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入門不完全指南

2021-02-11 電子科大簡攝影工作室


 攝影教程 

在網絡世界中鋪天蓋地的數碼精修人像和風光讓大家沉醉於高清的畫質、平滑乾淨的色彩的時候,膠片,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人而言已經屬於上個世紀的回憶。

然而自數位相機問世40餘年以來,膠片機在攝影市場上仍有獨特的一席之地。去各大論壇、知乎、豆瓣上問問各位膠片黨為何入坑,理由儘管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但追根溯源時會發現,大家熱愛的原因往往在於膠片濃烈的色彩、所拍即所得的成就感與等待衝洗成片時的期待。

膠片攝影的入門相較於數碼攝影更為簡單:選擇合適的機器→選擇適合的膠捲→舉起相機拍拍拍→等待衝洗成片→儲存欣賞over!

I 選擇合適的機器

①一次性膠片機

一次性膠片機意味著用完即棄,利用contact print(接觸印象式)的方式衝洗照片,立拍立現,沒有底片,拍後衝洗完照片,這臺膠片機的使命便告一段落。如同童年的紋身貼,夏天雨後的彩虹,生命最絢爛不過一刻。

  它的感光度固定,沒有複雜的光圈焦距快門設置,一臺相機平均可連續拍攝照片24張左右。你所需要做的,不過是花50~80RMB左右的價格買回來,打開開關和閃光,開始你的拍拍拍之旅。

一次性相機便於攜帶、娛樂性強,作為一個膠片機新手,入手一臺一次性膠片機,用24張照片找找膠片的感覺十分合算。目前市面上一次性相機的主流品牌有富士、柯達和LOMOGRAPHY三家,部分相機帶有17mm~25mm的廣角鏡頭,更便於拍攝風光。

@Ibabyyao(微博)|富士ISO400/135彩色膠捲

②可攜式膠片機

可攜式膠片機有個通俗的名字:傻瓜機。為什麼傻瓜?源於它的自動對焦、自動測光、自動過卷、自動回卷,你拍照時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帶夠膠捲。

市面上常見的網紅傻瓜機Olympusμ2/賓得PENTAX ESPIO系列/佳能AUTOBOY系列,基本區分為定焦與變焦兩類。

@a xu| konicac35

@a xu| Olympusμ2

@皮皮皮|Olympusμ2

③入門級膠片單反

作為一篇入門級膠片科普,介紹的當然是入門級的膠片單反。膠片單反的外表與操作方式與當代數位相機極為相似,控制快門光圈、手動對焦、手動過卷,大部分膠片單反可以自行更換鏡頭,為攝影愛好者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揮空間。常見的顏值系入門級膠片單反包括Nikon F100/CanonAE-1/MinoltaX-700/OlympusOM-10等,引用一位我喜歡的膠片博主的話:「這幾款相機有最經典的造型,多少文青把它當項鍊掛著出街。除了可以吸引姑娘的注意,可能還會有手揣保溫杯曬太陽的大爺向你投來讚許的目光。」

@梅佳代| Canon EOS 5

@皮皮皮|Canon EOS100

II 選擇合適的膠捲

若說機器是肉體,那麼膠捲便是膠片機的心臟所在。

①正片與負片

負片的特點在於是衝洗之後的卷所看到的是被攝體的相反影像。負片的寬容度相對較高,允許「失誤」的能力較強,在正常曝光下相差兩三檔無大問題;且價格便宜,通常我們都會選擇負片進行拍攝。

而正片相對來說就需要較為精準的曝光,正片的色彩飽和,對比度高,成像非常豔麗,膠片與實際相片完全一致,非常適合拍攝風景以及人像。

負片與正片|圖源網絡

②膠片的速度

每種膠捲都跟數字有關係,數字表明了該膠捲對光線的敏感度。通常此數字是膠捲名稱的一部分,如柯達GOLD 200膠捲,或者顯示在膠捲盒上。膠捲的數字越大,意味著它對光線的敏感度越高。

高速膠捲對光線的捕捉能力強於低速膠捲,但正是由於這一特性,高速膠捲易出現拍攝不清晰的特點。而低速膠捲拍出的照片清晰,但需要緊緊穩抓相機,且在明亮處仍需使用閃光燈拍攝。所以針對不同的拍攝物體,選擇不同速度的膠捲十分重要,而作為膠片新手,隨手選擇柯達/富士膠捲入門款準沒錯。

@皮皮皮|Canon EOS100/膠捲:KodakGold 200

@a xu| Canon Q100d/膠捲:柯達5207電影卷

III 膠片機取景拍照

與數位相機強調器材、技巧和後期不同,膠片機的拍攝更強調「跟從內心」四個字。可以選擇跟著你喜歡的膠片攝影博主,從模仿他們的構圖開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拍攝風格;也可以選擇自己舉起相機走出家門,記錄一些你目之所及所愛之物,通過不斷的拍攝找到膠片的感覺。

在膠片機的使用中除了構圖以外較為重要的一點還在於:膠片相較於數位相機而言對曝光度更為敏感,用膠片拍攝寧願過曝也不要曝光不足。因為在膠片上更易顯示一些明亮處的細節,但在暗處的細節比較難以修復。

