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復興元年2020(120相機及膠片推薦)

2020-12-26 華華的菲林

2019年明顯感覺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開始玩起了膠片,莫不是膠片要火

那麼讓我來介紹一些膠片以及膠捲的知識,給新手朋友來一個簡單科普

膠片相機在體積重量、拍攝效率、對手持拍攝的支持性、對AF等電子性能的支持性方面,不僅完全沒法與數碼系統比,甚至遠遠落後這也是膠片相機小眾化原因

哈蘇本人拿相機看著你

135膠片寬是2.4釐米,120膠片寬是6釐米。所以120的膠片會比135清晰大概6倍左右~~~因為大部分135膠捲本身不會太清晰(對於數碼機來說),所以120會顯得更加好,更加適合衝曬比較大型的照片

120膠片畫幅較多有是66,67也有69與645的。135是36mmx24mm。135是36mmx24mm

中畫幅膠片單論畫質,能不能比a7r3強,我也是存疑的

雖然中畫幅膠片配好鏡頭能做到60lp/mm的底片解析度,相當於是每1mm上有120個點。

按56x82(2:3,和35mm畫幅比例一致)換算,大概6700x9840的解析度,約六千六百萬像素。

一那為什麼要玩中畫幅膠片呢?

1.價格,比數碼中畫幅便宜多的價格最便宜的中畫幅富士gxf50r 5000多萬像素,但成像比a7r4好

就是下面這玩意

2.120或者更大尺寸膠片的優勢就是成片的輸出尺寸可以做得比較大!

.像素上略微有點優勢。當你要說比a7r4成像好我表示懷疑。

二相機的分類

單反:全名叫單鏡頭反射取景,就是有一個反光板,鏡頭對著什麼,你看到的範圍就是什麼,是根據鏡頭變化的一種取景方式。如果機身上有五稜鏡,那麼看到的就是完全一樣的,如果機身上沒有五稜鏡只有反光板,那麼看到的就是左右顛倒的圖像。

雙反:全名叫雙鏡頭反射取景,有2個鏡頭,一個鏡頭取景,一個鏡頭拍照。雙反一般性沒有五稜鏡(有的也會配),看到的主要是左右顛倒的圖像。

旁軸:也就是在機身上開一個窗口,角度是固定的去取景。如果是可以換鏡頭的旁軸相機,取景器裡會框來表示不同鏡頭的取景範圍。如果角度太大超出了,就需要外接取景器。有些相機只能外接取景器,就不單獨羅列了。

實相取景(VIEW):這個主要是大畫幅的取景方式,直接看鏡頭投射出來的像,一個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實像。

取景形式和相機並沒有本質聯繫,因此135有單反,120也有單反,135有旁軸,120也有旁軸。

120還有雙反,但是135沒有

三相機推薦

120mm膠片相機

1.120機器強推66畫幅!祿來Rollei

「我喜歡它」

「你那是喜歡它嗎?」

「你那是讒它的身子」

「你下賤」

2.賓得645和賓得67膠片相機,價廉物美非常不錯。但中畫幅相機有個通病,就是鏡頭太少,可供不同風格拍攝的選擇餘地較少

3.瑪米亞(Mamiya)Mamiya7/7II瑪米亞7/7II系列照相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6×7cm畫幅可交換鏡頭旁軸取景式照相機,瑪米亞7型於1995年上市,以其具備6×7cm的片幅,又具有小型照相機的便利操作,再加上表現優異的配套鏡頭群,很快贏得了人們的高度讚譽。瑪米亞公司在獲得成功的基礎上,於1999年推出了瑪米亞7的改進型照相機瑪米亞7II,在原有機型的基礎上增加了多次曝光功能,進一步擴大配套鏡頭系列,並研製開發一系列的攝影附件,照相機功能和操作都更為完善,成為在整個120型旁軸取景照相機中迄今為止配套鏡頭最為豐富,功能最為齊全的攝影機種,從而在競爭激烈的中等畫幅照相機領域確定了穩固的地位。

瑪米亞公司為7/7II照相機生產了6支配套鏡頭和一支附加鏡頭。包括N 43/4.5L、N 50/4.5 L、N 65/4 L、N 80/4 L、N 150/4.5 L、N210/8 L,以及配合N 80/4 L鏡頭用近距攝影附加鏡,可交換鏡頭數量在中等畫幅旁軸連動測距取景器照相機中是最多的。鏡頭製作精良,小型輕量,全部採用電磁控制鏡間葉片快門,快門速度從4秒到1/500秒,有長時間曝光的B門,快門速度全程閃光同步。

3.5強推強推MAKINA 67這是什麼神仙顏值

4.不差錢上哈蘇,503CW是哈蘇於1996年推出的一部高級中畫幅照相機。

它採用機械控制鏡間快門B、1至1/1500秒,全程閃燈同步,可裝配片幅屏框,兼容所有CF/CFi/CFE/及CB鏡頭系列、後背、取景器和大部分現時及早期生產的配件。503CW重新設計了取景反光鏡,在每次給機器上弦時,反光鏡在回落的過程中會向下滑動大約3毫米的距離,這樣除500mm鏡頭以外,配用所有哈蘇鏡頭、接圈和皮腔時,取景器均不會產生遮擋現象。

