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居然可以拍出膠片相機的質感!只需要掌握三個小技巧

2020-12-26 一頭攝影獅家偉

哈嘍大家好,我是攝影師家偉。

流行是一個輪迴,攝影幾乎也是跟著潮流走。我們小時候的照片都是膠片相機拍攝的。特別耐看的,不但呈像復古而且色彩也很有年代感,而且仿佛永遠不會過時。

這就是膠片相機的魅力。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如何用數位相機拍攝和製作出膠片相機的效果。

1、服裝和場景的搭配

我們想要拍攝一組膠片風格的照片的時候,我們首先就要對服飾通過篩選。可以選擇一些復古一點的服裝穿搭,比較港式一些或者一些碎花裙都可以,配飾和妝容也可以弄一些復古一些的。

在取景的方面,我們儘量要避開一些太花哨或者現代元素較多的場景,可以去選擇一些老房子或者老居民樓,拍出來就特別有感覺。

2、模特的動作指引和拍攝角度

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可以採用逛、玩、拍方式去拍攝,就不用太死板的去擺動作。也讓模特自由玩耍,我們從而進行抓拍。

多逛多換一些場景,讓我們整組照片的內容特別豐富和自然。拍攝角度我們的儘量多換,高低機位,或者大膽嘗試一些新的角度都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照片顯得非常的真實從而看起來更加的耐看。

3、後期的仿膠片調色和製作噪點

在我們前期拍攝完的時候,大家眾所周知,數位相機是不會有膠片相機的效果。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到後期來進行膠片風格的調色。在這裡家偉可以給大家兩個秘訣,第一個方法如果我們色彩感還不強的話可以下一些膠片預設濾鏡來輔助即可。

第二方法就是通過調色來達成效果,基本膠片色這時候才亮度都不會太高,我們可以把亮度都降低了,讓皮膚呈現出紅色或者黃色,周圍也呈現一種暗調。

然後最後一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給照片製作一點噪點,Ps裡面就有一個製作照片的功能,這時候我們數位相機拍攝的照片,照片感就是十足啦。

好啦,今天我們的小教程就到這裡啦!

