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膠片入門指南我只分享給你,快接收!

2021-02-22 影像學堂

近幾年膠片開始復興,有越來越多的膠片愛好者出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份攝影師嶼桐的膠片入門指南。

  一:前言  

全篇關於膠片的總結,我只針對135常用彩負、電影卷及膠片機。安利的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哦,如有錯誤歡迎大家指正,希望這篇的內容可以給熱愛膠片的朋友們些許幫助。

1.膠片感光度(ISO)

膠片的感光度是固定的,所以不能像數碼一樣視拍攝環境的情況,隨意地更改感光。

常見的膠捲感光度(ISO)為:50、100、160、200、400、800、1600等。

一般膠片的感光度都會在包裝上會標明的例如柯達cp200感光度(ISO)為200。

36代表此卷可以拍36張左右的照片

富士業務卷100的感光度(ISO)為100

36代表此卷可以拍36張左右的照片。

2.電影DX碼不對應問題

電影卷是國內賣家從國外購入大盤後手工分裝製成的,分裝暗盒隨機選擇ISO100-3200。

不過難免會出現DX碼不一致的情況,例如5207需要200/250的感光,但暗盒DX碼可能會是50、400等,然後按此碼拍攝會出現畫面過曝、欠曝的情況。

電影卷大盤

說到這裡,估計會有小夥伴一臉懵逼這電影卷的DX碼是什麼?

通俗來說就是在135膠捲的暗盒上,排列有兩排共12個小方格。每個小方格都塗有或白(銀)或黑兩種顏色(實為導電和不導電)。黑白塊分布排列不同,這感光度就不同。

暗盒DX碼

DX碼排列順序

在相機的膠捲倉內,對應的排有兩排12個觸點,用於接收DX暗盒上的編碼信息。

裝有DX編碼識別系統的相機(常用的自動膠片相機),通過這些觸點的導通來得知所裝膠捲的感光度、可拍攝張數和曝光寬容度,然後再提供給相機自動曝光系統和卷片系統所對應的操作。

電影卷DX碼不對應解決方法:1、相機手動設置感光度;2、某寶拍下時聯繫賣家幫改DX碼。

電影卷分為日光卷(適合在陽光環境下拍攝的)、燈光卷(適合在燈光環境下拍攝的)兩種類型。

比如柯達5207、5203為日光卷、柯達5219、5213為燈光卷。

圖中標有D字母的為日光卷,T字母的為燈光卷。

膠捲的衝掃分為衝洗掃描(底掃)兩個步驟,並非列印照片。

兩個步驟有何不同? 

衝洗是指將拍好的膠捲,經過相應的工藝,用藥水把底片把影像響洗出來晾乾。

掃描則是指上述步驟中衝洗完的底片,經過底片掃描儀的掃描後輸出電子圖片影像,供你在電腦上觀看使用或去列印店列印照片。

衝掃工藝的選擇

衝掃工藝的選擇一般是彩色負片選擇C41,電影卷選擇ECN-2。具體情況請根據自己拍攝的膠捲選擇相應工藝衝掃。

膠片味=掃描儀的預設

國內最常見也最常用的底片掃描儀為富士SP3000,此掃描儀自帶很多色彩的預設。膠捲在掃描這一步驟時多為套用預設(不排除店家會根據片子修改色彩),所以我們常說的膠片味其實是掃描儀的預設顏色。也正因為這一點,不論是低端卷還是高端卷,掃出來的顏色都很接近。

