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書推薦:《1839年至今的150臺經典照相機》!

2020-12-26 新華網客戶端

繼續推薦相機類圖書,今天介紹的這本書是《1839年至今的150臺經典照相機》,英文原名是「150 Classic Cameras: From 1839 to the Present」。該書列舉的第148臺相機,就是中國製造的紅旗20,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相機。

該書在1994年12月份出版,共232頁,尺寸大小為32X23釐米,硬質封面精裝,外有書衣。該書的作者為Paul-Henry Van Hasbroeck,我印象中此人還寫過一本關於Leica相機歷史的書。因為該書的出版時間為1994年末,因此書中所選出的150臺相機肯定都是1995年之前的了。

下面兩張圖是書中所列舉的150臺相機中的149臺的清單,最後一臺是Leica M6,但在清單中卻沒有列明,讓人有些費解。雖說是150臺經典相機,但是這150臺相機中,實際上還包括了數款鏡頭。當然中150臺經典相機,只是代表了作者自己的觀點而已。

其他的還是看圖識機吧。

該書大部分是黑白印刷的,但也有些圖片是彩色的。書中對早期的攝影史發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例如這16張肖像都是早期的1/4英寸、用達蓋爾方式拍攝。

這些是早期的木製平板式相機,我個人很喜歡那些銅質鏡頭,雖然我手中還一個都沒有。

1900年,比利時製造的一款立體相機,使用的Zeiss鏡頭。

1937年德國製造的Mikut相機。

1901年法國製造的一款用於拍攝全景(Panorama)照片的相機,照片的尺寸為7X38釐米。

說到經典相機,肯定是少不了Rollei的。右側那款Night Exakta使用的是127膠捲。

柯達超級620,造型我喜歡!

使用重力控制快門速度的英國Purma Special相機,我曾經專門介紹過這個公司此系列相機的最後一款Purma Plus。

日本製造的Steky微型相機,以後我也會介紹的。

美樂時Minox B。

Rollei Wide,這是唯一的一款採用了廣角鏡頭的雙反相機,其鏡頭為55/4,雙反相機的標頭通常焦距為75毫米。

德國1923年製造的Sico相機。

大片倉的Esco相機,其拍攝的底片畫幅為18X24毫米,也就是正常135膠捲的半幅。這款相機可以說是後來包括Leica、Nikon在內的多家相機廠商250張片倉相機的原型機。

號稱「萬噸水壓機」的Contaflex雙反相機。

1937年Zeiss為Contax相機生產的Sonnar 180/2.8鏡頭。

Zeiss為Contax生產的立體鏡頭。

1949-51年間生產的Nikon M型旁軸相機。

有「獨眼龍」之稱的Contarex相機。

日本Pentax SIA單眼相機。

日本Olympus Pen T半幅相機入選是很正常的。

但是作為前蘇聯製造的這款Chaika半幅相機入選,我個人覺得有點...

