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2021-02-12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點評】膠片相機毫無疑問被數位相機取代了,但問題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玩起膠片相機了,這些人玩膠片相機的意義是什麼呢?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這個世紀初的事情,我還很清楚自己買的第一臺數位相機是在2004年,當時的相機像素是300萬,04年的時候數位相機已經有點火起來了,膠片相機變得很邊緣。再早個一兩年,數位相機還處於30萬像素的時代,那個時候還是膠片相機作為主導。很榮幸能夠經歷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轉換的過程。


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的演變

  

數位相機發展的初期有著好幾個坎,一是真的沒啥使用價值,30萬的像素就是標清視頻的大小,存儲卡容量也小,一張存儲卡大約就頂一桶膠捲的拍攝量,外出拍攝沒有筆記本電腦作備份就很麻煩。二是大家都用膠片相機,要轉型沒這麼快,對於新事物都處於觀望狀態。三是實在太貴了,一臺卡片機價格比單眼相機還貴,就算標榜能省膠捲和衝洗的錢,最終還是頗不划算。


昔日影像老大柯達因數碼化轉型太慢最終導致申請破產保護

  

在這個時代轉換的過程裡,有人笑有人愁,廠商來說,影像老大柯達數碼化的轉型慢了,最終導致在影像行業淡出。而過去使用膠片相機的人,也因為不願額外花錢購買數位相機而繼續使用膠片相機。數位相機發展奇快,但是膠片相機的消逝卻較為拖沓。甚至現在還有起死回生的感覺。


膠捲是膠片攝影的最大成本

  

膠片相機相比較數位相機,過去同樣拍攝性能的產品,數位相機要貴得多,而膠片相機的成本主要在膠捲和衝印費用上,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入手成本更低的膠片相機.直到膠片相機被數位相機代替,這種購買思維才發生了逆轉。而今天看到很多人還在使用膠片相機,或者是重新回歸膠片相機的使用。性質上就不是很一樣了。

為什麼要玩膠片相機

1、膠片照片色彩奇特


  

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而今天很多人重新玩起膠片相機,和膠片相機有其固有的特點有關係,膠片的色彩濃鬱且有特色的風格,相比數位相機的直接拍攝效果要更吸引人。這使得很多有膠片情懷的人還很眷戀,又或者是從來沒有玩過膠片相機的攝影后輩覺得新奇而玩起膠片相機。的確,膠片的色彩風格是很多人追求的,即使是數碼照片後期也要尋求那股味道。

2、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

  

其次,膠片相機還可以更輕鬆地實現135相機以上相機規格的的使用。在數位相機領域裡面,我們常見的相機都是以135相機為標準,全畫幅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頂配傳感器尺寸,實則不然。在135相機之上還有中畫幅、大畫幅和寬幅等相機規格。這些都是根據膠片尺寸來設定下來的。數位相機也有更大畫幅的產品,像商業拍攝常用的中畫幅,就是傳感器比我們常說的全畫幅規格更大的產品,但是動輒數十萬元的價格顯然不是普通玩家可以接受的,那麼重新用上膠片相機的中畫幅或者大畫幅相機可以體驗一番大幅相機的魅力。

  

中畫幅相機一般是6x6cm規格,也有6x4.5cm規格,和擴展的6x7cm、6x8cm 6x9cm、6x12cm、6x17cm等規格,大畫幅起步是4x5 英寸,還有5x7英寸,8x10英寸以及更多沒有規格但是非常大的自製底片,這類大得可怕的底片,搭配使用的設備也往往是特製的。135規格以上的相機,可以獲得更出色的景深效果,細節表達方面也更加從容,也就是數碼時代講的解析度更高。大畫幅的底片尺寸巨大,正片膠捲的話甚至可以直接觀看,無需衝印放大操作。還可以當做幻燈片投影出來。


數碼中畫幅價格不是普通消費者能承擔的,往往都是商用才會購買

  

對於很多朋友來說,玩中、大幅相機純粹是玩個過癮,並非要用來拍商業片或是別的什麼增值的用途,所以買數十萬元的數碼器材肯定不是靠譜的事情,即使是租用也價格不菲。如果真的要玩中、大畫幅的相機,膠片相機是更划算的選擇,數千元到一萬出頭的水平已經可以買到很多不錯的中畫幅相機,無論是單反還是雙反相機都能有不錯的可玩性,對於這些用戶來說,使用中、大畫幅的相機的過程才是最大的樂趣。

