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9月13日) 《央視財經評論》欄目演播室請來了網際網路專家包冉、財經評論員王冠,一起來評論,網絡直播,如何告別「野蠻生長」?
換個視角看經濟,CCTV2《央視財經評論》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準點開評。
在《央視財經評論》欄目演播室,主持人周運表示,去年網紅的產業收入超過了全年我們電影的票房收入,另外現在全國幾乎一半的網民都是網絡直播的用戶,對於這麼大的一個產業,當然應該有規範。
包冉(網際網路專家):網絡直播平臺各環節都要嚴加考察
信息網絡,包含網際網路,不限於網際網路,還有其他的電信網絡,廣電網絡,在信息網絡裡,傳輸視頻的業務,這個必須是要取得相關廣電總局的資質的。這也有一種叫持證上崗的概念,比如說主持人,現在電視臺的主持人都是要有經過嚴格的考核,要經過考試拿到相關的資質和證書的,而在網絡上我覺得接下來要有相關的要求了。還有比如說很多重大直播,很多事情,需要重大課題,重大節目的備案機制,這個是傳統的電臺、電視臺遵循了多少年的,現在網際網路的相關的領域也要遵循相關的管理尺度、管理範疇。
還有比如說彈幕,彈幕實際上是作為一個社交網絡起家的,是一個很好的網民互動的工具,但是在彈幕的時候,如果不加以審核的話,也是一個很能成為網絡謠言的集散地,甚至於網絡語言暴力的發源地。
比如廣播電臺,中國人民廣播電臺,CCTV,這都是有著官方傳媒機構的公信力作為背書和抵押的,本身代表了相應製作和傳播內容的一個門檻和相應的品質,但是現在用的什麼某TV等等的這種網際網路直播平臺,顯然在這方面會給受眾帶來很大混淆。
我們之所以說去年到今天不到一年的時間,移動直播,主要浪潮是用手機做客戶端,智慧型手機的移動直播,實際上PC直播,它並不是一個新生產業,只不過現在由於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它產業的規模和參與者被迅速的放大了,這個時候,如果不出臺清晰的管理規範的話,行業很容易會亂,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直播和很多其他行業有橋接的作用。
比如現在很多網紅搞直播,實際上是要把人流引到哪?引到他的淘寶店,引到他的天貓店,再進行網絡購物、網絡銷售,在這個裡面,說實話就很多環節都存在需要監管的可能,如果不監管的話,假如說它就像虛假的視頻購物一樣,你說上當受騙的用戶找誰去投訴、找誰去管理。
王冠(財經評論員):網絡直播收視群體龐大 更應強化監管
我們回到所有視角最中間的直播監管令,既然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同時又很被資本所看好,為什麼現在要立刻進行如此嚴格的監管?我們回到老夫子時代,我們想一想在《論語》裡怎麼記述的,說子不語怪力亂神,為什麼?為什麼孔子從來不和他的這些徒弟說這些怪力亂神,因為不利於族群的和諧,不利於形成價值觀的統一,反而會帶來每一個接受這些信息的人的混淆,當時孔子是這些學生坐一塊兒,上千門徒也就是一千個人在看,我們看看現在一場網絡直播,最多的時候,有上千萬人在看,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難道對於怪力亂神不該進行及時的監管嗎?不該形成一個價值觀有力的塑造和一個可持續的發展嗎?我覺得這就是監管令的現在的意義所在。
在《央視財經評論》欄目演播室,主持人周運表示,開學季,有同學直播到校園裡等情況,從亂象這個視角,移到洗牌這個視角上來看,很多人報導,網絡直播行業要大洗牌了,很多人要被淘汰掉。像映客,還有下邊六間房和LIVE這幾個是,反正這兩證都有的不多,兩證都沒有的也有,這還是我們梳理出來的300多個網絡直播平臺,現在只有200多個。
現有的直播平臺中,有的不是主營直播業務,直播只是一個模塊和功能,由於它經營時間比較長相對比較規範,所以雙證全有。映客,應該說現在是無論各項數據來說排名比較靠前的,也相當於是比較齊全,但是其他的像鬥魚,比較傾向於遊戲競技的電競直播的,也忽略了信息網絡傳播視頻節目許可證。
