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冷知識

2021-03-04 旅拍誌

說起膠片攝影,

在舊時代它是唯一的攝影方式,

在如今它已成為攝影的一種情懷。

越來越多的人玩起膠片,

也有很多人想開始玩膠片。

說到膠片,你可能會問:

什麼是膠片?

我該買什麼樣的膠片機?

我該買什麼樣的膠捲?

我該到哪裡去衝掃?

拍攝時我應該注意什麼?

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場地和光線?

拍攝完可以後期嗎?如何後期?

怎麼樣才能拍出好看的膠片照片……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膠片從入門到精通的一些小知識吧~

膠片攝影比較燒錢:

一卷普通的膠捲20左右,最便宜的衝掃店16左右,還有郵費,每拍一卷的最低成本也在40+了。每次拍照一拍就停不下來最少拍個2-3卷,所以每一次拿起膠片相機拍照的成本費就是上百。膠片會上癮,拍過就停不下來。

還好膠片相機有便宜的可以選擇,一次性投入還不算高,還可以試試毒,到底要不要人坑,等你看完所有的文章再決定吧~



如何理解膠片攝影

膠片相機使用銀鹽(主要是溴化銀AgBr)感光材料附著在塑料片上(即膠捲)作為載體,拍攝後的膠捲要經過衝洗才能得到照片,在拍攝過程中也無法知道拍攝效果的好壞,而且不能對拍攝照片進行刪除。

每種膠片(包括彩色膠片)都包括兩個基本組成部分:一個單層的或多層的感光乳劑層、一個感光乳劑層的支持體——片基。乳劑是由對光敏感的微細顆粒懸浮在明膠介質中而成。膠片上的明膠與某些食品所用明膠類似。在明膠中懸浮著的光敏物質是滷化銀顆粒。

彩色膠片記錄影像的基本過程:

膠片一經曝光,立即產生潛影——一種看不見的影像。必須將膠片進行顯影操作才能使潛影轉化為可見的牢固影像。

當膠片顯影,結構已發生變化的滷化銀晶體便轉化為黑色金屬銀顆粒的聚結體,從而產生影像——負像膠片上那些沒有感光的,也就是沒有發生結構變化的晶體即被一種稱作定彩色膠片。

通過擴印或放大再把影像投射到照相紙上或者是反轉片的反轉衝洗,膠片上層的黃色轉變為它的補色藍色,中間一層轉為綠色,下層則轉為紅色,我們就得到了與自然狀態一樣的彩色照片或者透明的反轉片。

小貼士

膠片所不同於數碼的地方就在於,拍攝時成像看不見,需要衝洗後才能看見,膠片的色彩更加濃鬱,色彩更飽和對比度更高,寬容度更高,成片有顆粒,照片呈現獨有復古感。

選擇合適的膠片相機


關於膠片相機,現在所有的相機生產商都已經停產了,所以想要買膠片相機必須動手去淘,膠片相機也是種類繁多,五花八門,小編給大家介紹幾款性價比高的膠片機。

① 傻瓜便攜膠片機

什麼是傻瓜機?就是只用上卷和按快門就ok,簡單說就是傻瓜都會用的相機。

優點:價格低,體積小,便攜,操作簡單,易上手,自帶閃光。

缺點:可操作性小,攝影學習性低,跑焦之王。

奧林巴斯u系列,價格500左右,變焦

徠卡minilux,3500左右,作為可樂標和它的顏值來說,價格公道,畢竟配的蔡司的鏡頭

康泰時t3,8000左右,即使作為傻瓜機裡面的機皇,8000的價格也有點高了,因為權志龍同款,從3000多炒到8000多,但是顏值和成像無可挑剔,特別是閃光效果

這幾款是比較熱門點的傻瓜機,市面上還有很多物美價廉的傻瓜機,如 Yashica,Canon Prima AF-7等,低於200的價格等也有,看成色只要能正常使用,其實效果都沒啥問題,怎麼選擇看個人實力了。

② 旁軸膠片相機

關於旁軸,比較特別是取景框在鏡頭旁邊,對於入門機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國產機裡也有很多不錯的旁軸相機。