四膠片分類

120膠捲一般是一個長條形狀的捲軸的樣子,外面包著紙,沒有135那樣的金屬的盒子。120膠捲一般就是裝在圖裡那種塑料包裝紙裡面

關於120膠片種類(根據自己的120膠片相機選擇)

66最常見,一般一卷12張。

645最經濟,一卷可以拍15張或16張(不同機器不同),645底面積依然達到了135的2.7倍,同樣膠捲下還是細膩很多的。

67一卷是10張,68是9張,69是8張,注意,69和135的長寬比是一樣的都是3:2。

612一卷能拍6張,617一卷是4張,而624是3張。

五膠片推薦

彩負

富士 PRO160NS 80¥

攝影師:周祥祥,相機:哈蘇501cm,膠捲:富士pro160ns彩負120

富士 PRO400H 105¥

攝影師:何腦斯,相機:哈蘇501C/M、makina67

柯達 EKTAR100 120 55¥ 135mm-65¥

攝影師:何腦斯,相機:Norita66

柯達 PORTRA 160(炮塔)都認識吧與35mm同價-65¥

來自:微博@stevechenko器材:哈蘇503cxplannar852.8

攝影師:何腦斯

來自劉志明

柯達 PORTRA 400-120和35mm-60¥左右

來自: 何腦斯

柯達PORTRA800120和35mm85-90¥

黑白膠捲推薦

柯達Kodak TMAX 400 -45¥35mm50¥

柯達Kodak TX TRIX400-50¥-55¥

柯達Kodak TMAX 100 -43-51¥

富士FUJI ACROS100 -55-60¥

FOMAPAN 福馬 400 26-40¥

FOMAPAN 福馬 200 25-30¥

祿來 Rollei RPX 100 35¥

福馬100周年限量版 RETRO200 35-40¥

ilford XP2 400 40-45¥

INFRARED 400 120黑白紅外線膠捲 42-47¥

KOSMO FOTO 120 58¥

LOMOGRAPHY100 55¥

正片

FUJI RVP 100VELVIA120 68-75¥

富士 RVP 50 52-80¥

柯達E100 EKTACHROME 120 88¥

上卷

膠捲保存

0--負10°保存,先用封口袋密封,再放到冰箱裡,冷藏就好。要用的時候提前一個晚上拿出來,注意不要立刻把封口袋拿掉,等膠片恢復到室溫就可以取出來直接用了。拍完之後如果不能及時送去衝洗也最好用封口袋密封后放在冰箱裡儲藏。