  三:彩負特性分析  

1.柯達colourplus200

優點:這款膠捲整體偏暖,紅黃的表現力好,色彩濃鬱。

缺點:層次一般,顆粒較大。個人認為是比較挑環境和天氣的膠捲,陰天偏青發灰,人像膚色會不好看。

拍攝建議:晴天or色彩簡單且乾淨的環境下拍攝,避免大面積黃綠色環境。

樣片

 sp3000掃/攝影師@嶼桐丶 

 sp3000掃/攝影師@mori樂

優點:整體偏冷些,色彩及反差適中,顆粒較大。

缺點:陰天拍攝相較於柯達200紅紫調,人物膚色會偏紅些,但不會很難看。

拍攝建議:晴天、陰天、多環境都適用。

樣片

sp3000掃/攝影師@嶼桐丶 

sp3000掃/攝影師@嶼桐丶 

sp3000掃/攝影師@mori樂

3.愛克發vista200/400

優點:整體偏暖和柯達 colorplus相近,色彩濃鬱,對紅色的表現力好(紅色相對於其他顏色濃鬱)。

缺點:層次一般,顆粒較大;晴天拍攝人物的膚色會更自然紅潤,陰天會發灰,膚色不好看。

拍攝建議:晴天or色彩簡單且乾淨的環境下拍攝。

樣片

 sp3000掃/攝影師@嶼桐丶 

4.柯達proimage100

優點:整體色調偏粉,個別環境會有些黃綠色,相對於柯達富士200綠色好看些。

缺點:色彩較淡、反差偏低、高光延展性好、顆粒細、陰天偏藍青些。

拍攝建議:晴天、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拍攝;前期拍攝時正常曝光,勿過曝。

樣片

 sp3000掃/攝影師@嶼桐丶 

sp3000掃/攝影師@嶼桐丶 

5.柯達金200/400

優點:相當於是柯達cp200的升級版,整體偏暖,層次感、色彩和顆粒都有一定提升,畫質也有所提升。

缺點:陰天膚色有些偏紅,但膚色看著也還挺好看。

拍攝建議:晴天、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拍攝;陰天拍攝尚可。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6.富士業務卷100/400

優點:整體中性偏冷,色彩真實,對比較低,個別環境下顏色清淡,顆粒較細,畫質較好。

缺點:晴天膚色很有通透感,陰天膚色紅一點,不過影響不大;環境顏色越乾淨越好看,拍些小清新還是不錯的。

拍攝建議:晴天、光線充足的環境;陰天拍攝尚可;掃sp3000的話可以稍微過曝些拍攝。

樣片

sp3000掃/攝影師@嶼桐丶 

 sp3000掃/攝影師@嶼桐丶 

sp3000掃/攝影師@嶼桐丶 

7.柯達ektar100

優點:極像富士風格的膠捲,畫面暗部會有些藍紫色;色彩濃鬱、冷暖分明、顆粒極細、畫質極高。晴天、陰天都適用,拍出來的人物膚色自然。

缺點:價格略高,追求性價比的盆友不推薦用它。

拍攝建議:適用任何環境的室外拍攝以及光線極好的室內。它的寬容度較低,正常曝光。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8.柯達portra160/400

優點:整體黃棕色的調子、暗部偏紫、色彩正、層次感和寬容度強;電影調濃厚、顆粒細、畫質好。

缺點:價格略高,追求性價比不推薦。

拍攝建議:適用任何天氣與拍攝環境,正常曝光。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mori樂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9.富士premium400

優點:典型的富士味道,反差大,色彩厚重且豔麗,寬容度較高,顆粒細,畫質好,在較暗的環境下顆粒控制相對穩定。

缺點:個人感覺像是A的升級版,可能是國內大多用柯達藥水的原因,這個卷出片會有些紅。

拍攝建議:適用任何天氣及拍攝環境,正常曝光。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關於彩負我還有很多沒有提及的點。一是有些我用得少了解得不多,所以不敢過多評價;二是有些膠捲很貴,性價比實在不高,我就不做講解了。

關於彩負衝掃店鋪和膠捲賣家很多,眾口難調,為避免爭議請自行選擇店鋪,個人就不在這裡做推薦了。

1.柯達vision3 5207

優點:個人感覺和portra有些相似,但整體風格還是有差異,寬容度高,顆粒細,畫質好綜合來看是電影裡的萬能卷。

拍攝建議:適用任何天氣與拍環境;正常光。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Des_王伯伯

 Imacon掃/攝影師@王白而

2.柯達vision3 5203

優點:與5207屬同代工藝,較於5207它的顆粒要更細、畫質更好;在強烈日光下有良好表現。

缺點:色彩上稍微乾澀,寬容度稍低些。

拍攝建議:晴天、光線良好的室內環境拍攝,正常曝光。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3.柯達vision3 5213/5219

拍攝建議:200T/500T的燈光片,和 portra相類似適合暖光、閃光燈環境;燈光片為彌補暖燈中藍光不足,而加強了藍色通道。所以不適合在冷光環境和室外使用,尤其是室外陰天使用,畫面會偏色嚴重。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Des_王伯伯

Imacon掃/攝影師@王白而

4.富士Reala 500

優點:出片的照片具富士味道,個人感覺和ektar有些像。它的色彩厚實(對於綠色尤其明顯),復古感很強。

缺點:由於保存不當,照片的退化還是較明顯的,建議大家儘量找好的衝掃店。

拍攝建議:晴天、光線良好的室內環境拍攝,按200/250度的感光度拍攝,正常曝光。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5.富士Eterna 250D

優點:整體偏冷色藍綠調子,層次強黑白位純正,寬容度極高、畫質好,出片的人物的膚色自然清透。

入手建議:市面上很少有賣,大部門都是變質嚴重的成片,請大家選擇保存良好的店鋪購買。

拍攝建議:適用任何天氣與拍攝環境,可按200度感光度拍攝,正常曝光。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6.富士F-64D/125(T)