優點:價格低,手動性高學習性強,出片質量優。

缺點:手動測光,手動對焦,拍照花時間,有風險。

虎丘351,海鷗KJ-1,鳳凰205,華夏821國產品牌,價格在200左右

Rollei 35算是一款經典的國外產旁軸相機,價格在1000左右

同類型的還有FED 5B、 Olympus Trip 35、 Smena 8m等,機械相機適合入門新手,可以考慮。

③ 半自動膠片單反

對於這類相機是很多入門膠片者的選擇,價格不高,而且出片非常棒。

優點:顏值高,性價比高,機械單反,手動過卷有操作感。

缺點:測光容易不準,手動對焦及過卷,拍攝花時間。

奧林巴斯OM2,價格在1000左右,出片質量沒得說

美能達X-700,價格在1000左右

同類型的還有 Canon AE-1、 Canon F1、NIKON F3等,這類相機價格都在l000上下,又有機器的操作感,算是性價比較高的了。

④ 全自動膠片單反

長得跟數碼單反特別像,而且可以跟數位相機鏡頭通用,非常實用。

優點:自動對焦,自動上卷,過卷,回卷,可隨時更換不同鏡頭,操作簡易拍照方便。

缺點:可能半路沒電,體積大,不方便攜帶。

Canon EOS3,機身價格在1800左右,可以說非常好用了,自用款

Canon EOS-1V,價格在3000左右,是同類型膠片機裡的機皇

這類膠片單反的用法都相似,對於用慣數碼單反,而且有鏡頭的人來說可能是福音,可以換大光圈,不同焦距的鏡頭,都是全自動,可手動選擇對焦點,簡直太棒,同類型的還有, CanonEOS 300、 Contax N1、Minolta Maxxum 7、 Nikon F100、 Pentax MZ-S等。

⑤ 120雙反相機

這類相機比較特別,它的外觀獨特,成像是6X6畫幅,也就是正方形。

優點:畫質好,顏值高,照片顆粒少,通透,操作性強。

缺點:體積大、重,比135相機更費錢,膠捲及衝洗都更貴。

海鷗4B價格在800左右,價格真心便宜,不過目前國產的雙反成色都有點古老,返修率高

Rolleiflex SL6,價格在12000左右,成像很通透

雙反的價格幾百到上萬都有,這類相機我們在電影裡經常看到,逼格很高。同類型的還有 Hasselblad 500C/M、Mamiya RB67、 Mamiya c330。

小貼士

膠片機是會增值的哦,只要愛惜機器不要怕會買虧,隨時都可以出掉,大膽下手嘗試吧。

 

如何選擇合適的膠捲


關於膠捲每卷的感光度都是固定的,不同的膠捲感光度都不同,上面的數字,iso400代表這卷感光度是400,36代表這套可以拍36張照片,我就舉市面上常見的幾類,大家來看看哪款膠捲的顏色更適合你的拍攝需求吧。

① 富士100業務卷

小清新之王,出片顏色特別清新透亮,適合喜歡清新和日系的朋友,一卷的價格在30左右,也有iso 100的富士業務卷,價格會便宜5元左右。下面放幾張它出的片,sp3000掃描。

② 富士c200

富士的卷都很適合拍小清新。它的價格在16左右,跟富士100的顏色很像,性價比較高,富士100比較細膩,顆粒更少,覺得fuji l00貴的朋友選擇c200也是很不錯的,顏色差不了多少。

③ 柯達200

柯達普通卷,價格在16左右,金柯達,24左右,金柯達的色彩更濃鬱些,出片更細膩些。

④ 愛克發

愛克發,iso400,一卷15左右,是性價比最高的卷了,它的顏色也復古。

⑤ 柯達 Ektar 100

 

價格40左右,出片質感非常棒,顆粒特別少。

⑥ 電影卷 柯達5027

 

一卷25左右,電影卷是比較特別的存在,都是分裝卷,可能它們的外包裝會有不同,但卷內都一樣,這裡提一下電影卷如果用sp3000掃會偏色特別嚴重,效果出不來,用哈蘇掃描才能顯現獨特但色彩。

小貼士

富士顏色便綠,柯達偏黃,愛克發偏紅,電影卷偏藍呢,就跟它們的包裝顏色一樣,非常好記。膠捲對溫度和溼度都很敏感,建議大家存放在冰箱,色感會更保質哦。購買膠捲認準日期哦,過期卷雖然價格低,但沒出片保證。

