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輕而易舉拍出復古文藝範?那膠片相機要認真選了

2021-02-25 PC攝影部落


  在攝影圈中,有一群復古膠片相機的愛好者,許多偽文藝範也開始玩起了。膠片相機不僅相機的造型文藝,而且還省去了大部分後期的煩惱,直接拍出來就已經是膠片的風格。但並不是全部膠片相機都是那麼好用,大部分都採用手動對焦,而且畫質效果也差距甚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文藝範是怎麼選膠捲相機的。


1、選膠捲

說到傳感器的尺寸,膠捲相機與數位相機不同得多,在數位相機上面,全畫幅的相機動輒就上萬元的級別,而在膠片相機上面全畫幅更像是低配膠捲相機,比135全畫幅大得多的645中畫幅、6×6中畫幅、6×9中畫幅、甚至是6×12和6×17的中畫幅相機,價格比數位相機便宜得多,除此以外,還有一些4×5、8×10畫幅的膠片相機、以及寶麗來的即影即有相紙等等。

在這麼多種的成像尺寸相機中,總概括下來,最普遍的是135畫幅和120畫幅兩大類膠捲相機系統,不同的畫幅系統決定著不同的拍攝體驗。


135膠捲系統,採用的是寬為36mm膠捲,出去齒輪口後成像面積為寬24mm×長36mm大小,而120膠捲系統,則是採用寬為61.5mm的120膠捲,實際成像寬56mm,長度則是根據相機的不同,分為45mm(即645)、56mm(即6×6)、70mm(即67)、90mm(即69)等等不一樣的長度,而大畫幅4×5和8×10則是更大尺寸的底片。


除了尺寸不一樣以外,在膠捲當中由其感光材質的不一樣,會分為黑白、彩色正片、彩色負片,三種不同的色彩材質分別拍攝黑白、正常彩色、反相彩色。想要拍風景好看,可以選擇彩色正片,想要拍出日系小清新風格的照片必定選擇彩色負片,而想要突出效果的話,可以選擇黑白底片。

然後根據不一樣的感光度,又有分為100、200、400、1600等等等感光度,這與數位相機的ISO原理一樣,在一般白天拍攝,會選擇100-200度的膠捲,而晚上拍攝,則會選擇400度以上的膠捲來拍攝。感光度越小,膠捲的顆粒感越細膩,剛廣度越大,顆粒感越明顯,與數位相機的噪點不一樣,膠捲的顆粒感更加隨機,質感更為明顯。



現在仍在生產的135和120膠捲大多數來自富士和柯達,由於產量與銷量的不對稱,偶爾會出現一些過期膠捲在市場上出現,過期膠捲感光度會較弱一些,過期時間較長的膠捲則會出現部分藥水失效的情況,除非特殊需求。


除了膠捲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成像材質,就是寶麗來即影即有相紙,600系相紙、與撕拉片,這兩種相紙早已停產,600系相紙現在由一群情有獨鐘的團隊TIP(The Impossible Project)重新研發並生產,而撕拉片原本由富士生產的Fb-100c也在今年3月份宣布開始停產,後續TIP還未推出對應的產品。


2、造型怎麼選?

在購買膠片相機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件事情,現在的膠片相機已經停產了十年或幾十年以上了,對於二手相機有潔癖的朋友,可能就不太適合了,但是也有一些珍藏級別的相機出現,成色接近全新,價格也相對較貴,如果是限量版的相機,往往在攝影愛好者手上是一個非賣品,價值連城,許多「摸機黨」也希望藉此機會膜拜一下神物,擁有它則擁有萬千愛好者羨慕的目光。


也許每每說到膠片相機,大家可能最能展示逼格的,就是他們獨特的造型了,大概分成三個類型的:單反結構、旁軸結構、以及雙反結構。旁軸結構是三者中重量最小的一種,由於結構的關係在拍照的動作上面與一般,而相機中的勞斯萊斯,徠卡相機則大量採用了這種光學結構,因此用來裝文藝,還是逼格滿滿的,但也有局限性,鏡頭只有定焦的幾個固定焦距,目鏡視覺與實際拍出來會有偏差。


對於旁軸相機,高端的135旁軸相機就像徠卡M4\M6、蔡司Ikon ZM、康太時CONTAX G2等機身型號,而國產旁軸相機還有例如海鷗KJ-1、鳳凰205、華夏821等等。120旁軸相機,就有格拉菲XL、瑪米亞Universal、富士GW690III等等型號,120畫幅由於底片的巨大,往往製作成單眼相機鏡頭鏡頭與機身尺寸都比較龐大,旁軸則省去了放光鏡等結構,體積會小很多。