3、玩膠片相機更顯文青



拿著別人沒見過的相機拍攝,就連小孩也覺得好奇(上圖是抓拍非擺拍)

  

文藝青年都在幹什麼,當然是幹一些和當下的一些主流不太相符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個性。那麼玩起膠片相機,也是一個文青的事情了。帶著各式各樣復古的膠片相機,可是要比新潮的數位相機更有回頭率,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即使是不拍膠片照,光是拿膠片相機當道具,拍出來的照片也更亮騷一些。我覺得這是玩膠片相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膠片相機的尾聲

  

雖然玩膠片相機被當作一種時尚而興起,但也不能因此而再次崛起,相機廠商早早停產了膠片相機的生產,所以當前想要玩膠片相機,通常情況下都是跑二手市場購得的,而作為膠片相機的關鍵耗材,膠捲的產量也非常少,並且膠捲也逐漸停產了,數款我們熟悉的頂級膠捲類型都已經宣布停產了,未來我們可能還可以看到膠片相機,但真的沒有膠捲供大家消耗了。


支持膠捲衝洗的照相館越來越少

  

除了膠片相機和耗材難買以外,膠捲的衝洗也成了難題,因為主流的照相館早早已經不提供膠捲的衝印服務,所以只能有特定的幾家膠捲衝印的店去衝洗膠捲,這些店很多也是隨著膠片拍攝的興起而重新登場,因此數量上還是稀少的。衝洗膠捲很不方便。


數碼化後的膠片照,明暗細節丟失嚴重,層次過渡分化,效果遠不如膠片實際效果

  

另外,膠捲衝印完畢後,也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通過顯影、定影等方式輸出照片,而是先通過膠捲底片的掃描,使其成為數碼照片後,再進行數碼衝印,掃描的過程中,膠捲的舒服的過渡效果、寬容度方面的優勢被一刀切,即使是再好的掃描儀也很難還原膠片真正的效果,本質上已經不是膠片相機的傳統輸出效果。所以現在很多人玩膠片相機也不去衝印照片,而是直接掃描成數碼照片,然後分享給朋友。可以說玩膠片相機本質上還是用玩數位相機的方式,拍攝膠片照片已經是名存實亡。當然不排除有一些老玩家堅持膠片拍攝,並且自己親自完成顯影的過程,可惜這只是少數。

  

總結:從廠商的決策來說,膠捲的滅絕是可以預見的,那麼膠片攝影也不是一件長久的事情,目前由於膠捲短缺的緣故,膠捲的價格已經是漲到天上去了,而且膠捲又是有有效日期的,過期的膠捲達不到最好的效果。成本一高,很多人也都不堅持玩膠片相機了。當然也有其他原因不繼續玩膠片相機的,就像我一樣,雖然有哈蘇中畫幅相機和膠捲,但是因為體積大、重量重,而且還必須背腳架出去拍攝的緣故,嫌累嫌麻煩也就不用了。膠片相機退出舞臺已久,因為膠片迷的依戀堅持至今,而它消亡的那天,似乎非要這麼絕情。往後膠片相機也只能寫進歷史書了。