中國製造的紅旗20相機,150臺中的唯一一臺中國相機。

150臺相機的最後一臺,Leica M6。

作者:張一

相關焦點

  • 「一個不透明的盒子」,這就是照相機,從膠片到數位相機大事記
    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國的《墨經》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還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 ...攝影愛好者推薦一款相機:江西鳳凰光學製造的鳳凰205旁軸照相機!
    今天介紹的這款鳳凰205旁軸相機,是由位於江西上饒附近的江西光學儀器總廠出品的。不過該機實際上是在1983年6月由海鷗205改名而來的,按照莊克明老師《中國照相機》書中的介紹。該機當時的售價為215元。
  • 攝影名詞解釋:照相機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臺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鐘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臺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可搖攝150?的轉機。
  • 中國上海海鷗相機廠製造的海鷗KJ-1旁軸照相機!
    今天向各位介紹一款中國生產的旁軸相機,上海海鷗相機廠在1985年生產的海鷗Seagull KJ-1旁軸照相機。說起上海海鷗照相機,我估計只要玩過國產膠片相機的人,一定會知道!我的第一臺相機,就是家裡親戚從非洲帶回來的出口版海鷗203摺疊皮腔照相機。根據莊克明老師在其《中國照相機》一書中的介紹,這款海鷗KJ-1旁軸相機是上海照相機總廠1985年研製生產。在1987年7月全國照相機質量測評中獲同類產品一等獎,當時售價161 元。
  • 海鷗照相機的記憶
    有網友在後臺留言,說起想要了解海鷗照相機廠的歷史。對於80前的攝影愛好者們來說,海鷗照相機當年在上海灘可是必備的時髦貨。在你的記憶中,有過通宵排隊買相機的場景嗎?作為中國最早的自主相機品牌,海鷗為無數家庭留下了珍貴的記憶,至今仍是許多50後、60後乃至80後心中風靡了整一個時代的經典。據載,中國照相機工業真正意義上的起步是在1956年。
  • 解放融媒世界經典相機展震撼來襲
    想好你的驚嘆詞,40款經典相機現場來見證。致敬經典相機,開年即是一場跨越世紀的視覺相遇。相機自1839年面世以來,在人類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記錄歷史之外,其自身也成為了歷史的見證。為進一步繁榮解放區文化產業,豐富市民生活,1月2日—2月29日,由解放區融媒體中心主辦,焦作市收藏家協會承辦的世界經典相機展震撼來襲。 焦作市融媒體文化科技產業園2樓展廳,免費參觀。
  • 設計製造了中國第一臺照相機和第一架電影攝影機,「國產相機之父」鄭崇蘭是他
    這是中國第一臺批量生產的照相機,由上海「維納氏電影器材廠」在1947年製造。而它的設計者,就是鄞州區東錢湖鎮殷家灣村的鄭崇蘭先生,他也因此被譽為「國產相機之父」。鄭崇蘭,出生於1893年5月,鄞州區東錢湖鎮(原莫枝鎮)殷家灣村人,我國早期電影攝影師,中國第一臺照相機和第一架電影攝影機的設計製造者。鄭崇蘭少年離開殷家灣老家,到上海拜師學藝。
  • 數碼愛好者應該了解的知識:近代數位照相機的發展歷史!
    你可知道現在我們外出旅遊手裡都拿著的照相機其實是多少年科技發展積累的結果嗎?數位相機的誕生和發展又經歷了哪些變化?你了解嗎?我的之前的手機會有3G、4G、5G、可是相機的出路又將往何處去呢?恐怕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弄明白這個問題吧,那麼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揭開多年的疑惑和問題。
  • 【攝影器材】銘記即存在:相機的歷史
    1.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臺實用的銀版照相機。
  • 相機:膠片相機、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和選擇
    就這樣一直到1839年也是一位歐洲人,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小孔成像技術不再局限於只能在暗箱中觀看景物或手動繪畫。然後在1888年由美國的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膠捲」。同年,柯達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安裝膠捲的可攜式照相機,從此全球的攝影愛好者們再也不用背著一個大大的木箱去拍照,世界進入了膠片機時代。
  • 年輕人的第一臺小孔相機——Pinhole Camera
