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文版權屬於 LETSFILM 專欄作者 Issa伊莎
本人並不是相機收藏愛好者或者評測專家,僅以一個用了7年多膠片相機的攝影師身份去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怎麼挑 135 手動膠片相機的理解,僅作參考,亦歡迎交流。
本文針對的是手動 135 膠片單反,所以自動化 135 相機、膠捲卡片機、120、旁軸、還有 LOMO 等不列入分享之列哦~
下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由本人整理
針對 135 手動膠片單眼相機的挑選,通俗地掃個盲,135 相機就是比較接近現在的大單眼相機的拍攝操作的,用的是 135mm 膠捲底片,外形也比較接近現代的單眼相機。
那麼,如何去挑一臺適合自己的膠片相機?攝影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只要熟知各項功能,然後結合自身的攝影水平,再來看市面上的相機各有什麼優劣,便能選出自己喜歡的一款。切忌看到別人拍出來的照片覺得好看然後去買那臺相機,因為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和水平都有區別,挑到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下面我先跟大家說說選機器的五大方面:
本節小目錄:
一、看測光組合模式
二、看對焦屏(判斷對焦方式)
三、拍攝功能
四、快門帘與機身質量
五、鏡頭
▋▎一、看測光組合模式
拍出一張照片來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曝光準確,才能拍出畫面來。此處並不是說像現在的數位相機一樣要選擇有多少個點測光還是矩陣測光還是中央測光,而是這臺膠片機的快門、光圈、iso 這三大測光組合是如何進行的(手動膠片相機基本上都是中央測光)。在選膠片相機時,看取景框內部布局來辨別它是哪種測光模式,以下舉例:
(1)快門自選優先
取景框內部功能盤上顯示光圈最大至最小,拍攝的時候選擇你想用的快門速度,取景框內部便會顯示當下的畫面應該選擇哪檔光圈來搭配出正確曝光。這種測光模式比較適合以快門為主導的抓拍各種動態畫面。(如佳能 ae-1)
圖為佳能ae-1內部
(2)光圈自選優先
取景框內部功能盤上顯示快門速度最慢到最快,拍攝的時候選擇你想用的光圈,取景框內部指針會指示選擇哪檔快門速度來搭配。這種測光模式比較適合拍攝以光圈為主導的靜態人物和風景畫面。(如美能達 x700、奧林巴斯 om 系列等)
圖為奧林巴斯om-2n內部
(3)全自選(全手動)測光
取景框內部沒有快門或光圈的指示,而是只有過度曝光、正確曝光、曝光欠缺的 「+ O - 」指示,可以自行選擇先決定快門還是決定光圈,再去調整另外一項,來得出正確的曝光。這種測光模式可以根據攝影師的需求來變化以應對各種場合,當然這需要更熟練的攝影技巧去操作,所以新手在選的時候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耐心去研究。(如尼康 fm 和 fe 系列、賓得 k1000 等)
圖為賓得k1000內部
「選機貼士」
對於很多剛接觸單反的小白來說,要練習手動調整數據組合數據是一件很暈的事情,這個時候你可以著重看看選擇帶有半自動或自動曝光模式的相機,這樣就可以先慢慢感受好測光變化後再轉用全自動測光的機子。在熟練了之後,無論是哪種測光組合模式,都一樣可以根據自身操控來決定畫面的亮暗,機身測光的準確度才是考慮的最重要因素。
▋▎二、看對焦屏(判斷對焦方式)
對焦是否準確是跟測光同樣重要的條件,古老的膠片相機通常都需要手動對焦,所以這時要看清楚這臺機子配備的對焦屏是那種款。但對焦屏其實也可以找專業人士更換,所以同一機型也有可能是不一樣的對焦屏。
(1)水平裂像對焦
取景框中心點把畫面分割開上下兩段,如果畫面重合則表示對焦準確。(如奧林巴斯 om20、尼康 fm 和 fe 系列)
(2)微稜環對焦
同樣是看取景框對焦屏的中間一圈,在沒對準焦時圖像像破碎一樣的,對到焦後畫面是清晰的。(如美能達 x700、賓得 k1000)
(3)其他
對焦屏幕也可以找人定製,比如磨砂對焦,45 度裂像、雙裂像對焦,以及裂像、微稜、磨砂三合一等。
「選機貼士」
對焦是用膠片相機拍照的入門,無論是哪種對焦方式,如果是全手動的話,都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練習才會掌握竅門,實現抓拍也能快速對焦,比如美能達x700是裂像和微稜環對焦二合一的,這對新手來說又多了一個參考。如果沒有耐心去練習的話,建議選擇更加數碼化的帶有自動對焦功能的膠片相機。(如佳能 eos-1、佳能 eos-3、尼康 f5、尼康 f100等)
