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山村裡還是一派過年的喜悅氣氛。誰也沒有預料到,已經多年未回家過年的宜賓市筠連縣巡司鎮梧桐村28歲青年郝中友,化作一壇骨灰回到了故鄉。原來,幾天前,遠在浙江紹興柯橋打工的他,在拍攝「跳河」短視頻時不幸頭部觸底受傷,經搶救無效死亡。(2月21日 紅星新聞)
雙擊點讚、紅包獎勵。包括快手、抖音、YY在內的一大批直播平臺成為時下不少人的「貼身伴侶」,不為別的,只因前面的攝像頭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粉絲就是經濟源,為了能夠吸引眼球,拉攏更多的人關注,有些主播便走起了「捷徑」,不斷玩命、黏住粉絲,形成流量、獲得財富,這就是時下直播「最火」的商業模式。
而事實上,為賺錢博出位的大多以悲劇收場。去年底,自稱「國內高空極限挑戰第一人」的詠寧,拍攝了許多單手懸掛摩天樓、上煙囪等視頻,不幸的是在一次高空直播中墜亡。玩命的直播遠不及此,曾經在有的直播平臺,就出現過掛著鞭炮炸身、比拼喝白酒、在零下幾十度冰窟裡抓魚……可以說,為了博眼球,不少人連命都拼上了。
直播無疑是視覺和流量經濟的新業態,成長初期,市場潛力巨大,除了直播平臺獲利豐厚外,一些主播也的確賺的盆滿缽滿,但這畢竟是少數。為此,和郝中友一樣,不少人為了也能夠當上「網紅」,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不惜用摧殘生命的方式來獲取粉絲的關注,而這背後最大的動因便是「出小力、賺大錢」的發財夢。無可厚非,直播市場在野蠻壯大的同時,也帶偏了一些人的價值觀。
現實中,直播平臺無孔不入,直播早已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在許多鄉村、城鎮,直播成為了「三留」人員消磨時間的一種重要途徑,有的老人玩直播甚至比年輕人更「潮」。在去年4月中商情報網發布的短視頻平臺活躍用戶排行榜中顯示,快手以活躍用戶2.1億人,高居榜首,即便排名第10的百度好看,也有735萬的活躍用戶。從數據足以看出直播平臺的火爆及普及程度。
不過,一些平臺做強了自己,卻沒有擔起應有的責任來。不只是主播在粉絲上有著激烈的競爭,平臺間的競爭也異常火熱。為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一些平臺對包括自殘、違背公序良俗的視頻也是聽之任之,尤其對關注用戶多,瀏覽量大的帳號更是視如「招財寶」,即便出現某些違規,也是打著「馬虎眼」,默許縱容。
郝中友帶「血」的直播再次為各大平臺敲響了警鐘:視覺經濟可以搞,但必須得有底線。平臺必須擔起主體責任來,健全制度和規則,對一些違規短視頻多些雷霆手段,少些縱容。比如直播平臺可出臺更為嚴苛的規則,用戶一旦發布有損健康、挑戰生命、誘導脅迫等違規違法短視頻,除了永久性封號外,還要與警方聯動,協助打擊,讓網民不敢輕易以身試法。
此外,網安、網信等職能部門也應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投入力量動態抽查,對一些挑戰底線、任性而為的直播平臺和表演者依法懲戒,營造更加晴朗的網絡環境。而更為重要的是,直播者要潔身自愛,要明白再多的流量,再大的獎賞,也不如自己生命珍貴;再好的粉絲,再多的點讚,也不值得用生命去付出。
文/周軍
來源:紅網
作者:周軍
編輯:田德政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2/22/512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