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嵐
主編 / 徐藝菡
美編 / 吳一凡
第一次看到《人不彪悍枉少年》這個中二劇名的時候,小編是拒絕的。都9102年了,為什麼還會有如此中二而粗暴的劇名。
也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在「真香」定律的作用下,很多人都追起了這樣一部具有年代感的校園青春偶像劇。
(人不彪悍枉少年 海報)
從《最好的我們》裡的耿耿餘淮,到《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裡「江直樹」同款學霸江辰,肆意青春+校園暗戀早已成為很多小而美網劇的標配設定,青春片總能在重溫少年時代的同時撈足觀眾的一波少女心。但青春片的扎堆,也慢慢讓人審美疲勞,僅僅是藍白相間的高中校服與五彩斑斕的教室板報這樣元素的拼湊早已不能再喚起觀眾的共鳴。
如何在類型劇中尋求時代突破,如何在刻畫真實的人物形象的同時保持整體故事架構的平衡,都將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最終呈現效果。
泛黃濾鏡裡的純真年代
如果說青春劇最為吸睛的便是純真青澀的校園愛戀,那麼放置於上世紀末的時代背景則更加放大了那種純粹感與新鮮感。
一起在溜冰場接長龍,好奇想吃一餐必勝客,或者是用磁帶聽一首張學友的歌,都是如此。也正是這樣帶有泛黃濾鏡下的青春故事,使得即使存在年齡錯位,並未經歷過90年代校園生活的年輕觀眾也能夠被其打動。
(人不彪悍枉少年 海報)
從整體故事敘述來看,「暖、甜」真是這部劇的全部,雖然沒有多麼跌宕起伏的大情節,但依靠紮實而節奏穩定的中情節的推動,串起了兄妹之間相愛相殺、祖孫兩代相依為命、青梅竹馬懵懂暗戀等動人情節。
與過往的青春偶像劇相比,劇中的小人物們更加厚實豐滿,每個人都有獨有的背景與年少無奈。劇中的主角楊希家庭和美幸福,但作為失去高考加分機會的體育生她在升學考試上顯得格外窘迫。男主花彪則父母早亡與奶奶相依為命,還未立足社會就需要每日為生計煩惱。
(人不彪悍枉少年 海報)
與楊希青梅竹馬的李漁成績優異、條件優渥,但父母卻早已離異,面對即將再婚的父親他充滿了無力與拋棄感。在這樣真實而細膩的人物特性與人物關係下交織的青春故事,有成長的傷痛,也有和解的溫暖,使它的故事跳脫了單純的偶像劇路線,具有了更多的層次感。
橋段雷同中的風格欠缺
《人不彪悍枉少年》作為一部年代青春題材劇集其在整體上的確可圈可點,但在整體風格、情節設置、人物設定各方面也難免落入俗套。
比如電視劇開頭在呈現風格與鏡頭語言上與韓國《請回答》系列的雷同,女主人物設定也進行了誇張的模仿。劇情運用很多同類型題材中用爛的情節梗:永遠都失之交臂的追星經歷、少不了的考試作弊、兩男追一女的感情線,這些都會讓觀眾產生疲勞感。
除此之外,人物設計上的失衡與失真也使得這部劇中的男二李漁相較於男女主而言更為亮眼。
(人不彪悍枉少年 劇照)
人物形象呈現的喧賓奪主
雖然觀眾常說,「男主是給女主愛的,男二是給觀眾愛的。」但是因為大結局中男女主之間的感情線與故事中的主要情節點都具有合理性,使得觀眾在接受happy ending的同時心疼男二。
《人不彪悍枉少年》劇中人物感情線主要集中在楊希(女主)與花彪(男主)、李漁(男二)之間。一個是初來乍到的轉校生,一個是從小長大的青梅竹馬,網友戲稱這是一場「空降PK竹馬」的大戲。
(人不彪悍枉少年 青梅竹馬)
單就人物關係與人物特性來說,這本身是集成了「一見鍾情」與「日久生情」的名場面,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對於以女性為主的觀眾群體而言,也可以滿足少女心爆棚的情感需求,這本來可以在一種勢均力敵的競爭關係中慢慢突出和烘託男女主之間的關係遞進,但該劇無論是在人物性格還是情節設定上,男二的角色都更為真實細膩,使得觀眾心中的天平向另一端傾斜。
(人不彪悍枉少年 劇照)
主角花彪以轉校生的身份出現在劇集中,他外表俊朗、性格陽光,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上學時候能輕鬆拿競賽第一名,放了學能夠為同學打架出頭,面對同學的誤解他心中豁然,女主的惡作劇讓他失去香港交流機會,他也只是一笑了之,並不放在心上。
作為一個偶像化的人物,無論是外形上還是品格上,編劇都想要極力把他塑造成一個完美形象。但回觀男主角的成長背景,花彪自小父母雙亡,由奶奶拉扯長大,如今奶奶已經年邁,祖孫兩人在經濟上也十分拮据。
在這個情境下,主角的性格本可以具有多面性的可能,但過於完美的性格反而喪失了特殊背景下人物的真實感。
(人不彪悍枉少年 男主 花彪)
相比而言,作為男二的李漁溫和內斂,和女主楊希作為多年鄰居、青梅竹馬,他十分珍視這段關係。但又因為自己從小父母離異,缺乏家庭溫暖而敏感多疑。在男二的人物設定上,可以明顯看到其人物形象的複雜性以及成長環境與性格性格之間的合理性。再加上李漁相對質樸的外形,以及傳統班級上好學生的設定,反而更加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
在二者的人物設定中,過於完美的主角增加了一種疏離感,而心思細膩溫暖卻又患得患失,具有鄰家男孩氣息的李漁反而更加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在此問題上,主角人物飽滿度的欠缺也會直接影響人物關係的合理性,讓觀眾反而產生一種「女主為什麼突然喜歡上男主」的不解。
(人不彪悍枉少年 男二 李漁)
配角本身存在的意義在於體現自身價值,同時烘託主要人物,配合劇情演繹,但如果主角立體感不足,反而會引發整個故事邏輯感的失衡,以及觀眾對配角的「過分」偏愛。
人物形象的飽滿度欠佳與人物功能的偏差往往會造成觀眾觀劇中途紛紛倒戈,甚至引發在編劇、演員上的爭議,致使評分下滑。
暑期熱播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就因為男二過於出彩而引發很多爭議,甚至有不少網友戲嘲為《潤玉傳》,比起加戲影響情節的節奏,更大的問題在於潤玉的人物性格更為豐富細膩,成長、黑化也都有合理的外部推動因素。
(香蜜沉沉燼如霜 劇照)
相比之下,主角旭鳳的人物形態則遜色許多,在情節設定上甚至影響到男女主角感情發展的合理性,以至於播出中期對於劇情走向爭議不斷。
能夠塑造出打動人心的角色,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不是一件易事。但無論如何構建人物形象首先需要均衡考量排兵布陣,既要各個角色都具有個性和真實性,以此來打動觀眾,也要有主有配,有中心與烘託的關係才能夠推動故事線緊湊而合理地延伸,讓觀眾記住的不僅僅是一個角色,而是真正的故事。
—你都這麼好看了,還不給我個好看麼—
商業轉載請聯繫「劇本醫生」獲得授權
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