優點:和Reala相近,色彩厚實復古,質感好。

缺點:同樣由於時間久加之保存不當會造成照片退化明顯,建議大家儘量找好的衝掃店。

拍攝建議:避免明暗對比大的拍攝場景,正常曝光。

樣片

 Imacon掃/攝影師@嶼桐丶 

電影卷衝掃工藝(ECN2)和普通負片衝掃工藝(C41)不同,所以建議大家要請謹慎選擇衝掃店鋪。這裡推薦兩個我個人覺得還不錯的衝掃店:「菲林日記館」、「東郊製片廠」。電影卷的購買也請選擇正規分裝店鋪,避免買到劣質電影卷。

  五:膠片機分類及優缺點  

膠片機的品牌、種類等問題,讓很多喜歡膠片攝影的盆友都覺得頭疼。

我個人覺得有個能用的就可以了(當然有錢或收藏愛好者除外)。雖然買了那麼多膠片機子,但其實大家常用的卻還是那幾個。(註:片子的好壞看個人,和器材沒多大關係的。)在這裡我就給大家安利幾款相機。

例如:佳能AE-1、奧林巴斯OM-1、美能達X700、尼康FM(豆瓣四大神機)、還有徠卡、賓得、祿來、福倫達等品牌的機子都還不錯。

優點:顏值高、做工精巧、機身質感棒、收藏價值高、成像質量優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情懷。

缺點:費時費力、對焦麻煩、測光不便或不準、機身重等。

綜合來看,手動膠片相機的價值取決於拍攝者。更喜歡玩機樂趣,追求操作感、情懷等方面的攝影師更適合此類相機。 

 Olympus OM-1  

Canon AE-1  

2.自動膠片單反

例如:佳能EOS1/EOS3/EOS5/EOS7、KISS系列等。

優點:操作簡單、功能齊全、效率高、測光對焦快且準、自動倒片過片兼容鏡頭群多等。

缺點:操作感差、機身重體積大、快門聲大、塑料機身手感差。

綜合來看,自動膠片單反最適合用來幹活工作的機子,它的效率不亞於單反。追求操作和質感等方面的請忽略此類相機。

至於價格差異,功能多少還是看自身經濟能力選擇,價越高的穩定性越強。

Nikon F6

3.傻瓜機PS口袋機

口袋機一般都是顏值高、機身輕便、操作簡單的機子。例如:奧林巴斯u1/u2、理光Gr1v、康泰時tvs/t2/t、尼康35t、柯尼卡巧思等。

優點:機身小且精緻、攜帶方便、顏值高、操作簡單、成像優良。

缺點:價格貴(相對以前來說),部分機器機身老化易出故障。

綜合來看,一些口袋機可以買來玩玩的,至於價格或選擇還是看自身經濟能力。至於體驗鏡頭差異,倒不如去玩手動機。

  六:哈蘇3F文件處理  

這裡我再跟大家說下關於哈蘇3F文件的處理問題。目前國內有的哈蘇衝掃店為了保留更大後期空間會給顧客3F文件。

但很多人3F拿到手之後不知道怎麼處理,而網上的教程又太繁瑣看不懂,現在我總結了一種本人常用的3F去色罩快速處理方法。

1.更改文件後,將後綴為ff的文件改為tiff。

可以在重命名中直接更改後綴。

2.PS去色罩 

在PS中打開剛剛轉換好的tiff文件。

反相:快捷鍵Ctrl+I

裁剪:快捷鍵C。(註:裁剪為單張,不能有多餘白邊黑邊,否則影響軟體計算。)