相關焦點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這個世紀初的事情,我還很清楚自己買的第一臺數位相機是在2004年,當時的相機像素是300萬,04年的時候數位相機已經有點火起來了,膠片相機變得很邊緣。
  • 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對決 富士ACROS 100II膠捲 和Xpro3相機
    澳大利亞攝影師戴爾·羅傑斯最近做了一個關於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對比測試,以下是他的敘述。
  •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自從在1925年「Leica」相機上市後,印相輸出技術逐漸成熟和普及,影像尺寸也有了從大型到小型化的趨勢。然而影像的尺寸太小,卻衍生出解析度、畫質等的問題。雖然有比35mm還小的尺寸存在,不過成像細膩度的缺點,好似曇花一現,沒多久就消失了。
  • 數位相機居然可以拍出膠片相機的質感!只需要掌握三個小技巧
    哈嘍大家好,我是攝影師家偉。流行是一個輪迴,攝影幾乎也是跟著潮流走。我們小時候的照片都是膠片相機拍攝的。特別耐看的,不但呈像復古而且色彩也很有年代感,而且仿佛永遠不會過時。這就是膠片相機的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如何用數位相機拍攝和製作出膠片相機的效果。1、服裝和場景的搭配我們想要拍攝一組膠片風格的照片的時候,我們首先就要對服飾通過篩選。可以選擇一些復古一點的服裝穿搭,比較港式一些或者一些碎花裙都可以,配飾和妝容也可以弄一些復古一些的。
  • 給試圖嘗試膠片相機的你 (自動相機篇)
    但是由於膠片機跟數位相機一樣,網上總是有種各種不靠譜玄學,及很多出於個人感情而倍加推崇的並不適合新手用的手動相機,看到這裡你也明白,我這篇文是寫給新手用戶的,冀意此文能夠傳道而解惑。首先這篇文章是寫給膠片新人看的,主旨如下一:推薦的相機學習成本低,相機到手就能使用。
  • 相機:膠片相機、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和選擇
    膠片而數位相機的誕生則要往後推移100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同樣是美國的柯達公司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臺數位相機,既我們現在的數碼單眼相機,然而卻因為自家的膠片相機業務被雪藏了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2、膠片相機、數位相機的區別與購買建議這裡因為單反、無反相機都屬於數位相機,所以只對比膠片和數位相機。
  • 數碼當道 為啥還用膠片拍照
    美能達X700富士Neopan400(家門口小巷)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這個世紀初的事情,04年的時候數位相機已經有點火起來了,那時候數位相機雖然還是300再早個一兩年,數位相機還處於30萬像素的時代,那個時候還是膠片相機作為主導。很慶幸我們能夠經歷膠片時代到數字影像時代轉換的更迭。曾經街上隨處可見的柯達衝印店現在一家難覓,如今柳州只剩柳侯照相館一家,也有很多年歷史了。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QQ群:457661598在如今數位相機已經成為主流的當下,膠片與膠片相機已經漸漸的遠離了普通百姓家庭,也慢慢的被攝影愛好者們貼上了復古,文藝的標籤。可能我們每個人對於為什麼喜歡膠片的理由都會有所不同,有的人覺得膠片每拍一張的時候都會很慎重,很珍惜;也有的人會覺得膠片的色彩很驚豔,不同於數碼,而且也不再需要怎麼去後期了;還有的會覺得膠片有他的不確定性,你永遠也不能及時的知道你按下快門後照片究竟是怎樣的。其實怎樣都好吧,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對於膠片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才得以讓膠片這種古老的物件在數碼時代下能繼續延續下去。
  • 單眼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區別
    ,就是說從取景器內部看到的就是將要暴光在膠片上的圖象,普通數位相機由於採用了CCD感光模式,大家在LCD上看到的就是CCD感受到的圖象,也就是說拍攝者在液晶屏上看到的也是大家將要拍攝的圖象,也不存在像差問題,所以普通數位相機也能拍攝好微距!
  • 旅行拍照,為什麼我決定不帶數位相機?
    不過我隨即提出了疑問: 「那我直接帶一個數碼卡片相機不就行了?還不用換膠捲。」 「相機只是黑白攝影的一個組成部分,等我的暗房收拾好了,我找一位大師給你講解一下你就會明白,我為什麼建議你用黑白膠捲相機去拍照。」