@a xu| Olympusμ2/ Kodak Gold 200

@川內倫子| Rolleiflex雙反

@皮皮皮|Olympusμ2/ilford PAN 400

IV 衝洗成片

①膠片成像原理

每種膠片(包括彩色膠片)均由多個功能層組成,包括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單層或多層的感光乳劑層和塗布乳劑層的片基。在各層之間有結合層保護層。乳劑由懸浮在明膠中的對光敏感的微細顆粒混合組成(膠片上的明膠與某些食品果凍所用明膠類似)。乳劑中的光敏物質是滷化銀顆粒。

②膠片衝掃、衝洗

與舊時不同,現在足不出戶也可以在淘寶、微信上找到你鍾愛的衝掃店,國內較為出名的膠捲衝掃店包括:畫英雄、新彩、千禾、青年影像、金陵銀鹽館等等。放心大膽地將自己的佳作交給他們衝洗,耐心等待3、4天後便能收到自己幾天甚至幾個月前照下的回憶電子版。

若是想要實體照片,你可以選擇一家信得過的傳統照片衝洗店,將底片交與店家,依舊是耐心的等待與期待;你也可以選擇高端玩法:將家裡的小房間搬空,取下燈泡,買回顯影罐、暗袋與顯影藥水等等,在暗紅的燈光下看見自己的作品在藥水中逐漸顯現,帶給你的愉悅更加無可比擬。