    ▲21_21官網截圖▲再次拆包一共有兩張說明書,照相機本體都是紙質的,用黑色貼紙固定,過片器是塑料的,另外配送了一個1/4螺口底座,畢竟不配合三腳架使用,這個相機基本是不能用的。試 拍拼裝完相機已經是深夜了,倒頭就睡。在東京的最後一天,我拿著這臺相機在街頭開始各種「藝術創作」,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我有什麼藝術細菌,主要是我心裡沒底。根本不知道用這玩意兒能拍出什麼照片。因為進光量很少,哪怕是晴天下也需要1~2秒的曝光時間,所以使用小孔相機一定需要有三腳架的支持。這一整天我都拿著三腳架走在銀座的街道上,感覺自己有點沒有禿頭的荒木經惟的意思。
  • 單眼相機變醜,可能是從這臺柯尼卡FS-1開始的
    手動單眼相機時代的單反外觀基本延續了旁軸金屬的風格,由於功能較少外觀也基本統一。但到了80年代後,一批電子化的,黑色塑料殼的,造型很不規則的單眼相機突然出現,有些人覺得這些相機很有80年代的「太空感」,但很多人則覺得這些機器真的很醜,這種醜巴巴的設計一直影響至今。
  • 寫真館|名人與相機
    弗雷德·阿斯泰爾 正在為奧黛麗.赫本拍照1929年德國祿萊推出了6×6cm的中畫幅雙鏡頭反光相機,取景器和成像分別採用了兩個鏡頭,從誕生至今以其奇特的樣式風靡世界幾十年。至今已經有了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在這期間,無數的品牌爭相效仿這種形式的照相機,但很少能夠超越祿萊ROLLEIFLEX(弗萊克斯)這座顛峰。
  • 梁德新‖洗黑白照片【客都推薦】
    年法國畫家達蓋爾發明了第一臺照相機,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安裝膠捲的可攜式照相機。1958年人民公社集體化後合併為一間「珍容照相館」。鬆口有一位叫鍾兆廣的老人,他的照相技術和洗相技術很好,生意紅火。他當時有一架重約30市斤重的進口德國座式照相機,照出的相質量很好,我現在還保存有40年前鍾兆廣先生用這架照相機給我拍的照片。據梅城一位85歲的姓黎攝影師介紹,1983年前,梅城的大小照相館有20多家,經營照相器材的商店有5間。
  • 我的第13臺帶收音機的照相機:Yumeka R-5!臺灣製造!
    關注我的各位同好應該都知道,我一直對收藏各種比較奇特的照相機有著濃厚的興趣,例如帶望遠鏡的照相機、帶收音機的照相機等等。
  • 柯達Kodak Bantam摺疊皮腔照相機!最早使用828型膠捲的相機!
    今天介紹的這款Bantam摺疊皮腔照相機,是美國Kodak公司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推出的一款使用828型膠捲的相機,其外形由當時著名的設計師Walter Dorwin Teague設計。Bantam系列相機是最早使用828膠捲的相機。
  • 從今往後你就是照相機的專家了
    第一句話,照相機是為了更好的畫畫而發明的。一百八十年前,有畫畫的人,發現了小孔成像可以更精確的寫實。從相機的發明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家的寫實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當你拿起相機時應該感恩他們的發明,你也可以理解現在還有很多很多的畫家,其實就是花照片呢。這是傳統。
  • 雙反世界-100臺雙反老相機100個拍攝故事(上)
    (相機介紹和說明基本來自網絡,不確保其正確性僅供參考)首先發上幾臺比較著名雙反相機1.ROLLEICORD Art  雙反相機過片把手採用自動復位功能(異於祿徠雙反) 、垂直快門按鍵,自拍上弦指示等多項獨特功能,是當時德國相機工藝的頂級技術水平的代表作。特別是III型率先採用了當時最大光圈攝影鏡頭Carl Zeiss Jena Tessr 80f2.8。該頭的成像水準,至今仍具極高層次和情調,最大光圈的成像尤其可圈可點,柔中代銳的層次感,至今任何一枚鏡頭都無法比擬。
  • 膠片復興元年2020(120相機及膠片推薦)
    取景形式和相機並沒有本質聯繫,因此135有單反,120也有單反,135有旁軸,120也有旁軸。120還有雙反,但是135沒有三相機推薦120mm膠片相機1.120機器強推66畫幅!但中畫幅相機有個通病,就是鏡頭太少,可供不同風格拍攝的選擇餘地較少3.瑪米亞(Mamiya)Mamiya7/7II瑪米亞7/7II系列照相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6×7cm畫幅可交換鏡頭旁軸取景式照相機,瑪米亞7型於1995年上市,以其具備6×7cm的片幅,又具有小型照相機的便利操作,再加上表現優異的配套鏡頭群,很快贏得了人們的高度讚譽。
  • 看過這些古董相機,才算玩攝影,漲知識!
    1553年義大利人波爾塔(Giovanni Battista Della Porta)根據此原理製作暗箱,並出版了《自然的魔術》一書,介紹了暗箱的製作、使用方法。被公認為是暗箱的發明人。1568年,義大利人丹尼爾.巴爾巴洛(Daniel Barbaro)進一步改進了暗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