相關焦點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這篇文章我主要推薦135和120兩種膠片和膠片相機,需要說明的是對於膠片相機,相機機身其實並不會影響照片的質量,相機機身其實只是一個暗盒而已,不同的相機機身只是在操作的舒適度和機身顏值方面存在差異,而真正影響到照片質量的是膠片和鏡頭。一.135相機推薦1.佳能AE-1和AE-1P
  • 膠片相機推薦,第一款膠片相機該怎麼選?
    現在復古風可謂越來越流行了,也越來越人偏愛起了膠捲相機。.我真的超喜歡膠片相機拍出來的相片了,那種帶著年代感的復古感簡直太好看了!簡單又好操作,特別容易上手,就算不會攝影也不用擔心,顏值高性價比也高,特別適合入門新手,慢慢培養對膠片的熱愛!
  • 超全膠片入坑指南!從相機到膠捲都給你安排上了
    最近有好多本喵的小夥伴在後臺提到膠片機的推薦,今天就來給大家扒一扒有哪些好用的膠片機啦。想要買膠片的朋友就可以參考一下這份由@族酸 帶來的超全的膠片機推薦教程,巧妙避坑!這類朋友我推薦你們用膠片傻瓜機,基本只需要裝入膠捲,打開開關,對著你想拍的事物按快門就好啦。操作非常簡單! 佳能autoboy系列 這個系列的相機成像都非常ok。有多種型號,任君選擇,定焦變焦各取所需。
  • 入門級膠片相機,我們推薦這幾款,最低500入手
    為了讓大家更愉快的入坑,今天也來推薦一些入門級135/120膠片相機,順便推薦一些入門級膠捲。講真,很多00後都沒見過膠片機。這個老傢伙,紅了半個世紀,有第一文藝膠片單反的稱號,現在仍然是眾多膠片攝影愛好者的主力機。
  • 120,135膠片分享會
    一年前開始接觸120底片之後,我才發現大底幅的威力,極致的畫質和細節是135膠片無法比得上的。當然135膠片也有相機輕便,鏡頭光圈大的優點。玩了很久的數碼,忽然接觸膠片,也令我開始慢慢放下腳步來體驗慢生活的樂趣。因此今天的第一次分享就和大家抒發一下我對幾款120、135格式底片的一些感想。
  • 膠片相機記錄下的2020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本組圖片以個人視角用傳統膠片相機,使用135和120兩種類型膠片,記錄了北京市內人們的日常生活;圖為2020年1月6日,北京普降大雪。新華網 李清攝2020年1月,北京市地鐵1號線內,工作人員聚集在一起討論工作。新華網 李清攝2020年2月6日,北京再次普降大雪,圖為朝陽區一空地上的兩隻狗。
  • 我的膠片相機
    第一次對膠片色彩質感的感嘆 延續至今我用它拍下了高中的很多畫面我依舊在和這臺金屬相機日夜相處它真的說不上好用 測光跑偏 對焦屏布滿了灰塵 快門帘褶皺人一世物一世這並不影響 我用它 來記錄我眼裡的世界直到「120」這個詞橫空出現在我的世界一年後的冬天 在香港一位慈眉善目的收藏家那裡我擁有了人生的第一臺中畫幅膠片相機
  • 膠片有毒 | 膠片拍攝的日本各地
    開始玩膠片攝影也有兩年,從分不清負片,反轉片區別的新手,到衝洗,數碼化都可以DIY,能根據拍攝主題環境挑選合適的膠捲,玩就好了。
  • 膠片不死,Ilford推出售價僅230元的膠片相機
    喜歡攝影的朋友不少肯定都對膠片機時代有著深刻印象,一筒筒的膠捲中都記載著自己的回憶,不過,隨著數位相機和手機的橫空出世,屬於膠片相機的時代也是一去不復返了,但是膠片所獨有的質感,讓不少攝影愛好者至今仍然十分喜愛,以至於不願放棄膠片相機。
  • 相機:膠片相機、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和選擇
    儲存方式:兩者的儲存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從字面上就很容易區分出來,膠片相機是將物體的影像儲存在膠片中,而數位相機則是直接將光信息轉化成數字信息直接儲存在相機內存卡裡面的。暗房售價:在價格上面膠片相機是遠遠小於數位相機的,但是在你有意願購入一臺膠片相機之前,你還得考慮到膠片成本和照片衝洗成本。
  • 十款適合送給戀人的膠片相機,別捨不得送喲
  • 膠片入坑看這裡~關於「膠片攝影」都幫你整理好啦!
    近幾年膠片復興,讓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開始嘗試拍攝膠片。
  • 給試圖嘗試膠片相機的你 (自動相機篇)
    但是由於膠片機跟數位相機一樣,網上總是有種各種不靠譜玄學,及很多出於個人感情而倍加推崇的並不適合新手用的手動相機,看到這裡你也明白,我這篇文是寫給新手用戶的,冀意此文能夠傳道而解惑。首先這篇文章是寫給膠片新人看的,主旨如下一:推薦的相機學習成本低,相機到手就能使用。
  • 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對決 富士ACROS 100II膠捲 和Xpro3相機
    澳大利亞攝影師戴爾·羅傑斯最近做了一個關於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對比測試,以下是他的敘述。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FM2|Tobacco
    我是70後,最早見的相機全是膠片相機,但真正屬於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卻是
  • 新手攝影入門如何挑膠片相機?
    ,僅以一個用了7年多膠片相機的攝影師身份去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怎麼挑 135 手動膠片相機的理解,僅作參考,亦歡迎交流。本文針對的是手動 135 膠片單反,所以自動化 135 相機、膠捲卡片機、120、旁軸、還有 LOMO 等不列入分享之列哦~下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由本人整理針對 135 手動膠片單眼相機的挑選,通俗地掃個盲,135 相機就是比較接近現在的大單眼相機的拍攝操作的,用的是 135mm 膠捲底片,外形也比較接近現代的單眼相機
  • 2020年最受歡迎二手數位相機、 膠片相機以及鏡頭...
    2020年最受歡迎二手數位相機、 膠片相機以及鏡頭排行榜】近日,KEH Camera(不知道KEH的可以拉倒最後看下。)公布了自家在2020年最後歡迎的二手數位相機、 膠片相機以及二手鏡頭的最受歡迎榜單,一起來看下:
  • 2020年有哪些值得購買的微單相機推薦?
    讓我們拭目以待~作為一個攝影師,平時關注相機等周邊的最新新聞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時不時的也上京東刷刷機器的價格,對一些機器的參數也是瞭然於心,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推薦,今年雙十一有哪些微單相機是比較值得購買的。
  •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攝影新手應該從哪裡開始?!
    F、中畫幅相機上述的5種相機,原意都是推薦135相機,即普通膠捲相機,金屬暗盒那種。而中畫幅相機,則是使用尺寸更大的捲軸型的120膠捲。這類相機的特點是,體積相對大一些,功能上專業性更強,成像清晰度更高,畫面更有質感,當然需要的預算也要稍高一些。這裡面也有一些機型是適合新手入門的,更多是適合專業性更強一些的用戶。這裡面也包括120版的上述各類結構相機,在今後的專欄裡會詳細介紹。代表機型:Hasselblad 503CW、500C/M、Rolleiflex 2.8F、3.5E等。
  • 那膠片相機要認真選了
    膠片相機不僅相機的造型文藝,而且還省去了大部分後期的煩惱,直接拍出來就已經是膠片的風格。但並不是全部膠片相機都是那麼好用,大部分都採用手動對焦,而且畫質效果也差距甚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文藝範是怎麼選膠捲相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