I ❤ PHOTO

Power by 簡 · 攝影

編輯:夏威夷

相關焦點

  • 回溯舊時光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下)
    前幾天跟大家分享了膠片機入門的購機指南,今天小編就繼續給大家說說膠片相機那點事兒。
  • 回溯舊時光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上)
    相信不少朋友在選擇膠片相機時,都會迷茫很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膠片機的購買選擇吧!要入門膠片的話,首先要選擇一臺合適的相機(當然前提是有了一定的攝影基礎),跟數位相機不同,不同的膠片機用途、功能、操作可就大不一樣了。
  • 超全的「膠片入門指南」都在這裡啦!
    近幾年膠片開始復興與數碼相比膠片具有更細膩的成像和更高的寬容度即便目前,數碼也還不能完全地代替膠片的特點
  • 廣州:膠片相機控入門指南 取暖體驗
    提到膠片攝影,大家對於它的印象多半是懷舊、文藝以及情懷這些聽起來的帶著固有標籤的形容方式。相對於現在的數碼攝影,膠片相機顯得似乎是更具有專業性和獨特性。看著一張張用膠片相機拍出來的有質感的照片,不少人也開始對此蠢蠢欲動。
  • 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冷知識
    怎麼樣才能拍出好看的膠片照片……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膠片從入門到精通的一些小知識吧~膠片會上癮,拍過就停不下來。還好膠片相機有便宜的可以選擇,一次性投入還不算高,還可以試試毒,到底要不要人坑,等你看完所有的文章再決定吧~
  •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攝影新手應該從哪裡開始?!
    D、全自動膠片旁軸相機這類相機的特點是造型古典,取景方式也跟單眼相機完全不同,跟著名的奢侈品牌徠卡長得很像,但功能的自動化又很高,這樣兼具了逼格跟實用,價格也中規中矩,不太便宜,也不會貴得離譜G、大畫幅和技術相機這類相機完全不適合新人入門,我們就先不聊這個了。
  • 這份膠片入門指南我只分享給你,快接收!
    近幾年膠片開始復興,有越來越多的膠片愛好者出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份攝影師嶼桐的膠片入門指南。
  • 膠片相機之入門
    但終歸,膠片有膠片的特點,膠片的色彩與膠片的豐富度,以及等待成像的心情。了解了膠片,想入膠片的坑,第一臺膠片機買什麼?曝光根據膠捲直接調好,拍攝過程中當曝光不足的時候按不了快門,因此非常適合懶人和新手。 缺 點  曝光不足的時候按不了快門同時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夜拍必須要配置閃光等,但是原廠閃光燈比較不容易配到,其他閃光又會比較大,讓機子頭重腳輕不大好拿。
  • 購物清單文藝青年選購膠片相機入門指南
    您要真心想玩膠片,得決定一臺膠片相機。這和數碼攝影一樣,不同的相機有不同的用途。你今天能夠買到的廉價膠片相機,除了lomo之外基本全是膠片時代遺留下來的二手相機。在某寶選購是個很直接的選擇。所以,你也要對二手相機的品相有個心理準備,在選擇時儘可能的向店主多要實物照片是沒錯的,各個角度,各個細節的實物照片角度都要索要。
  • 入門級膠片相機,我們推薦這幾款!!!
    作為一個外貌黨,我當然喜歡的是造型復古、線條硬朗,全機械金屬機身的膠片相機啊!!而且每次手動過片的那種快門聲,令人迷醉…入門級膠片單反,少不了豆瓣四大神機——美?就衝這顏值,這坑我跳了。為了讓大家更愉快的入坑,今天也來推薦一些入門級135/120膠片相機,順便推薦一些入門級膠捲。
  • 膠片入坑指南|你的第一部膠片機該怎麼選購?
    很多人想要入膠片坑但卻不知道如何選擇膠片機今天,旅拍菌請來了 資深膠片攝影師@黑桃花椒來給入門膠片控做一個選購指南!讓你在面對琳琅滿目的膠片機時能否找到自己心儀的那一款~一、關於膠片機的那些事作為已經玩了三年膠片的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家相機店的小店主,經常遇到想買膠片機卻不知道如何選購的新手朋友,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膠片機以及選購指南。1、膠捲相機為什麼這麼多二手?
  • 膠片機入門指南 新坑必備
    但是面對器材的選擇又總是難下決定,畢竟不像數碼機的選擇那麼多資料可查。那麼到底應該從那些方面考慮呢?又有哪些膠片入門機值得推薦呢?若在網上商店購買,也一定要尋找信譽好的,不要貪便宜(回歸到第一個重點)五部入門膠片相機1/  如果想入手第一部膠片相機,原作者會推薦 Pentax K1000,機身堅固耐用
  • 膠片的味道|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知識
    220卷則不然,只有某些機型可以使用,但因為沒有襯紙,捲軸就能承載更多膠片,大約要多出兩倍。大畫幅膠片和35mm、中畫幅膠片都略有不同,因為膠片以4′x5′(或更大)單張出現,必須擱入膠片支架。裝載過程須在暗中進行。每個支架只能裝兩張照片。傳統攝影馬甲的口袋就是為這樣的大畫幅膠片設計。必須得有很多口袋,才有地兒放這麼多膠片支架。
  • 阿樂Madness+大量潮牌型錄都在玩的膠片攝影,我們不花錢就帶你入門
    在2017年初,攝影圈內人士已有觸覺今年是「膠片復古元年」,每年都有這麼多新照片誕生,我們光是回看這一年的潮流品牌型錄創作的氣象,就可以發現不在少數的大大小小品牌都採用了膠片拍攝,這股復古風無疑已經風靡甚至滲透進日常生日。如果個人品牌想採用膠片拍攝,不妨先從熱衷菲林攝影的品牌中取經。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在自動測光方面,X700可以算是當時那個時代最出色的自動測光系統,其準確性可以堪比如今的一些入門數位相機。X700機身是全塑料的,雖然降低了機身重量,但嚴重拉低了整個相機的顏值,並且塑料機身的手感也不怎麼樣。總之,如果你不是一個愛看「臉」的人,只是單純的想拍照的話,還是推薦入手的。搭配50mm1.7的鏡頭,成色優秀的話大概二手市場價在900-1100左右。
  • 攝影師吐血整理的「膠片入坑指南」,火速圍觀!
    Air君溫馨提醒入坑需謹慎啊~今天,這篇由攝影師--渲染一個嘉整理的《膠片入坑指南》可要好好看下哦,帶你全面了解膠片機、膠捲、衝掃這些知識點。膠片機這個在20世紀廣為人知的照相機,在近幾年來又「復興」了起來。有些人用膠片機是因為情懷,有些人是覺得有趣、色調好看。
  • 入門級膠片相機,我們推薦這幾款,最低500入手
    為了讓大家更愉快的入坑,今天也來推薦一些入門級135/120膠片相機,順便推薦一些入門級膠捲。講真,很多00後都沒見過膠片機。,少不了豆瓣四大神機——美能達X700、佳能AE-1、尼康FM2、奧林巴斯OM-1美能達X700,膠片入門機中的戰鬥機。
  • 入門級膠片相機七選
    從「咔噠」一聲按下快門,到由暗房衝洗成像,感受到的興奮與期待——這可能就是膠片相機與數位相機不同的獨有魅力吧。加上纖細的表現力,柔和的色彩,以及蘊藏在照片裡用心感受才能發現的獨特氛圍,因為不能隨意浪費膠捲而用心拍攝,每一張照片都包涵著攝影者的回憶和情感,假如你還想念膠片相機這種特別的感覺,就會了解在如今的日本,膠片相機依然受到喜愛的理由。
  • 新手攝影入門如何挑膠片相機?
    135 手動膠片相機的理解,僅作參考,亦歡迎交流。本文針對的是手動 135 膠片單反,所以自動化 135 相機、膠捲卡片機、120、旁軸、還有 LOMO 等不列入分享之列哦~下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由本人整理針對 135 手動膠片單眼相機的挑選,通俗地掃個盲,135 相機就是比較接近現在的大單眼相機的拍攝操作的,用的是 135mm 膠捲底片,外形也比較接近現代的單眼相機
  • 膠片相機新手入門指南 | 衝掃小貼士
    如果不小心打開後蓋,請馬上蓋上,還未見光的部分仍然完整。拍攝結束後會聽到相機發出滋~持續十幾秒的聲音,之後聲音停止,表示相機回卷完畢,此時可以打開後蓋取出膠捲送去衝洗。如果遭遇拍攝完成相機沒有自動回卷的情況,一般在機身底部有一個小按鈕,戳它就可以強制回卷。膠捲對於光線的要求比較高,光線充足的地方表現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