關於膠片衝掃

 

膠片拍攝完成後需要衝掃才能得到照片,一般我們都是選擇網上店鋪購買掃描套餐,然後把膠片寄過去,店主掃描完成後把照片通過百度雲回發過來。

底片可以選擇寄回,不過都是自己承擔運費的,你可以選擇攢多以後,一起寄回,不過一般店主底片保存3個月,一定要在3個月內通知。

掃卷往往要花5天左右,快遞2-3天(因始發地和目的地而變化),掃描2-3天,如果等不及照片的朋友也可以自己送過去。

① 愛普生 SP3000

 

衝掃費用在16左右,出片色彩濃鬱,飽和度較高,具體參考上一張膠捲樣片。

② 哈蘇 x5

這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掃描儀了,掃描一卷價格在60-150各店不等,因為昂貴的成本決定了它的衝掃價格,是電影卷的標配。

 

小貼士

這兩款是目前市面上最常使用的掃描儀了,兩個比較,哈蘇的成片畫質是sp3000不能比及的,拯救曝光嚴重不足片子的能力也高於它,畢竟價格在那裡,哈蘇整體偏灰,校色空間更大,成片更高級更有質感,寬容度高,但sp3000也有它獨特的顏色,所以怎麼選擇看你所愛。

 

另外,掃描不是決定出片質量的決定因素哦,跟選擇的膠片,拍攝的環境,拍攝的對象,相機的前期把控,也有很大的關係,掃描只能佔到成片因素的兩成左右。

選擇合適的拍攝環境


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哦,不管你用什麼相機,什麼膠片,什麼衝掃,前期的拍攝環境都是最決定成片色彩的因素,室外還是室內,晴天還是雨天陰天,上午還是下午,清晨還是傍晚

 

晴天用多少度的卷都還好,陰雨天光線較暗儘量用iso高的卷比較保險哦。我個人的喜好是,掃街用柯達和富士,室內用愛克發和柯達,室外清新用富士,室外復古用柯達,有陽光用柯達,陰天用富士。

 

膠片很挑光線,在陽光充足的日子拍攝效果更佳(當然我也很喜歡陰天的顏色,很平和也很舒服哦,一定記得試下陰天)。下午5點左右太陽變成橘黃色,明暗對比也沒那麼強,拍出來人的皮膚會有非常好看的顏色哦。

下午5點晴天   

 

下午3點陰天

但是千萬別嘗試在天還沒亮或者天已經黑了但用普通卷拍攝哦,可能會變成這樣。

嚴重曝光不足和無數的噪點

如果想拍室內的可以嘗試月光卷,或者打燈拍。

晚上10點打燈

如果拍室內一定要選光線較好的位置哦。

在晴天,就算是拍室內,人物皮膚也會有很好看的暖色調

小貼士

場景的選擇,用富士膠捲可以嘗試去拍綠色植物背景哦,柯達可以選擇街道建築類,不管怎樣,選擇場景一定不能太雜,要麼有故事感,要麼有設計感,有線條感,要麼簡潔乾淨。

適當的後期調色

 

大部分人都會說,我就是喜歡膠片原有的色彩,當然隨你所愛,不過簡單的後期讓照片更好看是很有必要的,衝掃的過程也是校色過的。

 

後期主要是調整曝光不足,及色彩豐富化,膠片修起來比數碼容易太多,如果前期拍的好,衝掃得好,原片就非常完美了,但是總會有那麼張不太完美的照片,基調在那裡,只需要簡單後期一下讓它更好看。

 

富士的卷,後期拉一下曝光更通透亮麗

柯達愛克發的卷,後期偏紅偏黃更加復古

 

柯達的卷皮膚大黃,壓下去一點更舒服

雲朵顏色太普通,調成更獨特的色調

 

 

