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遞
在6月19日舉辦的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兩項團體標準制定研討會上,專家建議直播應建立行業黑名單,一旦進入黑名單將在全行業受限。
媒體聲
羊城晚報:2020年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直播元年:從網紅主播到帶貨官員、從電商直播到全域直播、從直播培訓到直播專業……直播產業的火越燒越旺、直播研究的門路越拓越寬。毋庸置疑,直播在諸多垂直場景中的高效運用,紮實改變了營銷生態,亦為創新創業引入一潭活水。只是,越是蓬勃生長的行當,越容易在掙得盆滿缽滿的同時走上野蠻生長的路子。直播不是法外之地。直播帶貨可以,直播挖坑恐怕就要有人來管管。眼下,不少主播不僅把帶貨這件事弄成了無釐頭小品,甚至全然突破了民眾智商的底線。看直播的不是「人傻錢多」,玩直播的也不該是「一錘子買賣」。就像當年的電子商務一樣,如果把新經濟僅僅看成是坑蒙拐騙或者去庫存、掙流量的捷徑,那麼,透支的一定是消費者的權益和市場的信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主播黑名單」「MCN機構黑名單」「平臺黑名單」都該健全起來了。總之,當以穩妥有序的行業監管,讓直播經濟對市場和消費者有起碼的敬畏感。
思維導圖
申論範文
規範直播行業,助力創新創業
近日,《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指南》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兩項團體標準制定提上日程,專家建議直播應建立行業黑名單。直播行業規範之路從此開啟。規範直播行業發展勢在必行,讓直播經濟向陽而生,為創新創業注入一潭活水。
2020年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直播元年:從網紅主播到直播帶貨官員、從電商直播到全域直播、從直播培訓到直播專業……直播產業的火越燒越旺,直播研究的門路越拓越寬。行業的飛速發展也滋生了許多問題,野蠻生長是直播行業的發展近況。直播商品質量無法保證、直播商品與實物不符、消費者惡意詆毀、行業惡性競爭等問題讓人們對直播經濟的信任度越來越低。行業規範勢在必行。直播行業作為新興行業,藉助新媒體、新技術、新方式,對經濟、就業、扶貧的作用不言而喻,推動著創新創業,鼓勵直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是大勢所趨。
直播好處多,規範勢在必行。關於直播的新聞、數據一直在更新:疫情新形勢下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官員直播帶貨,以新形式服務群眾;直播賣貧困地區農產品、土特產,助力扶貧脫貧;行業迅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助力復產復工……直播行業的飛速發展帶來的問題帶來了許多問題:主播素質參差不齊、行業無標準無序發展、直播帶貨商品質量不能保證……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行業野蠻生長滿足社會的需求,但同時滋生的問題也是行業內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通過政府的有序、適度引導,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是必要之舉。
「借東風」要講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直播行業受疫情影響迅速興起,各種主播甚至縣長紛紛開始「借東風」帶貨。主播的類型、身份、品行,產品的質量、類別,服務的標準等都影響了行業的發展。要保證質量、遵守規則、誠信經營、良性競爭,就要講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不能把直播新經濟僅僅看作是坑蒙拐騙或者、去庫存、掙流量的捷徑,去透支消費者的權益和市場信用。專家在行業標準研討會上建議建立行業黑名單的舉措是可行的,健全監管監督機制,讓直播經濟對市場、對消費者心存敬畏、心中有界才能無愧於心。
講規矩要有根據,法律法規不能少。讓直播行業講規矩、健康發展不是口號,要有讓講規矩落地紮根就要有所依,法律法規不能少。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是規範行業發展的最直接的方式。兩項行業標準的出臺提上日程,也就看到了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的曙光;高校設立直播專業、直播院校,也是在教育上提高主播素質、規範行業健康發展的手段。從參與方來講,主播、平臺、消費者、生產商等都有權利和義務維護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從直播流程來講,商品的生產、主播的準入、直播商品的選擇、直播的過程、直播的售後服務等方面都要規範。出臺行業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助力直播新經濟健康發展。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直播行業作為後疫情時代拉動經濟的主力軍,為創新創業、就業、扶貧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貢獻,但野蠻生長不能行穩致遠,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讓直播經濟向陽而生,助力創新創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