿耳。
  • 2020年芒種是幾月幾號農曆什麼時候?芒種節氣的含義特點是什麼?
    「芒種」是中的第九個節氣,時下農作物成熟,農民們又緊接著開始第二波的播種,故為「芒種」。那麼大家知道2019年的芒種是幾月幾日嗎?且隨一起來看看吧!2020芒種幾月幾日:2020年06月05日 星期五 農曆四月十五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叫芒種節氣。
  • 今日芒種:青梅煮酒,夏暑菱歌雨漫漫
    IT之家6月6日消息 今天時值芒種,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在天文曆法上,每年太陽到達黃經75度,便為芒種。芒種和「忙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
  • 描寫梅雨季節的優美詩詞句子賞析大全 關於梅雨時節的圖片
    您聽說過梅雨嗎?對於花草樹木來說,這是一個滋潤的季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點擊查看:2017年梅雨季節時間)早在古代,就有不少關於梅雨的詩句,那麼您知道哪些是描寫梅雨季節的詩句嗎?以下是小編匯總的關於梅雨季節的詩句大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一想到你我就wu~今日《芒種》!這首歌到底好不好?不如學點詩詞才行!
    很多人認為一聽到這首歌的旋律「耳朵就懷孕了」,但也有網友質疑這首歌的歌詞與曲名「芒種」毫無關聯,看不懂。 那麼《芒種》這首歌到底在講什麼呢?描寫芒種這一節氣的詩詞又該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下。芒種,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種植。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 芒種借勢海報文案精選,激發你的靈感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是指「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耕種整理了往期芒種品牌的借勢海報希望這些海報能激發你的創作靈感▼五糧液芒種小麥熟,梅雨紛紛來。
  • 芒種|風吹麥成浪,鳥鳴夏始忙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今天迎來芒種節氣梔子花開,麥黃梅熟舊糧將收,新谷既種各地正式進入仲夏時節芒種簡介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午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時。
  • 健脾要先祛溼?祛溼跟脾胃有關係嗎?
    今天給大家分享大家很感興趣的話題,祛溼跟健脾有關係嗎?為什麼很多人都說祛溼要先健脾!在這裡可以告訴大家,祛溼跟健脾還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因為脾主運化,既是運化五穀食物的地方,也是身體的運溼之所。脾故清代醫典《證治匯補溼症》云:「治溼不知理脾,非其治也」,因此,祛溼當健脾!簡單點說就是脾不好,不能化水溼,溼氣會加重。如果,溼氣重,會加重脾胃虛弱,所以去溼氣的同時要健脾。
  • 芒種 | 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有言:「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俗話說,芒種芒種,連收帶種。到了今天,北方有芒的麥子成熟,等待著收割,南方有芒的稻子也可以播種了,農家可以說是進入了最忙碌的時候。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該趁著芒種的時候,讓自己忙起來呢?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鵑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 今日芒種|播種希望,收穫成長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今日12時58分迎來今夏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標誌著仲夏時節正式開始所謂「芒種」是指有「芒」的作物應收谷黍類的作物當「種」這個時節,人不閒,地不荒正是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時候
  • 回南天,如何祛溼?
    這個時節一到,很多人就感覺全身酸睏乏力、嗜睡、納差、腹脹、頭面油膩等。那麼如何平穩度過回南天,讓自己舒適點呢?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唐梁介紹,回南天的特點就是溼重。一方面,導致體表經絡不通,而出現頭腦昏沉、頸肩酸痛、肢體困重乏力、腫脹水腫、皮膚溼疹瘙癢等。
  • 芒種,忙種!農忙時節裡,南京人獨特的生活情調
    南報融媒體記者 鄧建鷹 攝芒種芒種,連收帶種四時節氣中,芒種有著不一樣的意味——「前有收後有種」。有芒作物已經成熟了,因此農人們在此時要爭分奪秒的收割田裡的麥子,還要趁著雨季的來臨提前播種水稻。機器隆隆,麥浪滾滾,南京從南到北依次進入小麥收穫期。在高淳椏溪街道,農人搶抓晴好天氣,組織收割機械深入田間地頭收割田間小麥,2.8萬畝夏熟小麥已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