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芳香化濁法,很多人乍一聽,以為這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遣方用藥的思路,的確,芳香化濁、化溼是中醫十分常用的治療方法,許多需要「化溼」的治療都會以它為指導。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雷氏芳香化濁法」不僅僅是一種治法、思路,更是一首具體的方劑,它的命名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呢?讓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本方出自《時病論》,本書所有方劑皆以法命名,是清代醫學家雷豐(字少逸)所著,本方原著主治「五月黴溼,穢濁之氣」。雷少逸為浙江衢州人,江南芒種之後,天氣時雨時晴,一會熱一會溼,都說梅(黴)雨時節,人感受這個時節的邪氣就很容易生病,犯病初起可出現胸脘痞悶、身熱有汗、偶感噁心、舌苔白滑的症狀,如果有上述症狀並且出現自覺口中黏膩發甜就可以用到這個方。
雷少逸說「非香燥之劑不能破也」,便創製了「雷氏芳香化濁法」來治療這種情況的病症。那麼,這個方劑究竟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據原著記載,全方的中藥為:藿香葉一錢、佩蘭葉一錢、陳廣皮一錢五分、制半夏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酒洗)、厚樸八分(薑汁炒)、鮮荷葉三錢為引。
這個配方的名字不是什麼方,而是什麼法,那麼它究竟與普通方劑有啥區別呢?其實沒啥區別,只是叫法不一樣。這個方劑是針對穢濁、黴溼創立的。那麼,這個方劑究竟有什麼奧秘呢?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它的配伍秘訣。
全方以藿香、佩蘭為君藥,因為這兩味藥都是氣味芳香的藥物,芳香之物既可闢穢濁又可化溼濁,正合雷氏立方之法;陳皮、半夏,屬於溫燥之品,溼邪屬於性質偏陰的邪氣,需要性溫的藥物才能比較有效的化解,陳皮、半夏相配是很常用化溼組合,二者共為臣藥,共同起到燥溼的作用。
大腹皮,味苦、辛,性微溫,無毒,《雷公炮製藥性解》謂其「除脹滿,祛壅滯」,就是可以舒暢胸腹之氣,厚樸味苦,性溫,可以治腹脹、除溼、和胃氣,舒暢脾胃之氣,腹皮、厚樸共為佐藥,二者通暢胸腹與脾胃氣機,溼濁因此得化,不凝結滯留於胸腹、脾胃。
最後我們來細說一下本方的使藥——荷葉,這味藥可以說分布十分普遍了,而且價格便宜,配得上「便宜又大碗」的稱號了,荷葉味苦、澀,性平,歸肝、脾、胃、心經,具有清暑利溼、升發清陽的功效,荷葉升清,清氣得升,濁氣自然得降,氣機運轉也就恢復正常了。
夏天天氣炎熱,且容易感受暑氣,出現頭暈、不思飲食的症狀,當症狀輕微的時候呢就可以用荷葉泡水來解決問題,另外,藥理學研究顯示荷葉具有良好的降血脂的作用,對調理病理性肥胖也有一定療效。
本方是一首比較有代表性的芳香化溼的方劑,現代常用於發生於夏季的急性胃腸炎,適合用於夏天不慎感受暑溼邪氣的病症。整首方的性質是偏於溫性的,所以適用於暑穢溼濁比較重的情況,如果是暑熱比較重則可以加入薄荷一錢、黃芩三錢、鮮蘆根一錢;如果舌苔黃,口渴心煩,可以加入滑石、甘草;如果舌苔白而且偏膩,口不渴,則可以加蒼朮、神曲。#我是帶貨王#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徐長青,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