大家如果喜歡我分享的攝影小技巧歡迎點讚,關注,轉發,收藏哦。

每天更新精彩攝影小技巧,明天見。

相關焦點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這個世紀初的事情,我還很清楚自己買的第一臺數位相機是在2004年,當時的相機像素是300萬,04年的時候數位相機已經有點火起來了,膠片相機變得很邊緣。再早個一兩年,數位相機還處於30萬像素的時代,那個時候還是膠片相機作為主導。很榮幸能夠經歷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轉換的過程。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再早個一兩年,數位相機還處於30萬像素的時代,那個時候還是膠片相機作為主導。很榮幸能夠經歷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轉換的過程。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的演變  數位相機發展的初期有著好幾個坎,一是真的沒啥使用價值,30萬的像素就是標清視頻的大小,存儲卡容量也小,一張存儲卡大約就頂一桶膠捲的拍攝量,外出拍攝沒有筆記本電腦作備份就很麻煩。
  • 技巧 | 用膠片相機拍攝街頭攝影的十個建議
    如果你過去未曾拍過膠片,或只是對拍攝膠片好奇,不要急著買相Leica那種價錢偏高的膠片相機。去買一個最便宜的膠片機來體驗。如果你拍了幾個月後真的非常喜歡。到時候再考慮投資一部喜歡的膠片機也不遲。我的心得:買個便宜的膠片機,或用借的也行。先試拍一陣子。
  • 關於數位相機的使用技巧
    來越強大和完善,所以從道理上推論,似乎用數位相機拍出好照片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容易。我在數碼攝影方面還是個新兵,經驗不多,碰的釘子卻不少,拍得滿意點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認真回憶體會一下,也還能總結出一點東西來。下面一些「笨招」對於還在摸索經驗的影友也許有點參考價值。這些笨招是:多拍精選
  • 旅行拍照,為什麼我決定不帶數位相機?
    我覺得,這是一個iPhone就能拍出大片的時代,而且即便是用數位相機拍的照片,最終也逃不過被遺忘在電腦硬碟裡的命運。 相比起工作,每年出國旅行帶不帶相機才是真正讓我頭疼的問題,我甚至經常會因為要不要把5D II和鏡頭裝進背包而跟老婆發生爭執。在我看來,背著十幾斤的相機、鏡頭和閃光燈旅行,簡直是對雙肩的致命摧殘。
  • 膠片與數碼的對比:質感
    柯達E100VS反轉片愛克發公司的Ralph Schaetzing將畫質定義為三個組成部分:圖像的可客觀測量的物理特性,觀測者的主觀感知,與具體場景的性能需求。如此歸類,膠片的質感很難用儀器去觀測,更多的是觀測者的主觀感受。質感怎麼定義呢?
  • 給試圖嘗試膠片相機的你 (自動相機篇)
    伴隨著數位相機的同質化,膠片的復興,可以看到不只攝影師們,很多普通愛好者也出於對膠片那種色調迷離的著迷,而購置膠片機。
  • 想輕而易舉拍出復古文藝範?那膠片相機要認真選了
    膠片相機不僅相機的造型文藝,而且還省去了大部分後期的煩惱,直接拍出來就已經是膠片的風格。但並不是全部膠片相機都是那麼好用,大部分都採用手動對焦,而且畫質效果也差距甚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文藝範是怎麼選膠捲相機的。
  • 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對決 富士ACROS 100II膠捲 和Xpro3相機
    澳大利亞攝影師戴爾·羅傑斯最近做了一個關於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對比測試,以下是他的敘述。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可能我們每個人對於為什麼喜歡膠片的理由都會有所不同,有的人覺得膠片每拍一張的時候都會很慎重,很珍惜;也有的人會覺得膠片的色彩很驚豔,不同於數碼,而且也不再需要怎麼去後期了;還有的會覺得膠片有他的不確定性,你永遠也不能及時的知道你按下快門後照片究竟是怎樣的。其實怎樣都好吧,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對於膠片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才得以讓膠片這種古老的物件在數碼時代下能繼續延續下去。
  • 新手攝影入門如何挑膠片相機?
    五、鏡頭▋▎一、看測光組合模式拍出一張照片來最重要的就是保證曝光準確,才能拍出畫面來。此處並不是說像現在的數位相機一樣要選擇有多少個點測光還是矩陣測光還是中央測光,而是這臺膠片機的快門、光圈、iso 這三大測光組合是如何進行的(手動膠片相機基本上都是中央測光)。
  • 這裡一定有你需要的那部膠片相機
    不像現在,連喝杯奶茶都會拍下來。那時候相機用的膠捲,感覺每個快門都彌足珍貴。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先進的數碼設備讓拍照變成了日常最普通的一件事。很多當時看來難得的瞬間最終會成為用過即棄的片段,甚至過不了三個月的保鮮期限。
  • 相機:膠片相機、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和選擇
    然後在1888年由美國的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膠捲」。同年,柯達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安裝膠捲的可攜式照相機,從此全球的攝影愛好者們再也不用背著一個大大的木箱去拍照,世界進入了膠片機時代。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2、膠片相機、數位相機的區別與購買建議這裡因為單反、無反相機都屬於數位相機,所以只對比膠片和數位相機。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FM2|Tobacco
    我到現在都能記得去百貨大樓買顯影粉、定影粉的場景。當時太小,全然不懂,只覺得挺有意思。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延續多久,因為後來全用傻瓜相機了。這也算是我拍照的啟蒙吧,當然傻瓜時代我只需關注構圖即可,憑藉家父給講的幾條構圖規則總還能應付幾下。等我自己有能力用單反時,已經到了21世紀10年代,那是數碼單反的時代,誰知倏忽之間,數碼單反也已經走下坡路了。唉,盛極必衰,天道使然。
  • 拿好這款膠片相機 App,用手機也能拍出有質感的照片
    手機將拍照的難度降到了最低,很多人都習慣隨拍隨發,不過面對不同的場景,可能還是專業的濾鏡更能拍出有質感的照片。FIMO 是一款膠片相機 App,它模擬了多種膠捲的成像效果,讓你在手機上也能隨手拍出不錯的照片。
  • 攝影 關於數位相機的使用技巧,41種單反攝影技巧
    來越強大和完善,所以從道理上推論,似乎用數位相機拍出好照片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容易。我在數碼攝影方面還是個新兵,經驗不多,碰的釘子卻不少,拍得滿意點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認真回憶體會一下,也還能總結出一點東西來。下面一些「笨招」對於還在摸索經驗的影友也許有點參考價值。這些笨招是:多拍精選
  • 怎樣將數碼卡片相機拍出單眼相機的感覺
    「最好的相機是哪個?你手裡那個。」    如何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使用數碼卡片相機?人們常常說,最重要的不是拍攝的器材,而是器材後面的那個頭。在知乎網站上,有一個關於數位相機和單眼相機的討論。讓我們一起看看知乎網友的討論,如何把卡片相機拍出單反的效果。
  • 相機中的感光度ISO的6個小技巧
    雖然這樣很安全,但如上面所說,現在的相機技術已經進步很多,使用高一級ISO已看不出分別,卻給你更多調整光圈快門的空間。  2、多雲或黃昏日子使用ISO 400  不要猶豫,有需要的話將ISO調到400(或更高,取決於你的相機)。如果你在室外有雲,或者如果太陽開始下山,調高ISO可以令你的拍攝更順利。
  •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自從在1925年「Leica」相機上市後,印相輸出技術逐漸成熟和普及,影像尺寸也有了從大型到小型化的趨勢。然而影像的尺寸太小,卻衍生出解析度、畫質等的問題。雖然有比35mm還小的尺寸存在,不過成像細膩度的缺點,好似曇花一現,沒多久就消失了。
  • 超全12 招,拍出仿膠片質感 の 少女照!
    ③ 數碼仿膠片の調色要點?  ④ 人像精修基礎必備技巧?  1、了解相機參數 & 基本設置  2、如何策劃一場充滿故事感的少女人像拍攝  3、如何選擇合適的場景、服裝、道具  課程 2:如何拍出一組電影感十足的少女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