這一期膠片攝影入門到此為止

還有第二期哦~

來源 | @文藝復興膠片館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End -

相關焦點

  • 膠片的味道|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知識
    雖然我的攝影之路是從數位相機走起的,而在拿起膠片機的那一刻,我才開始理解ISO、曝光、光圈,開始用心去拍正確的照片。膠片攝影目的不同,使用的膠捲各異。最主要的幾個分類是黑白卷、彩色正片和彩色反轉片(負片)。最常見的膠片尺寸是35mm。許多單眼相機(SLR)和旁軸相機都使用這種膠捲。這樣的底片成卷裝,每卷可成像24或36張。
  • 膠片入門不完全指南
    然而自數位相機問世40餘年以來,膠片機在攝影市場上仍有獨特的一席之地。去各大論壇、知乎、豆瓣上問問各位膠片黨為何入坑,理由儘管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但追根溯源時會發現,大家熱愛的原因往往在於膠片濃烈的色彩、所拍即所得的成就感與等待衝洗成片時的期待。膠片攝影的入門相較於數碼攝影更為簡單:選擇合適的機器→選擇適合的膠捲→舉起相機拍拍拍→等待衝洗成片→儲存欣賞over!
  • 阿樂Madness+大量潮牌型錄都在玩的膠片攝影,我們不花錢就帶你入門
    如果個人品牌想採用膠片拍攝,不妨先從熱衷菲林攝影的品牌中取經。以下精選了部分有特色的型錄,雖然都是膠片拍攝,但每個品牌釋出LOOKBOOK的方式各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最具逼格的拍攝手法!
  • 帶你感受膠片攝影的魅力
    什麼是膠片?膠片就是一種附有銀鹽這種感光材料的塑料片。膠片作為膠片相機的一種載體,拍攝後的膠片要經過衝洗才能得到照片,在拍攝過程中也無法知道拍攝效果的好壞,而且不能對拍攝照片進行刪除。這就是膠片相機不同於數位相機的地方。
  • 新手如何入門膠片攝影(附膠片相機推薦)
    下面是我主要用的一些膠片機,一臺傻瓜機,一臺旁軸七劍,一臺半格相機一傻瓜機--我的膠片攝影入門相機柯達的一次性傻瓜相機800度帶閃光燈2.如果不確定曝光是否準確的,每次拍照之前都應按下閃光燈,帶閃光燈成像。以下是我拍攝的一些樣片,均由一次性柯達相機拍攝,僅供參考。
  • 廣州:膠片相機控入門指南 取暖體驗
    提到膠片攝影,大家對於它的印象多半是懷舊、文藝以及情懷這些聽起來的帶著固有標籤的形容方式。相對於現在的數碼攝影,膠片相機顯得似乎是更具有專業性和獨特性。看著一張張用膠片相機拍出來的有質感的照片,不少人也開始對此蠢蠢欲動。
  • 回溯舊時光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下)
    下面就來繼續介紹膠片入門,首先是膠捲的選擇。低速膠片有時也可以利用慢速快門來表現動感效果。但現在的膠片的顆粒性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ISO100~400之間的膠片均有很好的圖像品質,幾乎可以適用於各種場合和拍攝條件(光線昏暗的夜間就不一定了)。
  • 膠片入坑看這裡~關於「膠片攝影」都幫你整理好啦!
    雖與數位相機相比,購買膠捲、衝洗、掃描等這一系列的過程會讓大家覺得拍攝膠片很麻煩,並且無法即拍即看,但這或許也是膠片攝影魅力的地方。「經歷半年多才拍完的一卷膠片,當衝掃出來的時候,像是打開了一個回憶的盒子。」
  • 新手攝影入門如何挑膠片相機?
    攝影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只要熟知各項功能,然後結合自身的攝影水平,再來看市面上的相機各有什麼優劣,便能選出自己喜歡的一款。切忌看到別人拍出來的照片覺得好看然後去買那臺相機,因為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和水平都有區別,挑到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 回溯舊時光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上)
    相信不少朋友在選擇膠片相機時,都會迷茫很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膠片機的購買選擇吧!要入門膠片的話,首先要選擇一臺合適的相機(當然前提是有了一定的攝影基礎),跟數位相機不同,不同的膠片機用途、功能、操作可就大不一樣了。
