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創辦人郭臺銘12日宣布退出國民黨,雖然其本人尚未正式宣布是否參選2020,但2020大選形成「三腳督」的局面已然成型。對此,親藍人士幾乎一面倒痛批郭臺銘。
不過,如今又傳出另一種聲音,那就是前馬辦發言人、臺北市議員徐巧芯接受媒體訪問,直言如果是「三腳督」對戰,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贏面大。其理由為在「三腳督」對戰下,三方得票不需要過半就能贏得「大選」,而韓有超過20%的「鋼鐵韓粉」,韓只要是固守基本盤再加上一點藍營粉絲,就可能會選贏了。
徐女士的這個算法,從算術上看是不錯的,但真的落到現實,恐怕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國民黨跟韓國瑜的支持者之間,「八字不合」,所以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尤其是選舉進入白熱化的階段,這個矛盾會激化,簡單的「數學相加」就不容易實現。
我們知道,國民黨的傳統支持者應該是以政商軍學各界人士為主,這批人社會地位較高,又稱為「知識藍」、「精英藍」,所以國民黨以「藍天」自居;而民進黨以叛逆者的身份出現,靠街頭政治起家,其支持者以「草根」居多,因此被稱為「綠地」。如果單就氣質特徵而言,郭臺銘無疑比韓國瑜更契合國民黨的形象和實質,但國民黨最後卻選擇了擁有大量草根支持者的韓國瑜,這樣,就勢必會形成以下幾個問題:
1、藍營內部不少人士由於在身份及理念方面方面更認同郭臺銘,必然會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現象;
2、韓國瑜相當於「帶槍投靠」國民黨,其「隊伍」與國民黨傳統力量的衝突和摩擦將不斷增加;
3、由於存在理念不一致以及溝通方面的障礙,使得韓團隊和國民黨中央之間在很多理念宣示方面只能做「裱糊匠,沒辦法進行深度論述,政策宣傳更多只能停留在喊口號方面。
對此,有人說,如果郭不出來選,那麼,郭的支持者就會改投韓國瑜。這完全是一廂情願。事實上,如果郭不出來選的話,這些票有可能會投給蔡英文,因為畢竟蔡有現任的優勢,還可以政策買票;也可能投給柯文哲,因為至少柯還比較符合「知識藍」、「精英藍」的形象;甚至這些人有可能幹脆誰也不投,出門旅遊也不見得會投給韓國瑜。
很多人有一個錯覺,認為當前國民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分裂」,其實不然,因為有時候「分裂」會讓大家的理念更趨統一,戰鬥力反而更強,而表面上的團結卻有可能會掩蓋問題和矛盾,最後在某一個特定時間爆發。
回到前面的問題,韓國瑜目前大概有超過20%的「鋼鐵韓粉」,這裡面其實有兩個組成部分,一部分是南部農漁民等傳統「草根」,原先是綠營的支持者,但因受蔡英文兩岸政策的影響而生計受影響,轉而支持韓國瑜;另一部分是「軍公教」等新「草根」,這批人原先福利待遇都不錯,在蔡英文推出「年金改革」後收入受影響,聚集在韓國瑜旗下。如果韓國瑜全力維護、鞏固這部分基本盤,然後再吸引部分藍營支持者,或許真能實現徐巧芯所說的「目標」。
但問題就在於,韓國瑜急切地和國民黨「會合」以後,就不得不兼顧國民黨的很多政策,這就勢必會讓韓國瑜左右為難,比如:
1、最早提出「軍公教「年金改革的,就是徐女士的前老闆馬英九,如今惡人蔡英文已經做了,要不要改回來,兩方面意見肯定有分歧;
2、臺灣有限的資金是優先用於對美軍購,還是優先解決民生問題?
3、臺灣究竟是優先發展「高科技」,還是「庶民經濟」?
4、臺灣究竟是優先解決年輕人的就業薪資問題,還是優先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收入問題?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國民黨和韓國瑜如今所面臨的真正問題,其實是「資源錯配」下的同床異夢,如此一來,他們所炮製出的政策一定是試圖討好所有人,但最後肯定是誰也不會感到滿意的。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