  • 2020年最受歡迎二手數位相機、 膠片相機以及鏡頭...
    2020年最受歡迎二手數位相機、 膠片相機以及鏡頭排行榜】近日,KEH Camera(不知道KEH的可以拉倒最後看下。)公布了自家在2020年最後歡迎的二手數位相機、 膠片相機以及二手鏡頭的最受歡迎榜單,一起來看下:
  • 現在用膠片相機除了炫富沒別的作用
    現在還在用火柴的肯定是有錢人,現在戴手錶的也是有錢人。有錢人的特點就是要花錢幹些沒有意義的事來證明自己有錢。要求物美價廉的都是窮人,真正的有錢人就是什麼不值買什麼,什麼不合算買什麼。1萬塊的東西花了8千買下來的是窮人,1千塊的東西花10萬買了就是有錢人。不是有錢人腦子不正常,而是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他有錢。膠片相機現在已無任何優勢,不管是性能、成本、使用難度、方便程度都沒有任何優勢。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FM2|Tobacco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延續多久,因為後來全用傻瓜相機了。這也算是我拍照的啟蒙吧,當然傻瓜時代我只需關注構圖即可,憑藉家父給講的幾條構圖規則總還能應付幾下。等我自己有能力用單反時,已經到了21世紀10年代,那是數碼單反的時代,誰知倏忽之間,數碼單反也已經走下坡路了。唉,盛極必衰,天道使然。
  • 技巧 | 用膠片相機拍攝街頭攝影的十個建議
    Eric 說在彩色膠片稍微過曝也比較容易加強顏色的對比。我的心得:之前用數碼拍攝的測光都幾乎都很精準,我通常喜歡照片陰影處暗一點所以用數位相機拍攝時都會刻意降低曝光拍攝。但用膠片機透過觀景窗只有向左跟向右的箭頭告訴我曝光是否正確。之前對膠片還不是很了解因此拍攝時都會像用數位相機時一樣稍微降低曝光,但照片出來常常都是對比很小或顏色不飽和。
  • 相機分類 | 膠捲相機
    膠片相機(Film Camera),膠片相機的成像方式是通過對光敏感的底片曝光來實現的。
  • 柯達發明數位相機,卻被數位相機顛覆?
    1.1數位相機的發明有一定「偶然性」CCD(電荷藕合器件圖像傳感器)是數位相機最為核心的器件(技術),它搭建了光與電之間的橋梁能替代了膠捲。圖1 第一枚商用CCD以及當時8英寸天文望遠鏡拍攝天文照片CCD的發明很快得到了仙童、RCA、TI等商業公司的重視,開始深入研究,1972年仙童公司推出第一款商用100×100像素的CCD,美國宇航局首先將該款CCD用在8英寸直徑的天文望遠鏡上,拍攝天文圖片。
  • 認識數位相機的全畫幅與半畫幅
    直到五十年代之後,為了區分35毫米電影膠片和照相機用的35毫米散裝膠捲,在膠捲盒上印有135的代號。後來大家就公認把35mm膠捲稱為135膠捲,把用135膠捲的相機稱為135相機。講到這裡相信大家會有個疑問,135(35)膠捲尺寸規格不是36*24mm嗎?為什麼叫35mm膠捲呢?因為是以膠捲的寬度為35mm來命名。36*24mm這是膠捲的成像尺寸。成像畫幅比例:3:2 。
  • 膠片復興元年2020(120相機及膠片推薦)
    2019年明顯感覺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開始玩起了膠片,莫不是膠片要火那麼讓我來介紹一些膠片以及膠捲的知識,給新手朋友來一個簡單科普膠片相機在體積重量、拍攝效率、對手持拍攝的支持性、對AF等電子性能的支持性方面,不僅完全沒法與數碼系統比,甚至遠遠落後這也是膠片相機小眾化原因
  • 不可不知 編輯告訴你十大數位相機真相
    不過除此之外,像素還直接和大家的「面子」掛鈎,實在是重中之重。因此接下來的問題我們依舊圍繞著這個話題和大家再多說幾句——在日常應用中,瀏覽照片+衝印大幅,多大像素對於我們才夠用?  這是一個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的一個問題,要拍好照片,一定用單反嗎?(當然,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將例如徠卡M9這樣的非主流數碼旁軸相機刨除在外)至少從絕對意義上講,拍好照片必須用單反,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主流通訊社、電視臺和大部分商業攝影師、風光攝影師無一例外選擇單眼相機的原因。
  • 別用膠片來「裝B」!富士即可拍才是最牛的相機!——富士【寫ルンです】
    從1986年7月開始到現在(當然此時此刻這相機的最新版本依舊在日本可以隨處買到)即可拍相機已經在全世界賣出了17億臺。這數字要是像某奶茶那樣,能繞地球幾周了呢?而且這臺相機被日本科學博物館評為了「技術未來遺產」,為什麼會這樣說?入選的理由是這樣說的【在攝影還被認為是專業領域的時候,小孩子也可以輕鬆拍攝的即可拍為攝影的一般化提出了巨大貢獻】。這句話現在看起來,罵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