頂端圖像欄依次使用「自動色調」、「自動對比度」、「自動顏色」。

自動色調/自動對比度/自動顏色

3.完成導出 

導出可以快速導出為Png也可以儲存為tiff或jpg(根據自身需求導出)。

這就是完整步驟的去色罩方法,處理完一張後可以退回到裁剪步驟,再對下一張照片進行同樣的操作,依此類推。

4.去色罩完成

關於膠片相機、膠捲的總結就此完結,希望大家能多多嘗試不同的膠片,感受其不同的樂趣,拍出更多更優秀的攝影作品。

最後特此鳴謝樣片提供@mori樂、@王白而、@es王伯伯、@公子嶽的狂熱。

作者:嶼桐

博:@嶼桐丶

相關焦點

  • 膠片入門不完全指南
    去各大論壇、知乎、豆瓣上問問各位膠片黨為何入坑,理由儘管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但追根溯源時會發現,大家熱愛的原因往往在於膠片濃烈的色彩、所拍即所得的成就感與等待衝洗成片時的期待。膠片攝影的入門相較於數碼攝影更為簡單:選擇合適的機器→選擇適合的膠捲→舉起相機拍拍拍→等待衝洗成片→儲存欣賞over!
  • 超全的「膠片入門指南」都在這裡啦!
    如果你想先嘗試一下膠片的感覺,可以買個一次性的膠片相機體驗一下。相機裡面是一卷膠捲,柯達和富士都出了對應的相機,外形也很好看。這個拍完之後直接整個寄去衝掃店衝掃就可以了。最後一種就是我最推薦入門者使用的傻瓜相機,也是袖珍相機的俗稱,原因是這類相機操作非常簡單,似乎連傻瓜都能利用它拍攝出曝光準確、影像清晰的照片來。
  • 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冷知識
    越來越多的人玩起膠片,也有很多人想開始玩膠片。說到膠片,你可能會問:什麼是膠片?我該買什麼樣的膠片機?我該買什麼樣的膠捲?我該到哪裡去衝掃?拍攝時我應該注意什麼?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場地和光線?拍攝完可以後期嗎?如何後期?
  • 膠片入坑指南|你的第一部膠片機該怎麼選購?
    很多人想要入膠片坑但卻不知道如何選擇膠片機今天,旅拍菌請來了 資深膠片攝影師@黑桃花椒來給入門膠片控做一個選購指南!讓你在面對琳琅滿目的膠片機時能否找到自己心儀的那一款~一、關於膠片機的那些事作為已經玩了三年膠片的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家相機店的小店主,經常遇到想買膠片機卻不知道如何選購的新手朋友,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膠片機以及選購指南。1、膠捲相機為什麼這麼多二手?
  • 超全膠片入坑指南!從相機到膠捲都給你安排上了
    嗨,大家好,我是貓不斬的團寵摩卡。被生活所迫,我也開始來幹活了。最近有好多本喵的小夥伴在後臺提到膠片機的推薦,今天就來給大家扒一扒有哪些好用的膠片機啦。想要買膠片的朋友就可以參考一下這份由@族酸 帶來的超全的膠片機推薦教程,巧妙避坑!
  • 機器學習漫遊指南 最完整的入門書單(外文版)
    編者註:澳大利亞機器學習專家、暢銷書作者  Jason Brownlee,對機器學習領域的各類優質書籍進行了盤點,匯總成這份閱讀指南。在雷鋒網所篩選的學習資源中,這堪稱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完整、權威性比較高的一份 ML 書單,涵蓋了最值得學習者、從業者、開發者認真研讀的精品書目。這份指南適合多樣背景的讀者:從想要了解機器學習的普通人,到入門新手,再到高階開發者和學術研究人員。因此,雷鋒網對其進行編譯整理,特來與大家分享。
  • 膠片的味道|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知識
    再次撥動過片把手,取景構圖……這份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無數的攝影師。雖然我的攝影之路是從數位相機走起的,而在拿起膠片機的那一刻,我才開始理解ISO、曝光、光圈,開始用心去拍正確的照片。膠片攝影目的不同,使用的膠捲各異。最主要的幾個分類是黑白卷、彩色正片和彩色反轉片(負片)。最常見的膠片尺寸是35mm。許多單眼相機(SLR)和旁軸相機都使用這種膠捲。
  • 120,135膠片分享會
    一年前開始接觸120底片之後,我才發現大底幅的威力,極致的畫質和細節是135膠片無法比得上的。當然135膠片也有相機輕便,鏡頭光圈大的優點。玩了很久的數碼,忽然接觸膠片,也令我開始慢慢放下腳步來體驗慢生活的樂趣。因此今天的第一次分享就和大家抒發一下我對幾款120、135格式底片的一些感想。
  •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攝影新手應該從哪裡開始?!