▋▎三、拍攝功能
(1)最快和最慢快門速度
該機器的最快快門速度和最慢快門速度也應該列入考慮範圍,很多機器最快也只有 1/1000 秒快門,那麼在大太陽烈日下選擇光圈 1.2 和高 iso 的時候可能無法滿足拍攝(會過曝);另外看看需不需要 B 門,帶有 B 門並搭配快門線使用,則可以自由控制長時間快門速度。
圖為尼康fm2
(2)最高和最低iso
這個一般相機都能滿足拍攝,重點是看看最低 iso 有沒有 100 以下的,因為有些 135 正片膠捲的 iso 是 50 度的。
圖為尼康fe2
(3)雙重曝光/多重曝光
有的機器可以實現雙重或多重曝光,如果喜歡創作此類照片的可以重點看看有沒有這個功能。
樣張來自本人@Issa伊莎
(4)自拍定時
這個功能大多數機器都有,一般在鏡頭圈旁邊有一個可以掰動的定時手柄可以定時 10 秒左右,買的時候只要測試是否正常即可,一般還要配一條快門線來使用,以確保更穩定。
圖為海鷗相機
(5)帶有±曝光(曝光補償)
轉盤上的±曝光,就是在你選擇了最大或最小的光圈\快門數值仍無法滿足拍攝需求時可以選擇加曝或減曝 1-2 檔(一般每一小格為 1/3 檔),這個轉盤調整也非常便利。(如美能達 x700、奧林巴斯 om-2n 等)
圖為奧林巴斯 OM-2n 機頂
(6)帶有A檔/P檔/AUTO(半自動及自動曝光功能)
可以直接選擇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或全自動拍攝模式,這樣就省去了測光和選擇組合數據的過程,新手在初期就可以專注在對焦練習上,並且可以實現快速抓拍。但注意不要過分依賴相機的自動性,自己掌握最核心的技巧才是最重要長久的。
圖為美能達 X700 機頂
▋▎四、快門帘與機身質量
(1)快門帘
一般的機器有分布簾、鋼簾、蜂巢簾這三種,依次是布簾最便宜蜂巢簾最貴(一般蜂巢簾的機子會比鋼簾價格貴 100-200 元),蜂巢簾的鎖光效果最好,但是本人覺得蜂巢簾比較輕薄脆弱,而且壞了之後要換的價格偏貴,所以建議大家選擇鋼簾的性價比高。
布簾
鋼簾
蜂巢簾
(2)機身材質
有的相機機身是塑膠的,有的全金屬的,除了質量好壞,這也與機身重量有關,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能承受的重量來做選擇。另外現在的二手膠片機市場混亂,避免不了翻新機泛濫,所以在選機時注意檢查表面有沒有重新塗漆的痕跡,如果是網上購機,那就只能買回來才能驗貨了。
這種刮痕和掉漆都屬於正常使用痕跡,如果在刮痕上有新漆那就是經過翻新
▋▎五、鏡頭
(1)最大和最小光圈、焦距等?
因為鏡頭的挑選比較複雜,可以另外再寫一篇長文章了,所以此處只作簡單介紹:通常光圈越大拍攝前後虛幻距離越大畫面越透亮(價格也越走高),50mm 左右的是最接近人的正常狀態拍出來不變形的鏡頭,35mm 以下的就會有明顯的廣角畸變,85mm 以上的就屬於長焦畫面取景會變窄,再以上的就比較適合拍特寫和俗稱「打鳥」的遠攝了。新手入門的話推薦 50mm f/1.8 這支俗塵「小痰盂」的鏡頭,便宜又好用。
(2)鏡頭卡口是否與現代相機通用?
首先要看清楚不同牌子膠片機的老鏡頭是否能互用。另外現代很多人都數碼膠片一起玩,出門要多帶幾個鏡頭那是十分痛苦因為很重。有些機型可以直接互用鏡頭(如尼康 fm、fe 系列,佳能 eos-1、eos-3 等)。當然主流品牌現在基本上都可以通過購買一個轉接環來實現鏡頭互用。
選機器萬變不離其宗,主要就是以上 5 大方面。至於具體哪一項對應哪個機型,就要看大家在淘相機的時候遇到什麼機,然後再去一一對應了,或者跟賣家說出你的需求,讓賣家推薦店內現貨也不失為一個方法。目前還屬主流的膠片機牌子有佳能、尼康、奧林巴斯、美能達、賓得、海鷗、康泰時等...
除了上文提到的關鍵點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還有挑選一臺相機實際上要怎麼去看去選怎麼跟老闆砍價呢,具體在視頻裡面會有實踐解說,看完本文後可返回此處看視頻。
謝謝看完
學會了怎麼去辨別去分析每臺機器之間的區別和優缺點之後,便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和使用需求來選出一臺最適合自己的機器,不過同價位的機器都大同小異,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找一臺合自己眼緣的並且長期使用去摸索它的機器,熟練使用它的功能把它發揮到極致比選擇更多功能的機器更重要哦!
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手比愛心。
最後送上兩張本人拍攝的照片,希望大家生活中都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