在選購的時候,旁軸相機由於沒有五稜鏡結構,對焦方式上,大多數採用的是黃斑對焦方式,即在手動對焦時候,當旋轉對焦環時,取景器中,黃色方塊區域圖像與背後景象重合時,表示已經合焦。

在二手相機中,黃斑對焦是否準確,與相機的機械結構息息相關,某些老款相機,由於使用過程中的種種原因,可能會出現黃斑對焦偏差的情況,出現該情況,可以通過維修調整來修復。如果是選擇120的旁軸相機,能夠更換磨砂屏來測試,最為準確。


單反結構,就不用多說和現在的結構差不過,但造型上,區別卻可以看出科技進步的步伐,由最早期的純手動機械結構,到自帶測光表功能的相機,再到最後期的自動對焦自動測光的膠捲單眼相機,結構上都各有不同。

從造型上復古程度來看,最老式的膠捲相機最為文藝而且耐用(像尼康FM1、海鷗DF-102b、賓得SP、佳能A-1等等),自動測光功能的也是具有一定的復古文藝feel(例如美能達X700、尼康FM2),而自動對焦自動測光的膠捲相機,大多數與現在的單方相機並無太大的區別,造型上並不復古(如佳能EOS 3、尼康F4等)。


在120的單眼相機上相對體積就比135單反大很多,俗稱影棚機,都要上三腳架,就像瑪米亞RB-67、哈蘇500cm、祿來SL66、賓得645等相機,都算是單眼相機,由於磨砂屏巨大,對焦上相對較為輕鬆,而難點大多數在於這類型的單眼相機由於反光板較大,機身抖動的比較嚴重,大多數採用鏡間快門,快門速度都在1/1000以下。


最復古的造型,那就是雙反相機,就是指兩個鏡頭帶有反光板的相機,採用120畫幅,一個是目鏡一個是成像鏡頭,拍出來的照片是6cm×6cm的正方形大小,復古的韻味最為濃厚。

在市場上較為主流的雙反相機例如人像牛機祿來的2.8F/3.5F、微攝神器瑪米亞C330、國產神器海鷗4A,而較為早期的雙反相機重量較輕且價格便宜的是祿來Rolleicord雙反相機,雖然年紀已經有較50歲了,但其獨特的天塞鏡頭結構的75mm定焦鏡頭,能夠拍出螺旋焦外的奇幻效果(但中心銳度不加)。


寶麗來相機即影即有相機,作為逼格最高且不需要等待衝洗膠捲麻煩的寶麗來相機,一直是小編的最愛,像600系的相紙相機,主要代表系列就是SX70系列摺疊式相機,拍出來的照片為正方形,配合TIP各種效果的相紙(彩色、紅色、黃色、藍色、黑白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X寶網購平臺進行挑選,畫面效果相當有B格。

而撕拉片,則是一張邊長大於一般的120膠捲相機,而想要全覆蓋相紙,可以選擇寶麗來100風琴機、瑪米亞Universal、以及寶麗來110b等相機來拍攝,相比600系相紙,撕拉片的虛化效果更加明顯,等待時間更短,成像時間大概1分鐘至2分鐘之間,而600系相紙大概在半小時左右。


想要文藝範,那麼膠片相機是你最好的選擇,根據自己的需求,想要便攜性強掃街方便的,就選擇135畫幅的膠捲相機,旁軸最小最輕便;想要高畫質細節的,就選擇120單眼相機,比你假設一套數碼120單眼相機的價格要便宜非常多,畫質的好壞主要取決於掃描儀的性能;想要另類造型的膠片相機,雙反相機必然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而想玩另類感覺的文藝範,寶麗來是你值得擁有的神器。

最後,當然如果不想玩膠捲相機,那麼麻煩,在數位相機裡面,富士的相機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各種膠捲色調模擬,又或者使用各種APP添加膠捲調色效果,但就缺少了膠捲相機的色調隨機性的驚喜了。