  • 膠片相機之入門
    了解了膠片,想入膠片的坑,第一臺膠片機買什麼?小編帶你來了解曝光根據膠捲直接調好,拍攝過程中當曝光不足的時候按不了快門,因此非常適合懶人和新手。 缺 點  曝光不足的時候按不了快門同時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夜拍必須要配置閃光等,但是原廠閃光燈比較不容易配到,其他閃光又會比較大,讓機子頭重腳輕不大好拿。
  •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攝影新手應該從哪裡開始?!
    A:您對膠片攝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但從未接觸過不知從何開始;B:您已經拍攝了一些膠片照片,但並沒有找到預想中的樂趣,甚至開始想要放棄;C:您拍過很多年的膠片照片,但是想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是怎麼拍攝膠片照片的;D:您特別喜歡看何腦斯的節目。
  • 幫你省錢!傻瓜膠片相機入門攻略
    ,讓你在即將開始的膠片之旅少走彎路,抬槓黨請繞行。2,你周圍的親戚朋友喜歡膠片攝影,你耳濡目染。3,近幾年膠片攝影回溫,你看見了你喜歡的明星用著一臺漂亮的膠片機,你也想直接來個同款爆款。本篇文章我不會為你推薦任何一款相機,但是我告訴你幾個要素,供你參考:1,貴的相機當然好,但不一定適合你。
  • 為何現代人開始喜歡膠片攝影了?膠片到底有什麼魅力?
    使用膠片拍攝的《敦刻爾克》甚至國師張藝謀也拍攝了講述膠片時代電影人的《一秒鐘》,來致敬美麗的膠片那麼膠片攝影有什麼樣的魅力可以讓它依舊有這麼多的粉絲擁躉呢特殊的成像我們都知道膠片是用表層的滷化銀與光的化學反應成像的
  • 初入膠片坑,有哪些不得不了解的基本知識?
    最初聽說他是96年生人,編少還是大吃了一斤…嶼桐(米拍ID:嶼桐)是一位膠片攝影師,目前在東北的一所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專業。米:你從多久開始拍膠片?膠片有什麼魅力吸引著你?嶼:膠片差不多是16年底開始。那時攝影出現瓶頸期,為了尋求突破就開始研究膠片,這個理由我一直不太認可但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 細說膠片攝影的魅力
    這些年,和攝影結緣頗深。除了學習數碼攝影,膠片拍的也不少。說真的這年頭拍點膠片不容易,除了膠片價格日漸上漲,衝洗點越來越少外,出去拍攝也令人躊躇,常常會被圍觀,有好奇者,有批評者,有不屑者,說有錢燒的大有人在,說為出風頭的也不在少數。編輯向我約稿,我斟酌了半天,還是決定抓住這個機會,申明一下我拍膠片的原因。
  • 超全的「膠片入門指南」都在這裡啦!
    如果你想先嘗試一下膠片的感覺,可以買個一次性的膠片相機體驗一下。相機裡面是一卷膠捲,柯達和富士都出了對應的相機,外形也很好看。這個拍完之後直接整個寄去衝掃店衝掃就可以了。相機推薦均來自膠片機店鋪「膠片復興事務所」經常有朋友讓我推薦膠片相機,不過我除了前面寫過自己的那幾款以外,其餘的是真沒有用過,實在不知道怎麼給大家推薦。
  • 重回膠片時代 十部高性價比膠片相機推薦
    但即便如此,膠片與數碼也絕非不能共存,恰恰相反,兩者是能夠完美互補的。對於數碼攝影來說,它所提供的是一種精準、高效的拍攝方式,而相比之下膠片攝影則能夠給予我們更多驚喜感。於是,聰明的攝影師懂得如何使用這兩種拍攝方式,並取得平衡。除此之外,膠片攝影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我們放慢節奏,享受拍攝過程中的樂趣。看到這裡你是否又重新燃起了對膠片攝影的衝動,亦或是想要購買一部膠片機來嘗嘗鮮呢?
  • 適合膠片攝影初學者的5部相機 135篇
    膠片攝影,不管是其古老的攝影方式還是其呈現出來的不同於數碼拍攝的「味道」,著實吸引了一大批膠片死忠粉。
  • 入門級膠片相機,我們推薦這幾款!!!
    入門級膠片單反,少不了豆瓣四大神機——美?就衝這顏值,這坑我跳了。為了讓大家更愉快的入坑,今天也來推薦一些入門級135/120膠片相機,順便推薦一些入門級膠捲。入門級膠片單反,少不了豆瓣四大神機——美能達X700、佳能AE-1、尼康FM2、奧林巴斯OM-1 美能達X700,膠片入門機中的戰鬥機。生於1982年的它,估計比現在玩膠片的各位同志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