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間來到2019年,博物館文創吸引大批粉絲熱度不減,「國潮」品牌開始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國際好戲不斷引進國內演出市場,國粹與非遺的經典魅力歷久彌新。文化旅遊發展大有可為,文化科技融合大勢所趨……環球網文化頻道推出《文化新趨勢 使者話傳承》系列訪談,邀請各領域優秀代表人物及專家學者講述所在領域的融合趨勢及文化傳承,專家角度聚焦業態熱點,前沿觀點把脈發展趨勢,記錄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
本期訪談帶您走近《一本好書》總導演關正文。曾執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等文化節目,關正文又在舞臺上用戲劇生動傳播閱讀的價值和魅力,促使更多觀眾翻開一本本經典原著,「人類文明的共同基石是這些思想經典,最核心的還是原著的價值,我們只是搬運者和翻譯者。」
《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一系列文化節目為電視螢屏帶來一股清新的「文藝範兒」。近日,《一本好書》開啟第二季,通過演員們傾情的演繹再現書中場景,促使更多觀眾翻開一本本經典原著,打造「大眾閱讀的試衣間」。
總導演關正文認為,「對大眾來講,閱讀利益更多地體現在滋養個體生命的成長。」《一本好書》著力連接經典原著與個體生命成長,為觀眾提供多元認知、激發獨立思考,不斷回答「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翻開這本書」。
有人說,這是屬於網際網路和流量的時代,但在關正文看來,自古至今從來都是內容價值的時代,「優質內容的核心源動力是創作,而不能是票房。社會對優質內容的辨認力,會影響有些作品或小眾或大眾,但是這不影響你的創作的出發點,創作不是為了要捕捉所謂流量要素。」(記者/張嘉玉)
為什麼今天還要讀經典?滋養個體生命的成長
記者:《一本好書》第二季在網友的期待中開播, 10期節目的閱讀之旅都會給觀眾介紹哪些好書?
關正文:第二季依然堅持向讀者推薦全球經典,《悲慘世界》《簡愛》《湯姆索亞歷險記》《紅字》都是大家非常熟知的全球必讀書。同時,我們也關注到近100年以來的現當代經典好書,像《了不起的蓋茨比》《怪誕行為學》。還有像《駱駝祥子》《紅巖》《魯迅雜文集》等在我們中國的文學史、閱讀歷史和價值觀生成上有重要作用的作品。
即將播出的第五期是史蒂芬·金的《頭號書迷》,講述了一個商業作家因為車禍,被自己的頭號粉絲發現並囚禁的故事。對於瘋狂的頭號粉絲來講,她的直接訴求就是:偶像是屬於我一個人的。這是一部揭示瘋狂粉絲與偶像關係的恐怖片,更是一部暗喻了所有親密關係尤其是男女關係之間的控制與反控制的片子。
記者:《一本好書》不斷在回答「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讀這本書」,您認為豐富個體的認知才是閱讀行為最核心的利益驅動力,是否可以請您談談這一觀點?
關正文:文學史上認定的必讀書是只對文學專業讀者有效的。對大眾來講,閱讀利益更多地體現在滋養個體生命的成長。我們也會通過另外的角度解讀作品與今天個體生命之間的連接。
《簡愛》在大眾眼裡是愛情小說,而實際上原著主體是一部成長小說。成長是所有生命的主題,是跨越時間跨越空間的。《悲慘世界》裡冉阿讓面臨的是,拯救一萬個工人還是一個苦役犯;《紅字》牧師丁梅斯是,忠誠於愛情還是維持人設所面臨的道德拷問。這些實際上應該是所有人成長過程中必經的拷問。基本道德底線和道德概念的建立是當代社會非常需要的。
什麼樣的書值得一讀?借用時間和空間去考量
記者:您曾有20年文學編輯的經歷,參與出版、組織推廣大量優秀文學經典,包括阿來《塵埃落定》、劉震雲《故鄉面和花朵等》。您曾說90%的書其實是不值得讀的,您認為什麼樣的書是一本好書?您最近在讀什麼樣的書呢?
關正文:百年以來,我們的思想史在相當程度上和文學史是正相關的,文學的發展影響著我們幾代人的思想和價值觀的形成。
事實上,99%的書都不值得讀,現在出版工業的產能實在是太大了,一個文學網站就可能有幾十萬品種的讀物。我會藉助時間和空間去考量,經得住時間和空間考驗的才是經典。
我最近讀歷史的書會比較多一點,在準備下一個更感興趣的項目,有可能是歷史向的。
記者:錄製一期《一本好書》最大的挑戰和困難在哪裡?
關正文:最大的困難是時間。一般來講兩天錄一期,時間很緊,難度很大,我們只能用經驗去支撐,用各工種的協同去支撐,用演員超負荷的奉獻去支撐。兩天之後就是下一個戲,最誇張的挑戰是,每一次開始新一個戲,我當時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兩個字——不會。儘管有編劇、團隊和所有的規劃,但最終能否在鏡頭裡把它完全地呈現出來,每一次都是挑戰。只能一點一點地往前攻。
什麼才是創作的源動力?是優質內容而非流量
記者:您曾執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等文化題材節目,一開始您是否曾擔心過會在流量上比純娛樂節目遜色?
關正文:所有的傳播最高價值都是內容。你觀察文化現象,一種是不斷地宣告流量時代結束流量明星失效,另一種是很多流量明星扎堆鼓譟又確實帶來了流量。糾纏於此沒有意義。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傳播實際上一直有傳承和主線。有價值的電影、戲劇、文學,是全世界有公認標準的。
所有創作者都應該是出於本心。如果是用投機的心態去做,沒有思考和真誠,它感動不了你自己,更不可能感動讀者。我寫臺本的時候,真正在舞臺上拍攝過程中,根本就忍不住眼淚。
從古到今,所有生產者都是因為內容有價值才生產。創作的核心源動力本來就是對優質內容的追求,而不能是票房。社會對優質內容的辨認力,會影響有些作品或小眾或大眾,但是這不影響你的創作的出發點,創作不是為了要捕捉所謂流量要素。當然,傳播實現的規模也很重要,你該想盡辦法讓好的內容被更多人看到和喜歡。
記者:《一本好書》的創新讓許多觀眾翻開了我們的經典名著,創造了文化傳承與延續的獨特價值,是否可以請您從這個角度談一談?
關正文:人類文明的共同基石是這些思想經典,最核心還是原著的價值,我們只是搬運者和翻譯者,將經典轉化成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是一種使命。我特別欣慰的是現在還有機會,也有來自各界的支持,可以做真正應該去做的事情。文化傳播是有使命的,視頻節目是一種創作,不能僅僅是商人的生產。
記者:您曾說讀書節目是一直以來的願望,您期待未來《一本好書》發展為什麼樣子?
關正文:最大的夢想是能做到第十季,不管掙錢不掙錢,只要能活下去,向大家推介100本經典,讓這100本書能夠成為一代一代讀者的索引窗口和試衣窗口。對於個人而言,能跟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師對話,這樣的創作過程是特別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