    A、便攜膠片相機(PS機、傻瓜機)這類相機的特點是只需要往裡面塞膠捲然後按快門就可以了,操作極為簡單,外觀漂亮體積小巧,因此特別適合新手尤其女性新手使用,或者是某些特殊拍攝題材的資深玩家,這裡面也有一些機型是適合新手入門的,更多是適合專業性更強一些的用戶。這裡面也包括120版的上述各類結構相機,在今後的專欄裡會詳細介紹。代表機型:Hasselblad 503CW、500C/M、Rolleiflex 2.8F、3.5E等。
  • 新手攝影入門如何挑膠片相機?
    *©本文圖文版權屬於 LETSFILM 專欄作者 Issa伊莎本人並不是相機收藏愛好者或者評測專家,僅以一個用了7年多膠片相機的攝影師身份去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怎麼挑本文針對的是手動 135 膠片單反,所以自動化 135 相機、膠捲卡片機、120、旁軸、還有 LOMO 等不列入分享之列哦~下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由本人整理針對 135 手動膠片單眼相機的挑選,通俗地掃個盲,135 相機就是比較接近現在的大單眼相機的拍攝操作的,用的是 135mm 膠捲底片,外形也比較接近現代的單眼相機
  • 我的膠片相機
    第一次對膠片色彩質感的感嘆 延續至今我用它拍下了高中的很多畫面直到「120」這個詞橫空出現在我的世界一年後的冬天 在香港一位慈眉善目的收藏家那裡我擁有了人生的第一臺中畫幅膠片相機在經歷了兩次底片被衝洗店失誤衝的徹頭徹尾地「翻車」後開始自衝膠片便被提上了日程我也深知 搖著顯影罐 會衝膠捲 和  衝的不錯 天差地別入門 和高質量 隔著很高的檻趟這渾水
  • 入門級膠片相機七選
    加上纖細的表現力,柔和的色彩,以及蘊藏在照片裡用心感受才能發現的獨特氛圍,因為不能隨意浪費膠捲而用心拍攝,每一張照片都包涵著攝影者的回憶和情感,假如你還想念膠片相機這種特別的感覺,就會了解在如今的日本,膠片相機依然受到喜愛的理由。
  • 帶你感受膠片攝影的魅力
    什麼是膠片?膠片就是一種附有銀鹽這種感光材料的塑料片。膠片作為膠片相機的一種載體,拍攝後的膠片要經過衝洗才能得到照片,在拍攝過程中也無法知道拍攝效果的好壞,而且不能對拍攝照片進行刪除。這就是膠片相機不同於數位相機的地方。
  • 膠片玩家福利!!!135相機、膠捲衝掃分享
    任何東西都有都有消失的時候,在他沒有消失之前,好歹我去用過了,好歹我去愛過了。——135膠片相機       之前收到不少想了解膠片相機的私信,這次想做一個比較主觀的個人分享,不代表專業立場。文中涉及相機分享理由和價格區間均以機身加標準鏡頭的配置為基礎。
  • 攝影師吐血整理的「膠片入坑指南」,火速圍觀!
    Air君溫馨提醒入坑需謹慎啊~今天,這篇由攝影師--渲染一個嘉整理的《膠片入坑指南》可要好好看下哦,帶你全面了解膠片機、膠捲、衝掃這些知識點。膠片機這個在20世紀廣為人知的照相機,在近幾年來又「復興」了起來。有些人用膠片機是因為情懷,有些人是覺得有趣、色調好看。
  • 入門級膠片相機,我們推薦這幾款,最低500入手
    還漏了一條▼作為一個外貌黨,我當然喜歡的是造型復古、線條硬朗,全機械金屬機身的膠片相機啊哈哈哈!為了讓大家更愉快的入坑,今天也來推薦一些入門級135/120膠片相機,順便推薦一些入門級膠捲。講真,很多00後都沒見過膠片機。
  • 新手如何入門膠片攝影(附膠片相機推薦)
    身為學生黨的我,不得不說玩膠片確實比較耗費財力物力的,所以選擇一臺適合自己的膠片機尤為的重要。
  • 阿樂Madness+大量潮牌型錄都在玩的膠片攝影,我們不花錢就帶你入門
    BILALI:  我拍膠片一年多了,其實之前拍數碼的時候也是一直會想把數碼照片的顏色調出膠片的質感 ,然後以前也一直有在用拍立得拍照片。我一開始就很喜歡膠片的顏色,小時候也經常看國外滑板攝影師拍的照片,應該都是拿膠片機拍的。顏色質感都很棒。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可能我們每個人對於為什麼喜歡膠片的理由都會有所不同,有的人覺得膠片每拍一張的時候都會很慎重,很珍惜;也有的人會覺得膠片的色彩很驚豔,不同於數碼,而且也不再需要怎麼去後期了;還有的會覺得膠片有他的不確定性,你永遠也不能及時的知道你按下快門後照片究竟是怎樣的。其實怎樣都好吧,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對於膠片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才得以讓膠片這種古老的物件在數碼時代下能繼續延續下去。
  • 你肯定沒想到,這些美到窒息的電影都是膠片拍攝的
    《老無所依》: 當公司同意你用膠片拍電影時,潛臺詞就是我百分百信任你,因為製片人沒法時刻檢查你拍出的內容是不是合他們的心意。科恩兄弟是絕對配得上這份信任的。           ~快get起來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