小編這麼拼,你不點讚☟就走麼

相關焦點

  • 膠片相機推薦,第一款膠片相機該怎麼選?
    現在復古風可謂越來越流行了,也越來越人偏愛起了膠捲相機。.我真的超喜歡膠片相機拍出來的相片了,那種帶著年代感的復古感簡直太好看了!簡單又好操作,特別容易上手,就算不會攝影也不用擔心,顏值高性價比也高,特別適合入門新手,慢慢培養對膠片的熱愛!
  • 介紹一個最文藝的膠片拍照app,沒有之一
    如果你是一個文藝女/男青年,那麼你一定有考慮過拍膠片。不過想要拍攝文藝的膠片照,也不一定非得買相機了。下面這張照片就是我用手機拍的,並且沒有使用任何濾鏡,是不是有點厲害?這是一款「高仿」的膠片相機app,拍照的過程是這樣的:一個虛擬的膠捲只能拍攝24張照片,拍完了要等一個小時才能再次「裝入」下一個卷。拍完的照片你是看不到的,得等72個小時的「顯影」過程。
  • 復古範成銷量催化劑?盤點各家復古相機制勝奇招
    【PConline 導購】當潮流愛新鮮,數位相機的外形漸成顏值控選機的重要指標,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搶奪眼球,就要考慮如何在相機性能或體驗上做出差異化優勢。近年來,不少品牌都經營起了自家的復古相機,作為不衰的經典風潮,復古相機也一直是大家的討論話題,如果你近期有意選購復古文藝範的相機,不妨看看不同相機獲得認可的制勝奇招,看看有沒有你心水?
  • 拿好這款膠片相機 App,用手機也能拍出有質感的照片
    手機將拍照的難度降到了最低,很多人都習慣隨拍隨發,不過面對不同的場景,可能還是專業的濾鏡更能拍出有質感的照片。FIMO 是一款膠片相機 App,它模擬了多種膠捲的成像效果,讓你在手機上也能隨手拍出不錯的照片。
  • 極客薦 | 這裡有幾款復古相機 App,帶你找回膠片時代的拍照快感
    很多人對復古的東西情有獨鍾,拍照也不例外。老的相機在解析度、可玩性上可能已經過時,不過那種按快門時的體驗,認真對待每一張膠片的儀式感,還有獨特的成像風格都依然讓人懷念。噪點、漏光這些元素原本屬於傳統相機的缺陷,不過放在今天,這些「瑕疵」反而給照片帶來別樣的美感。
  • 數位相機居然可以拍出膠片相機的質感!只需要掌握三個小技巧
    我們小時候的照片都是膠片相機拍攝的。特別耐看的,不但呈像復古而且色彩也很有年代感,而且仿佛永遠不會過時。這就是膠片相機的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如何用數位相機拍攝和製作出膠片相機的效果。1、服裝和場景的搭配我們想要拍攝一組膠片風格的照片的時候,我們首先就要對服飾通過篩選。可以選擇一些復古一點的服裝穿搭,比較港式一些或者一些碎花裙都可以,配飾和妝容也可以弄一些復古一些的。
  • 又是一年花開季 拍VLOG我首選富士X-T200相機
    【PConline 導購】有人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每年春暖花開時,再蹩腳的詩人都能吟詠出優美的詩句。此刻的我們,在這個春意蕩漾的季節裡,為滿園花開的景致而動心,走到哪裡都想用手中的相機將這美麗動人的春天拍成VLOG,記錄在自己的生活中。
  • 30款復古仿膠片APP,高級小眾易出片
    可自選膠捲,點開膠捲能看到拍好的底片,頂部有滾輪可以放大畫面,撥動的時候會有震動,很真實。有14款膠捲可選,部分收費,拍攝後自動保存,有日期效果。體驗感超棒就對了!ios&安卓下載免費。Feelca T:兩顆星手動對焦相機,界面簡潔。
  • 火爆國內外的的膠片app,每一張照片都能拍出滿滿的大片感!
    要知道這樣美麗的照片可不是來自膠片相機,而是今年火爆網絡的一款app——gudak!>>Poly<<可以做出拍立得的效果,為你省下一個相機的錢。最關鍵的是poly可以修已經拍好的照片,膠片濾鏡+漏光打造復古感。
  • 怎麼拍出有復古膠片感覺的照片,這三款軟體來告訴你
    2012 年 1 月,柯達公司的破產,宣告著「膠片」時代的落幕。但隨著手機攝影的日漸風靡,人們開始懷念膠片相機帶來的復古質感,以及復古膠片帶給人們的另類保存方式。下面推薦的三款 app,都來自 iOS 平臺,均已復古膠片作為產品特色,可以說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掀起了手機攝影的復古膠片風潮。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這使得很多有膠片情懷的人還很眷戀,又或者是從來沒有玩過膠片相機的攝影后輩覺得新奇而玩起膠片相機。的確,膠片的色彩風格是很多人追求的,即使是數碼照片後期也要尋求那股味道。2、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  其次,膠片相機還可以更輕鬆地實現135相機以上相機規格的的使用。