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當熱播文化節目《一本好書》與大河報河之洲《一本好書》相遇,會是怎樣的感覺?
「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之中,遇到了一位重名的朋友,是美妙的緣分。」來到鄭州的《一本好書》總導演關正文如是說。
《一本好書》是大河報文化周刊河之洲的讀書版,為讀者推薦新近出版的品質書籍,用一本好書,陪伴讀者一顆沉得下來的心。《一本好書》也是由騰訊視頻與實力文化共同製作的文化節目,將經典名著搬上舞臺,被稱為「大眾閱讀的試衣間」。
11月9日下午,場景式讀書節目《一本好書》第二季,在線下開展的「閱見匠心 閱見中國」全民閱讀大型主題活動鄭州站開啟。關正文與大河網絡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趙紅、河南青年畫家劉長卣同臺,圍繞「一本好書」共話閱讀。
◆大河版與綜藝版各有側重,兩個「一本好書」很互補
「原來想叫『一生之書』,大家覺得比較大,所以低調一點,就叫『一本好書』。」關正文回憶了節目名字的來源。而創辦節目初衷是,閱讀正在成為非常緊迫的問題,當社會發展轉向創新驅動的時候,需要人們努力去養成終身閱讀、終身學習的習慣。
在他看來,最有效的閱讀是對經典的閱讀。「讀書是給人智慧。一個人因為生命時長所限,視野和精力必然有限,如果你想更聰明,你一定需要他人的智慧。其中,經典是沉澱最多的、最豐富的、最微妙的,因為這是被很多國家的幾代人都認可的,也是效率最高的。」
大河網絡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趙紅介紹了大河報《一本好書》的理念。與《一本好書》節目推薦的主要是歷史沉澱下來的經典不同,大河報推薦的主要是新近出版的品質書籍,兩者形成一種互補關係。
她說,大河報讀書版欄目《一本好書》,由於並無太多可供參考的讀者評價和社會反響,經常拿到的是樣書或電子版,由記者編輯及業內人組成的大河薦書團結合閱讀感受,謹慎選定,推薦的品類涵蓋了文學、歷史、地理、藝術、博物學等品類,為讀者提供一個選書窗口。許多入選大河報「一本好書」的書籍,後來榮獲茅盾文學獎、中國好書等各類權威年度圖書評選獎項。
下載原圖
談到《一本好書》選書和薦書原則時,關正文說:「有一條是,為了給個體的生命成長帶來滋養,再就是是否能讓大規模受眾得到滋養。我們在選書的時候特別強調,能夠比較直接的建立與當下生活、與大規模人群、與當下精神需求相關的聯繫,我們就會把它優先選出來。」
《一本好書》第二季的每期節目都能激發觀眾通過書本回望自身、回望社會的深度思考。在《駱駝祥子》中,不少奮鬥在一線城市的人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發了無數觀眾對個人局限和道德自律的反省。《頭號書迷》通過粉絲與偶像中控制與反控制的細膩呈現,揭示親密關係的本質,引發網友對情侶、粉絲偶像、親子甚至閨蜜親密關係的共鳴與反思。
◆讀書人要「守腦如玉」,用品質閱讀佔據閒暇時間
做《一本好書》也讓關正文感到很慶幸,這讓他有半年時間生活在書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像是在你身邊,非常幸福,每次進入一本書都是進入到一個世界,在那個狀態中,書中的人在你身邊活著。」
關正文也坦言,製作這檔節目背負著多重壓力。比如,經典名著改編得到不到位,好作品改完後看的人多還是少。不過,從數據的反饋來看,這檔節目並不小眾高冷,而是有著廣泛的觀眾群。
看到現場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參加,趙紅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說,家人之間互相推薦書也非常有意義,閱讀的共通性可以為家庭增添許多樂趣。
她說:「讀書是個人、一群人去影響更廣泛群體的活動,讀書或許短時間沒有什麼用,但如果你的人生突然陷入到困境和痛苦中時,書籍將給予你力量。有一個成語叫『守身如玉』,我覺得讀書人也要『守腦如玉』,不能什麼都佔據閒暇時間,要用有質量有分量有寬度的書籍佔據我們的時間。」
「希望讀書能成為大家洗臉刷牙那樣堅持下去的習慣。」河南青年畫家劉長卣說,讀書寬度決定作品高度,在今天碎片化時代,許多人會形成一種見多識廣的假象,容易成為朝三慕四、隨波逐流中的一員。
有現場提問的讀者表示對大河報線下讀書活動的興趣。趙紅介紹說,在提倡全民閱讀的背景下,《一本好書》節目將閱讀活動延伸到線下這樣的活動,應該越多越好,類似助推全民閱讀的活動大河報也一直都在做。近年來,大河報河粉書友會、河之洲讀書會組織了名家訪談、河之洲讀書月、「和你一起閱讀23天」等閱讀活動,今年還發起了「大河全民閱讀活動」,大河客戶端也上線了閱讀頻道。
據悉,此次鄭州站活動結束後,《一本好書》節目還將在廣州、南京、南昌、長沙等地舉辦線下匠心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