我認為像這種的有幾種情況,第一種,凡是有一定規模,一定實力,規模靠前的,儘量儘早去補足這個證,如果不補足的話,那沒辦法,這是國家相關的管理規範的一個紅線,觸犯了紅線可能就只能出局,另外還有大量的其他的中小的甚至小微的直播平臺,恐怕也沒有什麼資質和能力來獲取這個證。現在看300多個平臺,同質化的這種情況是非常嚴重的。
這回行業洗牌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用的這種行政命令的方式和行政法規的方式來加速完成整個行業的依法治國,因為在7月底的時候,公安部已經明確出來了針對網際網路直播的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活動。
我覺得未來直播行業真正普及的商業模式,應該是流量價值的變現。第一種變現,電商的變現,因為現在在網上,大家用戶理所應當,而且願意花錢的電商是毫無疑問的拔得頭籌。第二個是遊戲的變現,因為很多遊戲玩家,無論是遊戲的應用內的購買還是其他的方式,願意為遊戲付費、道具付費等的。
第三類是線下各種活動的付費,比如現在有很多的什麼少女天團等等,她現場的演唱會、演出,這些也有現實的收入,初始的網絡在線流量怎麼獲得,直播業務是個很好的流量的入口,是個很好的原生流量的發生器和收集器。
王冠(財經評論員):網絡直播平臺要傳播正能量 弘揚時代正氣
不管是VR也好,AR也好,這些更多的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術、技術。但是從這個監管令,我們看到是要讓整個的這些平臺行大道,從整個主管部門的角度非常明確,不是為了拍死,而是為了規範。在奧運會期間,某直播平臺請了洪荒之力的傅園慧,直播一場傅園慧在裡約吃蛋糕,然後和粉絲聊聊天,大家也都很開心,也有上千萬人看。如果能有更多的有傳播效果,同時能形成良好互動、又符合大家公序良俗規範的,這種現代化的傳播手段,這是符合整個時代需要的。
這回的監管令是加快了整個行業洗牌和規範的過程,不管是網際網路約車,或者團購,都是一開始烏泱泱上百個的、幾百個這些平臺,現在為什麼更多的在集中產業的閉環或者盈利能力,還都在爭取能夠贏得資本的青睞,但資本可能更多看的是短時間內用戶的增長,還有一個點擊傳播量,看不到的是這些數據背後價值觀的正確與價值觀的扭曲,所以說現在是要讓資本和整個的一個時代風氣能夠雙軌並行。
在《央視財經評論》欄目演播室,主持人周運提出,從團購開始,到網約車,到電商,再到現在網絡直播,網際網路帶來了一大批新興的產業,每一個的生長周期都不太一樣,有長有短,最後的結果有好有壞,但經歷過那麼多的野蠻生長以後,我們能不能從該做點什麼這個角度,去總結出一些可以通用的經驗?
隨著網際網路的成長,包括在網際網路這個大行業內的很多細分產業的成長,我們看到野蠻恐怕是必經階段,因為這個領域的技術的更新換代太快了,而且現在又不缺VC,又不缺風險投資,一旦有了技術創新的苗頭,馬上VC的資本就跟上來了,人才都跟上了,馬上就是一片行業繁榮,啤酒有點泡沫沒關係,沒有泡沫就不好喝了,但最關鍵的是什麼?
掌握一個火候,我覺著現在無論是從資本的投資界的角度,還是從行業監管部門的監管者的角度,還是從用戶的成熟度來說,應該說大家是越來越客觀和理性,現在看到一個行業,也不是一窩蜂的全上了,而是說什麼,可能媒體炒得很熱,但是真正下決心投資的時候,真正去判斷的時候,還是比較理性的。
王冠(財經評論員):經濟硬實力與軟實力該如何打造?
對於當下的經濟發展階段,剛剛杭州開完G20,我們人均GDP8000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打造中國當下經濟從硬實力到文化的軟實力,如何能夠讓我們在整個文化傳播中形成更多的營養和文化輸出,其實像這樣的直播監管令本身就是大格局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