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QQ群:457661598在如今數位相機已經成為主流的當下,膠片與膠片相機已經漸漸的遠離了普通百姓家庭,也慢慢的被攝影愛好者們貼上了復古,文藝的標籤。另外,kiss擁有各種智能檔位和P,TV,AV,M檔位以及準確的測光系統,kiss對焦點雖然只有中心點一個,但相比起需要手動對焦的相機來說,在拍人像方面已經便捷了很多。其實我只是講了一個佳能EOS系統中最便宜的一部相機,其他更高級一些的EOS相機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說1000s,30v,1n等等。對於kiss,主要推薦給一些手頭比較緊張,但又想嘗試一下膠片的感覺的朋友入手。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KONICA C35 FD | 阿偉
    十分巧合地,當我選擇我的第一臺相機的時候,由於一直鍾情復古風相機,因此收到了淘寶膠片相機的推薦,我記得很清楚,那是臺奧林巴斯的OM1,雖然我最終沒有入手它,但不可否認他對引我入坑的作用。當時在B站看了一些視頻,覺得旁軸更對我胃口,因此便開始瘋狂差旁軸地資料,為的是找一臺便宜好看的相機。具體的過程我都忘了,總之我最後將目標鎖定在了柯尼卡C35 FD,這個傳說中的旁軸七劍之一的改名版。最後靠著馬雲的幫助(花唄分期),我買下我的第一臺相機,也是我第一臺膠片相機,對沒錯,我是在手機都1億像素的年代買了一臺膠片相機作為我的攝影入門相機。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二是大家都用膠片相機,要轉型沒這麼快,對於新事物都處於觀望狀態。三是實在太貴了,一臺卡片機價格比單眼相機還貴,就算標榜能省膠捲和衝洗的錢,最終還是頗不划算。而今天看到很多人還在使用膠片相機,或者是重新回歸膠片相機的使用。性質上就不是很一樣了。為什麼要玩膠片相機1、膠片照片色彩奇特
  • 好用到炸的膠片APP,讓你不帶膠片機,也能拍出超帶感的照片
    給大家整理了一波,好用到炸的寶藏級APP有了他們不用帶膠片機出街,也能拍出超帶感的照片!APP裡下載量最多的,也是這兩年特別受攝影師喜歡的拍照APP~如果手機內存不夠,不想嘗試太多不熟悉的APP,那下載NOMO就足夠了,能夠解決集美90%的日常拍照需要~發展到現在,NOMO裡有37款可以選擇的膠片相機,每種相機拍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模擬的就是不同相機不同膠捲的感覺~真的太強大,每個相機都想去試一試~
  • 每周安利 | 想玩膠片?一部手機就夠了!
    這年頭「復古風」盛行:喇叭褲、百褶裙、小格子西裝……還有膠片相機。陳綺貞比如被拿來當各種拍照範例的倪妮,微博上 po 的很多照片,都是用膠片相機拍的。幾張照片拼接起來,再加上膠片微微泛黃的質感,顯得非常有故事性。
  • 入門級膠片相機七選
    從「咔噠」一聲按下快門,到由暗房衝洗成像,感受到的興奮與期待——這可能就是膠片相機與數位相機不同的獨有魅力吧。加上纖細的表現力,柔和的色彩,以及蘊藏在照片裡用心感受才能發現的獨特氛圍,因為不能隨意浪費膠捲而用心拍攝,每一張照片都包涵著攝影者的回憶和情感,假如你還想念膠片相機這種特別的感覺,就會了解在如今的日本,膠片相機依然受到喜愛的理由。
  • 濟南富士T30套機18-55mm文藝復古相機
    富士T30套機延續了富士X-T系列經典的復古造型,除了經典的至尊銀、經典黑以外,X-T30還新增雅墨灰。機身正面依然是復古膠片機設計,類似於ST801膠片相機,我這一臺是銀色+黑色的標準熊貓色配色,顏值很高。
  • 這裡一定有你需要的那部膠片相機
    不像現在,連喝杯奶茶都會拍下來。那時候相機用的膠捲,感覺每個快門都彌足珍貴。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先進的數碼設備讓拍照變成了日常最普通的一件事。很多當時看來難得的瞬間最終會成為用過即棄的片段,甚至過不了三個月的保鮮期限。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FM2|Tobacco
    我到現在都能記得去百貨大樓買顯影粉、定影粉的場景。尼康,膠片單反時代的王者。拍第一卷時又趕上大雪,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嗎?!相比數碼單反,最讓我不適應的是手動對焦,太累眼,同時手動對焦和大光圈給拍攝帶來的影響超出了我的想像,所以後來總想買個F6,但又怕失去對焦環轉動帶來的取景器裡由模糊逐漸到清晰的快感。而且固定快門轉光圈的拍攝方法,也是我第一次體驗,這我是從相機店店員那學來的,以前真的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